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咖啡時光的散文
描寫咖啡時光的散文篇1:用一杯咖啡的時間來想你
偶然翻開一本書,看到這樣一句話:用一杯咖啡的時間來想你,竟然感覺有一種舒適的溫度蔓延在心間。句意很簡約,但有一種淡淡的溫和與柔美,就像秋日午后的陽光,撫慰心靈,仿佛一切都因為這縷光亮變得明朗祥和。
沿著這樣的句子,放飛自己的思緒,想象著自己。閑暇的午后,柔和的陽光,恬靜的街角,一杯咖啡,一本喜歡的書,身著一襲白色長裙的女子,安靜的享受著這樣的美好。
她也看到了我在看的這樣的句子嗎?和我是一樣的思緒嗎?我在想象著。
時間對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恰好的時間,閑暇的午后,溫熱的咖啡,還有一個可以思念的人,卻是很難相遇在一起。
思念,無論是思念別人,還是自己被別人想念,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想著曾經彼此的過往,沉浸在快樂的時光,亦或是痛心的悲傷,都在牽動著自己的心緒。一路走來,竟發現都是滿滿難忘的回憶。其實生活就是這樣,不早一步,也不晚一步,就在那個午后,街角的咖啡店,相遇。
留點時間用來思念吧,讓自己的心有些沉淀,回憶時嘴角多一份淡然與滿足的微笑。也許,你正在思念的人,此時也在思念著你。
描寫咖啡時光的散文篇2:品味咖啡
咖啡的苦澀,加了糖的咖啡的香甜,留下只是思緒萬縷。
咖啡這種飲品我也只是偶爾喝,很少真正用心品味。但在很久前的一節課上提及到這個陌生而熟悉的字眼。所以開始不斷品味。
第一次喝咖啡是無知才未放糖,在第一口喝進嘴里的時候就給咖啡下了定義——苦。長大了,在無意間聽到關于咖啡的飲用習慣后才慌悟過來。哦,原來要加糖。
第二次喝咖啡,帶著一種好奇,不熟練地且不適中地放了一勺糖,總覺得和先前差不多。而后的多次飲用,才喝出味道來。
長大了,讀懂生活了,我不喝咖啡了,而是開始品咖啡了。仿佛看透世間百態。
咖啡的苦澀似人生,品咖啡也就意味了品人生,每一次,我都用自己的身心灌入咖啡細細品味。人生是苦澀,有如咖啡的韻濃,在經過可可加工后和次次檢驗后才得以出市。人生的本質是苦澀,但在加了糖后又似乎開出了另一篇天地,神游其中。
想要人生似加糖的咖啡,努力努力再努力,在讀懂事實后再全力以赴,用充分的經驗得以周轉。緩緩從杯中流入口中、喉嚨、腸道……最后直至胃中,得以消化,人生就要一步一步地按照規定,才能用最真的感情迎接那片光明。
咖啡是要品,人生是要品。咖啡的苦澀可以用加糖開緩解那份苦澀,人生自然也可以。但這糖卻并非如此簡單。想讓人生的苦澀轉化為糖果的甘甜,那這分糖自然要自我取舍。人生并非看似那么簡單,都說人生如戲,“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出戲要的也是努力后才能受人們喜愛與歡迎。
喜歡品味苦澀咖啡的人,是一種讀懂人生的人,他們愿意品嘗這種常人不愿得到的苦澀滋味。他們往往認為,咖啡的苦澀才是最本質的,所以他們追求本質的東西,而不去渲染什么華麗的外表。他們進過自己的努力,沖往彼岸。他們不是真正喜歡苦的,哪有人喜歡苦呢?他們只是要自己感受到真正的內在力。
喜歡品味甜咖啡的人,往往想去逃避什么,他們追求的是華麗,他們向往那種幸福的感覺。甜的滋味帶給他們一種安慰。他們享受這種被甜吞噬的感覺。他們的人生渴望成功,討厭苦澀,而有的時候又會厭倦努力。但,懷有這種愛的心境,只要努力嘗出這份甜,成功不是一定會逃走的。
咖啡,咖啡。人生,人生。
描寫咖啡時光的散文篇3:咖啡,多愁傷感
肆意的搖晃著透明的玻璃杯中獨特而渾濁的咖啡色液體,一弧上下起伏蕩漾的親密的貼在了玻璃上,劃過之處,竟是淡淡的乳白色暈。
