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明月的散文唯美浪漫
描寫明月的散文篇1:我心中的那明月
明月正中、水迷輕塵、孤寂四濺,萬家燈火團圓時,奈何手指間的承接,抵擋不了:凄美、蒼涼、愁怨。。。。只得任由記憶一點一點流逝,回憶讓自己淚濕眼底!
——題記
“月里嫦娥月里家,彌望長飛覓天涯。 天涯海角長相憶,悲歡離合你我他!”
翻開日記不經意間看見了這首詩,一年前作詩的場景頓時浮現眼底,那感傷的記憶猶如淚的游絲,將我自下而上的纏結,伸出手想撥開這憂傷,奈何心情早已不能自己,只得任由涕淚橫流、致仰天長嘆!
“去年今日此山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不知人面何必去,桃花依舊迎春風”
沒有任何歡樂能夠掩飾住記憶的憂傷,沒有任何深巷能都遮蓋美酒的醇香,正如詩人在不知人面的情況下依然會心馳神往,他明明知道他的女神不會和去年一樣出現在眼前,可是就是放不下記憶的惦念,依舊一個人彳亍在桃林中,期待女神的出現,但最后只有不變的環境、只有物是人非,而他所期待的終究只是期待!月圓之夜萬家團圓,期待親人的相聚與團員,但念明月中秋,心無所依,那顆漂泊的心只有依靠于浮云四處游動,才不會顯得孤單、不會顯得愁怨,值此我心與詩人、與明月皆無所依!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蘇東坡由人及月,由月而人,他的心境,他的感慨,他的抑郁,他的期待,通篇一氣呵成,全在這首詞中表達出來,如今我更加的對月神往和憧憬,在憧憬之余不免有一些遺憾和悲傷,在這淡淡的月光下,即使舉杯、縱是對月、哪怕暢飲,也無法表達出我心中的期待,和期待之余的悲傷!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人和月是一樣的,仰天望月,難道月不是孤獨的么?他只是一個人,靜靜的徘徊于地球左右,看那孤獨的月,她可以守護地球億萬年,他不正是我們的榜樣嗎?他有過牢騷嗎?沒有的,他一直默默地圍繞在地球的左右,不離不棄、執著、始終如一!敢問當今世人誰能做到,恐怕無暇即此吧!?
描寫明月的散文篇2:前世明月
無風、無雨、無落花、唯有明月!風雨無涯、 落花已碎、唯有明月皎皎! 那一世,你若是繁星,我便為明月,在形影交織里共享繁華! 那一世,你若為歌者,我愿為琵琶,從亂世笙歌中寄情天下!
隔簾望月,青煙如紗,那傳世的青煙里,是否會有緣的幻化!這今生 的明月,是否依然是前世明月! 能否再見那前世的人兒樹下起舞婉約!
在前世今塵中,但愿不傷古、不悲秋,人生四季,如春花爛漫、如秋葉靜美、如夏之綠荷、如冬之飛雪!
夢中化蝶,把歲月翩纖起舞,猶如在編織一個動人傳說;似三千弱水東流,流不盡對永恒的訴說!
人在千里,相思如茶,掬一輪水中明月,是詩,是畫!
生命短暫,懂得珍惜。身似草萍,在人海中浮沉,且把風塵洗盡!
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覓得幾度空間,釋放出心靈深處圣潔的渴望,安撫一顆驛動的心!
心已醉,因為無酒!在明月里,心醉了!
