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柳永
《望海潮·東南形勝》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主要描寫杭州的富庶與美麗。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片寫西湖,展現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望海潮·東南形勝》
作者: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望海潮·東南形勝》意思: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風景優美,是三吳的都會。這里自古以來就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樓閣高高低低,大約有十萬戶人家。高聳入云的大樹環繞著錢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寬廣的江面一望無涯。市場上陳列著琳瑯滿目的珠玉珍寶,家家戶戶都存滿了綾羅綢緞,爭相比奢華。
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秋天桂花飄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歡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劃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著巡察歸來的長官。在微醺中聽著簫鼓管弦,吟詩作詞,贊賞著美麗的水色山光。他日把這美好的景致描繪出來,回京升官時向朝中的人們夸耀。
《望海潮·東南形勝》注釋:
⑴三吳:即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三郡,在這里泛指今江蘇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區。
⑵錢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時候的吳國的一個郡。
⑶煙柳:霧氣籠罩著的柳樹。
畫橋:裝飾華美的橋。
風簾:擋風用的簾子。
翠幕:青綠色的帷幕。
參差:參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齊貌。
⑷云樹:樹木如云,極言其多。
怒濤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頭沖過來,浪花像霜雪在滾動。
天塹:天然溝壑,人間險阻。一般指長江,這里借指錢塘江。
珠璣:珠是珍珠,璣是一種不圓的珠子。這里泛指珍貴的商品。
⑸重湖:以白堤為界,西湖分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疊巘:層層疊疊的山巒。此指西湖周圍的山。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麗。
⑹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農歷九月。王勃《滕王閣序》有“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詩經·王風·采葛》有“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孔穎達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設言三春、三夏其義亦同,作者取其韻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⑺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樂器。這里泛指樂器。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歸的船上一片歌聲。菱:菱角。泛:漂流。
⑻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之旌,竿上以象牙飾之,故云牙旗。這里指高官孫何。
吟賞煙霞:歌詠和觀賞湖光山色。煙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⑼異日圖將好景:有朝一日把這番景致描繪出來。異日:他日,指日后。圖:描繪。
鳳池:全稱鳳凰池,原指皇宮禁苑中的池沼。此處指朝廷。
《望海潮·東南形勝》寫作背景:
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處飄泊流浪,尋找晉升的途徑,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根據羅大經《鶴林玉露》所載,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孫何正任兩浙轉運使,便去拜會孫何。無奈孫何的門禁甚嚴,柳永是一介布衣,無法見到。于是柳永寫了這首詞,請了當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說,如果孫何在宴會上請她唱歌,不要唱別的,就唱這首《望海潮·東南形勝》。后來,這位歌女在孫何的宴會上反復地唱這首詞,孫何被吸引就問這首詞的作者,歌女說是你的老朋友柳三變所作(那時柳永還沒有改名)。孫何請柳永吃了一頓飯,就把他打發走了,也沒有怎么提拔他。由這個故事來看,這首詞是一首干謁詞,目的是請求對方為自己舉薦。
《望海潮·東南形勝》鑒賞:
這首詞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可謂“承平氣象,形容曲盡”(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這首詞,慢聲長調和所抒之情起伏相應,音律協調,情致婉轉,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開頭三句,入手擒題,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首先點出杭州位置的重要、歷史的悠久,揭示出所詠主題 。三吳,舊指吳興、吳郡、會稽。錢塘,即杭州。此處稱“三吳都會”,極言其為東南一帶、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字字鏗鏘有力。其中“形勝”、“繁華”四字,為點睛之筆。自“煙柳”以下,便從各個方面描寫杭州之形勝與繁華。“煙柳畫橋”,寫街巷河橋的美麗;“內簾翠幕”,寫居民住宅的雅致。“參差十萬人家”一句,轉弱調為強音,表現出整個都市戶口的繁庶。“參差”為大約之義。“云樹”三句,由市內說到郊外,只見在錢塘江堤上,行行樹木,遠遠望去,郁郁蒼蒼,猶如云霧一般。一個“繞”字,寫出長堤迤邐曲折的態勢。“怒濤”二句,寫錢塘江水的澎湃與浩蕩。“天塹”,原意為天然的深溝,這里移來形容錢塘江。錢塘江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描寫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璣”和“羅綺”兩個細節,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珠璣、羅綺,又皆婦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聲色之盛。“競豪奢”三個字明寫肆間商品琳瑯滿目,暗寫商人比夸爭耀,反映了杭州這個繁華都市窮奢極欲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