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旗袍的散文
這是一塊華麗的綢緞,也是一件雍容華貴的旗袍。關(guān)于旗袍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關(guān)于旗袍的散文篇,希望你們喜歡!
關(guān)于旗袍的散文篇1:旗袍女子
一直覺得喜歡旗袍的女子,必定是喜歡旗袍特有的風(fēng)情,或妖嬈嫵媚,或溫婉嫻靜。妖嬈處似一朵開得極盛的牡丹,在枝頭顧盼生姿,讓你情不自禁地就想要觸摸它的身子,而沾染它的芬芳。溫婉處則恰似一朵水蓮花,開在水中央,在微風(fēng)中低頭頷首,有著不甚涼風(fēng)般地怯怯嬌羞!那是一種讓人不忍觸碰的美!
不知道究竟是因為喜歡旗袍,還是因為喜歡那些穿旗袍的女子,我尤喜歡看三十年代的影視劇,看一個個如煙花般璀璨的女子,眼角眉梢處的那點點風(fēng)情,看她們穿梭在舊時代的風(fēng)塵里,低吟淺唱,演繹人世間的一幕幕悲歡離合。最初對旗袍的喜愛,是源于小時候家中的舊年歷上,那一幅幅泛著彩色油墨香,穿著旗袍的各色女子,那時候還不懂什么叫韻味和風(fēng)情,只一味地覺得她們的身姿是那么的柔軟,似覺無骨。 再后來,我喜歡看小說,讀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故事,想象愛玲穿了旗袍和胡蘭成的那一次初見,胡蘭成自是窘迫的,因為在他面前的女子無疑有著傾城的姿態(tài)和才情,把旗袍穿成了一副水墨畫,縱然有再多留白,胡蘭成也能看到山明和水秀!直到后來我想象愛玲穿了旗袍,慵懶在躺椅上,念著:“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的場景時,我居然為這樣一個已經(jīng)消失在塵埃里的女子流下了眼淚。
最愛旗袍那高而挺的立領(lǐng),束著,顯得女子的脖頸線條柔和而修長。溫婉的女子習(xí)慣把領(lǐng)子上的盤得一絲不茍,看不見一絲縫隙,但卻依舊靈動。間或有潑辣大膽的女子,喜歡賣弄風(fēng)情,習(xí)慣解開一兩顆盤扣,露出好看的鎖骨,讓男人們生出萬般遐想,而這種魅惑卻又顯得張弛有度。高開的裙叉,女子或坐或行,均讓白皙的腿部線條若隱若現(xiàn),就那么半明辦暗著,像淺夏里開在河畔上的荷花,才露尖尖角般,撩動人的情思!那氤氳在綢緞上的花朵大多是盛放著的,淡紫,大紅,墨綠等等,各色的花朵,濃淡皆宜,生出令人炫目的美來!我不得不感嘆,這人世間縱有再多的繁華,也是無法掩蓋這旗袍的萬千風(fēng)情的。
常常夢見一個盤了發(fā)髻的女子,著一件墨綠色的旗袍,旗袍上氤氳著大朵大朵的白牡丹,半邊臉逆著光,扭動著水蛇般曼妙的腰姿,走在剛下完一場秋雨的雨巷里,一雙高跟鞋在青石板鋪就的雨巷里幽怨的彈唱著,蕩起一圈圈漣漪。她看見賣煙蒂的小販,便要了一包煙,就勢半倚在墻上,用那染了墨綠色蔻丹的纖長手指,熟練而又優(yōu)雅地燃起一支,看那白色的煙圈裊裊升騰在向晚的余暉里,直至燃盡那手中的最后一根煙絲,才緩緩挪動了身子,慢慢消失在雨巷的盡頭,但卻留下了一抹永遠也無法燃盡的哀怨和蒼涼在雨巷里,在滾滾紅塵中!我常想,這夢里的女子或許就是我的前生吧,讓我在這一世如此迷戀旗袍!迷戀旗袍上的萬種風(fēng)情!
