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相關的傷感散文
親情相關的傷感散文篇1:親情濃郁的鍋臺
今天,偶然讀到一篇關于“鍋臺”的文章,倍感親切,就像碰到闊別已久的老朋友。最初的鍋臺,是用石板砌成圓形的爐架即爐臺,再在石板里外,用剪成寸長的稻草混著黃泥抹出厚厚的里圓外方,留出燒柴煮飯的灶口,“天圓地方”的鍋臺就大功告成了。然后拿來一口黝黑光亮度鑄鐵大鍋,往上面一坐,一家老小就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飯菜啦。大鍋煮出的飯菜,既不缺鐵也不缺鈣,更不必擔心“膽固醇”等“害群之馬”。說來怪也不怪,黑鍋煮飯卻把人吃得白白胖胖。遺憾!技術的進步使我們告別了,親切的鍋臺造就的美好的飯菜。后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鍋臺不再用石板而用磚來砌就,臺面四周抹上水泥平整光亮,后來又在臺面上面鋪上瓷磚,潔白如玉。后來,煤氣使人們“忘恩負義”拋棄了難忘的鍋臺。后果可想而知,綠色的飯菜遠離一去不再復返————。親愛的鍋臺、美好的飯菜我懷念你們!
我在農村生活了多年,熟悉農村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也時常想起老家的鍋臺。奶奶圍著鍋臺轉了幾十年,自打我記事起,鍋臺就是祖祖輩輩一大家子的印記。那是鄉俗的標記,深刻地烙在了我的腦海里。
奶奶曾笑呵呵的給孫兒們講,做事不要“隔著鍋臺上炕”。我曾較過真,從地下隔著鍋臺跳上炕頭的話,要飛躍鍋臺還真不容易。努力了多次,都無可奈何。這句話還有另一個講究,那就是結婚有個先后次序,哥哥沒有娶媳婦,弟弟捷足先登,這在老習俗中是本末倒置的事。姐姐未出嫁,妹妹先結婚也是不行的。
農家居室布局都差不多,靠左邊一個鍋臺,鍋臺連著炕頭。鍋臺上坐著一口大鐵鍋。鍋臺下是灶門,炕洞蜿蜒到煙筒。鍋臺都是泥抹的,寬寬平平,可以放盆放碗,灶坑寬闊,燒起柴來呼呼作響。趕上陰雨天“不好燒”,灶坑往外冒煙,就拿起一個“蓋簾”煽風,把煙堵回炕洞,此時,往往眼淚橫流。無論是燉菜、蒸饅頭,做粥,都離不開大鍋。童年時代,孩子都少不了干力所能及的活,常常幫著奶奶弄柴燒火。最煩人的是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潮濕的柴禾難以燒著,煙霧彌漫在所難免。老人對孩子們的分工習慣上按孩子的性格支使的,燒火的差事是非我莫屬。天長日久,我與鍋臺成了搭檔。掏灶坑灰等小小不然的活都是我干的。
童年時代油水少,小鍋菜、大鍋飯是人們的口頭禪。
最得意的就是家里做好吃的時候,燒火也賣力。當鍋里的飯熟了泛出裊裊香味的時候,孩子們都眼巴巴的瞅。水餃自然是在鍋臺上放碗,用柳條笊籬舀的滿滿的。一人逮一尖碗,喜不自禁的風卷殘云。
北方人講究,家里來客,只有父親有資格坐陪。我們總是與奶奶、母親一起在廚房里圍著鍋臺,吃飯。老婆、孩子、熱炕頭,外帶一頭牛是莊稼人美好生活的理想。孩子們小,老人就期盼“再過幾年,孩子就夠著鍋臺了”,能夠著鍋臺也成為孩子的夢想。鍋臺把一家家老小粘在一起,吃飯喝湯其樂融融。親情濃郁的鍋臺,讓我想起來好溫馨。
親情相關的傷感散文篇2:像蒲公英一樣散落的親情
一 黏牙的泡泡糖
他,長我兩歲,是家里的長子。自打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們就注定了血脈相連。
他一直叫我女女,我一直叫他哥哥。
他每次叫我的時候都會帶給我驚喜;我每次叫他的時候都會有麻煩。
他帶我去山上采野花,用花編一個漂亮的帽子戴在我的頭上,我樂得哈哈笑,他在一旁用柳樹枝扭一個迷迷,悠閑地吹著;蝴蝶輕輕地飛過我們的頭頂,我伸手去抓,摔了一個跟頭,我咧開嘴夸張地大聲哭喊,他一聲不肯地將一只漂亮的蝴蝶放在我的手里;他會用泥巴捏小雞,小狗,還會帶我去掏鳥蛋。看著他小心翼翼地爬上樹,把手伸進鳥窩,我緊張地心像要跳出來一樣。每次做了錯事,我都會做叛徒出賣他,他總會警告我下次不帶我了,可每次我都黏著他。
七歲那年,他牽著我的手,唱著“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把我帶進了校園,結束了我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
八歲那年,我不小心打碎了班上一個同學的水瓶,他故意為難我,天天嚇唬我。我嚇得不敢去學校,他找到那位同學讓他不要為難我,那位同學偃旗息鼓,對我客客氣氣。我暗自得意,有個哥哥真好!
