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寫家庭親情的散文
名家寫家庭親情的散文篇1:關于親情
前幾天有些咳嗽,買了點梨回來,帶著吃,潤潤肺。吃梨時總會記起父親那獨特的"嗜好"---喜歡吃梨核兒。
這樣的"嗜好"打我記事就有,那會兒家里條件不好,錢也都是算著用,買化肥的錢就不能去買其他的,買了其他的,家里的收成就受了影響,秋收的時候就少了產量,這樣一塊歸一塊,日子也就過的節儉。
半月奢侈一次,買點水果,那會沒啥吃,回家削了皮,一口咬下去,砰砰酥脆,嘴里都是梨的甘甜,滿足極了。
然后一旁剛幫忙削了皮的父親就說"我就喜歡吃核兒",聽到這樣的"嗜好",咧著嘴,自然更加大口的吃起來,直到剩下核兒。
父親接過梨核兒,吃的津津有味。
這樣的表情,讓我一度覺得梨核兒肯定比梨肉好吃的多,但時間證明,我也沒去嘗試著吃一次梨核兒。
這樣一晃,十多年就過去了。
當晚吃餃子,吃完推了碗,一家三口坐著聊天,父親說到大伯家三個兒子與餃子的故事,聽完我補了一句"這跟你喜歡吃梨核兒不是異曲同工嘛。"
父親笑了,笑的像個被人看穿小伎倆的小孩。
這讓我想起父親接過梨核兒,吃的津津有味的表情。當即起身洗了三個梨,一人一個,這一次我們一起吃梨。
為什么是梨,因為那個時候,梨賣的便宜。
大伯家三個兒子與餃子的故事,既然跟愛吃梨核兒異曲同工,自然也都是親情范疇內,不會跑偏。
在同輩人中算是文化人的大伯,當年鎮里招老師,準備去中學教體育,但那時的教師工資是無法供給一個有三個兒子的家庭,所以這事也就擱淺了下來。
大伯家的三個堂哥,歲數相隔不大,長身體的時候就像磨臺,放什么上去都能碾的碎,碾磨的利利落落,這一下就是三臺。
所以,到現在我都相當佩服大伯大媽。
日常吃飯,大媽只需多煮些飯,多洗幾棵菜,一家也就能吃飽,但總歸有的時候是吃其他種類的,比如餃子。
餃子按個吃,十幾歲的小伙子,吃個二十幾,太輕易的事情,但這是一個孩紙的情況,換成三兒,那就大不一樣。
搶著吃,比著吃,這是男孩之間的常態,于是,包的餃子完全不夠吃。大媽只能盛點餃子湯,先喝上幾口,墊墊一下午來忙活餃子的辛苦。
"餃子湯真好喝…"喝了一小碗湯的大媽又盛了一碗,臉上點著無奈苦苦的笑容說著。
昏黃的燈泡下,沒吃幾個餃子的大伯和三個脹的歪歪的堂哥坐在堂屋的四方桌上等著下一鍋的餃子。
一旁又下了最后一鍋餃子的大媽,用鍋鏟撈著水,防止餃子結了底,然后喝了口左手端的餃子湯,絮叨了一句"餃子湯真好喝…"
稍作休整的三個堂哥,戰斗力消滅一鍋餃子,自然不在話下。
說著"餃子湯真好喝…"的大媽,對餃子湯的喜愛的戲份,演的再好,也沒能嚴絲合縫,基本沒吃餃子的大伯一眼便識破,拿來了鍋巴。
"餃子湯真的好喝嗎?"往大媽碗里放些鍋巴的大伯說著。
"餃子湯真好喝…"
名家寫家庭親情的散文篇2:親情
李伯走了,永遠地走了。
就在李伯去世的當天晚上,李伯的兒媳李嫂接到遠嫁他鄉女兒娟的電話,是詢問爺爺病情的,李嫂聽到女兒的聲音同時,腦子便開始迅速思索,考慮是否將公公去世這件事告訴已懷孕在身的女兒。
去年入秋時節,娟已懷孕幾個月了,由于丈夫干的是橋梁建筑工程,這次的工作地點在幾千里之外的南方,根據當時娟身體的實際情況,再加上兩人結婚不到一年,在婆家住的少,自然覺得與婆婆住在一起不太習慣,夫妻商定娟暫時住在娘家休養,因為居室緊張,娟夜間就與爺爺奶奶住在一起。 父母每天有自己的工作,照顧娟的事情就落在了奶奶的身上,隔輩人的愛是啥關系都不能比得過的,爺爺奶奶對娟的照顧自不必說。平時娟在買自己愛吃的水果等吃食時,每次都會買些老人們愛吃的食品帶回來孝敬他們。
冬季到來時,李哥早早的將娟她們睡得火炕重新進行了修繕,寒冬到來時,火炕份外的溫暖,爺爺奶奶為了讓孫女睡好,特意讓出了火炕最挨近爐灶的炕頭,在這滴水成冰的寒冷季節,睡在暖暖的炕頭上,對于娟來說真是件幸福的事。李伯有嚴重哮喘的老毛病,每年都要犯,尤其到了冬季更甚,嚴重時連屋都不能出去,今年也沒例外,娟也因此為爺爺買了不少藥,但都是只治表不治本而已。就這樣幾個月下來,爺孫之間本已深厚的親情更加濃重了。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已近年終,丈夫從外地放假回來了,要接娟回老家過年,一切準備就緒,待到要出行的頭天晚上,李伯的病情突然加重,被兒女們送去了醫院,第二天娟本打算不走了,結果,李哥打回電話告訴她:“走吧,你爺爺沒事,住院后輸了氧,一切都好轉了,你放心走吧。”李嫂也叮囑她:“你現在身體要緊,你爺爺這是老毛病,你放心吧,不會有事的。”聽著自己親人的話語,娟動了心,畢竟現在已是臘月終了的時間了,再等的話,如果自己拖著這臃腫的身體去擠火車,不但對自己身體不利,也會讓雙方老人不放心的。于是帶著哽咽千叮嚀萬囑咐李嫂:“媽,爺爺要是有事,一定要告訴我啊!”之后便踏上了去千里之外婆家的行程。
