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石油工人的散文
關于石油工人的散文篇1:挖掘石油人崇高精神的內涵
中央電視臺7頻道近日播出的4集電視文獻紀錄片《擔當》,以高屋建瓴正論式的精辟概括與總結,以時空跨度為線索對精神內涵的深入揭示與挖掘,以人物群像為單元的經典展示與謳歌,令人感動唏噓、向而往之、耳目一新。
由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與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聯合攝制的《擔當》,全景式梳理和展現了石油天然氣工業100多年的發展歷程;展現了幾代石油人為了中國的能源工業前赴后繼,擔當為國家貢獻能源歷史責任的宏大場景;眾多感人肺腑的人物故事,共同鑄造了中國石油人的群像,敘述了他們對時代和民族的擔當。
《擔當》從石油的發現和應用,世界石油工業的發端開始講起,集中表現了早期中國地質石油工作者,為甩掉貧油帽子而上下求索的艱辛經歷。重點挖掘的是玉門油田和克拉瑪依油田的開發建設故事。玉門油礦是八年抗戰期間,中國唯一的汽油來源。而克拉瑪依油田,則是新中國第一個自主開發的大油田。從此,新中國石油工業大發展的場面熱火朝天地鋪開。
這是憑著樸素階級感情,中國石油人頑強拼搏的擔當!
新中國建立伊始,在外有封鎖孤立,內有自然災害和經濟困難的嚴峻時刻,以大慶會戰為代表的一系列艱苦創業在松遼平原等探區轟轟烈烈展開,彰顯了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群體“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雄心壯志。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鍛造出了至今傳承不息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并逐步提煉、濃縮成為國家和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
這是燃燒高度愛國熱情,中國石油人無私奉獻的擔當!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國家經濟發展的突飛猛進,中國的能源開始了一次歷史性的重新布局,西部重新成為中國能源發展的重點。經受并戰勝了西部惡劣自然環境的挑戰,石油工人成功開發了長慶和塔里木油氣田,并在世紀之交開啟并實施了宏偉的西氣東輸工程,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高速度提供了堅實的能源基礎,并徹底改變了中國的能源結構。
這是越是艱險越向前,中國石油人對國家與民族的擔當!
2010年,中國進口原油量達到55%,并且呈逐年遞增的態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中國石油工業實施走出去戰略這一歷史過程,在第四集中得以充分的展現與詮釋,并輔以生動有趣的故事,從理論到實踐透徹地剖析了走出去戰略實施的動因、經過和效果,突出了石油人奉獻能源,致力于資源國社會經濟發展,為中外交流及世界友誼做出的獨特貢獻。至今,從熱帶叢林到中東沙漠,從外蒙山地到風景如畫的歐洲,到處都留下了中國石油人的足跡,形成了一股無堅不摧、強大的中國力量。目前。中國已經在亞非拉美等大洲以多種方式展開互利合作,促進開發國和資源國共發展、同雙贏。
這是站在國際主義制高點上,中國石油人對歷史與未來的擔當!
