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幼兒背誦的語文唐詩10首
適合幼兒背誦的語文唐詩精選篇1
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代〕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文
把船停泊在煙霧彌漫的沙洲旁,日落時新愁又涌上了心頭。
原野無邊無際,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與人相親。
注釋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劃動小船。泊:停船靠岸。
煙渚(zhǔ):指江中霧氣籠罩的小沙洲。煙:一作“幽”。
渚:水中小塊陸地?!稜栄拧め屗罚骸八锌删诱咴恢?,小洲曰渚?!?/p>
客:指作者自己。
愁:為思鄉而憂思不堪。
野:原野。曠:空闊遠大。
天低樹: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來靠近人。
適合幼兒背誦的語文唐詩精選篇2
尋隱者不遇
賈島〔唐代〕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譯文
蒼松下詢問年少的學童,他說他的師傅已經去山中采藥了。
只知道就在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霧繚繞不知道他的行蹤。
注釋
尋:尋訪。隱者:隱士,隱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一般指的是賢士。
不遇:沒有遇到,沒有見到。
童子:沒有成年的人,小孩。在這里是指“隱者”的弟子、學生。
言:回答,說。
云深:指山上的云霧。
處:行蹤,所在。
適合幼兒背誦的語文唐詩精選篇3
涼州詞
王翰〔唐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譯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夜光杯之中,正要暢飲時,馬上琵琶也聲聲響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臥在沙場上,也請你不要笑話,古來出外打仗的能有幾人返回家鄉?
注釋
涼州詞:唐樂府名,屬《近代曲辭》,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涼州詞: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慷慨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當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會閃閃發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將要。
琵琶:這里指作戰時用來發出號角的聲音時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鳴奏助興。
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多指戰場。
君:你。
征戰:打仗。
適合幼兒背誦的語文唐詩精選篇4
楓橋夜泊
張繼〔唐代〕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文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傍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釋
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
夜泊:夜間把船??吭诎哆?。
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
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另外有人認為指“江村橋”和“楓橋”。“楓橋”在吳縣南門(閶闔門)外西郊,本名“封橋”,因張繼此詩而改為“楓橋”。
漁火:通常解釋,“魚火”就是漁船上的燈火;也有說法指“漁火”實際上就是一同打漁的伙伴。
對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楓和漁火二詞擬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詩的人,懷疑江楓漁火怎么能對愁眠,于是附會出一種講 法,說愁眠是寒山寺對面的山名。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另一種說法,“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經數次重建,現在的寺宇,為太平天國以后新建。寺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本人運走,下落不明。
夜半鐘聲:當今的佛寺(春節)半夜敲鐘,但當時有半夜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鐘」或「分夜鐘」。宋朝大文豪歐陽修曾提出疑問表示:“詩人為了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說不通,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張繼詩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句子雖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鐘的道理?”可是經過許多人的實地查訪,才知蘇州和鄰近地區的佛寺,有打半夜鐘的風俗。
適合幼兒背誦的語文唐詩精選篇5
渡漢江
宋之問〔唐代〕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譯文
客居嶺外與家里音信斷絕,經過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離故鄉越近心中越膽怯,不敢詢問從家那邊過來的人。
注釋
漢江:漢水。長江支流,源出陜西,經湖北流入長江。
嶺外:五嶺以南的廣東省廣大地區,通常稱嶺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書:信。
來人:渡漢江時遇到的從家鄉來的人。
適合幼兒背誦的語文唐詩精選篇6
烏衣巷
劉禹錫〔唐代〕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譯文
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野草開出了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斜掛。
當年王導、謝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注釋
朱雀橋:在金陵城外,烏衣巷在橋邊。在今南京市東南,在文德橋南岸,是三國東吳時的禁軍駐地。由于當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語稱烏衣巷。在東晉時以王導、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入唐后,烏衣巷淪為廢墟?,F為民間工藝品的匯集之地。
烏衣燕子,舊時王謝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橫跨秦淮河。
尋常:平常。
王謝:王導、謝安,晉相,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時,則皆衰落不知其處。
舊時:晉代。
適合幼兒背誦的語文唐詩精選篇7
望廬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從遠處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絹綢懸掛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注釋
香爐:指香爐峰。
紫煙:指日光透過云霧,遠望如紫色的煙云。
遙看:從遠處看。
掛:懸掛。
前川:一作“長川”。
川:河流,這里指瀑布。
直:筆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這里是夸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疑:懷疑。
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適合幼兒背誦的語文唐詩精選篇8
靜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
我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注釋
靜夜思:靜靜的夜里,產生的思緒。
床:今傳五種說法。
一指井臺。已經有學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作了《詩意圖》。
二指井欄。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系,其關系的發生則是由于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即“韓”字。《說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墻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詩中的‘床’字,是爭論和異議的焦點。我們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詩的寫作背景是在一個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圓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鄉之情。
既然作者抬頭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處室內,在室內隨便一抬頭,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們斷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體是什么,很難考證。從意義上講,‘床’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戶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參照宋代版本,‘舉頭望山月’,便可證實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從時間上講,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作者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小雅·斯干》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說,講得即是臥具。
五馬未都等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扎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現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一種坐具)。
疑:好像。
舉頭:抬頭。
適合幼兒背誦的語文唐詩精選篇9
回鄉偶書
賀知章〔唐代〕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
年少時離鄉老年才歸家,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卻已經疏落。
家鄉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你是從哪里來的呀?
注釋
偶書: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老大:年紀大了。賀知章回鄉時已年逾八十。
鄉音:家鄉的口音。無改:沒什么變化。一作“難改”。
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一作“面毛”。衰(cui):現一些教材版本讀“shuāi”。減少,疏落。鬢毛衰:指鬢毛減少,疏落。
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不相識:即不認識我。
笑問:一本作“卻問”,一本作“借問”。
適合幼兒背誦的語文唐詩精選篇10
竹里館
王維〔唐代〕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
獨自閑坐在幽靜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
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注釋
竹里館:輞川別墅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嘯(xiào):撮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類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與“獨坐”相應,意思是說,左右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
長嘯:撮口而呼,這里指吟詠、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來抒發感情。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