三十年代的舊上海,旗袍風(fēng)行。達官貴人們家的太太穿,知書達理的小姐穿,煙花巷里的風(fēng)塵女子穿,瘦子穿,胖子穿,這一穿便穿出了風(fēng)情萬種!想來每一個穿旗袍的女子都有一段關(guān)于旗袍,關(guān)于愛情的故事吧!我常想,如果我生在三十年代的大上海,我可以不去奢求錦衣玉石的生活,但卻一定要有幾件像樣的旗袍。于是在我的夢里,便常常夢見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站在裁縫鋪里,看一件件五彩斑斕的旗袍出了神,回家便央求父母也能為自己做一件刺繡的旗袍,把自己那剛剛?cè)缁ò憔`放開的身體,裹進一匹傾瀉如瀑的綢緞里,玲瓏成那段寂寥巷口某個男子眼里的一處風(fēng)景!從此暗香盈袖!
旗袍我是深喜的,只是因為現(xiàn)世的種種,我只在我的婚禮上穿過一次。大紅色的,紅到極致,也是絲綢的質(zhì)地,柔軟而光滑。那一天,我仿佛是穿越了幾生幾世,而幻化成了一個舊上海的凡塵女子,邁著蓮花一樣的步子,從新婚的那一刻起開始了我今生的這場輪回!
關(guān)于旗袍的散文篇2:旗袍今生
喜歡葉傾城對旗袍的贊美之詞:“燈火初上,著一襲旗袍香風(fēng)細細在城市的陌陌紅塵里,毫不夸張的面料,卻有蝴蝶的色彩和構(gòu)圖;婉約到極點的式樣,卻分明說著無比大膽的春光。沉靜而又魅惑,古典隱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遠清艷如一闋花間詞。”一直以來,都想寫一篇有關(guān)于旗袍的文字,但每每提筆,又怕褻瀆了旗袍真正的風(fēng)情。實話說,“旗袍”——這一題材,寫來也簡單,簡單的是,寫個走樣的它也依舊是旗袍。只是,倘若真來用墨渲染它,一般的言語,是難以勾勒出它的靈魂。
(1、旗袍的前生)
眾人皆知,旗袍是我國女性美的代表,其含義是形容中國女性:端莊、嫻靜、含蓄、溫婉之性情。早在我國民國時期就已盛行于市,大到富家千金,小到平民婦女,在民國所穿的衣服皆為旗袍。其民國才女張愛玲就頗喜愛旗袍,一生所穿的旗袍數(shù)難勝數(shù)。也可以說,她是中國旗袍生產(chǎn)的代表,在少女時期她就開始用自己的美艷與身體曲線展現(xiàn)著她不同的旗袍設(shè)計。從碎花短袖以及桃色大袖旗袍,到藏藍、深綠色旗袍,最后到她臨死那日的被面藍色印花旗袍,每一件,無不演繹了她一生的燦爛與閑淡。
胡蘭成說:“那日見愛玲穿了件桃色單旗袍,極其好看。”張愛玲說:“桃的顏色聞得見香氣。”而她在美國的丈夫賴雅死前對她說:“你真美,穿上旗袍更美。”這位民國才女,臨水照花人,用她的性情,以及才華,在上海,令旗袍絢爛了半個世紀,成為了一種潮流。她的小說《傾城之戀》中,筆下所描述的旗袍,因人因美而異,有著千變?nèi)f化的風(fēng)情,更是生動淋漓,呈現(xiàn)了旗袍內(nèi)在外在的柔美。令她在中華文壇上,有著華麗耀眼的一生。
張愛玲的旗袍是極致的,是雅到極致,素到極致,美到極致的。也是在愛玲的身上,在她的才華上,旗袍含有了詩意的風(fēng)情。
(2、旗袍是詩意
后來,想起旗袍,人們想起的,是那煙雨朦朧的江南,想起在江南的雨巷中,有一位若丁香花一樣的姑娘,手執(zhí)一把油紙傘,在三月的江南,等待、彷徨。只因,對于旗袍,更多人懷有的是古典的情懷與詩意的浪漫。正是因為如此,我結(jié)識了文字,結(jié)識了文字里的風(fēng)花雪月,結(jié)識了旗袍。
那時,在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中,我曾看過許多網(wǎng)絡(luò)寫手對于旗袍的描寫,大多數(shù),都是愛的,不只女子,男子也有很多提筆寫了有關(guān)旗袍的點滴。想來,每一個愛文字的人,內(nèi)心都有一個云水禪心的夢,以及夢一回江南。而每一篇文字中,她們都有提及江南,提及煙雨,提及穿旗袍的女子。那年,看網(wǎng)絡(luò)寫手“蘭亭書香”的文字,文筆干凈,詩意朦朧,有一次,看見他空間有一冊旗袍女子的圖片,便在下面留下評論調(diào)侃:“你喜歡穿旗袍的女子?”他回答說:“穿旗袍的女子,即便不懂詩意,看著、看著,也仿佛道盡了詩意。我喜歡。”只是這么一句話,一下驚住了我。是啊,還要怎么去說,旗袍的那一點魅力?在他的眼里,旗袍應(yīng)該是詩意的,就如他的文字,有著些許女子的詩意,有著點點江南煙雨的朦朧。
若用文字來說,會不會還覺得膚淺了點?
