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梅花的古詩詞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作的詩。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描寫梅花的古詩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描寫梅花的古詩詞18篇
1、《憶梅》
李商隱(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2、《紅梅》
王十朋(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猶余雪霜態,未肯十分紅。
3、《江梅》
杜甫(唐)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4、《山園小梅》
林和靖(北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黃金樽。
5、《雜詩》
王維(唐)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6、《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唐)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7、《梅花絕句·之三》
陸游(南宋)
雪虐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8、《墨梅》
居簡(宋)
莫恨丹青廢畫工,不須求異只須同。
玉容不及寒鴉色,故托緇塵異漢宮。
9、《早梅》
李公明(宋)
東風才有又西風,群木山中葉葉空。
只有梅花吹不盡,依然新白抱新紅。
10、《梅花絕句》
陸游(宋)
當年走馬錦西城,曾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11、《詠早梅》
何遜
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
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
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臺。
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
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
12、《雪梅》
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
13、《江梅》
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14、《落梅》
劉克莊
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墻。
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
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
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
15、《江梅引憶江梅》
向子堙
天涯除館憶江梅。幾枝開?使南來。
還帶余杭、春信到燕臺。
準擬寒英聊慰遠,隔山水,應銷落,赴訴誰?
空恁遐想笑摘蕊。斷回腸,思故里。漫彈綠綺。
引三弄、不覺魂飛。更聽胡笳、哀怨淚沾衣。
亂插繁花須異日,待孤諷,怕東風,一夜吹。
16、《雜詠》
王維(唐)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17、《雜詩》
王維(唐)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18、《憶梅》
李商隱(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梅花的起源
梅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書經》云:“若作和羹,爾唯鹽梅。”《禮記·內則》載:“桃諸梅諸卵鹽”。《詩經·周南》云:“縹有梅,其實七兮!”。在《秦風·終南》、《陳風·墓門》、曹風·鸕鳩》等詩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書的記載說明,古時梅子是代酪作為調味品的,系祭祀、烹調和饋贈等不可或缺少的東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開始引種馴化野梅使之成為家梅--果梅。1975年,中國考古人員在安陽殷墟商代銅鼎中發現了梅核,這說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
觀賞梅花的興起,大致始自漢初。《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姻脂梅。“。這時的梅花品種,當系既觀花又結實的兼用品種,恐屬江梅、官粉兩型。西漢末年揚雄作《蜀都賦》云:“被以櫻、梅,樹以木蘭。”可見約在2000年前,梅已作為園林樹木用于城市綠化了。
梅花形態特征
梅是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4-8厘米,寬2.5-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幼嫩時兩面被短柔毛,成長時逐漸脫落,或僅下面脈腋間具短柔毛;葉柄長1-2厘米,幼時具毛,老時脫落,常有腺體。
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于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于葉開放;花梗短,長約1-3毫米,常無毛;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萼筒寬鐘形,無毛或有時被短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圓形,先端圓鈍;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雄蕊短或稍長于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長于雄蕊。
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貼;核橢圓形,頂端圓形而有小突尖頭,基部漸狹成楔形,兩側微扁,腹棱稍鈍,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顯縱溝,表面具蜂窩狀孔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華北果期延至7-8月)。2n=16,24。
梅花分布范圍
梅原產于中國,并已引進到日本、朝鮮和韓國。在中國,梅樹的栽培遍布全國,尤其是長江流域以南的各省栽培最為普遍。江蘇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數品種。此外,某些品種已在華北地區成功引種。關于老撾和越南的梅樹,其來源尚不明確。
梅花主要種類
梅的品種分果梅和花梅兩大類。果梅的栽培品種,據曾勉教授在浙江的調查研究,大致分為三類,簡述如下。
白梅品種群:果實黃白色,質粗,味苦,核大肉少,供制梅干用。例如大白頭、太公種等。成熟期在4月上、中旬。
青梅品種群:果實青色或青黃色,味酸或稍帶苦澀,品質中等,多數供制蜜餞用。例如四月梅、五月梅、白水梅等。成熟期為4月中、下旬。
花梅品種群:果實紅色或紫紅色,質細脆而味稍酸,品質優良,供制陳皮梅、劈梅等用。例如軟條梅、紫蒂梅、大葉豬肝、胭脂梅等。成熟期在5月上、中旬至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