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麗江的散文
麗江的美麗沒有去過的人是很難感受到的,但這也不是遺憾,畢竟還有優(yōu)美的散文可以感悟。關(guān)于描述麗江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描述麗江的散文篇,歡迎大家閱讀。
描述麗江的散文篇1:麗江驚艷
鄭長春
沒有去麗江前,我一直在想:麗江一定是條美麗的大江吧?或,一座江邊的小城!然而,我真正地到了這里,卻不禁大吃一驚……
彩云深處
所有的地理資料,都不外乎這樣的介紹:麗江位于中國云南西北部,處于青藏高原與云貴高原的銜接地段。麗江兼有兩種高原地形特征,地貌多樣,有雪山、草甸等自然景觀,氣候變化顯著,自古以來是“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中轉(zhuǎn)站。麗江內(nèi)有建于南宋的麗江古城,有海拔5596米的玉龍雪山,有虎跳峽等著名景點。1997年12月4日,麗江古城被聯(lián)合國教育科學(xué)及文化組織列為世界遺產(chǎn)之一。
麗江有中國唯一的納西族自治縣。縣內(nèi)居民以納西族為主,兼有白族、彝族、僳僳族、普米族等少數(shù)民族。其中,納西族的東巴文化被譽為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著的象形文字”。
雪山、草甸、松林、牦牛……僅有這些生命的物象是永遠(yuǎn)不夠的,也是不足以抵達(dá)人們期待極限的。它的魅力,相當(dāng)程度上,來自于小橋、流水、人家、歌舞之外的精神高蹈。當(dāng)然,還有那些充滿宗教色彩的傳奇!
由玉龍雪山冰雪之水匯聚而成的漾弓江,是一條潤澤萬物的大河,河內(nèi)沉積多種滋養(yǎng)生命的礦物質(zhì),清澈見底,碧如翡翠。河兩岸簇?fù)碇试婆c高山,植被豐厚,牛馬歡騰。這里的黃昏,落日熔金,麗江古城被神秘的橘紅色的柔輝層層包裹著,天半?yún)⒉畹纳窖┙局鵂q爍紅暈,綻放高空,像一朵魅力四射的玫瑰。當(dāng)夕陽的余暉,把老城的詩意與雪山的峰巒連成一片時,萬物流金的燦爛把麗江點綴成一座祥和的天地之域,既聳立在蒼茫大地上,又懸掛于浩渺天空下。
午后,光潔的石板路上,走來一兩個淳樸的納西少女,背著大竹筐,端莊而素雅的皂衣,顯出一派穿越時空的召喚。還有,扎著彩色腰帶的白族姑娘,頭上亮麗的頭巾,藍(lán)的、紅的、白的,兩端結(jié)在鬢角附近,形成漂亮的貓耳朵。偶爾,還可見三三兩兩曳長裙、云鬢高啟的普米女或摩梭女。我突然想到“香風(fēng)熏處,春暖花開”這八個字。我自信,我不是大唐的蹩腳詩人,也一定配得上個“觸景生情”的宋朝墨客。
南宋真是一個很會保養(yǎng)的朝代。不僅成就了富麗的蘇杭,不僅誕生了婉約的宋詞,而且也保養(yǎng)了在云之南的麗江。這個建于南宋時期的麗江古城,多么像從宋詞中走來的詞人,只要輕輕地,撩一撩那幾縷迷人的秀發(fā),就足以醉倒幾撥紅男綠女。在云南,在中國,在世界,有幾處這樣的經(jīng)典?有誰可以重復(fù)這樣的“唯一”?除了麗江。還是麗江。
陽春白雪,詩情畫意。麗江就是這樣的一位才女,她的身上,不是隨便撒幾滴香水,或涂抹些胭脂,就可以輕易裝扮的那種氣質(zhì)。別人永遠(yuǎn)也無法模仿。但誰也擋不住去模仿,卻從來沒有被超越。如果你有意地去呵護她,反而,對麗江成了一種殘忍。她玲瓏質(zhì)樸,天生麗質(zhì)。不需要任何多余的雕琢與修容。因為,她的美,脫俗于自然。道法自然,自然法萬物。
我的理解,道就是對自然欲求的順應(yīng),是一種生命狀態(tài)的大解脫、大自在。這世上,任何事物都有一種天然的自然欲求,誰順應(yīng)了這種自然欲求誰就會與外界和諧相處,誰違背了這種自然欲求誰就會同外界產(chǎn)生抵觸。所以,我認(rèn)為,“麗江”蘊含著我們看待世界的基本的認(rèn)識論和方法論。
實際上,每一件事物,都有著它本身的天性和本質(zhì)。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個性特征。我們應(yīng)該意識到的是:改造一個地方、一個群體的效果是有限度的。智慧的做法是,不是試圖消除這些缺失,而是把他們的優(yōu)點合理地加以利用,盡量避免他們的缺失,并力圖幫助每個人在其獨特天性的基礎(chǔ)上持續(xù)進(jìn)步,去放大其中有益的部分。
這是萬事萬物的起點和終點,以及運動變化的最后依據(jù)。
