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明快的散文有哪些
清新明快的散文篇1:神奇的羌寨古堡
古堡之幽,幽在深邃而神秘。羌族古堡位于阿壩州理縣桃坪鄉桃坪村,距成都300多華里。古堡巨大而深邃,陰深而幽暗,依山而建,整體方正,凹凸有致,渾然一體,猶如一張石頭切成的蜘蛛網。
全寨百戶人家,近500羌民,竟然家家相通,戶戶相連。信步在寨中游走,會被屋與屋之間,路與路之間那神秘的巷道、通道、暗道和墻孔、天井、斗窗,弄得暈頭轉向,不知所措。而更讓人膛目結舌是有戶人家的石室竟有72扇窗戶。而石室的面積只有300多平米。
古堡之奇,奇在寨中的路下水道。每條通向各戶的主要通道石板下都是暗藏的流水。流水由山后冰雪融化的清泉匯成,形成給水的自然系統,村民吃水,村外灌田。水道上蓋著石板,石板上覆著土,走在路上是聽不到流水的聲音。每隔一段路就會留有一塊活動的石板,揭開即可取水。水道很深,可走行人,若遇緊急情況,還可以作為逃生或向外傳遞信息的通道。
古堡之雄偉,在于依山而筑,兀立于比肩連袂的民居后方的兩座雄偉挺拔的石碉堡。兩座用石片切成的古堡,搞約30米,有9層,層層用木樓梯相連。下寬上窄的石碉堡結構均稱,棱角分明,梳端理直,堡身布滿了許多的射擊口。
從村寨后險峻的山體俯視下去,望著這座神秘的建筑體系,想到古老的羌族先民不用一點的鋼筋水泥,全憑用眼觀手切,竟能歷經數千年歲月的侵蝕,而巍然屹立至今,不得不對他們卓越的智慧發出贊嘆。
桃坪寨-----真不愧為中華民族的一塊瑰麗奇葩。
清新明快的散文篇2:烏鎮
滋甜的雨露微微而落,古老的街道蜿蜒切曲饒,含著風行子的暖風拂過指尖。走下火車,杭州的優雅盡顯眼前,楊柳、水花、寶塔……但這些都不是我今天想去的地方,因為這里我已經來了無數次了。
我所要前往的是烏鎮,大約兩小時后,我到了西塘。口中哼著一曲《青花瓷》,也許只有這首歌才適合這個江南四大古城之一的烏鎮了吧!
里面是有許多街道的,街道上人來人往,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甚至有中國以外的客人。大家拍著照片,吃著小吃,談著話臉上洋溢著笑容,街旁的樓房古老無比,有的墻壁上還留有許多刻痕,這為古鎮平添了許多歷史。
走進一座比較古老的房屋,首先聞到了一股味道,大概是古老的樓房經歲月的撫弄,散發出自己獨特的氣息。里面仿佛是四合院一般,墻壁把中間的荷花池為了個圈圈,好像在守護她,好像也在觀看她,多么祥和的一景。朝右看,兩把交椅,一張小桌,一盤棋,幾個老人在一起下著棋,為這個小院子又加了一筆趣味,我也慢慢走過去,蹲下來。仿佛我又回到了兒時時代,在陰涼處總有幾個老人在一邊談天、下棋。多么懷念。
小雨又開始落下,落在屋檐上的聲音是“噠噠噠噠”的聲音,落在地面上的是“滴滴滴滴”的聲音,落在花葉上的是“嘟嘟嘟嘟”的聲音,多么想一首歌謠,這個古鎮在歌唱。撐一把小傘走出房屋,又進入了一個小街,這里顯得商業化,地是用一塊塊的大理石鋪成的,周圍的建筑有餐廳也有旅店,樓道上掛滿了燈籠,在微風的輕拂下,火紅的燈籠在飄舞,它們仿佛也沉醉在其中,想永遠享受著這舒適之感。
隨著風帶來的花香一直走著,面前的是早已聞名的河水。她一直在這里守護著美麗的古鎮,河流的水如一面銅鏡,倒映著周圍的房屋和小橋。水面的漣漪一陣又一陣向四邊擴散開來,像電波,像散開的牛羊。漫步在河流的一道,享受著迎面的小水珠,享受這個地方的味道。梧桐樹與楊柳在一旁向路人舒展著她們的身姿。葉子在空中一片又一片,在此我完全被陶醉了,我也好想拿著自己那把木吉他,坐在柳樹地下,好好彈奏一曲,讓我的優美音樂隨著風,隨著花香,帶給每一個人,帶給她們一個愉悅滿足的身心。
天色漸漸變了,雨滴也停止了,太陽開始垂落于西邊天空,散發出橙色光芒。房屋變色了,楊柳變色了,河面也變色。金橙包圍了烏鎮。我止步在石橋上,注視這個美麗、安詳的鎮子。街道上人少了許多,大家都去吃晚飯了,我寄居的那家也是,白天的熱鬧開始平靜下來,蓋過的是隱約的吃飯時的談話聲,我聽到了大家的幸福感,我聽到了大家的滿足感。
這個烏鎮為我展示的是一個優美、柔和的場面。我現在也終于能體會,我姐對我說的:“烏鎮之景一生難求。優美、復古、柔和,看三實一。”原來那個一便是幸福與快樂。烏鎮我一生難以忘懷。
清新明快的散文篇3:圓夢黃山行
經過了近九個小時的車旅勞頓,早上8點我們在黃山下了火車,又坐上通往太平鎮的中巴車。蜿蜒綿長的公路像一條灰褐色巨蟒馱著甲殼蟲般的中巴車,匍匐環繞過一座座翠綠的高山,不時鉆進一條條幽暗的隧道,如穿過深邃大山的心臟。雖然正是酷熱時季,但是從中巴車敞開的窗口送進來絲絲清涼的風,讓人感受到少有的涼颼和愜意。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很快就到了太平鎮。女兒的同學和媽媽冒著暑熱早早在車站等著我們。看到她們的那一刻,心里驀生溫暖。我們只帶上少許上山必備的衣物和食物,剩下的女兒同學的媽媽用電瓶車直接帶回她的家里。
