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散文隨筆
雨的散文隨筆篇一:家鄉的雨
我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和許許多多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農民一樣,靠地吃飯,過著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即使不是農忙季節,還是閑不下來。地里的莊稼是需要時時照看的。如果真有空閑的日子,那只有算下雨天了。
雨,也許是夜里下;也許是白天下;也許是農閑時下;也許是農忙時下。聽,雨打瓦棱的聲音,時而淅淅瀝瀝,時而噼哩啪啦,輕重緩急,自有一份悠閑。不僅雨下的悠閑,人的心也跟著悠閑起來。
如果雨在夜里下,勞作了一天的人們在半夢半醒中聽到夜雨敲窗,總會舒心的翻個身,再次安然入睡。夢中滿眼青翠的莊嫁正在茁壯成長。第二天遲遲的醒來,一邊咕噥著“雨還在下呢”,一邊卻滿心歡喜地希望雨繼續下。毫無理由的閑著對農民來說是件奢侈的事,或者說是個不太光彩的事,但是因為雨,一切都理所當然了,在不好的日子里,就是心安理得的休息日。在時急時緩的雨聲中,慢悠悠的做飯、吃飯,然后還是不愿意離開飯桌。于是一家人依然圍坐在桌邊東一句,西一句,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家常。如果有誰提一句“中午包餃子吃吧”,立刻會得到大家的熱烈響應。在農村,餃子是美味的,可是也是頓最麻煩的飯。所以每次媽媽說要包餃子吃,我都舉雙手反對,媽媽就說“你不是不想吃,你是太懶,不想干”。確實如此,洗菜、剁菜、拌餡、和面、搟皮,然后還要一個個的包起來,為了吃一頓餃子,要花費一兩個小時,太麻煩了。不過下雨天就無所謂了,外面的雨一直下著,天也一直陰沉著,就好像這一天不知何時結束一樣,有充足的時間任由你打發。再說,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慢慢地包餃子,一邊慢慢啦家常,也是一種享受。
如果雨是白天下的,也別有一番趣味。剛剛還是晴空當頭,忽然就飄過幾片烏云,刮起了大風,大家就知道要下雨了。于是趕緊停下地里的活,一個個急匆匆的向家趕,并不是怕人被雨淋著,農民們每每風里來,雨里去的,才不怕淋點雨呢,主要是惦記著家里曬在外面的衣服、糧食、干草等,還有拴在田野里吃草的牛羊。伴著幾聲雷響,落下幾滴雨點,這時候就熱鬧起來了,拴在樹上的牛羊一個勁地想掙脫繩子,躲藏起來,而且叫聲凄厲,一聲緊著一聲叫,把繩子掙得直直的,一圈接著一圈地繞著樹轉,快腿的孩子跑過來,解開了自家牛羊的韁繩,牛羊們就像比賽一樣,憋著勁地向前沖,拽得后面的孩子跑得直喘粗氣。如果這時正巧又落了幾滴大雨點,這一切又顯得更加急切。牛羊歸圈了,衣服收好了,干草也進了鍋屋,一切都收拾妥當了,雨下的也大了,村里也就安靜下來,大人小孩子都站在門前看著雨一路傾盆而下,牛羊也站在圈中迷茫地看雨,又恢復了它們傻呆呆的模樣。