學(xué)會順逆從容的自然選擇,感受禍福相倚的因果效應(yīng)。創(chuàng)造靜躁合一的人生狀態(tài),掌握進(jìn)退自如的生存智慧。領(lǐng)悟剛?cè)嵯酀奶幨啦呗浴PC一旦在心,謎底不言而喻。現(xiàn)在,麗江這顆高原明珠的前世今生,在我們眼前便一目了然了。
說她簡單,是因為她讓我們明白了一個淺顯的道理,即:萬事萬物的運行法則都是遵守自然規(guī)律的;說她不簡單,是因為她聚“萬千寵愛于一身”:青藏高原與云貴高原的天造地設(shè),歷史與現(xiàn)代的巧妙銜接,傳統(tǒng)文化與民族心靈的有機融合,成就了麗江的尊貴和品質(zhì)。
描述麗江的散文篇2:麗 江 古 城
麗江,我最初從字面上理解,還以為是一條美麗的大江。后來看了好多風(fēng)光片及介紹文章才得知,它是一座位于滇西北,有著“高原姑蘇”、“東方的威尼斯”美稱的的古城。
從麗江機場,乘40分鐘的車,來到麗江古城,古城不古,所見卻是通衢大道,高樓林立,只有瑞雪靈峰玉的龍雪山,在證明這確實是麗江。下了車,在導(dǎo)游小姐的招引下,拐了幾個彎,只見兩架龐大的水車在“咿咿呀呀”地轉(zhuǎn)。這么一轉(zhuǎn),似乎有一種時間錯位的感覺,一瞬間,我們已置身古城了。
街面一律五花條石鋪成,經(jīng)歷千百年人來車往的打磨,已是平坦如砥,光滑如鏡。
兩邊的店鋪,多是雕梁畫棟,飛檐翹角,以土木結(jié)構(gòu)為主的兩層瓦房,還完善地保留了自宋、元形成的歷史風(fēng)貌,集漢、白、藏、納西、普米等民族建筑精華為一體。
當(dāng)?shù)氐木用褚差H具特色,有“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之說,即講究結(jié)構(gòu)布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nèi)秀,玲瓏清巧。
我們參觀了李家大院,就是這樣一處舒適溫馨的所在。這里有清雅安逸的房間,幽靜雅致的廊道,花木扶疏的天井。站在樓頂,還可俯瞰古城的全貌,但見瓦屋鱗鱗,楊柳依依;四周環(huán)繞著連綿起伏的山嶺。
“麗郡從來喜植樹,山城無處不養(yǎng)花。”居民都喜歡在庭院、天井種植樹木,擺設(shè)盆景。盆景以虎頭蘭居多。虎頭蘭葉片光潔碧綠,披散飄逸,花朵淡黃色或深綠色,有紫色脈紋,清香悠遠(yuǎn)。
古城街沿水而建,水沿巷而流。你無論走到哪里,都有一種水氣氤氳的感覺。
古城北依獅子山,西靠象山、金虹山。發(fā)源于象山的玉泉河水,流到玉龍橋下,一分為三,三分為九,再分成無數(shù)股支流,穿街繞巷,鉆墻過院,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臨水,戶戶垂楊的景觀。城中水網(wǎng)之上,有廊橋、石拱橋、木板橋不下500座。頗為著名的有大石橋、鎖翠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建于明清時期。大石橋為古城眾橋之首,位于四方街往東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從橋下河水可看到玉龍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橋。該橋系雙孔石拱橋,拱圈用板巖石支砌,橋長10余米,橋?qū)捊?米,橋面用傳統(tǒng)的五花石鋪砌,坡度平緩,便于兩岸往來。
古城,以四方街為中心,大約100多平方米。據(jù)說是模擬土司大印的形狀而設(shè)計的,象征權(quán)鎮(zhèn)四方。千百年來,四方街是滇西北最大的貿(mào)易集市,也是茶馬古道上最重要的樞紐站。明清以來各方商賈云集,各民族文化在這里交匯生息,是麗江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中心。乾隆《麗江府志略》記載:“環(huán)市列肆,日中為市,名曰坐街,午聚酉散,無日不集,四鄉(xiāng)男婦偕來。商賈之販中甸者,必止于此,以便雇腳轉(zhuǎn)運。”以四方街為中心,延伸出光義街、七一街、五一街、新華街,又從四大街街生出眾多的小巷。
古城的大街小巷,燈籠高掛,珠寶、金銀、茶葉、牦牛肉等商品琳瑯滿目。
在四方街總有老人在無所事事地上曬太陽。曾有一個外國人問一位納西族老太太:“你們整天這樣,不是等死嗎?”老太太說:“我曬曬太陽也活80,才不像你們你急急忙忙,去趕死呢!”
