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經典詩《殢人嬌》
時間:
盈承2
李清照詩詞
《殢人嬌》
李清照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
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樓楚館,云間水遠。
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尊前酒滿,
歌聲共水流云斷。
南枝可插,更須頻剪,
莫待西樓,數聲羌管。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并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辭?!?989年版)
【注釋】
玉瘦:指梅花瘦小。
探:察看。
又:“《梅苑》作“較”
江樓楚館:指遠行的愛侶所居之處。江樓,臨江的樓。
憑闌:倚闌。
前:《梅苑》、《歷代詩余》作“中”。
水流云斷:指歌聲隨著流水和白云傳到極遠的地方。
南枝可插:南枝,向陽的梅枝。
更:《梅苑》作“便”。
西樓:指思念者的居所。
羌管:即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種樂器。
【賞析】
此詞,當是清照年輕時的作品,是一首詠梅詞。作者喜歡梅花,把梅納入女主人的生活中,平時往往從早春就觀賞梅花的微妙變化。從梅與人物的關系寫梅,不粘不滯,意象寄托自己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