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關于教師節的散文
名家關于教師節的散文篇1:教師節隨想
教師是什么?人們常說教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從事農村義務教育工作三十多年的我,早已讀懂了“鑰匙”,卻還沒有品出“金”的味道。但又非常想品出“金”的味道。
權威人士引述列寧的話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讀懂了這是權威人士對教師的奉承、褒揚與鞭策。
教師是什么?教師是以教書育人為職業生存的人,是生活在社會基層的普通民眾,是既兩袖清風,又特別注意形象的凡人。
如果要來點“文辭”,說點“文雅”,那教師是什么?
教師是那軟綿綿的海灘,他讓學子們踏著自己的身軀,去暢游知識的海洋。
教師是那曲徑通幽的小路,他讓學子們沿著這條小路,去開采智慧的寶藏。
教師是那直飛云霄的小不點云雀——叫天子。他在那不甚寒的高處,不知疲倦地用他的肺腑之音,喊破了嗓子,呼喚著學子們乘坐知識的飛船,向著他的方向,直刺蒼穹,去遨游科學的太空。
教師是鞋子,人們穿著他,從昨天的文明走進了今天的文明。走完了這段路,鞋舊了,破了,沒有用了,丟棄。因為人們關心的是趕快穿上新鞋,從今天的文明走向明天的更加文明的文明。
……
雖然教師是一個凡人,但是他有特殊的生命和靈魂。那就是奉獻的命,熱愛教育事業和學生的魂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仁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圓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用上我們美麗的靈魂,拼出我們寶貴的生命
名家關于教師節的散文篇2:教師節感懷
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來臨,憶起過往的老師,有所感觸,借此之季,一抒情致,也算對所有代過我課的教師的一種懷想,一種感念。
在我記憶中,讓我感覺最怕最厲害的一位老師,是我剛入小學一年級時的一位女教師,雖音容相貌依稀,姓什名誰卻記不起了,只清晰地記得,她里時常攥著根木條,學校是在那個偏靜的小村外,因為偏靜,所以她上課的聲音顯得格外高亮,離教室一百米遠都能聽得到,抑揚頓挫,真是字字落地有聲,但凡有哪個小同學調皮搗蛋,那聲音便如激流落瀑,音域瞬間能提高一個八度,隨之而和的是小皮鞭抽打馬背的聲音,雖然多數時候只是抽在了那低矮的課桌上,但殺雞儆猴,效果顯著,課堂上會立即鴉雀無聲,真是懼畏那根小皮鞭似的木條了,從此,她厲害的光輝一直照耀她終生。
小學將畢業時,又遇一位厲害的男教師,不過好在他只動口不動手,若遇課堂上,紀律混亂,或調皮學生玩小動作之類,他便常是眼睛瞪得如一頭激戰中的斗牛,言語如晴空一聲炸雷,但卻總不見斗牛出擊,也不見雷后暴雨,但學生依然會被他那架勢所雷倒,都會乖乖地安靜下來,他時常講課講得嘴角蓄冒白沫,讓人觀之惡之忍之,但不說之。
中學的時候我們的班主任,不知為何,總覺得他相貌如魯迅似的,但是他沒有魯迅的鋒芒,也沒有魯迅的犀利,臉上寫滿了慈祥與和藹,慈愛的眼神凝在眼角,善意的微笑是浮在唇邊,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中學,自我意識增強,學生們紛紛琢磨詮釋自己的名字,能改則改,不能改則取筆名以得到安慰和滿足,我也不例外,那時取名就是父母隨口取之,不象現在給孩子取名多會根據什么,我不喜歡我的名字太俗氣,又毫無意義,可是又不能大改,我便把我的“華艷”二字改為“樺雁”,意即“白樺林中的大雁”,可是并不知為何想要是白樺林中的大雁?只是覺得總比“華艷”要雅韻別致一些吧?
課間休息的時候,我們都在教室外玩,班主任仍一幅慈愛的面孔,走到我身邊,似無意地問我:為什么把名字的字改了,我想說改的意思是白樺林中的大雁,但是沒開口,他笑著說:“你的名字很好啊,你看‘華-艷!中華的華,是祖國的意思,鮮艷的艷,是花朵的意思,祖國的花朵多鮮艷啊!?’”他邊解釋邊笑,我雖然對此解釋并不喜歡也不認可,但是因為我想老師肯定是考慮到改名字牽涉到學籍的問題,不是不能改,是太麻煩!不是我想寫個啥就是個啥,于是,便罷了,自此,也不再去糾結名字了,一個符號而已。
這幾位算是我記憶中有代表性的老師吧,當然提及的與沒提及的,都無褒貶之說,只是節日孕育的一些回憶,一點雜想。
而我最想說的,是現在的一位老師,她衣著素雅,相貌平平,年齡應該也在知天命之際了,但是言談舉止卻無不透出優雅、閑適,給人一種天高地遠之空境,人間煙火亦從容,有風清云淡花香草青之感,有沉于紅塵而不染塵之氣。
記得第一次上她課,她拿出簽到單讓我們每個同學簽名應到,我也不例外地簽了,她看了看我,因為我是新面孔,她便問我是哪一季的,而我只是想去聽聽名著導讀課,是隨一同學前去旁聽的,我的同學便搶先幫我回答,說我的課還沒有開,是前來旁聽的,她微笑著看了看我輕輕點了點頭。
第二次上課的時候,她提問,清晰地叫到我名字時,我甚是吃驚!因為我以為不會提問到我,一來因為我是旁聽的,二來因為她不一定能記得我的名字,沒成想,竟然,這一切都在意料之外,但后來才明白,之于她也在意料之中,她并沒有旁不旁聽的概念,愿意上課的學生都是她的學生,她都一視同仁,從此,我便更喜歡上她的課,當然,原本也是喜歡這門課。
