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八月十五的散文
八月十五是良辰,亦是佳節。關于描寫這天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描寫八月十五的散文,希望大家喜歡。
描寫八月十五的散文篇1:八月十五最思親
又快到八月十五了,這些年流落他鄉,對思親這個詞的體會更深。每年的這個時期尤甚。常喜歡哼唱一首歌:“八月十五月兒明,爺爺為我打月餅,月餅圓圓甜又香,一片月餅一片情”,每當唱起這首歌,對爺爺的記憶就會清晰的浮現在眼前。
爺爺是個瘦高瘦高的老頭,喜歡穿大胸襟衫和高頭褲,解放后,人們都摒棄老式服裝,改穿新服裝,慢慢的會做這些衣服的人少了,好在媽媽是裁縫,所以爺爺能穿著如意。媽媽也嘗試給爺爺做新式服裝,不過爺爺始終都不能接受。我們總不能理解,為啥爺爺會喜歡那種超級浪費布料,又不好看的衣服。也許這就是習慣吧。
爺爺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坐在門坎上抽一袋葉子煙,煙葉是爺爺自己種的,每年的煙葉成熟后,爺爺和爸爸將煙葉收割回家,一片片的整理,一把把的扎起來懸掛晾干,然后再切成細細的煙絲,用一個塑料袋子裝起來,要抽的時候就拿出一把。爺爺有時候會自己卷煙,我們小時候的作業本,課本多數都成了爺爺的卷煙紙,不過更多的時候,尤其是在家的時候,爺爺更喜歡抽水煙筒,將煙葉塞在煙嘴上,點燃后,對著吸筒轱轆轱轆的抽,很享受的樣子。關于這個水煙筒,還有一個故事呢。由于爸爸是獨子,奶奶又早逝,雖然爺爺看上去滿嚴格的樣子,但其實挺寵愛爸爸的,所以爸爸小時候就學會了抽煙,致使本來就不好的呼吸系統雪上加霜,三十多歲便得了嚴重的肺炎和支氣管炎,需要強制戒煙,但爸爸的煙癮太大,老是偷偷的抽水煙筒,爺爺沒辦法,只好將水煙筒放在尿桶里。直到爸爸真正戒煙后,才拿出來洗干凈使用。
爺爺看上去是個很嚴肅的老頭。由于我們家姊妹眾多,每餐吃飯都象餓狼捕食,尤其是有客人和工匠的日子,六雙眼睛緊緊的盯著媽媽,大腕肉一上桌,六雙筷子一齊上陣,將瘦肉和半肥瘦肉都通通消滅,一會兒碗里就只剩下可憐巴巴的大肥肉了。爺爺為延緩這種情況的發生,肉尚未上桌的時候,喉嚨里就會不停的干咳,不過我們誰也管不了那么多,該做的事情一點都不含糊,所以爺爺只能無奈的對客人說:“你看這幫孩子”,然后搖搖頭。每年冬天,爸爸媽媽會派一個小孩給爺爺暖腳,跟爺爺睡的時候,爺爺將我們的褲管拉直,將一雙冰涼的小腳塞在他的腋窩下,然后命令我們不準動,以免影響他的睡眠,而小孩子都是多動的,覺得幫爺爺暖腳是件苦差事,我們個個都不愿意,所以只能輪班。爺爺是個粗心的人,很多時候早晨醒來,我們都會發現自己躺在地上。現在想想,常常暗自發笑。
爺爺還愛喝酒,一兩天喝一瓶,那時供銷社只有一種六毛五分錢一斤的高粱酒。我很小就是爺爺的采購員,每次爺爺都多給一兩分錢買糖吃,我有時候也會以買本子,買鉛筆為由,向爺爺要多六分錢,買兩個橄欖,一路美滋滋的吃回家。爺爺和爸爸是我們鄉有名的廚師,每次他們出去辦廚的時候,我們都等著他們回家的日子,因為散席后,主人家會送給他們幾包零食,里面有花生,紅棗,薯片,糖果之類好吃的東西,晚上回來后,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一包零食平均分成六份,我們有的狼吞虎咽,有的慢條斯理,不過那個晚上都會做一個美夢了。