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關(guān)于景色的散文
散文家關(guān)于景色的散文篇1:圓夢黃山行
坐在平穩(wěn)向上的索道纜車中,忐忑的心不時心跳加快。索道越過一座座怪石嶙峋的山頭,透過玻璃窗四周密密匝匝、郁郁蔥蔥的樹木驀然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生活在平原的我,心中一直暗戀著青山綠水曲水流觴的神韻。骨子里那一份癡癡地繾綣情愫,于無數(shù)個夢里翻山越嶺讓靈魂棲息在密林深處。喜歡高山流水的柔情纏綿,喜歡懸崖峭壁的風骨孤傲,喜歡曲徑通幽處那一份靜謐清靈,喜歡拾階而上的那一份自信高遠,喜歡站在高山之巔俯瞰大地的那一份高傲淡泊。潛意識里有著對黃山敬畏和崇拜,黃山之行意欲圓此生一個未了的心愿。
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四大景觀享譽海內(nèi)外。黃山古名曰:黟山。后因依軒轅黃帝曾在黃山煉丹羽化升天的傳說,唐明皇改黟山為黃山。步入西海大峽谷,這里怪石羅列,奇松遍布、小巧靈秀,或成雙成對,牽手并肩,迎風而立;或?qū)訉盈B疊,千嬌百媚,形態(tài)萬千。迤邐蜿蜒,劈斧斫般巨型石片壘積木似地堆積起來,看似如三維動畫刻意堆砌的石林,給人搖搖欲墜之感,其實它卻壁立千仞,堅固無比。
行在窄長的巨石縫隙,頭頂被巨石覆蓋的不見天日,腳下濕漉漉的階梯長滿淺薄的苔蘚,兩邊的石壁上不時有山泉涌出。這里幽靜、清涼,人在其中,仿佛誤入了沒有喧囂的天府之國。在這里你可以隨心隨意的想,天馬行空的夢;若你細細留意,落人眸中還有石柱峰、石床峰,薄刀峰、飛來石。行走在黃山中,記得你的腳步一定不要太急,在行走中慢慢品味其中的深邃寓意,因為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充滿靈異奇妙,你盡可以充分發(fā)揮你豐富的想象力去描摹,去感受到它迷離和清晰。一如,光陰流年轉(zhuǎn)彎處的邂逅,驚艷而美麗。
到過黃山的人一定都不會錯過觀賞日出和日落。觀賞日出、日落最佳點當數(shù)光明頂。當夕陽燃紅天際,圓圓的太陽紅著臉膛,像一個頭頂紅綢緞羞澀待嫁的姑娘。群峰綠樹頃刻間涂抹上夢幻般金黃色的外衣,突兀高聳的花崗巖山峰折射出七彩流光溢彩,宛如一泓潺潺流淌的熱血,奔放、豪邁。想來,當年寫出“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白居易如果見此美景又該用怎樣的詩詞來贊美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呢?更或許“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見”吧!不知道是自己落入霞光中,還是霞光眷戀滾滾紅塵的我。立于夢幻般霞光中,任于夕陽包裹歲月的滄桑,靈魂于撲朔迷離中尋覓生命的方向。
試想臥于這青山綠水的高山之上,何以能安然入睡?不到五點就迫不及待起了床,隨著人潮登上清涼臺賞日出瞬間的燦爛。熙熙攘攘的人們,打亮手電筒,按亮手機,父母拉著孩子,丈夫挽著妻子,連那一位在西海大峽谷腳被扭傷男子,手拄拐杖一瘸一陂扶著妻子的肩膀一起加入欣賞日出的隊伍。晨曦微露,東方的天空如一道被風搖曳舞蹈的彩虹,朦朧的太陽揉揉眼睛,慵懶的抬起頭,人們屏住呼吸,揉捏已經(jīng)舉著酸酸的拿著照相機的手臂,只等著攝下太陽躍出地平線那一刻的唯美。突然,一團灰白色云緩緩漫過,緊接著大片大片烏云鋪天蓋地的彌漫天空。落雨了。風兒在綠葉中輕聲嘆息,太陽躲到云層后面,余興未盡的人們一步三回頭慵懶散去。人言:來黃山?jīng)]有看到日出是最大的憾事。終究,這一次我與日出擦肩而過。佛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婆娑的。也許是就是人生,生活在塵世間的自己,總是有很多不如意,總會有或多或少的遺憾,人生注定無法盡善盡美,人生正是有了這些遺憾才顯得更加美麗,正因為有遺憾才會給我們期盼和動力。下一次來黃山,一定可以彌補這一缺憾。我想。
散文家關(guān)于景色的散文篇2:花兒
花兒開在草地邊緣,靜靜地釋放淺淺淡淡的香。
粉紅、嫩黃的嬌艷,舒適而恬美,寶石般點綴在綠色叢中,清純、高貴從此誕生,并由眼前一路伸展到遠方。
不是春天,也過了“蟬噪林愈靜”的季節(jié),可風,柔和依舊,風帶來的溫暖依舊,在青青草地上徘徊的腳步依舊。
一灣湖水在草地與花的邊界纏綿繞過,微微泛著的波瀾象思念,久遠而且綿長,似乎曾歷經(jīng)滄桑與風雨。而陽光,則花蕊般撒落,繽紛絢麗,象星光下滿地的落寞與惆悵。
沒有賞花人,行跡匆匆的,是天上的流云和過往的光陰。它們自在的來去,顯然沒有英雄遲暮的擔心。
蜜蜂與蝴蝶是唯一讀懂季節(jié)的學者,它們是園丁,卻努力保留詩人的誠實與勤奮,這注定了它們不可能有太多的知音,它們的事業(yè)注定無人繼承。
腳下的土地和路旁的石子,仿佛已看慣了紅塵與風月,對周圍的事物不再興趣,用沉默彰顯道行的高深。只有幾只剛剛長滿羽毛的小鳥,在樹和花的縫隙中來回騰躍,自己享受翱翔帶來的樂趣。
花兒無語,花下堅挺的綠無語,淺淺淡淡的香無語。
這是一個不好判斷的日子,我從開著粉紅、嫩黃花色的草地邊路過,身上披著溫暖的陽光,心里想著花兒的淡定與從容。
這條路,我曾無數(shù)次走過!
