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鐵路的散文 描寫鐵路的文章
描寫鐵路的散文篇1:鐵路隨想
我出生在華北平原上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在我們村西邊大約十多里外,就是著名的京廣鐵路。每當清晨有霧的時候,可以很清晰地聽到火車嘹亮的汽笛聲。我記得小時候,鄰居的大嬸大媽們,每當懷里的孩子哭鬧時總會說:“別哭了別哭了,你聽,火車要來把你叼走了”。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感覺火車一定是一個無法形容的猙獰的龐然大物。稍大一點,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約了幾個同齡的小孩,決定星期天去看火車。那時的孩子不像現在,星期天、寒暑假有做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補習班,只要你吃飯的時候在就行,其余時間你具體上哪去、干什么,只要不闖禍,大人們都忙于生活,根本無暇去管。
我們幾個小孩不知勞累,硬是徒步走向十多里外的鐵路邊去了。到了鐵路線上,遠遠的看見一頭龐然大物,喘著粗氣,冒著黑煙,后面拖著一溜很長的車廂從遠處順著兩根明晃晃的鐵軌,轟隆隆的跑了過來。到了近前,“嗚——嗚’’的大聲鳴叫起來,嚇了我們一跳,隨后天上唰唰的像下雨一樣,落下許多黑灰,火車在黑煙籠罩中漸漸遠去,給我們留下一臉失望。順著鐵路望去,鐵軌像兩根銀色的筷子,反射著太陽的光輝,筆直的向前延伸,將思緒帶向遠方。
高中畢業,鬼使神差的考上了一所離家很遠的鐵路學校。平生第一次乘火車遠行,帶著大包小包,在人流的擁擠中艱難的擠進了車廂?;疖囬_動了,從車窗里看著外面向我揮手的老父親,不爭氣的淚水卻怎么也擋不住,簌簌往下流。父親的身影漸漸地被淚水遮住了,慢慢的消失在送站的人群中!……那時的火車上超員十分嚴重,人們從車門上不及就從車窗往里爬,車廂里人擠人,煙味、汗臭味交織在一起讓人作嘔,再加上我第一次乘火車暈車,吐了個不亦樂乎,整整兩天一宿吃不下東西,到學校后都快虛脫了,就像大病一場,從此我就非常懼怕乘坐火車。上學期間,別的同學都盼著放假回家,而我最怕兩件事,一是返校,二是放假。
終于畢業了,分配到鐵道部電氣化工程局。我們的任務是在鐵軌上方架設接觸網,用電力機車來取代傳統的內燃機車,因為它力量更大,速度更快,更加清潔環保。參加工作后,往返于工地和家之間,火車坐的更加頻繁了,但是很少再有乘坐幾十個小時火車的經歷了。車廂里依然擁擠,冬天,車上暖氣并不很熱,空氣照樣污濁不堪;盛夏,車廂窗戶全開著,頭頂上的電扇呼呼的吹著熱風,人們還是熱不可耐,聽著外面咣當咣當的列車響聲,心情十分煩躁。漸漸地,我已習慣了這種生活,不暈車了,也不害怕乘車了。我只希望,用我們的雙手,盡快地把電氣化接觸網架設在祖國所有鐵路線的上方。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我還是一如既往的乘坐火車旅行。漸漸的,車廂里已經不太擁擠了,車次多了起來,速度快了很多,老式的綠皮車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紅白相間的車廂,內燃機車越來越少了,白色流線型的高速電力機車越來越多。嚴冬季節,車廂里溫暖如春,干凈整潔,人們都自覺地不在車里抽煙,空氣新鮮了許多。盛夏時候,車廂里涼爽宜人,在頭頂上嗡嗡作響的電扇不見了,空調靜靜地為旅客驅趕著炎熱,人們坐在窗明幾凈的車廂里,欣賞著窗外飛馳而過的景色,使人多了一種溫馨的感受。乘火車旅行變成了享受,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描寫鐵路的散文篇2:鐵路安全
詹天佑,一個讓中國人多么驕傲的名字啊!“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筑鐵路。”京張鐵路的誕生,見證了中國人的能力,也為我國的鐵路事業領了先鋒……
-------前提
小時侯,我們經常聽媽媽講:“不要到鐵路玩!不要到鐵路玩!”在潛意識里,早已熟悉了這番話,雖然那時我們不曾明白這是什么意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長大了,慢慢清楚到這句話真正的含義。但與此同時,,火車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快,為了方便廣大群眾,國家鐵路部門作出一次又一次的提速,讓火車如同一匹“千里馬”,奔跑在鐵軌之中。
