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小學的散文
快樂的時光讓人回憶,那就從小學開始吧。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回憶小學的散文篇,歡迎大家閱讀。
回憶小學的散文篇1:回憶我的小學
朋友嘮叨她姐姐的女兒才小學二年級作業就特別多,幾乎沒有玩的時間了,同情之余忽然想起自己的童年來了,童年的記憶是從上小學開始的,再以前的大約什么都不記得了……記憶的閘門一旦打開,感情便一發而不可收拾,堵塞了二十多年的潮水一瀉千里……
我在小學四年級以前一直是在一個家鄉小村莊的學校里讀書,那時候家還沒有搬到區(行政劃分相當于縣城)上。村里的小學據爸爸說已經是新蓋的了,他上學那會兒還是在一個破廟里呢。到現在還能記起那個校園,離家只有三四分鐘的路吧,那時的我覺得校園很大,現在想想真是小的可憐,但那時對于沒有走出過小山村的我來說,這已經比自己家的院子大了很多了,學校的門是朝南開的,大鐵門,那時對于村里最普通的樹枝柵欄木板門比起來已經是很氣派了的,漆的是藍色,像大海的顏色,像天空的顏色,也許那是我最初夢幻的開始吧,海的氣息,蔚藍的天空,成了我夢的底色!
進了那道大門,走過一個花池(依稀是有個花池的),就是三排磚瓦平房,每排都有三間屋子連在一起,第一排是學前班、一年級、二年級,第二排是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第三排是一個辦公室和兩間老師的宿舍。那時是隨著年級的增長而換教室,每年的秋季開學的時候就搬著桌子凳子搞全班大遷移,像候鳥一樣每年的金秋就要挪動巢穴。記得在第一排的教室上學的時候,總是很羨慕后邊那排的大哥哥大姐姐們,而又很是害怕最后那排的老師們!辦公室的門前有口很大的鐘,這口鐘控制著我們的上課下課、上學放學……
教室的旁邊是一個很大的操場,沒有塑膠跑道沒有綠蔭草地,只是一片空曠的泥土地,間或有些生命力頑強的雜草點綴著,散發著生命的氣息。那時體育器材好像只有幾根跳繩和一只足球,但就這老師也不輕易拿給學生玩的,只有在上體育課的時候或許會讓孩子們碰一碰,但操場上總是很熱鬧,有三五成群地玩自己用廢舊的自行車胎剪成的皮筋的,有玩抓石子的,有玩玻璃球的,有玩老鷹抓小雞的……塵土飛揚的操場上總是回蕩著稚嫩的笑聲……
我是剛過了第五個生日的那年九月走進那扇藍色的鐵門的,在正式上學之前媽媽就在家里教我數數、教我背詩,據媽媽說當時我已經能從1數到100了,也許這在現在學齡前的孩子是太簡單的了,但我和周圍的同齡人比起來當時確實是很“能干”的了,村里的小孩子,大多是大人們從泥土堆里拉來學校的,上學前數不到十的大有人在。我四歲的時候媽媽教我背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我總是把“更上一層樓”背成“拉了一車爐(在我們的方言里“爐”讀“lou”)”,因為那時的我對樓房沒有任何的概念,村里除了一間間一排排的平房,就是一些破爛不堪的窯洞了,我對“lou”這個音能關聯起來的只有冬天家里用來取暖的爐子了啊!
媽媽老是激動地回憶起我第一天上學的情景,我是大哭大鬧的被媽媽拉到學校的,進了大門死活不肯進教室,幼兒班的老師本來就是村里的,又和媽媽的關系很好,就對媽媽說:你走吧,孩子我來看!等中午放學回家的時候,我已經是笑容滿面了,還拿出來本子驕傲地讓媽媽看寫的滿滿一頁的倒著爬的“3”,每當回憶到這兒,媽總是很自豪的說:從此你就再也沒用爸媽送你上過學了!從此,我也就開始了漫漫的求學路,如今已經快有二十年了……
回憶小學的散文篇2:我的小學時光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小學生活即將從我身邊擦肩而過,我怎能不深深眷戀?