描寫明月的散文篇3:故鄉明月
歲月雖然抹去了很多記憶,但故鄉那輪皎潔明月,仍然清晰的鐫刻在我的記憶里,每每想起那銀鉤似的月牙,玉盤樣的圓月,都會使我有種溫馨和清爽的感覺。
我的童年時代,農村的文化生活非常枯燥,加上村上也沒有電,因此看一場電影,或一場戲我們就像過年一樣高興。我記得很清楚,那時的夏天,想驅散酷熱最好的辦法就是手拿一把芭蕉扇在那里使勁的搖,記得我家買回芭蕉扇后,母親總是用一些藍布或白布把它四周包起來,防止扇子邊破損,夏用秋藏,一用就是好多年。夏天由于屋里悶熱,全家人或者用涼席鋪在院里睡,或者睡在平房頂上,我們兄妹幾個好打熱鬧,一到夏天晚上就掂著涼席,到打麥場上去睡。其實我是一個愛靜不愛動的人,經常躺在涼席上望著浩瀚、深邃而又神秘的天空,打開思想的閘門,靜靜地去幻想很多東西。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我看著圓圓的月亮,常常想起母親常給我們講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常常自我遐想著圓月中,有一顆茂盛的大樹,大樹下有一個婆婆在石臼里搗藥,看得越久越覺得非常想像,有時好像自己已經融入這種氣氛之中。
過去室外不像現在,到處都是路燈,照得滿街通明,那時如果夜里不出月亮,村上就會黑的伸手不見五指,小伙伴們要出來玩耍,就要等到有月亮時才行。月亮出來了,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我和小伙伴們就會湊到一塊,有時“玩星星過月”、“捉迷藏”等游戲;有時學著電影里面的打仗情節玩打仗。一直玩到深夜,等到大人們來叫睡覺了才依依不舍的離開。那時我父親常常把月亮當成自己起床趕集的時鐘,他要是準備去趕早集,起來一看月亮就知道大約夜里幾點了。記得一天父親對我說明天一大早和他一塊去城里趕集,夜里我睡得正香,父親把我叫醒了,“月亮已經偏西了,該起來趕集了”!我極不情愿的從床上爬起來,打著哈欠跟父親上路了,那天的月亮特別亮,照得大地一片潔白,通往縣城大路看得非常清晰,田野顯得非常空曠,也非常寂靜,空曠的荒郊里只有我和父親緊湊的腳步聲和褲角走路時摩擦的聲音,有時會聽到幾聲村莊上的雞叫和狗叫聲,但又顯得那樣的遙遠和軟弱。我是第一次走夜路,心里非常恐懼,緊緊跟在父親身后,不敢向四周觀看,但有時還控制不住自己的眼睛,不由自主地向四周掃視,不看便吧,一看心里更加緊張了,因為在明月的照射下,一敦敦的石頭、土堆、草叢看似都像鬼怪一樣在注視著我,使我毛發怵然,心里噗噗直跳。好不容易走出了山路,我和父親沿著通往城里的公路繼續往前走,突然看到對面高崗上隱隱戳戳有兩個高高的身影,一會很高一會又很矮,一會又不見了身影,很像迷信中傳說的鬼,他們說鬼就是一會很高一會很低,我早就嚇得有些瑟瑟發抖,父親也有些緊張,但父親畢竟是走南闖北的人了,他還是裝著膽子拉著我的手往前走,等我們和那兩個所謂的鬼碰面時,雙方緊張氣氛才算結束。通過雙方搭話才知道他們也是走夜路到另外一個集鎮上趕集的,他們說他們起早了,想慢慢走到集鎮上去,正走著也是看到了我們,一會兒兩個人,一會兒一個人,一會高一會低,弄得他們也很害怕,說起來真是自己嚇自己,我們看他們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主要是他們走的是下坡路,并且坡度有些起伏,故此一會高一會低;為啥一會又看不見了?他們說主要是看到你們后有些害怕,心想是不是真的遇到鬼了,他們聽村上老年人講,要想看是不是鬼,要蹲下看才能變認清楚,所以他們倆發現我們后就蹲下看了很久,他們這一蹲下不要緊,我們感覺更像傳說的鬼那樣一會有一會沒有。他們看我們一會兒倆人一會兒一個人,那是我一會和父親并排走,一會又緊跟在父親身后。話說開后我們都對我們自己嚇自己的愚蠢舉動,開心地大笑起來。
長大后我來到城市工作,這座城市在我的視線中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樓房越來越高了,街道越來越寬了,路燈越來越美觀明亮了。一到夜晚雪亮的路燈連成一片,門面房的霓虹燈徹夜閃爍,高樓上的射燈吐著長長的白光四處掃射,大街上、廣場上金碧輝煌,如同白晝。那一輪明月好像害羞似的藏在燦爛燈光中,再也顯示不出它的輝映和魅力。
前幾天我和家屬趁著夏夜,到封山針公園游玩,站在高高的山崗上,遙望太空我又看見童年時的明月,使我產生了故友久別重逢的感覺,我顧不上欣賞腳下焦作市美麗的夜景,仔細端詳掛在天空的一輪明月。總感到沒有故鄉童年的明月皎潔,月亮上的大樹,婆婆搗藥的圖案也不再那么清晰了。那種玉盤似的銀月,那種明月溫馨清謐的感覺沒有了,也可能是明月隨著歲月的流逝變蒼老了,也可能是我隨著歲月的磨練變得遲鈍,變得對事物無動于衷了,總之江山依舊,物是人非。明月依舊,皆無童年的感覺。這就是人隨著歲月的更迭,歷史的變遷,也在發生著質的變化。
看過“描寫明月的散文”的人還看:
1.歌頌月亮的散文
2.描寫月亮的優美散文
3.精選關于月亮的散文
4.描寫中秋月亮的散文
5.名家描寫月亮的散文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