相信每一個人都聽說過,火車道路上那些慘不忍睹的交通事故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們只要靜下心來想一想,就不難想到個中的原因……正是因為人們對火車的認識不深,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然而抱著一種僥幸的心理,不知道火車“來之快也,去之快也”,以及又缺乏平時對交通法規的學習,在自我安全意識淡薄的情況下,就這樣發生不該發生的悲劇,輕易斷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不但會給國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更為嚴重的是給自己的家庭和家人造成更大的創傷,甚至有時候也會毀掉整列火車上成百上千的乘客那寶貴的生命。
也許有一天,你乘坐的火車,因為某個和你不相干的熱心人清除的鐵軌上的垃圾,而沒有發生意外,我應該為你感到慶幸。如果世界上多幾個這樣的人,就不會發生那么多不該發生的悲劇。保護鐵路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愛護鐵路,讓遠方的游子平平安安地回到父母身邊,讓每一個孩子重新投向父母的懷抱……
讓我們共同唱響每一個人的心聲,讓我們用行動喚醒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我們一起努力。為國家作貢獻,就是為自己,為他人的幸福添多一分保障,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描寫鐵路的散文篇3:在鐵路邊生活
我一直覺得,在鐵路邊上生活的人,是幸福的。
從記事起,我就與村西的鐵路結下了不解之緣。鐵路距我們村僅有二三十米,南北走向,路基有七八米高,似一條雄偉的長城,從遠處看,甚是壯觀。站在鐵路上,向兩頭望去,兩條鋼軌逐漸匯成一條線,消失在遠方,影影綽綽的,充滿了神秘感。遠方到底有多遠呢?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精彩呢?沒人告訴我,但這并不妨礙我對遠方的憧憬,以及對外面的世界的遐想。
不過,對一個孩子來說,最關心的還是現實,是吃的和玩的。在鐵路邊上可吃的東西很多,野菜、野果、野味種類繁多,但有兩樣一直讓我懷想不已:一種是早春的茅針,我們叫“茶葉包”。煦暖的陽光下,在鐵路兩旁的斜坡和溝沿邊,長滿了密密麻麻的雜草,草叢中,一枚枚“茶葉包”的尖角刺向藍天,青綠中染些微紅,用手捏住輕輕一拔,就從根部分離出來,中間鼓,兩頭尖,剝去兩三層葉衣,里面是又白又柔軟的嫩穂,吃起來綿甜爽口,有一股淡淡的青澀氣,讓人口舌生津,回味無窮……另一種是冬天的刺毛蟲蛋。“刺毛蟲”是我們那兒的土語,是對生活在樹葉上的一種黃綠色的毛毛蟲的稱呼,它們身上長著一簇一簇的毛,人被螫后,皮膚紅腫,鼓起一片,鉆心地疼。但是一到冬天,它們就會下到地里,用一層殼把自己包裹起來。這時的刺毛蟲是不螫人的。當時,鐵路兩邊的斜坡上種著一行行棉槐,這是刺毛蟲最愛呆的地方。棉槐早被割去了,只留下一叢叢矮矮的茬子,掩埋在枯葉下。手拿一根小棍,撥開枯葉、浮土,就會發現一個個花生米大小的刺毛蟲蛋。然后,擇一處背風的溝邊,挖一個坑,就地撿一個從火車上扔下的鐵皮罐頭盒,置于坑上,將挖來的刺毛蟲蛋剝開,將淡黃色的刺毛蟲放進罐頭盒里,順手劃拉幾把枯草,在坑里點燃,稍頃,就聽到“叭,叭”地響個不停,原來癟癟的刺毛蟲,很快鼓脹起來,油汪汪的,散發出一股濃郁的香氣,放進嘴里,輕輕一咬,那個香啊,真是無以言表……
但對我們誘惑最大的,還得數那些吃不到的東西。當時鐵路上的客車每天只有三四趟,車廂是綠色的,窗口掛著紗質的窗簾,從窗口里可以看到一些瓶瓶罐罐,大人們說那是啤酒和飲料,里面的小桌上還有各種各樣的水果,香蕉、蘋果、桔子什么的。我們看不到,但常常在路基上見到蘋果核、香蕉皮、桔子皮之類的,有的已風干,上面爬滿了鐵路上特有的個頭很大的螞蟻……到了冬天,就會看到從北面煙臺方向開來的貨車,滿載著整車皮的蘋果,呼嘯著向南駛去,隨風飄來一陣陣濃郁的蘋果香味,火車過后,經久不散。有時候,我們也會癡癡地望著車上碼得很高的蘋果筐發呆,甚至幻想著突然能有一筐滾落下來……當然,所有這些對于美味水果的想象,不過是在畫餅充饑而已。
看過“描寫鐵路的散文”的人還看:
1.關于高鐵的散文
2.關于鐵路的作文
3.歌頌工人的散文
4.關于工廠的散文
5.關于鐵路方面的英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