在中國石油一次次成功跨越的過程中,許多夢想與未來一樣美好的石油人,獻出了自己寶貴的青春、熱血,甚至生命。在慶祝西部石油會戰勝利的祝捷會上,人們翹望的目光越過激昂的彩旗和沸騰的鑼鼓,越過橫亙連綿的戈壁、沙丘,搜尋50多位同志、戰友胡楊林一般躁動的英靈。在實施“走出去”戰略、搶灘世界石油勘探、開發市場以來,僅在蘇丹,就有37位海外創業者,永遠長眠在了異國他鄉……
關于石油工人的散文篇2:石油人的夢與痛
一群飄落遠方的石油人,在加納這個國家已經兩年了。都說石油人的生活單調。在沒有來加納這個國家之前,對這句話沒有什么感覺,而現在通過兩年的體驗,才真的感受到這句話的分量。單調只是表面的生活現象,在深入到石油人的心中去探尋一下,你會發現他們的生活絕非單調而已,他們都是活在自己的夢與痛的交集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這個夢都被悄悄的埋葬在心中,石油人也是,他們是卑微的,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夢也是卑微的。他們不遠千里來到海外,就像加納淘金者一樣,每天苦苦的支撐著,無非是想多賺一點錢。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夢,這個夢的實現是要付出代價的,這是改變不了的現實,石油人要為之付出的會更多。他們想要更好的生活,但同時付出了自己的大好時光,等回頭想想他們已經不經意的付出了自己的生活。他們永遠都是這樣矛盾的生活。說不清,道不明。常常感覺生活在捉弄著自己,常常感覺自己就是生活在這種滑稽的生活哲學中。他們不愿在去多想,白天讓忙碌占據一切時間,晚上在酒精的麻醉中飄然睡覺,試圖不去想生活太深的哲學。而卑微的夢卻還是時時來侵襲。夢見自己終于存夠了買房子的錢了,夢見自己找到了自己姑娘,并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夢見自己終于做了爸爸,夢見自己的孩子終于讀了好的大學……。請不要取笑,這些就是石油人的夢,這就是他們為之而甘愿付出的夢。
大的夢想,他們從不敢想,只是每天不停的忙碌,不管黑天白晝,都在兢兢業業的干著自己的本職工作,對他們來說這是實現自己夢的方式,其他的他們在不愿意多想。就是這樣每天默默無聞的工作,成就著加納的燃氣長龍,成就著中國的夢。這其中的意義他們很難深刻體會,這其中的喜悅他們很難感受。因為他們感覺自己是卑微的,他們關心的是自己有沒有干好手頭的活,自己的夢還差多遠。
石油人中的大齡青年很多,也成為石油人一大特征。不要和他們提愛情,這是他們的痛。成家對于石油人這些大齡青年來說,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他們常年漂流在外,歲月將他們的年輪不斷變得老化,在不知不覺中他們的的大好青春早已經逝去,他們甚至都來不及思考,就已經過了戀愛結婚的最好年齡,歲月最終沒有給他們留下充足的時間和機會去想愛情。他們真誠,對家的認識比其他人有更深入骨髓的認識,漂流久了,對家的渴望也更熾烈。忙碌的工作占據了他們太多的時光,工作的性質制約了他們太多,每天和一幫難兄難弟吃睡在一起,女孩的出現對他們來說就如天上掉餡餅砸在自己頭上一般。這是他們的痛也是他們的夢,請不要對他們提及。
請不要對石油人說離別,他們承受不起。對于石油人來說,離別是他們最受不了的痛,不管是與爹娘的離別還是與老婆孩子的離別,都不要對石油人談及。由于工作原因,很多時候石油人都在新婚不久離開了自己心愛的女人,很所時候石油人在孩子出生都近一年了還沒有回家抱一抱,很多時候在父母病臥床上時都無法前去看望……..。這樣的時候太多了,他們只能獨自將這分痛藏在心里。他們深愛著這個家,他們自責,每每想到這些,他們的眼總是模糊,在黑夜中獨自痛哭。不是他們想離別,只是在現實的面前,很多美好的畫面都只能存活在幻想中,他們的青春早已經去了,現在又有了責任和負擔,他們漸漸的被生活壓著,也學會了忍受,因為青春不會在倒回,因為他們僅有的夢需要他們去實現。
石油人的生活始終是如此的單調,他們始終都活在自己的夢與痛的交集中。請不要對他們提及這些夢,也不要對他們揭開這些痛。畢竟他們的默默付出也換回一個個中國的榮耀,只是他們已經忘卻。
關于石油工人的散文篇3:從石油娃到石油人