有人說,來到麗江,不進(jìn)古城泡吧,就很難說真正領(lǐng)略了麗江的風(fēng)情。你可以坐在茶座里,看著清涼的流水,品著醇厚的普洱茶發(fā)呆;也可以品著各種特色菜肴,飲著啤酒,和朋友聊聊天;還可以坐在柳蔭下,請那些流浪的藝人給自己畫個漫畫,或彈一曲目前最流行的歌曲《有沒有人告訴你》。
夜色降臨,古城的紅燈籠,一盞接著一盞的亮起來了。酒吧的吉他聲、手鼓聲、歌唱聲,響徹云霄。街上游人如織,擦肩摩踵,紛紛走向了酒吧,走向了迪廳,走進(jìn)了納西古樂中……
描述麗江的散文篇3:我在麗江等你
越是美好的東西,越是深埋心底。 如愛情,如麗江。
遇見一個友人,才又憶起了麗江。有人說,愛上一座城因為城里住著那個人。不盡然, 愛上麗江,是沒有理由的。
很早以前去的麗江,提起仿佛就在昨天。
我總擔(dān)心自己的文字寫不出它的韻味,一直放在心里。一如有的愛情,放在心底的才是最美的。
這樣的一個下午時光,我們說著一些關(guān)于麗江的話語。
在麗江,除了自然風(fēng)景以外,還有一些人文的風(fēng)景。麗江的客棧是最具魅力的。除了四合院,秋千和小橋流水以外,幾乎每個客棧都有她的故事。如果你僅僅是走馬觀花的過一遍,是看不到也聽不到的。
他問我:在麗江有一個叫“我在這里等你”的客棧,你聽說過嗎?
我知道這里面一定有著我熟悉的東西。
我們娓娓道來的話題,由遠(yuǎn)及近的說來。
當(dāng)初,在我居住的城市有一個法官,因為不滿上級的工作作風(fēng),一怒之下去了云南的麗江。起初是給別人打打工,做點小事情。偶然的一個機會,把他推向風(fēng)頭浪尖上了。
原來法官的一個朋友,想在麗江開一個客棧,找人幫取一個名字。剛好這個流浪法官練(叫田生志)練過書法,就找了塊破木頭,從中間一開兩瓣,在平整的一面隨手寫了幾個字“我在這里等你”。
因為當(dāng)時田生志正處于流浪狀態(tài),窮困潦倒,帶著夢想去的麗江,所以渴望有一個心愛的姑娘能夠來到他身旁和他共同追尋夢想,隨手給店子取了個這樣的名字。寫完后就自然的擺在了該客棧的門口。
誰也沒有在意,后來,中央電視臺的一位名人,看到這塊牌子后,感覺很有詩意,就寫了一片游記記錄自己的這趟旅行。很快,這個店名就飛向了大江南北。
09年,我的這位友人去拜訪了這個田生志,現(xiàn)在在大石橋旁邊開了書畫咖啡館,他沒有介紹自己,就在咖啡館里點了一杯咖啡,聽著麗江自由歌手們唱的歌曲,感受麗江的自由和隨性。咖啡館的一樓是田生志賣字的地方,二樓是個咖啡館,然后就在那里坐了一個上午,充分的享受了柔柔的陽光。
我說:你是一個人去旅行的嗎?
他的回答讓我很滿意。他說,找不到合適的旅伴,我寧可孤獨的旅行。孤獨的內(nèi)心是寧靜的,健康的享受這份孤獨。
我懂,這份孤獨。
在這樣的下午,聽一個友人,說著關(guān)于麗江的故事。只是因為那份懂得。
想起了麗江小巷里流傳的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