就那樣,反反復復的沖泡好香醇美味濃濃的咖啡,卻又隨著一聲微弱的嘆息聲,嘩嘩啦啦的倒得一塌糊涂,像星塵一樣,零零散散的濺起來又落下。偽裝得太華麗讓人癡迷,味道可卻是苦澀的,苦后又帶點輪回般微微甜味。只能一味的看著它的平淡無奇外表,卻不敢嘗試,我討厭它那種苦味……
驀地回憶起一件我最難忘的事情,是去云南德宏芒市的時候,那里的咖啡樹一大片一大片的種在了公路兩邊,相互擁簇成團,一堆一堆的凌亂有序的深藏于點點稀稀密密的濃綠之中,紅色依偎著青色,青色包裹環繞著淡黃,淡黃中央夾雜著橙色,點綴在看似欲斷未斷嬌細但覺對不脆弱的枝干上面。那種外表煥然一新,脫俗的感覺讓我一下子深深貪戀上了那枚粒般的咖啡豆,唯一遺憾的是,那么華麗的外表外,竟是令我萬分痛惡的苦味,滋潤了我的嗓子,經過了我的腸道,最后停留在我的胃里,回神過來,盡然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原本滿滿盛放握至在我的手里,居然只剩下半杯了。我一輩子都原諒不了自己,一定,一定。
所以,咖啡對于我來說,是一種擺設,一種象征高貴優雅的東西,每逢朋友做客,總會泡兩種飲品,一種是普洱茶,一種就是咖啡。明明不喜歡它,可獨愛它的香氣,咖啡所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香濃的氣息,我要的,是一種感覺,我們會瘋狂地沉浸在那種感覺中。也許那只是街角的一個不起眼的門臉,也許它的咖啡并不是那么好喝,但是,我迷戀那兒的空氣,光線,聲音,忘記時間地沉浸在那里,在一群跟自己一樣的人當中,也許繼續一個人,但大家都心照不宣。男的,女的,開朗的,憂郁的,一群來的,孤自獨坐的,抽煙的,喝濃咖啡的,或者根本不喝咖啡的。我們憑感覺找到彼此,憑盯著屋角或咖啡杯的眼神找到彼此,就算你望著窗外,卻未必在看什么。我看著你,我知道,我和你不一樣,和所有的人不一樣。咖啡館里慵懶的爵士、扣人心弦的歌劇、浪漫的法國香頌或輕柔的鋼琴演奏是我最常會聽到的音樂,有時疾步路過時,也會偷偷朝店內投望去一眼。
而且,特別喜歡咖啡屋里別致的座椅,落地玻璃窗靠著單人單座的一小塊座位,喜歡獨自坐在那里,晃蕩手中的咖啡,然后觀看窗外的世界,隨著液體蕩漾在限制的容器里,想要解脫,放逐。
或許從一開始,或者就早早的已經注定。注定了只喜歡它的香氣,經手于我手里的咖啡,注定只可以永遠盛放在煮咖啡的容器里,下面升騰著躍動的藍色沼氣苗,上面滾開的液體,一輪一輪的向杯壁擴開,而那獨特的香氣,不知不覺的便會從那液體的縫隙里鉆出來,繚繞得一片霧氣蒙蒙的天外飛仙的景象派,撲朔迷離,怡我心脾。每逢這時,我便會用手肘托起我的下巴,一臉癡癡的看著乳白色的濃霧,不時,還從旁邊的小罐子里,抓上兩粒扁平的咖啡豆,放到容器里,再倒上一小半杯涼水,重新看它由沸騰瞬間變朔為平靜,再由平靜期待著看著它歡呼雀躍沸騰開來…這是一個充滿熱情和洋溢著靈感的話題與思維并存的反應,為什么水下會有氣泡?遇到高溫先是脹足氣,然后再漂浮不定的浮到水面上來,再到水面上來炸開?為什么不一直升到天空上去?
由天真的時代轉換到了背叛逆返揮霍自如的初中時代,國三那年,我的朋友開始迷戀上了言情小說,期待著下一個與她驚喜不斷邂逅姍姍而來所謂很老套很俗的愛情。買一些無關緊要的精美華貴的日記本,開始用筆點點滴滴記錄她認為的愛情,在下一個轉角。寫下第一部異想天開的言情小說棄坑篇,雖然內容稍稍有點狹隘無創新亮點的三角戀,但書名卻令我頗為賞義,叫做“咖啡苦澀的記憶”把自己渴望得到一份完美也很完整的愛,傾心在了那部小說里,從頭到高潮,一連串的悲情一直牽引著我,我很納悶,咖啡代表著就是悲傷,寂寞,空虛,抑郁的化身嗎?那要酒做甚啊?
看過“描寫咖啡時光的散文”的人還看:
1.咖啡情懷散文
2.描寫咖啡的味道的散文
3.精選關于咖啡的散文
4.描寫咖啡的優美散文閱讀
5.有關咖啡的優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