有時,我是這樣問自己的,但有時的回答是:好像膚淺了點。但有時想想:應(yīng)該不膚淺吧。時至今日,我也還不知道正確的答案。覺得膚淺呢,是因為每一個人的文字,只有一種文風(fēng),也只有一種性情,旗袍呢?又豈是一文而論出的?而我們對于旗袍的看點,都略有不同,用文字來形容,膚淺了點,大抵穿在一個適合的人身上,只一眼,就可以望穿所有。覺得不膚淺,是因為,旗袍本身就是包含一縷詩意的,而文字,就是詩意的,若是用盡所有筆墨,只訴一件旗袍的話,那么,這篇文字,應(yīng)該與那件旗袍,平分秋色,想來,也不膚淺。就如戴望舒先生的那一首詩——《雨巷》令人聯(lián)想的,不就是他想尋一個旗袍姑娘,有著丁香的清香,有著江南的詩意與古典。也許,旗袍就是詩意的。
(3、對旗袍的情結(jié))
提起旗袍,有一句話,我記憶很是深刻:“一個愛文字的女子,一生則應(yīng)該穿一次旗袍,則應(yīng)該為自己的性情,選擇一件適合自己的旗袍。”這句話,我當初是在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平臺的某個寫手那里看來的,應(yīng)該也是一篇有關(guān)于旗袍的文字吧。相信這句話,是因為,它一針見血地表達出了我第一眼看見旗袍的念想。
記得,第一次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看見旗袍是17歲的那年夏天,在街市與母親逛街時,無意瞥到了某家店里掛在靠墻角的那一件衣服,有著淺藍色的底色,白色的碎花斑斑點點的落在了上面,領(lǐng)口處有兩三朵白色小梅朵,斜排成了扣子,是高圓領(lǐng)的,很素雅很清寂。讓我一個不經(jīng)意的一瞥,退回了腳步。
關(guān)于旗袍的散文篇3:旗袍女人
有一種女人能繞過時光的沙漏,打破韶華逝去的凄然。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上海女人。說起上海女人,便會想起一個人——民國才女張愛玲。張愛玲的小說,盛行著旗袍時代,通過她的筆墨,我們無不為女主人那絲緞的旗袍而驚訝,這個性感的服飾底下潛藏著一顆顆難言的寂寞,一種憂郁的美。
對旗袍的關(guān)注源于大三那年選修的《紅樓夢詩詞賞析》課上。有一次封老師在課堂上講到興奮處一拍腦門,說:“我突然明白為什么古代的男人總是對穿旗袍的女人所癡迷。原因就在于旗袍巧妙的設(shè)計......”那個時候,旗袍在我的眼中也不過是一件衣服罷了。聽了封老師的解說,頓時覺得再沒有沒有哪種服裝能像旗袍那樣能將東方女性的嫵媚典雅、雍容華貴體現(xiàn)無遺了。簡約的設(shè)計、獨到的剪裁、保守又不失大膽、美麗卻又不落于俗套。把東方女子的傳統(tǒng)美感,亦是半遮半掩的性情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旗袍之美,是被全世界公認了的,它把東方的女性襯托得婀娜多姿,風(fēng)韻十足。有人說衣服是女人的第二肌膚,我想,旗袍作為女裝里的極品,就更是女人們豐腴的肌膚了。