記得六年前,我怯怯地依偎著爸爸媽媽懷著對學校的憧憬走進校園。綠草如茵的操場,天真可愛的同學,和藹可親的老師,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吸引著我。望著五六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們,我真羨慕他們啊,心想;我什么時候能象他們一樣哪?而轉眼間,現在的我已身為六年級的大學生了。
回憶起小學生活的點點滴滴,四年級時學校舉行的一次運動會,我仍歷歷在目。
記得當時,我跟我的死黨張士遠一起報了名,經過我們的刻苦訓練,再加上我們在比賽中所表現出來的齊心合力,終于在兩人三腳這個趣味項目中奪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可如今,我們即將分離,我的朋友,我真舍不得你啊……
當然,還有我那印象最深刻的班主任老師——謝麗成。
記得有一回班會,他向我們定了一條規定:全體同學一律不能上課遲到,否則,教室后面站到下課。可是,不幾天,上課遲到的居然是他自己。,五六十雙眼睛齊刷刷地望著他,只記得他當時他毫不猶豫地走到教室后面,一動不動站到下課,全般同學鴉雀無聲。后來我們才知道,他是在幫助政教處打掃衛生。只遲到了短短的一分鐘。可就是他這種以身作則的方法,好長時間以后居然沒有一個同學上課遲到過。
現在回望起我的小學生活,似乎不經意間發生的一件件小事,現在咀嚼起來,都是那么的值得回味與珍惜……
回憶小學的散文篇3:我的小學跟你不一樣
小學生活無比精彩,它蘊含著我們時時刻刻的喜怒哀樂。小學生活無比豐富,它展示著我們一年又一年的成長與榮譽。小學生活也同樣充實,它流露出我們童年的分分秒秒……
它是一座橋,橫跨“兒童“與”“少年”;它是一碗湯,有著五味雜陳;他是一條船,為人們渡過天真與簡單;它是人生中的第一個里程碑,記載著過去;它更是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點亮人生,開導人生。
先說說我低年級與中年級時的生活吧!
1-4年級時,我在興化讀書,那時的我還不是很懂事。盡管成績名列前茅,但我常常掉下,成績起伏很大。父母認為我的情緒以及我的社會經驗不夠豐富,于是便把我送到了這所遠近聞名的新東方學校。
剛到學校,關系不太熟悉,常常會和同學搞矛盾,畢竟海內外的同學都在這兒,環境很像現在的社會,有事說錯一個字,做出一個動作都會引起同學們的糾紛。正如達爾文的叢林法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那樣。容不得半點馬虎。當然,這正是父母送我來的原因,讓我的分析力、判斷力、觀察力有一定的提高。
有一次,一個平時霸道的同學下課時在教室里大聲問:“誰有零食呀?我跟他買,可是高價哦!”沒人會買,因為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一搶就會跑。見沒人搭理他,他便一個一個的問,問到我時,我不愿“賣”給他,便說沒有。幸災樂禍的同桌給他做了一個手勢。他瞬間翻開我的書包,拿一個就跑,我也追他,可他邊跑邊吃,太可惡了!我才不會和他糾纏,拿出老對策,扔張紙條在講臺上,一切便簡單多了。
我這幾個學期,不知道有多少困難,擅長總結更新的我,越來越老練。同時我還知道兩個道理。一,最有城府的人往往可以笑到最后,比如明朝的張居正,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但他是一個可以改變歷史的成功之人,為什么?因為他低調。第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做人要不斷奮斗,要學會寬容,學會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各種技巧。
我的小學生活就要結束了,在這珍貴的時間里,我一直在尋找著人生真諦,但愿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繼續努力奮斗。考上好的中學,為家人爭光,為自己爭光,為班級爭光,為學校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