有一次農忙時節,我家正在場上打麥子,驕陽似火的天空突然就響起了雷聲,只見遠遠的天邊慢慢變黑了,于是大家開始忙碌起來。我媽就對我爸說“快下雨了,別打了”。當時我爸正坐在拖拉機上,拖拉機后面拖著個石磙子,一圈圈地繞著場碾軋麥子。他抬頭看看天上的太陽說“這雨離這兒起碼還有好幾百里呢,等軋完這遍再說,不礙事”。然后他就開著拖拉機繼續在場上繞圈子。想不到這次的雨速度太快,一頓飯工夫不到,又白又密的雨點就嘩嘩啦啦傾倒下來。等到各家收拾停當,趕過來幫助我家時,我家場上的麥子已經順著地上的雨水四處流淌了。那些大爺大媽、姑姑嫂子們只好一個個蹲在場上,用手把麥子一點點收攏到一塊兒,不過大家都笑哈哈地說“老天淋,老天曬”,我爸媽聽了也在笑。下午照樣待在家里閑著,爸看了會電視,然后呼呼睡到天黑,媽找了幾件舊衣服,縫縫補補了一陣也睡了會。好像中午麥子沒有淋雨一樣。不過這次以后,農忙時遇到雨天,我媽就多了一句打趣我爸的話“急什么,這雨離這兒還有好幾百里呢”,說完大家都笑。
現在我已經離開家鄉好多年了,身居鬧市之中,再也不會欣喜的期待下雨了,更不會覺得城市的雨給人帶來的是悠閑的感覺。每每下起雨來,我就擔心上下班的路上該怎么走。各種車輛擁塞在雨中令人焦躁不安,一個個奔跑在各站臺間的人們再也不能從從容容。有時望著窗外的雨,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來,家里也下雨了嗎?小小的村落是否又靜靜地沐浴在雨中?莊稼在雨中悠然的生長?男人三五成群地圍坐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年景?女人們則帶著孩子,東一家西一家地聊家常,時時爆發一陣大笑?如果我還在家中,或許正坐在窗前捧著本閑書,隨意地翻看幾頁,過不了多久就會在雨聲中甜甜睡去,也許夢中也下著雨,門前的月季節正落紅滿徑;也許醒來時,就能吃到鮮美的餃子?
雨的散文隨筆篇二:初秋的雨
一場細雨,微涼了天氣,纏纏綿綿,斷斷續續,從炎夏的末尾,潤到了秋的初期。它仍在下著,看樣子不像是要趕快離去;它不急,我也不急。喜歡看它,聽它,聞它的氣息,感覺,像是在詩里。
初秋的雨,帶著清涼,飄遍了我所在的這方天地。前幾日還是燥熱難當,悶得天空透不過氣,焦慮,似乎是我唯一能感受到的,又或者是我什么都感受不到,所以焦慮。工作不順,感情上又是孤單一人,找不到可以寄托之物,偏偏又活在這令人無法忍受的季節,不是不喜夏天,只因北京的夏天在感覺上是令人不喜的,若只是單單火爐還好,可偏偏它還蓋著蓋子,讓人憋著,難以呼吸,像被蒸熟的鴨子,癱軟無力。不過所幸,它還是過去了,被這場秋雨,推著搡著,不情愿的送走了。跟秋雨一同來的,還有這久違的清涼,嘻著鬧著,追著微風,一路笑著跑向前方;它鉆進林間,沖過街道,穿遍廳堂,最后徑直透過我的身體,扎進心底。我喜歡的想要靠近,他卻又突一下跑了出去,跑到外面更廣闊的天地。剛要失落,它又回頭沖我招手,似要我也出去跑一圈,同它一樣。于是,在一整個漫長的酷暑之后,我第一次這般情愿的走出了屋門,走出了屋子里不同于這自然的如同生鐵一樣的空調的冰涼。
走出來,真好!撐一把傘,漫步在這滴滴答答中,看著雨滴飛落在地面濺起的水花,嘭,嘭嘭!像是自然的樂律。走過牽牛花的藤,看著花瓣上的雨滴輕輕滑過,洗刷掉了平日沾染的塵埃;走過似乎茂盛了不少的草叢,它們正歡快的用葉子和小雨擊著掌,不亦樂乎;又走過水池邊,魚兒時不時地冒出頭來透個氣,然后又趕緊害羞的逃回去了……看來,住在郊區也是有好處的,雖然上班遠了些,可離自然卻很近。把手伸出傘外,讓雨滴落在手上,胳膊上,我也沾染一些靈動的氣息!