手拎盒飯,我們上了開往黃山風景區的汽車。正午炙熱的陽光絲毫沒有影響我們激動的心情。駕駛員精湛的駕駛技術讓我大開眼界。汽車如一條游走在水中的鱔魚,魔術般扭轉身體,在盤山公路上游戈自如。
坐在平穩向上的索道纜車中,忐忑的心不時心跳加快。索道越過一座座怪石嶙峋的山頭,透過玻璃窗四周密密匝匝、郁郁蔥蔥的樹木驀然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生活在平原的我,心中一直暗戀著青山綠水曲水流觴的神韻。骨子里那一份癡癡地繾綣情愫,于無數個夢里翻山越嶺讓靈魂棲息在密林深處。喜歡高山流水的柔情纏綿,喜歡懸崖峭壁的風骨孤傲,喜歡曲徑通幽處那一份靜謐清靈,喜歡拾階而上的那一份自信高遠,喜歡站在高山之巔俯瞰大地的那一份高傲淡泊。潛意識里有著對黃山敬畏和崇拜,黃山之行意欲圓此生一個未了的心愿。
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四大景觀享譽海內外。黃山古名曰:黟山。后因依軒轅黃帝曾在黃山煉丹羽化升天的傳說,唐明皇改黟山為黃山。步入西海大峽谷,這里怪石羅列,奇松遍布、小巧靈秀,或成雙成對,牽手并肩,迎風而立;或層層疊疊,千嬌百媚,形態萬千。迤邐蜿蜒,劈斧斫般巨型石片壘積木似地堆積起來,看似如三維動畫刻意堆砌的石林,給人搖搖欲墜之感,其實它卻壁立千仞,堅固無比。
行在窄長的巨石縫隙,頭頂被巨石覆蓋的不見天日,腳下濕漉漉的階梯長滿淺薄的苔蘚,兩邊的石壁上不時有山泉涌出。這里幽靜、清涼,人在其中,仿佛誤入了沒有喧囂的天府之國。在這里你可以隨心隨意的想,天馬行空的夢;若你細細留意,落人眸中還有石柱峰、石床峰,薄刀峰、飛來石。行走在黃山中,記得你的腳步一定不要太急,在行走中慢慢品味其中的深邃寓意,因為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充滿靈異奇妙,你盡可以充分發揮你豐富的想象力去描摹,去感受到它迷離和清晰。一如,光陰流年轉彎處的邂逅,驚艷而美麗。
到過黃山的人一定都不會錯過觀賞日出和日落。觀賞日出、日落最佳點當數光明頂。當夕陽燃紅天際,圓圓的太陽紅著臉膛,像一個頭頂紅綢緞羞澀待嫁的姑娘。群峰綠樹頃刻間涂抹上夢幻般金黃色的外衣,突兀高聳的花崗巖山峰折射出七彩流光溢彩,宛如一泓潺潺流淌的熱血,奔放、豪邁。想來,當年寫出“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白居易如果見此美景又該用怎樣的詩詞來贊美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呢?更或許“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見”吧!不知道是自己落入霞光中,還是霞光眷戀滾滾紅塵的我。立于夢幻般霞光中,任于夕陽包裹歲月的滄桑,靈魂于撲朔迷離中尋覓生命的方向。
試想臥于這青山綠水的高山之上,何以能安然入睡?不到五點就迫不及待起了床,隨著人潮登上清涼臺賞日出瞬間的燦爛。熙熙攘攘的人們,打亮手電筒,按亮手機,父母拉著孩子,丈夫挽著妻子,連那一位在西海大峽谷腳被扭傷男子,手拄拐杖一瘸一陂扶著妻子的肩膀一起加入欣賞日出的隊伍。晨曦微露,東方的天空如一道被風搖曳舞蹈的彩虹,朦朧的太陽揉揉眼睛,慵懶的抬起頭,人們屏住呼吸,揉捏已經舉著酸酸的拿著照相機的手臂,只等著攝下太陽躍出地平線那一刻的唯美。突然,一團灰白色云緩緩漫過,緊接著大片大片烏云鋪天蓋地的彌漫天空。落雨了。風兒在綠葉中輕聲嘆息,太陽躲到云層后面,余興未盡的人們一步三回頭慵懶散去。人言:來黃山沒有看到日出是最大的憾事。終究,這一次我與日出擦肩而過。佛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婆娑的。也許是就是人生,生活在塵世間的自己,總是有很多不如意,總會有或多或少的遺憾,人生注定無法盡善盡美,人生正是有了這些遺憾才顯得更加美麗,正因為有遺憾才會給我們期盼和動力。下一次來黃山,一定可以彌補這一缺憾。我想。
看過“清新明快的散文”的人還看:
1.優美寫景散文帶點評
2.描寫夏天的抒情散文精選
3.朱自清優美散文句子段落摘抄
4.關于流浪的精美散文
5.有關清明的精美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