“集輸管道維護”、“油井扶躺控躺”、“修井監督與管理”……又是一個工作日的開始,我和同事們一起開始了又一輪的緊張忙碌,看著電腦屏幕上映現的一個個早已爛熟于心的名詞以及被一個個數據記錄下的身后這個這片油田,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生于勝利油田的我從降生的那刻起似乎就注定了與石油的不解之緣,作為一個自姥姥姥爺那輩人起就獻身在石油戰線的“油三代”,我無時無刻不在見證著石油人高尚品格、石油事業的蓬勃發展。油品化驗工、定額員、管道護衛工、綜合計量員……成長在這個扎根油田半個世紀、全部由石油人組成的家庭里,我對一個個與石油密切相關的崗位早已是脫口而出、如數家珍,目睹著身邊最親近的人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一言一行也就讀懂了那被重復、頌揚了無數次的石油人品質究竟是什么。
從我孩提時代起,母親就成為了油品化驗員,我關于石油工人的印象和感悟便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了。在那段充滿著艱辛與考驗的歲月里,為了更好地照顧年幼多病的我,需要通宵值班的母親不得不時常把我帶到崗站上同她一起工作。夜色漸深,困意愈濃的我輕輕地把頭靠在母親的懷里、再次怯怯地問一聲:“媽媽幾點下班,回家吧。”母親暫停了抄寫化驗報表,將一件軍大衣鋪在旁側的長椅上,我就在這臨時的床上安睡、聽母親唱著“月兒明風兒輕”的兒歌。“跟我去取油品樣了”不知幾時,酣睡之間的我被母親喚醒,穿上冬衣隨母親向著儲油罐的方向走去。偌大的油庫在落雪的冬夜顯得愈發寂靜,沒有路燈的小路上月光是我們唯一的指引,母親在油罐前打開了閥門、將取好的原油樣品仔細封存、牽起我的手回到崗位,或許只有在這時、這里我才能感受到那腳步聲傳達的信念與堅毅。
“臭小子和我去加班吧”父親一邊收拾著文件一邊招呼著周末不愿安分在家的我,我又一次坐在父親自行車的后座上、向著勝利石油管理局的方向前進。車棚早已停滿了自行車,辦公樓的走廊靜得令人窒息,兩側的辦公室皆是俯身案頭忙碌的身影。父親在電腦前坐定、全身心地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我好奇地在辦公室里尋覓著有趣的畫報和書籍,無奈所有的資料上都印寫著“工程預算”、“井位分析”等許多極為深奧的文字,走廊上,進進出出的員工們談論的也都是與石油相關的話題。在石油造價領域知識淵博的父親一面審核著鉆井工程預算資料一面與施工方代表進行交談,談話中父親在生產經營、成本控制、經濟效益等方面都有著獨到的見解,這些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在令對方深表信服的同時也讓我更加明白了父親常念的那句“干一行精一行”究竟是怎樣的分量。
從每一次一絲不茍的油品化驗到每個數據、每張表格的精準分析,從全面周密的規劃設計到從嚴從細的落實完成,父母就是這樣用最平凡卻也最深刻的方式為年幼的我解讀了一種屬于石油人的高尚情懷,母親榮譽證書上那句“愛石油、做主人、爭第一、多奉獻”的宣言是他們共同的心聲。
2012年,帶著父母的夢想和期許,走出象牙塔的我來到了隴東高原、成為了石油隊伍光榮的一員,從穿上那身火紅色的工裝開始,我知道自己完成了一次從石油娃到石油人的華麗蛻變。“熱愛工作的最好方式就是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我進入單位的那一天,父母就把這句樸實而深刻的箴言告訴了我,而我也時刻用這一條準則檢驗著自己。走進了工作崗位,我才更加理解石油人“戰天斗地為石油”的誓言飽含著怎樣的雄心壯志,更明白是怎樣的拼搏和堅守讓這句誓言永不退色。為了完成好自己應盡的職責和義務,身為宣傳干事的我將汗水和努力奉獻在了每一篇稿件、每一個文字,每當寫到“石油”二字心里總會感慨萬千,母親采樣品走過的夜路、父親通宵不眠編寫的預算書仿佛就在眼前,回首投身石油事業的三年時光,與其做一個漂亮的總結不如將信心和力量奉獻給明天的拼搏和翱翔。
2013年正月初七,休假期未滿的我因為工作需要不得不提前歸隊,“那是我離開你爺爺奶奶在山東過的第一個年,我帶著隊員們去完成年前的最后一次修井,偏偏就在這時下起了雪,車在顛簸的路上拋了錨……”出發前的晚上,父母用一桌家常菜為我送行。在返回單位的汽車上,看著車窗外尚未融化的積雪,我會心地一笑,告訴自己“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