散文家關(guān)于景色的散文篇3:襄陽好風日
很早以前,我就想寫一點關(guān)于古城襄陽的東西了,卻始終沒敢提筆。對于古城來說,我雖然在這里或客住或居留,但只是形同路人,從沒有靜下心來認真地觀察和體味過她。
9月,秋高氣爽。我?guī)е儆械募で?,開始了古城襄陽之旅。那些清晨,那些黃昏,我一個人提著行囊發(fā)癡似地在古城襄陽的大街小巷里游覽和盤桓,嘴里不時地發(fā)出一些古怪的聲音,險些被人們誤以為是精神病。我忘情地投入到她的山水之間,飽覽了她的秀麗風光,徜徉在這條2800年的長河里,希冀能夠領(lǐng)略到她的全部風貌和文化底蘊,解讀曾經(jīng)群雄逐鹿的古戰(zhàn)場文人墨客尋古探幽之地,大腦里終于留下了深深淺淺的印象。
古城襄陽“外攬山水之秀,內(nèi)得人文之勝”,歷經(jīng)朝代更替,興盛演進,人世滄桑,它宛如綿長的漢水,積淀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能夠見證古城襄陽輝煌的,有綠影壁、仲宣樓、昭明臺,還有依山傍水的古城墻以及古隆中、習家池……難怪,襄陽城和襄陽古城墻先后被列入全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呢。
雄居漢水之南的襄陽城,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襄陽城墻始建于西漢,唐宋時期改為磚城,明洪武年間重筑,一直保留至今。我走在東城墻上,俯首素有“華夏第一池”之稱的襄陽護城河,穿過婆娑的樹叢,就像穿越時空的隧道,當我小心翼翼地爬在城墻的垛口,看著四通八達的公路和街道上小轎車、大客車、摩托車以及行色匆匆的人們,眼前便浮現(xiàn)遠古“襄陽城,城八門,門門跑馬;漢水河,河九汊,汊汊行舟”的繁華景象。
如今,與護城河融為一體的薈園、襄陽公園、陽春門公園,成了人們休閑游樂場所。晨陽里,樓臺亭榭倒映在光潔如鏡的護城河面;護城河畔,綠柳婆娑,水杉參天,冬青翠柏夾竹桃一片蔥蘢,掩映著巍峨的古城墻;晨練的人們,或打拳或跳舞或跑步,就連小狗也跟隨主人一路碎步顛呀顛的;九曲橋上依偎著一對對戀人,一群群兒童在你追我趕地嬉戲,一家家老老少少在樂陶陶地盡情游玩……夕陽里,荷塘、垂柳、小船、拱橋、樓閣,構(gòu)成了古城襄陽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綠影壁原是王府門前的照壁,隨同王府建于1440年前后。因是蒼翠的綠石雕就,所以稱之為綠影壁。它是我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石質(zhì)雕壁。昔日的戰(zhàn)火雖燒毀了豪華的明王府,而綠影壁卻安然無恙。當我目睹著這尊輝煌的藝術(shù)珍品時,不禁贊嘆偉大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卓越才能。
曾經(jīng)屬于古樸的舊城,正在由于物質(zhì)的極大豐富而披上了新裝;過去由于生活水平的局限而毫無保留的坦白,正在淡出。因為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還有這座城市,正在不斷地悄悄地改變著。在感慨人情世故的變化,卻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社會的進步。我們最終沒能在襄陽古城挖掘出更多的名勝,而且一些相傳的古跡也越來越少了,隨著城市建設消失在時光里,不再成為現(xiàn)代都市的一道風景。城市在大步向前邁進,只有關(guān)于昨天和今天的感慨在回憶中流傳……裝點著華麗路燈鋪著大理石的濱江大道、徒有虛名的各個碼頭,以及人聲鼎沸的街心花園、鼓樓文化廣場、南湖文化廣場以及襄陽大市場早都融進了濃烈的現(xiàn)代氣息。
倒是小東門還保留了一些古味,門的兩側(cè)分別蹲著一個石獅,斑駁的門眉上刻著四個蒼勁的大字“襄陽古城”。左邊是漢城,右邊是明城。穿過幽靜的門洞,猛然間抬頭一看,門額上“鐵鑰襄荊”四個大字赫然醒目。
看過“散文家關(guān)于景色的散文”的人還看:
1.當代名家寫景經(jīng)典散文
2.現(xiàn)代名家純寫景的散文
3.劉白羽寫景散文
4.名家散文
5.寫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