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火車的散文精選
描寫火車的散文篇1:坐火車的經(jīng)歷
上個月,我所居住的小縣城也通火車了,這是好事,改變了歷史,是值得慶賀的一件事?;疖囃ǖ郊伊?,真該寫寫火車的事了,但說來就話長了。
起初,火車給我的印象是上小學時在紙面上的,只是一個平面圖,就是這樣的圖,也想象了半天。后來,在《鐵道游擊隊》、《奇襲》等戰(zhàn)爭題材電影上看到的,這是立體的,且是動感的,是留在腦海里偶爾玩味的影像資料。還聽過、唱過“火車、火車嗚嗚響,一節(jié)一節(jié)長又長......”的歌曲,聽過的、唱過的,沒有質(zhì)感,徒留一兩個音節(jié)罷了。再后來,我就參了軍、參加了工作,由此,我才真正坐過了悶罐車、普通火車、小火車、快速列車、特快列車、動車等,無座的、硬座的、硬臥的、軟臥的都坐過,這大大小小、快快慢慢、林林總總的火車坐下來,心里還真有說不出的感受,要說坐的最多的,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還是那綠皮火車,隨著印象中最初的那一聲聲震撼人心的長笛,一節(jié)節(jié)整齊劃一的車廂,一股股噴發(fā)有力的蒸汽,把我的思緒帶到了各個不同的年代,思緒中的火車承載著我說說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
我見到的第一列火車是在1980年代。那時,我剛剛應征入伍,部隊帶兵首長把我們這批新兵帶到了高密火車站。初出家門,第一次看到火車,一切都感到新奇,就連火車道上鋪設的一排排枕木、一溜溜的火車輪子都覺得有趣。已是黃昏時分,我和八十多名新戰(zhàn)友仍興致不減,看著這列橫躺在冷清縣城火車站上的黑黝黝的火車,看著這個黑乎乎的龐然大物,我越看越覺得熟悉,似曾在哪里見過?哦,想起來了,這不就像電影《鐵道游擊隊》里的那列火車嗎?當我還沉醉在思考之中的時候,部隊帶兵首長就下達命令,開始上車了,這樣,我們就背上了當天剛剛打起的新背包,很有秩序地上了火車,再很有秩序地一一排開,這種火車叫悶罐車,大凡新兵入伍都坐這種車,既保密,又方便,只是沒有座位,我們就把背包放鞋子的一面朝下,靠著火車上鋪著的席子,戰(zhàn)友們都坐在了背包上。坐定了才發(fā)現(xiàn),這一節(jié)節(jié)車廂都封閉很嚴,只有稍稍開著的車廂大鐵門處才有些許光亮,也是空氣循環(huán)的地方,心想,這悶罐車可真悶。不過,已快到了晚上,也看不到什么光景,再說,都是清一色的戰(zhàn)友,坐在一起說說笑笑,覺得也挺好的,我們便在車廂微弱燈光的照明下,伴隨著嗚嗚的火車聲,來到了河南許昌火車站,已是翌日凌晨,火車站里可能整夜亮著燈光,還是一片燈火通明,似乎在迎接我們的到來。不一會兒,大概四、五輛軍綠色大解放魚貫開到了火車站,整齊地停在了火車旁邊,我們又匆匆下了火車,上了軍車,駛向了部隊營房,這是我第一次乘坐火車,體驗了坐悶罐車的感受。
我在部隊時坐火車很多,因為在連隊當了五年文書,每季末都要往部隊總部報軍事、政治、后勤實力,部隊總站在西安,因部隊__的需要,必須委派文書親自去報送軍事實力等。這樣,每到季度末,我就要乘坐許昌至西安的火車到部隊總站,坐的都是綠皮火車,這趟火車只有兩個時間段,比較好記,一個是中午12點左右發(fā)車,另一個是晚上12點左右,我都是選擇晚上出發(fā),到了目的地正好是中午,不耽誤辦事,也不需要住宿,買上當晚的火車票,第二天中午就可返回部隊,這樣一來,我就經(jīng)常隨著這慢騰騰的綠皮火車,往返于部隊與西安古城,也飽覽了沿途風光,大致了解了沿途風土人情,在這趟列車上,大略途經(jīng)鄭州、鞏義、洛陽、新安、澠池、三門峽、靈寶、華山、渭南、西安等大大小小的火車站,豐富了我坐火車的經(jīng)歷。
