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的詩及注釋
朝代:唐朝|作者:賀知章
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其一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翻譯/譯文
其一
我在年少時離開家鄉,到了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卻已經斑白。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的。他們笑著詢問:這客人是從哪里來的呀?
其二
我離別家鄉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回家后才感覺到家鄉的人事變遷實在是太大了。只有門前那鏡湖的碧水,在春風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紋,還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樣。
注釋
偶書: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老大:年紀大了。賀知章回鄉時已年逾八十。
鄉音:家鄉的口音。無改:沒什么變化。一作“難改”。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一作“面毛”。衰(cuī):疏落,衰敗。鬢毛衰:老年人須發稀疏變白。
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不相識:即不認識我。
笑問:一本作“卻問”,一本作“借問”。
消磨:逐漸消失、消除。
鏡湖:在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北麓,方圓三百余里。賀知章的故鄉就在鏡湖邊上。
賀知章的詩及注釋(篇2)
朝代:唐朝|作者:賀知章
至哉含柔德,萬物資以生。
常順稱厚載,流謙通變盈。
圣心事能察,增廣陳厥誠。
黃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
古詩簡介
《唐禪社首樂章·順和》為中國唐代賀知章的一首詩,《全唐詩》中有收錄。
賞析/鑒賞
賀知章這一首有名的五律,其妙處在于,詩人以雄勁的筆觸,描寫唐禪社首樂章·順和的概括。他通過對于時間和空間的意匠經營,以及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賀知章的詩及注釋(篇3)
朝代:唐朝|作者:賀知章
昭昭有唐,天俾萬國。
列祖應命,四宗順則。
申錫無疆,宗我同德。
曾孫繼緒,享神配極。
賀知章的詩及注釋(篇4)
朝代:唐朝|作者:賀知章
西學垂玄覽,東堂發圣謨。天光燭武殿,時宰集鴻都。
枯朽沾皇澤,翾飛舞帝梧。跡同游汗漫,榮是出泥涂。
三嘆承湯鼎,千歡接舜壺。微軀不可答,空欲詠依蒲。
注釋
(1)得謨字,古代文人集會作詩,有時事先作好韻簽,拈得或分得某字,就以此字為韻。得“謨”字,就是用謨字韻作此詩韻腳。
(2)西學,本西周大學,此借指集賢院。垂,示。玄覽,道家語,謂能深察萬物變化。
(3)東堂,晉代殿堂名。此借指集賢院。圣謨,皇帝的謀略。
(4)天光,日光。此喻指唐玄宗。燭,照。武殿,漢武之殿。此亦借指集賢院。
(5)時宰,執政者。此指張說、源乾曜等人。鴻都,漢代門名,其內置學藏書。此亦借指集賢院。
(6)枯朽,本指枯爛腐朽之木,此指老廢無用之人,系賀知章自稱。
(7)翾飛,小飛。帝梧,皇宮中梧桐。
(8)汗漫,漫無邊際。
(9)泥涂,喻地位卑下。
(10)湯鼎,殷成湯時所制盛饌之器。此乃以商湯贊頌唐玄宗。
(11)舜壺,帝舜時所制之盛酒器。此亦以虞舜指代唐玄宗。
(12)微軀,作者對皇帝的謙恭之詞。
(13)詠,歌詠。依蒲,魚依水草,喻人依明主。
賀知章的詩及注釋(篇5)
朝代:唐朝|作者: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翻譯/譯文
如同碧玉裝扮成的高高的柳樹,長長的柳條柔嫩輕盈,像千萬條綠色的絲帶低垂著,在春風中婆娑起舞。
這一片片纖細柔美的柳葉,是誰精心裁剪出來的呢?
就是這早春二月的風,溫暖和煦,恰似神奇靈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絲絲柳葉,裝點出錦繡大地。
注釋
1.詠:歌頌、贊美。柳:柳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種類很多。該詩描寫的是垂柳。
2.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的顏色如碧綠色的玉。
3.妝成:裝飾,打扮。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絳(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絳: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5.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體分成若干部分。
6.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時節。似:好像,如同。
賀知章的詩及注釋(篇6)
朝代:唐朝|作者:賀知章
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
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
古詩簡介
意思是和這里的主人并不相識,忽然來拜訪是因為貪賞林泉。你喲,莫顧慮要去向誰賒酒,我口袋里還有著些錢。
賞析/鑒賞
此詩語言質樸、自然,風格散淡、瀟灑,不拘形跡又十分風趣,詩人的形象栩栩如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