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此詩當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小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作者:孟浩然【唐代】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注釋:
⑴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張丞相:指張九齡,唐玄宗時宰相。
⑵涵虛: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虛:虛空,空間。混(hùn)太清:與天混成一體。太清:指天空。
⑶云夢澤:古代云夢澤分為云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區(qū)。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動”。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岸。
⑸濟:渡。楫(jí):劃船用具,船槳。
⑹端居:閑居。恥(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時認為皇帝圣明社會就會安定。
⑺坐觀:一作“徒憐”。
⑻徒:只能。一作“空”。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意思:
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
云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想要渡湖卻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時代閑居又覺愧對明君。
坐看垂釣之人多么悠閑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當時孟浩然西游長安,張九齡任秘書少監(jiān)、集賢院學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維為忘年之交。后張九齡拜中書令,孟浩然寫了這首
詩贈給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九齡的引薦。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鑒賞:
洞庭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張丞相指張九齡。這是一首投贈之作,詩人希望時任中書令的張九齡予以援引,但是,詩人卻沒有直說,而是通過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出來,已具濃郁的詩意,同時,對于在此本來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詩人的筆下卻得到潑墨山水般的大筆渲繪,呈現(xiàn)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境象與壯偉景觀,實際上已成為山水杰作。
首先點明時令,時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見當年秋汛洶涌,一個“平”字,可見湖水漲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與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來就號稱八百里,加上這樣的浩大水勢,其水岸相接、廣闊無垠的情狀更增浩瀚氣勢。此時,詩人面對洞庭,極目遠望,則不僅水岸相平,而且呈現(xiàn)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觀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虛”,足見其大,“混太清”,足見其闊。如此壯闊的湖面,自然風云激蕩,波濤洶涌,古老的云夢澤似乎在驚濤中沸滾蒸騰,雄偉的岳陽城似乎被巨浪沖撞得搖蕩不已,一個“蒸”字,一個“撼”字,力重千鈞,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覺的意識,靜態(tài)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飛揚的動勢,足見其非凡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和撼人心魄的藝術(sh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