以后便是三、兩天一次的電話聯系,詢問李伯的病情,一直到現在,已經二十天的光景了。
這次來電雖是李嫂意料之中的事,但是卻讓她不得不考慮到女兒的身體狀況以及爺孫之間的深厚感情,出現稍微的遲疑也就不無道理了,即便是這非常非常短的遲疑,也引起了女兒的懷疑,“媽,咋了?家里有事嗎?我爺得病不是好轉了嗎?”聲音比先前急促了很多。李嫂趕緊道:“沒事啊,我這里手上有點活,你爺爺嗎?病已經明顯好轉了,你就別惦記了。”“哦,沒事啊!”電話傳來女兒似是放松的話語。這時,一聲炮響傳來,李嫂一驚,本能的往屋里躲避,擔心女兒聽到這象征對去世親人表示哀思的二踢腳的炸響聲。“媽,咋回事?怎么有炮聲?你沒騙我吧?我爺真的沒事?”語氣又緊張了起來。鐵了心的李嫂忙到:“傻孩子,我騙你干啥,這是別人過年放炮,現在還沒到正月二十呢,大過年的別瞎說。”娟停頓了一會兒,向母親自責了自己的不是,后來,李嫂為了不讓女兒引起懷疑,推脫有事,便掛了電話。
日子還在不停的轉換著,娟詢問爺爺病情、家事的電話還在不停地打著,李哥、李嫂為了女兒的好,搪塞的話語照常不停地變換著,雖然自從與爺爺分別,再沒聽到過他的聲音,但娟從沒懷疑過爺爺已不在人世,因為她相信自己的親人是不會騙他的,這是絕對的。、
春天來了,娟也要快生了,李嫂打電話過去,詢問娟的身體情況,娟又問起她心中牽掛的爺爺的病情,:“媽,爺爺的藥吃完了嗎?要不我再買些?”李嫂道:“娟,別再給你爺爺買藥了,你爸已經在縣城藥房找到你說的那種藥了,很管用,另外,你爺爺已經可以出去走路了,已經可以領著你的小侄玩耍了,身體早沒問題了。”“是嗎!”......
名家寫家庭親情的散文篇3:親情
人來到這個世上,有一樣東西你無可選擇,那就是親情——它與生俱來,不因貧富貴賤而改變,不以個人喜好厭惡而取舍!
親情是血肉相聯一脈相承!它是盛開在人心中的花,它是雨后那五彩的霞,它是人生畫卷上最具神韻的點晴之筆!它似空氣無處不在與我們形影不離,它似陽光雨露滋潤生命的花。這世上沒有人不渴慕親情,它是我們拚搏的無限動力,它是我們揚帆遠航時力量的泉源,它是我們付出百倍艱辛猶覺甘甜的值得!
親情是冬日的暖陽;親情是春天的細雨;親情是雪中的炭;親情是無言的牽掛;親情是遙寄天邊的思念;親情是病榻前細心的照顧;親情是母親手中可口的飯菜;親情是父親那累彎的脊梁;親情是兒女奉上的茶;親情是除夕夜那盤熱氣騰騰的餃子;親情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惆悵。都言中華百家姓,可當面對列強入侵時,炎黃子孫卻是一家,因為我們同屬一個大中華 !
親情如彩虹,風雨過后更顯奪目的光彩。在親情面前無須掩飾你的脆弱與無助,在親情面前盡可脫去你厚重的鎧甲,有淚盡管流,有苦盡情訴,沒有人譏嘲鄙視你,更沒有笑里藏刀機關算計,這里只有安慰的話語和理解與體恤,這里是你跋涉在人生路上疲憊時休息的驛站,這里有貼心的呵護與鼓勵的眼神,這里有閱歷豐富的長輩語重心長指點迷津,為你引領正確的人生航向......
親情柔韌卻不脆弱。人都有兩面性,對外人常常和顏悅色笑臉相迎,對親人卻往往口不擇言,惡語相向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切莫把親情的寬容與忍耐當做你放縱壞脾氣的理由,親情更需要呵護與珍惜,因為它有期限——那就是只能陪我們這一生甚至短暫的一程,來世將永不相見。
東方人的親情含蓄又內斂,雖不如西方人熾熱外露擅于表達,但深藏于心會用諸般行動默默表達,需用心體會方知相比之下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陽光無語卻撒遍每個角落,雨露無言卻滋潤萬物生長,愛無聲卻陪伴我們每個人的一生.....
親情偉大!親情難舍!親情深沉!人因親情而懂得了愛,人因親情知道了生存的意義,人因親情而無怨無悔親情——它貫穿于我們生命的始終!離開親情我們的生命將暗淡無華,愿親情伴你走過每個春秋冬夏......
看過“名家寫家庭親情的散文”的人還看:
1.關于親情經典散文
2.感人親情散文
3.感人的親情散文
4.親情的優美散文
5.林清玄親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