中間有次課,因為孩子在校生病的緣故,我沒能前去,接下來的那節課開始時,她便重復了上節課的一些要點,說我沒有去上課而特意提醒了一下,她竟然如此之細心用心,我心又是一驚!隨之而漫延的是溫暖和感動。
太寬的指縫握不住太細的時光,眨眼一學期結束了,學期結束的最后一堂課,她問及我們本學期都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同學們都一一作答,我們都很認真地聽同學們的回答,間或是邊問邊答,中途有些同學沒有去上課,間或缺了幾個課,而她竟然都能一一地說出某某缺過幾次課,某某的特點和特長,我真是佩服感動至極!輪到我時,我很誠懇地說“我最大的收獲和感受就是遇上了您成為我們的老師,因為你對一旁聽生都能清晰地叫出名字來,并且哪節課缺了,你都能清晰地記得,這真的讓人滿心感動和溫暖。”
名家關于教師節的散文篇3:寫在教師節
從小就不是好學生,所以從來不討老師喜歡。當然,讓我喜歡的老師也不多。甚至,對老師還有那么一點點的惡感。
因為淘氣,手心沒有少挨老師的教鞭,因為上課睡覺,頭上可是經歷過粉筆頭、黑板檫,教科書等諸多教具的洗禮。因為作業未完成,曾經在教室外連著站了三節課。所以,當學到贊美老師“嘔心瀝血誨人不倦”的文章時,心里總是不以為然地否定。不過對老師還是有一種泛之心底的害怕。
那時候,老師的地位相當高,村里除了大隊支書,就屬老師有威望了。沒有哪個學生在學校受氣以后,敢回家告訴家長的。因為,告訴家長的后果,就是再劈頭蓋臉的挨上一頓打。
年齡稍長,轉到了縣城學習。那時,我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有時候被老師的打罵是一種幸福,因為比打罵更嚴重的懲罰是白眼,比白眼更殘酷的懲罰是無視。不知道,當時那些老師的心理是不是鄙視鄉下人,一個小孩子也想不來許多的理由。但是,明明一個活人坐在那里,可是人家偏偏把你當成空氣。那種心情要多郁悶有多郁悶。于是,每當上課老師提問時,我總是高舉雙手,然后站起來大聲地說“不知道”。我不知道當時為什么這樣做,但我知道被人嘲笑,再不咋地也比被人無視好。
小學五年級,突然有一天,班主任告訴我要去我們家家訪,那時候,有兩個詞對學生比較敏感,一是“叫家長”,這個詞一般用于壞學生,另一個是“家訪”,這個一般用于好學生。我是喜出望外,老天開眼呀,上了五年學,頭一次有老師來家訪,那心中的滋味,驕傲、彷徨、躊躇、忐忑,什么都有。回家小心翼翼的告訴爸爸,爸爸毫無表情地說了聲“明白了”就完事了。星期六下午,躲在旁邊看到班主任走時,自行車后面帶著花圃里那盆名貴的花時,我也“明白了”。
小學的我,活的比較失敗,最終以全校倒數第二的名次給推薦上了初中,初一,被一更年期的女數學老師挑刺,每節課必被罰站,下課后和同學校園玩“圈地”游戲,被語文老師抓住不放,說是小小年紀,腦子了充滿了資本主義腐朽思想。你說一個游戲挨得上嗎!于是,徹底的對老師這個職業充滿了反判。
我上學的年代,正是《少林寺》紅遍全國之后,《霍元甲》正席卷大陸的年代,于是,熬夜在同學家看電視連續劇《霍元甲》。熬夜,早上就起不來,起不來上學就總遲到,于是,編謊話、逃課,就成了家常便飯,拜師學藝、拉幫接派、打架斗毆一段時期成了生活的主題。初中二年級,終于,我被學校開除了。
轉學到了南村鄉中,是我人生的一次最大轉折。因為我遇到了一個好老師,陳志忠老師,嚴格的說,他沒教過我課,因為他是校長。陳校長,為人鐵面無私,別說學生,老師見到也有些懼怕。他為人公正,不攀權貴,不凌弱小,學風嚴謹,以身作則。
在知道我的情況后,他用了三招就改變了我的人生。第一招,表揚;而且表揚的有理有據,增強了我的自信。第二招,提干;先后給我提了班長、學生會主席,這樣,自己不學好,就不好意思管別人。第三招,加壓;以前從來沒有自己奮斗的目標,陳校長幫我樹立了目標,硬是在一年半不到的時間里,把我的學習成績從倒數提到了全校二十多名。
人生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已經過了二十多年了,陳校長桃李滿園,也許已經忘了我這個不成器的學生,但他對我人生的幫助,卻讓我銘記一輩子。他以實際行動讓我明白了,老師這個行業,教書并不是第一位的,育人才是最重要了。[美國]布魯納說: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模范。
也許,以前的壞運氣過完了吧!以后的日子里,又遇到幾個好老師,有的老師給了我關懷,有的老師給了我平等,但都不如陳校長給我的分量重,他給了我兩件禮物,一是尊重,二是自信。
其實,我身旁的老師挺多,我的四叔是小學校長,我的五叔是職業高中的校長,工作后,同學們當老師的也很多,接觸的多了,我也理解的多了,其實,老師也是人,有著七情六欲,有著悲歡離愁,不要把他們神圣化,因為在神圣的光環下背負的壓力也同樣的巨大。教師只不過是一種職業,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如此而矣。
看過“名家關于教師節的散文”的人還看:
1.關于教師節的散文欣賞
2.名家歌頌教師的散文作品
3.描寫最美教師的散文精選
4.關于教師節的散文詩欣賞
5.和教師節有關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