爺爺因為好酒,會留一包零食當作下酒點心,不過他可獨享不了,聽大姐講,爺爺每次都會背著我們塞給她一大把。正所謂:魚有魚路,蝦有蝦路,我自有竅門。爺爺的零食都放在他的大柜抽屜里,只有我知道藏鎖匙的地方,所以爺爺的零食我要吃掉一大半,有時候發現實在是沒有零食了,就會偷喝兩口爺爺的高粱酒,好香呀,我至今仍能聞到那一股香甜的味道。
爺爺廚藝精湛,紅案白案都在行。有時端午和中秋的時候,爺爺和爸爸會做包子賣。爺爺做的包子又大又甜,錢肯定賺得不多,不過應該是夠我們吃的了。第一年做包子的時候,我們姊妹歡欣雀躍,每一籠出鍋,迫不及待的伸向熱氣騰騰的蒸籠,燙到手也不怕。我記得那晚至少吃了七八個包子,今年春節在家和姐妹們談起此事,大姐說我何止總共七八個,差不多每一籠都吃了七八個,一晚上至少也得整四五籠,這么算來,我該吃了三四十個,想來該是大姐夸張了些吧。
爺爺雖然表面嚴肅,但其實是個善良的老頭。爺爺種的蔬菜非常的鮮美,往往別人家的還在開花,我們家的就能上桌了。蔬菜一般都種在路邊,這么好的菜,自然會引人“犯罪”。所以常常聽爺爺說,今天又有人摘我們家的菜了,我們會問他:抓到了沒有?他說,沒有,遠遠的躲起來了,免得被摘菜的人看到了不好意思。我們很奇怪,爺爺卻說,都是鄉里鄉親的,因這樣的小事傷了和氣就不好了,而且人家摘菜,說明我的菜種得好,這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爺爺身強力壯,五十多歲的時候還是全勞力,在生產隊拿10分,走路健步如飛。記得有一次爺爺背我到十多公里外的一個醫生哪里去看病,一個來回不到半天時間。回家的時候,我睡得迷迷糊糊的,半路掉了一只鞋,爺爺都不知道呢。
老年后,爺爺成了一個愛哭包。1982年冬天,一場大冰雹襲擊了我們小村子,有些房屋倒塌了,我家的房屋也瓦片全飛,爺爺看到這副景象,象個孩子似的坐在門坎上號啕大哭。看著我們一個個長大,他很不愿意我們離開家。他最鐘愛的大孫女嫁到了一百多里外的地方,爺爺雖然很不舍得,但也只能含淚祝福。我高考后去衡陽讀書,每次去之前的三個晚上開始,半夜醒來,都能聽到爺爺在隔壁房子抽泣的聲音。他多次同我講,畢業后要回去工作,不要留在外地。1986年農歷9月的一天,我收到家里發來的爺爺病危的加急電報,匆匆忙忙趕回家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下午。爺爺神志清醒,但已經不能吃飯和說話,他拉著我的手,眼眶中盈滿了淚水,很想對我說話,但又只能干著急。我知道爺爺只想告訴我,畢業后回家工作,可惜我當時年輕,并不能理解老人的心愿。命運作弄,我最終沒能聽從爺爺的教誨,導致后來吃盡了苦頭,真正的詮釋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幾十年”這句至理名言。
爺爺離開我們已經整整二十四年了,我常常想起他老人家。今年我更是又添新傷,可敬的爸爸也永遠離開了我們,怎不叫人難過。更為煩惱的是,我因生計所迫,并不能在這樣一個節日里陪伴母親,只能讓思念象小鳥的翅膀飛到親人的身旁,陪伴他們度過一個美好的月圓之夜!