在我第一次坐這趟火車的時候,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當我剛走進許昌火車站,就見一個大約十三、四歲的小女孩向我走來,嘴里親切地叫著:“叔叔、叔叔,可憐可憐我吧,我的錢丟了,連吃飯的錢也沒有了。”我見她穿著臟兮兮的衣服,可憐巴巴的樣子,頓生了憐憫之心,可我當時每月只發(fā)10元錢左右的津貼,還要在火車上消費,拿不出太多的錢來,不管怎樣,救急不救貧,能幫助小女孩解決暫時的困難,心中也能得到些許安慰。就從兜里掏出了2元錢,遞給了她,當時這2元錢對我來說就是個不小的數(shù)目。她顯得很感激的樣子說:“謝謝叔叔!”就急忙走開了。不一會兒,當我再次向小女孩方向看時,我竟懷疑起自己的眼睛,這個小女孩又纏上了一個當兵的,我的心接著就涼了半截,怎么會是這樣?后來,和戰(zhàn)友們說起這件事,他們說,在火車站里行騙的小孩很多,尤其小女孩居多,為了行騙,學也不上了,專門在火車站、汽車站等繁華地段行騙,還專盯上穿著軍裝的當兵的。作為當兵人,給了她錢,等于向騙子行賄,不給她錢吧,她就裝出可憐巴巴的樣子纏著你,讓外人指指點點:“你看,什么當兵的,連這么貧困的小孩都不可憐,別弄臟了這身軍裝啊!”聽了戰(zhàn)友的這番話,再乘火車出發(fā)時,我都是穿便裝,也減少了不必要的麻煩。
過去那個年代,坐飛機的很少,能坐上火車也是件奢侈的事。坐在火車上的,有夾著公文包公款出差的,有帶著土特產(chǎn)探親訪友的,有背著提著大包小包做小生意、小買賣的。這些乘客中,又買臥鋪票的,有買硬座票的,有買站臺票到了車上補票的,有的只買站臺票蒙混過關的,還有的為了省錢,直接買站票的,五花八門,什么樣的都有。在擁擠的火車上,有的乘客提著一個個大包跌跌撞撞上了火車,一上來就把眼睛瞄向了貨架子,向上左看看、右瞅瞅,看到上面有空就往上面塞,上面都塞滿了,就往座底下塞,等座底下塞滿了,就放到了過道上,等到這一切都安排好了,車廂里才漸漸地有了點安靜,每節(jié)車廂都擠擠挨挨,滿滿當當,座位上不用說,就連過道上都一個挨一個地擁擠著,看著就感覺累,并憋悶的上,可誰也沒有別的好辦法。處在這種狀態(tài)下的乘客,隨時都在給自己尋座位、找站位,有擠到國道靠近座位的位置的,讓座位上的乘客往里挪一挪,,自己就順便將半個屁股坐到了座位上,這樣就比站著的乘客舒服優(yōu)越了許多,感覺不是那么累了;有擠到火車間的銜接處的,這里的人流似乎松散些,還有的就在尋找著座位底下、過道上有空隙的地方,鋪上報紙,干脆躺在地板上。車廂里的人們總是走來走去,擠來擠去,直到晚上,才漸漸安靜下來,這時的乘客都已很疲憊,開始打瞌睡了,也就什么樣的睡姿都出現(xiàn)了:有倚著車廂的座椅后背睡的;有少數(shù)站著、斜倚在座椅背上似睡非睡的;有躺在座位下睡的;還有的跑到洗漱一邊的平臺上睡的;睡姿各異,東倒西歪。那時,坐火車都是這番景象,在我的人生記憶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描寫火車的散文篇2:我的老火車情結(jié)­
每當想起老火車或看見老火車,都會想起父親。盡管父親的一輩子很短,只有42年,可他卻和火車打了26年的交道。解放前家里很窮,當時奉天(現(xiàn)沈陽)有一所不收學費,管吃住的學校,“奉天鐵道學校”其實就是為日本人培訓勞動力的學校。當時只有13歲的父親便被送去讀書,在兩年多的學習中,每天吃的是橡子面,喝的是爛菜湯,受盡了日本人的欺辱。­ 熬到1943畢業(yè)被分配到齊齊哈爾機務段當了小燒,就是司爐。司機是日本人,稍有不是就挨打受罵。聽奶奶說:“有一次乘務去綏芬河,父親聽說那里冷的天上飛的家雀都凍的往下掉,就不去,日本人氣惱的要把父親扔狼狗圈去喂狗。是一個中國站長(估計是地下黨)給說情,父親才免于一死。1945年8月9日蘇聯(lián)紅軍對日宣戰(zhàn),從東.西.北三個方向進入東北。同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字投降。1946年4月國民黨接受大員逃離齊齊哈爾,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齊齊哈爾,郭維城司令員重新接收齊齊哈爾鐵路管理局。我的父親也成為一名光榮的新中國火車司機。 “解放區(qū)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qū)的人民好喜歡......”在這樣的歌聲和充滿幸福的心情中,20歲的父親聽從組織的調(diào)動來到了昂昂溪機務段。成為新中國的第一代火車司機。駕駛著后來改為解放型的(mk1-1044號機車)機車,馳騁在已經(jīng)解放了的東北大地上。1951年5月22至6月4日父親和兩個伙計一起在當時全路開展的500公里運動中分別創(chuàng)造走行851.1,1055日車公里全國最高紀錄。1953年26歲的父親被評為黑龍江省勞動模范,參加了省群英會。并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這是父親一生的榮耀。
