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
《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是宋代詞人柳永為懷念湘中故人所寫的作品。此詞上闋開頭“望處”二字統(tǒng)攝全篇。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
作者:柳永【宋代】
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注釋:
[1]韓翃《送張儋水歸北海》:“梧臺宿雨收。”許渾《王秀才題詩因以酬寄》:“云斷越王臺。”
[2]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
[3],一種大的浮萍,夏秋間開小白花,也稱白蘋。
[4]“遣”,使。
[5]朋友相約一定的日期做文章叫“文期”。“文酒賞會”見《梁書·蕭介傳》。
[6]“辜”,辜負,當作“孤負”。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辜,罪也,借字,后來通用。
[7]“星”指歲星(木星)的移動,“霜”指氣候轉(zhuǎn)涼,舉秋以概四季。“屢變星霜”,即過了幾年。
[8]瀟湘,古為一水之名,即湘水,在今湖南省。《水經(jīng)注》卷三十八“湘水”條:“出入瀟湘之浦。瀟者水清深也。”這里寫清幽的境界,抒望遠之意,結合上文“花漸老”句。柳宗元《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非是白洲畔客,還將遠意問瀟湘。”
[9]古稱使者為信,仿佛現(xiàn)在的郵遞員,引申為書札。“難憑”,不可靠。難憑遠信,猶言“音信無憑”。
[10]謝朓詩見前《八聲甘州》注[8]。航,現(xiàn)多作動詞,古亦作名詞用。《方言》卷九:“自關而東,舟或謂之航。”一本“航”作“艎”。艅艎,舟名。謝朓《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箋》:“候歸艎于春渚。”柳詞或系合用謝朓詩文。但“艎”字稍僻,未用。
[11]“望”,讀平,與讀仄聲者義同。
《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意思:
望過去,雨停了,云也散了,我靜悄悄地倚在欄桿上,目送著秋光移動。向晚的景色冷落蕭條,真足以引起宋玉悲涼之感。水面風輕,蘋花已漸衰老;月下露冷,梧桐黃葉飄零。這一切教人情懷憂傷。老朋友如今在哪里呢?相隔千里,只有煙水茫茫。
難忘啊!我們曾詩文相約、飲酒聚會,至今已辜負了多少風月,變換了幾度星霜。海水闊,山路遙,也不知哪里才是我懷念的友人正在吟詠的地方。雙燕能傳音信嗎?我想是靠不住的。指看著暮色蒼茫的天邊,想辨認故人回來的船只也是徒勞。我只是悵然地凝望遠方,在孤雁的哀鳴聲中,久久地站立著,直到斜陽西落,收盡余光。
《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鑒賞:
這首《玉蝴蝶》是作者為懷念湘中故人所作。這首詞以抒情為主,把寫景和敘事、憶舊和懷人、羈旅和離別、時間和空間,融匯為一個渾然的藝術整體,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望處雨收云斷”,是寫即目所見之景,可以看出遠處天邊風云變幻的痕跡,使清秋之景,顯得更加疏朗。“憑闌悄悄”四字,寫出了獨自倚闌遠望時的憂思。這種情懷,又落腳到“目送秋光”上。“悄悄”,憂愁的樣子。面對向晚黃昏的蕭疏秋景,很自然地會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詩人宋玉來。“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緊接上文,概括了這種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懷和身世感慨,這時都涌向柳永的心頭,引起他的共鳴。他將萬千的思緒按捺住,將視線由遠及近,選取了最能表現(xiàn)秋天景物特征的東西,作精細的描寫。“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兩句,似乎是用特寫鏡頭攝下的一幅很有詩意的畫面:只見秋風輕輕地吹拂著水面,白蘋花漸漸老了,秋天月寒露冷的時節(jié),梧桐葉變黃了,正一葉葉地輕輕飄下。蕭疏衰颯的秋夜,自然使人產(chǎn)生凄清沉寂之感。“輕”、“冷”二字,正寫出了清秋季節(jié)的這種感受。“蘋花漸老”,既是寫眼前所見景物,也寄寓著詞人寄跡江湖、華發(fā)漸增的感慨。“梧葉飄黃”的“黃”字用得好,突出了梧葉飄落的形象。“飄”者有聲,“黃”者有色,“飄黃”二字,寫得有聲有色,“黃”字渲染了氣氛,點綴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風、蘋花、月露、梧葉等秋日景物,用“輕”、“老”、“冷”、“黃”四字烘托,交織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圖,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鋪墊。“遣情傷”一句,由上文的景物描寫中來,由景及情,詞中是一轉(zhuǎn)折。景物描寫之后,詞人引出“故人何,煙水茫茫”兩句,既承上啟下,又統(tǒng)攝全篇,為全詞的主旨。“煙水茫茫”是迷蒙而不可盡見的景色,闊大而渾厚,同時也是因思念故人而產(chǎn)生的茫茫然的感情,這里情與景是交織一起的。這幾句短促凝重,大筆濡染,聲情跌宕,蒼莽橫絕,為全篇之精華。
換頭“難忘”二字喚起回憶,寫懷念故人之情,波瀾起伏,錯落有致。詞人回憶起與朋友一起時的“文期酒會”,那賞心樂事,至今難忘。分離之后,已經(jīng)物換星移、秋光幾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無心觀賞而白白地過去了。“幾孤”,“屢變”,言離別之久,旨加強別后的悵惘。“海闊山遙”句,又從回憶轉(zhuǎn)到眼前的思念。“瀟湘”這里指友人所之地,因不知故人何,故云“未知何處是瀟湘”。
“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寫不能與思念中人相見而產(chǎn)生的無可奈何的心情。眼前雙雙飛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傳遞消息的,以寓與友人欲通音訊,無人可托。盼友人歸來,卻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識歸航”。這句詞思念友人的深沉、誠摯的感情表現(xiàn)得娓娓入情。看到天際的歸舟,疑是故人歸來,但到頭來卻是一場誤會,歸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嘲弄自己的癡情。一個“空”字,把急盼友人歸來的心情寫活了。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頂點。詞人這里替對方著想,從對方著筆,從而折射出自己長年羈旅、悵惘不堪的留滯之情。
“黯相望”以下,筆鋒轉(zhuǎn)回自身。詞人用斷鴻的哀鳴,來襯托自己的孤獨悵惘,可謂妙合無垠,聲情凄婉。“立盡斜陽”四字,畫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佇立夕陽殘照之中,如呆如癡,感情完全沉浸回憶與思念之中。“立盡”二字言憑欄佇立之久,念遠懷人之深,從而使羈旅不堪之苦言外自現(xiàn)。
柳永這首詞層次分明,結構完整,脈絡井然,有效地傳達了詩人感情的律動。同時修辭上既不雕琢,又不輕率,而是俗中有雅,平中見奇,雋永有味,故能雅俗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