邊塞詩詞的鑒賞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子夜秋歌》是唐代李白的一首詩,全詩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束戰爭,丈夫免于離家去遠征。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真摯情意;雖無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情調用意,皆不脫邊塞詩的風韻。
邊塞詩詞的鑒賞精選篇2
朝代:唐朝|作者:岑參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云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云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這首邊塞詩雖題為送行,卻重在西征。希望對方掃清邊塵,立功異域。詩起首六句先寫戰前兩軍對壘的緊張狀態。緊接四句寫白晝出師接仗,然后寫奇寒與犧牲。謳歌將士抗敵奮不顧身。末四句照應題目,預祝凱旋,以頌揚作結。全詩一張一弛,抑揚頓挫,結構嚴謹。有描寫,有烘托,有想象,有夸張,手法多樣。情韻靈活,充滿浪漫主義激情。
邊塞詩詞的鑒賞精選篇3
朝代:唐朝|作者:高適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是唐代詩人高適的作品。此詩是詩人為送兩位被貶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勸慰鼓勵之意。一詩同贈兩人,內容銖兩悉稱。詩除了首尾合起來總寫外,中間兩聯雙雙分寫,不偏祜。頷聯上句寫巫峽風光,以古民謠典故來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峽中荒涼之地;下句寫衡陽,暗示王少府去長沙,并希望他能多寄書函。頸聯上句寫長沙青楓江的帆船,是再寫王少府;下句寫白帝城,遠在古原始森林的巴東,是再寫李少府。雙雙交錯進行,結構嚴密,情感交織。最后兩句,是勸藉二人盡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還。全詩情感不悲觀,也不消極。
邊塞詩詞的鑒賞精選篇4
朝代:唐朝|作者:岑參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磧中作》是唐代詩人岑參的邊塞詩。此詩選取沙漠行軍途中野營生活的一個剪影,以雄健的筆觸,描述了馳騁塞外,隨止隨歇的軍旅生活。雖僅四句,卻融匯了作者初赴邊塞的新奇之感和遠離家鄉的思親之情。在對大漠的荒涼和行軍的艱苦所作的描繪中,也顯現出一種從軍豪情。全詩語言自然遒勁,意境雄渾壯闊,情景契合,別有神韻,充分顯示出悲壯與凄清的綜合美。
邊塞詩詞的鑒賞精選篇5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其一: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嬰禍羅。
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
棄絕父母恩,吞聲行負戈。
其二:
出門日已遠,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
走馬脫轡頭,手中挑青絲。
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
其三:
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
欲輕腸斷聲,心緒亂已久。
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
功名圖麒麟,戰骨當速朽。
其四:
送徒既有長,遠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勞吏怒嗔。
路逢相識人,附書與六親。
哀哉兩決絕,不復同苦辛。
其五:
迢迢萬里余,領我赴三軍。
軍中異苦樂,主將寧盡聞。
隔河見胡騎,倏忽數百群。
我始為奴仆,幾時樹功勛。
其六: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其七:
驅馬天雨雪,軍行入高山。
徑危抱寒石,指落層冰間。
已去漢月遠,何時筑城還。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其八:
單于寇我壘,百里風塵昏。
雄劍四五動,彼軍為我奔。
擄其名王歸,系頸授轅門。
潛身備行列,一勝何足論。
其九:
從軍十年余,能無分寸功。
眾人貴茍得,欲語羞雷同。
中原有斗爭,況在狄與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辭固窮。
《晉書·樂志》載漢樂府有《出塞》《入塞》曲,李延年作,是一種以邊塞戰斗生活為題材的軍歌。杜甫作《出塞》曲有多首,先寫的九首稱為《前出塞》,后寫的五首稱為《后出塞》。杜甫的前后《出塞》曲,并非軍歌,而是借古題寫時事,意在諷刺當時進行的不義戰爭。
杜甫這九首詩通過描寫一個士兵從軍西北邊疆的艱難歷程和復雜感情,尖銳地諷刺了統治者窮兵黷武的不義戰爭,真實地反映了戰爭給兵士和百姓帶來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