我的家就在鐵路的邊上,這是一憧高大的俄式建筑,尖尖的屋頂,高大的窗子,距火車道不足百米。特別是夜里只要有火車經(jīng)過,窗欞和光影放電影似的在屋里的墻上走上一圈,給童年的我留下無限的遐想
最讓我留戀的是老火車頭那龐大的身軀;恢宏的氣勢,啟動時那震耳欲聾的轟鳴,吞云吐霧.蓄勢待發(fā)的架式著實生動感人,每當想起這場面都會激動不已,因為父親正是操從著這一龐然大物。
過早的工作,過累的勞動使父親積勞成疾,英年早逝。
留戀老火車頭也成為對父親的一種追念。我是鐵路人的后代,我懷念那蒸氣時代,懷念老火車頭。
描寫火車的散文篇3:喜歡坐火車
老公總笑我怕死不敢乘飛機,這只是原因之一,我確實是--我喜歡坐火車。
我是個怕寂寞的人,特別在夜晚,月朦朧、鳥朦朧,萬物皆寂,如果是一個人躺在床上,窗外莫名的一聲咳嗽、門縫驟然的一絲風聲、廚房空靈的一下哐當,都足以使處于高度敏感狀態(tài)的我浮想聯(lián)翩、頭皮發(fā)麻,當然也就夜不能寐了。但是坐火車就不一樣,隨著“嗚---”的一聲汽笛長鳴,車輪“咔嚓”“咔嚓”歡快地往前奔跑,車廂里熙熙攘攘,嬉笑喧嘩,這時,斜躺在暫時屬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手拿一本路邊買的盜版雜志,就著明明暗暗的的燈光,專心閱讀那一頁頁缺字少句、或黃色或武俠或天方夜譚的通俗小說,頓時有了一種超然物外的寧靜和灑脫;即使是夜晚關燈后,睜著眼睛躺在有點怪味的被窩里,感受著車廂有節(jié)奏的巨大搖晃,聽左右上下此起彼伏、忽高忽低的鼾聲,恍惚中回到了朦朧記憶中青石路、木板房的小鎮(zhèn),蜷在一只籮筐里面那用稻草絮成的搖籃內(nèi),聽老人哼著迷迷糊糊的童謠,眼皮慢慢沉下來,瞌睡翩然而至,甜蜜蜜地融入到打呼嚕的交響樂隊中去。
而且我是個閑得有點無聊的人,十幾甚至二十幾個小時的旅途,不愁沒人主動來找你搭訕扯談。這時,我可以是一個久居深宅、初出遠門的家庭主婦,女兒老公、油鹽柴米,啰哩吧嗦、不厭其煩;也可以是一個天南海北、游弋江湖的商界女俠,生意對手、公司股票,唾沫橫飛、天花亂墜。當然,也可以是一個古板教授、一個多情怨婦……反正,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我是誰,誰是我,蒙你沒商量。
前兩天從東營回順德,從濟南坐火車到漢口順道接12歲的外甥小耗子來過暑假,又乘上漢口開往廣東的火車,鋪位的對面,是兩個彪型大漢。本來我一個人是不坐這種全封閉的軟臥的,怕萬一另外三個是一伙人,半夜里用蒙汗藥把我曚了賤賣給人家做老媽子那麻煩就大了,但這次恰逢暑假車運高峰,只剩下了價格比較貴的軟臥票。還好在帶了個小屁孩,從進車廂起他就沒閑過,上鋪下鋪、廂里廂外,叔叔伯伯、嘰嘰喳喳折騰個沒完,很快就和那倆大漢混得熟絡。那倆大漢一起的,都是來自北方的廣州人:一個高大壯實,自稱癡迷武術,乃散打高手,多少人好酒好肉、高價厚祿想拜倒在他腳下為徒他都嗤之以鼻說,因為他“就一個工廠,一個公司”要打理。他一邊說一邊幫把兩邊床沿當雙桿的耗子糾正動作;另一位有點高深莫測,是個發(fā)燒“驢友”,高高大大,白白胖胖的,留著一把灰白三羊胡。據(jù)他說云南四川、海南新疆走了不少地方。有三個孩子,當然是大老板,喜好鉆究“周易”,一路上和我這個“老中醫(yī)”侃“陰陽八卦”“盈虧盛衰”、教耗子“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薄N耶斎灰哺嬖V他們自己閑居在家,女兒已經(jīng)二十幾歲了,他們便“大姐”“大姐”的叫的挺尊重。于是,那晚在火車上我照樣睡得很踏實;于是,半夜四點多鐘下了火車,他們又很紳士地把我和耗子送到車站對面的24小時營業(yè)的麥當勞才打車離開。
也許下一次,我會去乘一乘飛機,但是火車,始終是我長途旅行的首選,那搖搖晃晃車廂時光,那形形色色的過客路人,總讓我感悟到很多、很多……
我喜歡坐火車。
看過“描寫火車的散文”的人還看:
1.關于 火車遠行 的散文3篇
2.描寫列車的狀物抒情散文
3.有關坐火車的抒情散文
4.有關車站抒情散文作品
5.寫旅行優(yōu)美的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