又走了一會兒,濕氣漸漸重了,身體也有點累了,于是趕緊回屋了,我可不敢在這冷熱交替的時節長待在雨里,很容易著涼的,再說,我也已不如之前那般燥熱了。
坐在窗前,繼續看著雨,它就那樣淅淅瀝瀝的下著,不愿停歇。漸漸的,時間久了,待著待著,心里不知不覺多了一些別樣的感受,起初不知為何物,慢慢的,望著窗臺上彌漫起的絲絲霧氣,還有那不用抬頭就可感受到的灰蒙低沉的天,這剪不斷的綿密中似乎夾雜了那么一絲淡淡的憂傷,細想,卻也符合了一息秋的色彩。
一種憂傷,并非那種滿目皆悲、心中無望的傷,只是淡淡的,無傷大雅的輕憂,染上了滴滴詩意,微微有些醉人。樹沉默了,低下了頭,去梳理它的思緒;云低沉了,躲進霧里,回想著過去的清新;房子都安靜了,待在一起,細數著平日里的點點斑駁……很喜歡這種感覺,因為可以更真實的感受世界,思索曾經,體會現在,再會心一笑的向前。輕輕呼吸,輕輕憂傷,讓心更貼近靈魂,慢慢交織成思想,再輕輕地飄向遠方。品著品著,竟有些癡了!
這初秋的雨啊,清新如斯,迷人如斯,又帶著如斯的輕暢!
一種清涼,一種憂傷,是這點點秋雨,卻又何嘗不是我自己啊,喜歡不斷體驗新鮮的感覺,追求著那一種未知的清涼,又偏偏感性如一只敏感的貓,對觸碰到自己的一切情感都小心梳理,再一個人對著天空,輕輕憂傷。多么相似的兩個,就這樣不期而遇。終是沒忍住,又走出去。
走在雨里,又慶幸走在了雨里!
就這樣一直走著,漸漸地,融在雨里……
雨的散文隨筆篇三:春天的雨
春天的雨不像夏天的雨“暴”,不像秋天的雨“憂”,更不像冬天的雨“冷”。詩仙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首詩說明了春天的雨“溫柔如絨”。
當寒冷的冬天過后,世界上的植物都需要春雨的滋潤,才能獲得新生;世界上所有冬眠的動物都需要春雨報曉春天的到來,才能從土里爬出來玩耍,開始新的生活。
“下雨啦!下雨啦!”春天的雨軟綿綿的落下來,這是新的一年在春天的第一場雨,下得不像夏天的雨那樣痛快,但也不像秋天的雨那樣漫幽幽的。
雨,滴在柳樹上,柳樹抽出了翠綠欲滴的新枝;雨,滴在花苞上,花苞綻放出最美麗的花瓣;雨,滴在泥土上,泥土里長出了一碧千里的草。
此刻,我被這春雨所陶醉,因為這樣的風景如同仙境一樣美,一樣神秘,感覺自己像是在騰云駕霧似的,翱翔在這夢幻般的境界。
這時,雨停了,冬眠的動物全部起來嬉戲、玩耍、覓食,此時大自然又回到了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下雨后,這里極為像“世外桃源”,看那邊有一道彩虹,彩虹的出來把這里的“世外桃源”襯托得更美。并且這里不但風景美,空氣也很美,于是我又被眼前的景物再次陶醉。
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于春”。開始我只以為這是用來說時間的,但是此時此刻我才明白這個諺語不僅可以說時間,還可以說景物。
春雨是世界的“煙花”,因為她的到來,我們脫掉了厚厚的棉襖;因為她的到來,我們感到溫暖;因為她的到來,我們不再感到疲勞。
這樣看來,我們還要好好地感謝春雨,是她給予了我們地球一片楊柳吐翠、群芳吐艷的優美景色。
看了雨的散文隨筆還看:
1.關于雨的美文
2.寫雨的散文
3.關于寫雨的散文
4.關于描寫雨的散文
5.描寫雨的優美散文隨筆
6.關于雨的隨筆優秀散文
7.關于雷雨散文
8.關于寫雨的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