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游泰山六首(其二)》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時間:
文軒
經典詩詞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自幼廣涉雜學,且深浸著建功濟世的進取精神和人生追求。寫下這組詩時他已42歲,此時的心態,既不同于十幾年前初入長安,雖然無成,但不無自信的期盼,又不同于遭讒去京后,還抱還朝建功的仕途幻滅感。
這首詩采用奇妙的想象與夸張手法,表現了泰山的美麗與神奇,同時在幻境的描寫中,也流露出縈繞于詩人心底的因抱負無法實現而產生的矛盾彷徨情緒。
李白《游泰山六首(其二)》原文,注釋,譯文,賞析【原文】
其二
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
山際逢羽人①,方瞳好容顏②。
捫蘿欲就語③,卻掩青云關。
遺我鳥跡書,飄然落巖間。
其字乃上古,讀之了不閑④。
感此三嘆息,從師方未還。
李白《游泰山六首(其二)》原文,注釋,譯文,賞析【注釋】
①羽人:指仙人。《楚辭》:“仍羽人于丹丘。”王逸注:“人得道,身生羽毛也。”
②方瞳:《抱樸子》載有仙人目瞳正方。《神仙傳》:李根瞳子皆方。按《仙經》云:八百歲人瞳子方也。
③捫:按、摸的意思。
④不閑:《爾雅》載有“閑,習也”。《荀子》:“多見曰閑。”
李白《游泰山六首(其二)》原文,注釋,譯文,賞析【譯文】
天氣清爽的早晨,我騎著靈異的白鹿,一路悠然地直登上了天門山。
走到山中小徑的時候,我遇到了一位仙人,只見他眼瞳方方滿神韻,真是一副好容顏。
我手攀青蘿想靠近他說話,他卻飄然飛升,掩入青天白云的深處。
只給我留下一封鳥跡而書的信箋,隨手一拋,便像云朵一樣飄落在山上的巖石之間。
我連忙虔誠地俯身拾起來,只可惜上面寫的全是上古的文字,反復讀了以后還是讓人一片茫然。
對此我感到萬分羞愧,不禁仰天嘆息不止,我定要拜師學道,才能不惘于世,永辭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