描寫八月十五的散文篇2:八月十五的月亮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日,我們全家人吃完晚飯后,便來到漓江邊賞月。
我們來到漓江邊,啊!來賞月的人真多啊!他們一群一群地坐在漓江邊,有的正抬頭仰望著天空,有的正在品嘗著美味的月餅,有的正在談笑風生……大約七點半,在人們焦急的等待中,月亮從云層里悄悄地露出了小半個圓臉,像一個蒙著面紗的含羞少女,悄悄地窺視人間。盡管是小半個臉,但它那柔和的乳白色光映照著小半個臉龐,卻使你感到溫馨。大地也披上了一層柔和的紗衣。遠處的山巒、樹梢地悄悄地再現出身影。漸漸地,月亮終于露出了她秀麗的圓臉蛋兒,俯視著大地,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圓圓的明月,確確實實看到了月亮中朦朧的景物。是山川?是河流?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地比剛才光亮多了。一輪圓月倒映在靜靜的漓江江面上,一陣秋風吹來,波光粼粼,整個漓江就像一條綴滿寶石的長綢帶,人們借著明月的銀光舉杯歡歌,共享這團圓之夜。漸漸地月亮躲進了云層里,雖然看不到月亮,但卻能依稀看到那圓月的身影,那云層散出圓圓的淡淡的光暈。我知道那云層后面就是圓圓的月亮,它永遠是圓的,無論身處何處。大地上已經失去了先前的光亮,但我卻能看見那圍坐著的人們的身影,能聽見他們的歡歌笑語。
月亮退去了,但是我心中的那輪明月依然高高地掛在天空。
描寫八月十五的散文篇3:八月十五話中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今天我們來到了操場上,這里正在舉行我們自己主持的中秋賞月晚會。
“大家快來吃我制作的月餅!”萬怡欣喊到,她一邊喊一邊切著月餅,我們一看,有草莓味、蜜桃味、蜜瓜味、鳳梨味……看到這么多吃的,大家肚里的饞蟲立刻活躍起來,連忙往口中塞。
“皮老師,到這邊來,我們這有好吃的!”“何老師,皮老師,我們這比他們那兒的東西好吃多了!快來嘗嘗吧!”今晚老師們成了我們的客人,我們都是小主人,大家爭著把東西給老師們吃。
這時不知是誰喊了一聲:“我們每個人都說說自己的幻想,怎么樣?”“好!”這個提議立刻得到了大家積極的響應。
可是,第一個由誰來說呢?大家不約而中的把眼光向最會講故事的胡智俊投去,胡智俊只好走上臺,開始了“演講”:“我們坐著長江七號來到了月球,可是沒有一個人來迎接我們,這時,周圍放起了鞭炮,外星人都出來迎接我們了,原來,友好的外星人是想給我們個驚喜。這時,我們的肚子開始抗議了,咕嚕嚕地響著,我們跟著外星人來到了食堂,只見大廚師端上來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菜,當然是外星口味的,我們吃完了以后,便開始了‘月中賞月’。”
胡智俊講得繪聲繪色,大家都笑得直不起腰來。
這時,我一邊看望遠鏡一邊大喊起來:“快看!快看!吳剛給我們端來了桂花酒!”同學們都湊過來看。
“我看見了玉兔,它可真是可愛!”
“我聞到了桂花的香味,啊!好香!”
“嫦娥姐姐好孤單哦!”
大家爭先恐后的發著言。
夜越來越深了,可大家還是意猶未盡,大家都沉浸在歡樂之中。月夜如此歡樂,幻想多么美好!二十年后,三十年后,當我們為探索月球做出貢獻時,一定會想起這次難忘的賞月晚會!
看過“描寫八月十五的散文”的人還看:
1.描寫中秋節的優美散文
2.描寫中秋月亮的散文
3.描寫中秋節的散文
4.關于中秋節的優美散文
5.中秋情思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