就如封老師講的那樣:旗袍一方面是很保守的,這主要體現(xiàn)在領(lǐng)口上,那高聳而圓潤的領(lǐng)子讓中國女人充滿了含蓄之美,能讓人強烈地感受到中國女人特有的傳統(tǒng)美德和矜持心態(tài)。旗袍另一方面又是很野性的,這體現(xiàn)在旗袍的開衩上,尤其是那種高開衩的旗袍,讓女性的一雙玉腿在若隱若現(xiàn)中閃射出無窮的撩人風(fēng)韻。這樣的美,使得中國女人在含蓄中平添了幾分奔放,在嫻靜中又洋溢著不少嫵媚。
曾經(jīng)與朋友談起旗袍,一致認為: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適合穿旗袍的。這是一種非常挑人、挑身材的服飾。漂亮的女子不一定適合穿旗袍,能把旗袍穿出味道的,一定是女人中的精品。她不一定有嬌美的容貌,但言談舉止一定端莊典雅,待人接物一定自信內(nèi)斂。有一定生活閱歷,內(nèi)外兼修的成熟氣質(zhì)女子,才可以與旗袍相得益彰,真正地讓旗袍搖曳生姿,就如賈寶玉說的那樣:女人都是水做的。水樣的女人,水樣的心思,穿上旗袍便有了水樣的靈動與柔美。
說不清,究竟是女人詮釋了旗袍的韻致與美麗,還是旗袍成全了女人的婀娜與風(fēng)情。當旗袍女人走過唐詩,路過宋詞時,在不經(jīng)意間沾惹著懷舊的氣韻,蹉跎著煙雨紅塵。讓那份含煙飄渺從骨髓一直流淌在纖纖指尖。
破曉時,軒窗微開,對鏡貼花,淡掃蛾眉,旗袍裹身,眉宇間寫滿心事;黃昏時,憑闌處,庭院深深,疏影橫斜,紗簾飛揚,身著藕荷色旗袍的唐婉,素手撫琴,雙眸含愁,低眉婉約,淺吟低唱著一闋《釵頭鳳》……亦或是戴望舒筆下的《雨巷》,小橋流水的江南,古巷里,青石上,裹著青花旗袍的丁香女子,幽幽怨怨,裊裊婷婷,一人一傘一風(fēng)景,于濛濛煙雨中,攜著一縷暗香,從古老的雨巷中翩翩走來,那盈盈秋波,凝眸一望,便是千年。
誰,讀懂了唐婉琴語里的傷痕?誰,讀懂了丁香女子無聲中的幽怨?
雪小禪說,我一直以為自己是素著臉不化妝扎著馬尾穿著牛仔褲的女子,穿上旗袍的那一刻,我驚覺我是妖嬈的。
越來越多的女明星選擇穿旗袍走紅地毯,而陳數(shù)被譽為穿上旗袍最美的女人。精致的五官、曼妙的身姿、優(yōu)雅的氣質(zhì),穿上旗袍的她既顯得古典韻味十足,又不失舞女應(yīng)有的華麗和美艷。
個人認為身穿旗袍這樣典雅的裝扮,還要有細致的妝容。高貴的發(fā)髻,翡翠首飾,配以雅致坤包。玲瓏的高跟鞋。古人云: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如此盛裝,一定要有良人悅目,款款相邀嗎?哪個女子每天不在鏡子里無數(shù)次地和自己面對面?所以好不好看,最能取悅的還是自己。
韶華易逝,紅顏易老。當時光褪去女人的色彩,源于內(nèi)心氣質(zhì)的芬芳卻從未湮滅。在執(zhí)拗中堅持自己的信念,不顧塵喧,縱情向前。人們都說,每一個女子的衣柜中永遠缺一件衣服,我想,那空著的地方是為旗袍而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