十三歲那年,我上初一,他上初三。我成了班花,他成了靚男。一天我們嚼著一毛錢一個的泡泡糖一起曬太陽,突然他對我說:“以后沒事別老黏著我。”我愣了半天回敬了一句:“你喜歡上女孩子了?”他的臉和脖子立刻像燒著了的夕陽,紅得要往外滲血。他大聲說:“你就像這黏牙的泡泡糖,越嚼越沒味。”說完他狠狠地把嘴里的泡泡糖吐在地上,轉身離去。我呆呆地想,不長大多好!
二 別怕,有我
十四歲那年,我上初二,他上高一。我們都是同學羨慕,老師夸贊的佼佼者。
那天,天下著雨。正在上數學課,忽然我看到穿著雨衣的二叔推開了教室的門。二叔低聲在老師的耳邊說了幾句,老師便示意我隨他去。走出教室我才看到哥哥已在雨中等我,衣服濕透了,頭發在點點滴滴地往下滴水。他手里拿著傘,卻沒有撐開。我疑惑地向他走去,他替我撐開傘,拉著我往前走。一路上,我們誰都沒有說話,他陰郁的表情使我不敢張嘴。
回到家里,我看到許多親朋好友都聚在院子里。我們在他們的注視下被二叔帶進屋子,父親躺在當屋的一張木床上,身上穿著我見過的戲子唱戲時穿的衣服。我腦子一暈,便失去了知覺。
當我在母親的哭聲中醒過來時,我緊緊地摟住母親說:“媽,我怕!我要爸爸!”屋子里的人都流淚了,我看到有人在抹眼淚,聽到有人的抽泣聲。
“別怕,有我。”他走過來拉起我和母親,臉上像蒙了一層霜一樣冰冷。
他像一個大人一樣把父親的喪失辦得井井有條。幾天后父親入土為安了!
從此,我的家里少了一個至親至愛的人,他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了這個人留給他的一切責任。
三 失落的親情
他的生日是陰歷二月十六,我一直都記得這個日子。
父親走后的第二年的正月十六,他做了新郎。這一天離他十九歲的生日還有整整一個月。我知道他不是心甘情愿,只是為了滿足母親的心愿,為了安慰父親的在天之靈,為了完成一個男人繼承香火的重任。
在本年臘月十六他的兒子出生,他光榮地做了父親,這一天離他二十歲生日還有整整兩個月!
他迅速地墮落讓我嗔目結舌:我看到他和村子里的那些低俗的人混在一起,熟練地抽旱煙,毫無顧忌地說臟話,然后放肆地哈哈大笑。他的臉上已褪去了孩童的容顏而蓋上了世事的滄桑。父親去世后他就輟學回家勞動,繁重的勞動,沉重的家庭負擔壓得他失去了銳氣,他只想在無聊的日子里尋找些許的生氣。當時的我根本無法體諒他的心情,只一味的感到痛心。
在我上高三的那一年的一個周末,我回家要資料費。剛走到門口我就聽到院子里的吵鬧聲,“你掙的錢都供她讀書,我們母子你還管不管,兒子是不是你的。”我知道是嫂子在吵,還是硬著頭皮推開了門。
我的突然撞入,他們都吃了一驚,院子里安靜了幾分鐘。我什么話也沒說,直直地向母親走去。
“裝什么裝,人家這么大的姑娘早嫁人了。”嫂子沖著我的背影說。
“啪”我聽到嫂子殺豬似的嚎叫,急忙轉過身,我看到了他舉在空中的手和一張由于極度氣憤而扭曲的臉。
“你們別吵了!”母親跑過去撲通跪在他們的面前。
第二天我們就分家了。為了和我們徹底決裂,他們找了別人的房子搬出去了。我站在母親身邊看著嫂子把本來就很貧寒的家里那些值不了幾個錢的破東西裝上架子車拉走。他抱著只有一歲的兒子一聲不吭的跟著走了,臨走前我看到孩子沖我和媽媽笑。
他們剛一走出門,母親就大聲哭了。我知道從那一刻起,我們就像隨風飄散的蒲公英,再也不會彼此依賴,彼此牽掛……
親情相關的傷感散文篇3:傷疤憶流年、親情伴成長
那些青春年少受過的傷,那時人間的至理情義,那是兒子欠下父母的債。
有人說做父母的是上輩子欠下了債,而子女的降生就是為了討債而來,所以這世上多的是子女欠父母的,多的是子女對不起父母的情況。可事實上它的另一層意思就是子女要盡好孝道,別虧欠父母太多,索取太多,愛沒有天經地義。
自有記憶以來,就是一直在給父母制造各種麻煩,讓父母各種操心、擔心、傷心。今晨,出門前抹護手霜的時候偶然看到那道長長的傷疤,這平時都已然忘記的痛今時又勾起我一段溘然的追憶。
那時我還小,父母都還年輕,小小的人兒依靠在父母溫暖而堅實的懷里。
那是一個祥和喜慶的大年初三傍晚,萬家燈火都還沉浸在春節闔家幸福的融融歡樂中。可是全家人卻因為我而憂心忡忡,擔心害怕。事情是這樣的,我從家里偷來一個還沒來得及鳴放的“雷公”(一種大型炸藥,響聲猶如轟天雷,故名雷公,家鄉叫法),于是就和幾個小伙伴圍了起來,想讓大家看一出“好戲”,或是學習著大人放鞭炮的摸樣,標榜出我有很“偉大”,我把“雷公”拿在左手上,然后右手打火機輕輕一按。瞬間就哄得一聲,我立即失去知覺,只是一個勁地搖擺著那親愛的左手,我壓根不知道怎么了,當時的第一感覺是好麻好麻,隨即用另一只手將它按住。也許只有旁邊的伙伴們看到我左手的血肉橫飛,弟弟當時就嚇傻了,他自己由于離得太近,手上也被擦破皮了,也許是害怕挨罵所以他并有沒立刻去告訴父母,而是一味地在我面前哭,幸好其他幾個小伙伴把我受傷的事告訴了父母。
父母把我送到附近最近的醫院,醫生在用酒精給我清洗傷口的時候,那涼爽的感覺說實話我還很喜歡。夜晚,麻藥漸退,那一刻我才意識到該是有多么的疼痛,我就那么地叫了一整個前半夜,父母就一直在一旁陪伴我,哄我。那時的我似乎開始明白了這么個道理,越是闖了大禍,父母反而不會罵你責備你,因為那晚我還害怕受到父母的責罵。第二天,父母對我的傷勢還是放心不下,就把我送去了縣人民醫院,這一看還真嚇個半死,我的整個大拇指幾乎就搖搖欲墜,大拇指邊凹下去深深一塊,就快要脫離我的左手了,當時那醫生說幸好你送過來再診了,要不然娃的大拇指就保不住了。于是,手上就那么被縫了接近20多針,縫的像只大蜈蚣一般。
在后期的養護階段,家里幾乎天天都得吃肉,可是爸媽并沒有怎么吃,而是把瘦肉都留給我吃,印象中說是能給我補充手上的肉。然后,母親還得天天為我更衣,我還很多次都責備她把我弄疼了。還有一種藥是我最不愿吃的,名字叫“三七粉”,至今我還記得那個苦味,所以母親都會給我準備一顆糖果,然后我還得跟她糾結半天才把它咽下。
后來從奶奶口中得知,本來家里過年是不打爆竹的,這也是段傷心的歷史。當時太爺爺那輩我家是在小鎮上做煙花爆竹生意的,也是后來經營的一不小心釀成慘禍,爆竹店被炸了,叔叔也沒了,為了還債和賠償,所以不得不變賣家產搬回鄉下老家。說到這奶奶不由的傷心起來,她補充到,你叔叔他可聰明了,算術能力特好,也很會做生意比我爸要強多了,可惜~~他才不到20歲呢~~我知道我的這次出事更加勾起了全家人的傷心事,所以后面那幾年我家就又不再燃放煙花爆竹了。
現在一想到我的童年,那個自小開始就打架,抽煙,干壞事的我真是不堪回首。我和伙伴們經常偷偷跑去信江河里洗澡,其中親眼目睹過一個伙伴被活活淹死;我偷偷跑去別人家養魚塘里釣魚被捉,然后害父母提錢取人;小學是有個超好的哥們他爸是煙草公司的,我老爸與他爸也是鐵哥們的,于是從小我們就偷偷地染上了抽煙的惡習,偷煙和偷偷買煙成為我們的習慣;至于打架呢,這個還是比較好玩,由于我從小就胖乎乎的,所以經常受到欺負,有時候朋友們欺負我過分了,我忍無可忍了,我就直接一拳頭打過去的,而且每次把別人打哭然后他爸媽再到我家鬧上一頓,老爸總是當著他們的面數落我一頓,待他們走了然后就“表揚”我一番,他知道我很和善不怎么輕易出手打人的,他甚至還跟我調侃說我打人怎么沒個前兆;上初中那次最犯渾的就是參與那次的群體打架斗毆事件,我班同學被外校人打了,結果我們十幾個人抄著水果刀往人家學校挑釁去,幸好對方避而不出,算是犯罪未遂了結了,對此,班上還一個同學因此開除。
按理說這樣的我應該會被打上“壞孩紙”的標簽頂著“小混混”的頭銜,可是我沒有。個中原因就是父親后來給我買了很多的書,那時爺爺也剛剛退休不久,他們每次都逼著我看書和看報,帶著我看電視新聞,于是我很少再和朋友們一塊出去混了。無影無形中,我就被潛移默化地拉回了正軌,于是才成就了現在的我:有點小文藝,卻可以迎接孤獨,可以很安靜,要求不多,容易滿足。
只能說當時的我:只是太年輕,只因太年輕,還是太年輕。而現在的我應該都有所改變,有所展進。而這一切,當歸于厚重的親情。
看過“親情相關的傷感散文”的人還看:
1.感人的親情散文
2.感人親情散文
3.親情的優美散文
4.關于親情經典散文
5.關于親情的抒情散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