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攀登的散文
人活著,就注定要不斷的奔跑,不斷的超越,不斷的攀登。關(guān)于攀登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關(guān)于攀登的散文篇,希望你們喜歡!
關(guān)于攀登的散文篇1:攀登楊仙嶺
看到過許多朋友寫的有關(guān)登臨楊仙嶺的帖子,題目大多是《今日到爬楊仙嶺》《走,爬楊仙嶺去》《爬上楊仙嶺》《和朋友同爬楊仙嶺》,讀后總覺得有點兒不對勁樣:怎么都是去“爬”呢?難道這高高的楊仙嶺都把朋友們在登臨的過程中給累趴下嗎?呵呵,據(jù)此,我便擬定了這個“攀登”的主題詞……
10月1日國慶節(jié),我到縣城參加老同事為兒子舉行的結(jié)婚喜宴,吃過飯后看看時間還是中午1點多,便約了朋友去攀登楊仙嶺,了卻自己很久就想去登頂楊仙嶺的心愿——楊仙嶺位于贛州城郊沙河鎮(zhèn)的西北部,緊鄰我們贛縣縣城梅林大橋。這是一座以硅酸巖為主要地貌景觀的山體。這片海拔412米、占地4.5米平方公里的山峰,隱藏著美麗的自然風(fēng)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山的壯美,水的靈秀,有裊裊炊煙的田園風(fēng)光,有一代風(fēng)水宗師楊救貧做風(fēng)水許多的遺址和傳說。對此山心儀已久的我曾借題發(fā)揮寫下過《楊仙嶺抒懷》的抒情詩,在慶祝國慶六十周年征文上獲得過二等獎哩。在這國慶氣氛烘托下的涼爽深秋的下午能夠同朋友一起去蹈履登攀之,自然是興致極高的哦。
隨行的朋友已經(jīng)多次來過這里,在攀登的過程中顯得并不費力氣的樣子,而我曾有過登上663米高的丫機崠頂峰、登臨過864米海拔高度的小武當(dāng)和海拔1200米的張家界黃石寨等等大山的經(jīng)歷,所以對這412米的楊仙嶺就顯得“小巫見大巫”而不在話下了。我們漫漫信步只用了20幾分鐘就到山頂上了,極目峰巔,我看到這楊仙嶺南面是贛州龍脈起始處的崆峒山,北面是腰帶水環(huán)流的贛縣縣城,西面是三面環(huán)水的贛州城區(qū),才得知這高聳的楊仙嶺是觀察贛州古城三條龍脈匯合的最佳點。但由于我的照相機沒有“魚眼”,加上天氣灰蒙蒙一片,拍攝到的照片很不理想,有點掃興。
之所以說是“攀登”,是帶了“高攀”之意的。請君細瞧,這楊仙嶺上的楊公廟、 天王殿、觀音閣,曾因?qū)以饫讚舻茸匀粸?zāi)害而屢建屢毀。現(xiàn)存在楊公廟里的這三尊塑像(楊筠松的及他的兩個弟子曾文 、劉江東),系風(fēng)水文化研究者李定信老先生,于1996年首次開發(fā)楊仙嶺時重新安放于原址的。楊筠松所處的時代,正是盧光稠執(zhí)政的鼎盛時,風(fēng)水師楊筠松也不例外的服務(wù)于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為贛州的城墻、城門、寺廟、官府均進行了勘測選址,楊筠松在贛南原有風(fēng)水理論基礎(chǔ)上,逐步完善了中國古代的風(fēng)水體系,創(chuàng)造了江西形勢派的風(fēng)水理論。一介凡夫,能來瞻仰膜拜這高深理論體系的發(fā)祥地,能不是“高攀”么?
呵呵,攀登上怪石林立的楊仙嶺之顛,贛州古城的整個地形一目了然,武夷山脈從東而來,羅宵山脈從西而來,五嶺山脈從南而來……楊仙嶺是如此雄偉,青翠的山色望不到邊際,大自然在這里凝聚了一切鐘靈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為黃昏與白晝。望著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此時真的是蕩滌心靈的極好時刻,你極目追蹤那在秋高氣爽霞霓中撲棱紛飛的鳥兒隱入山林,就會喟嘆道:“風(fēng)景這邊獨好”啊,哈哈,再俯瞰那眾山,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了……
關(guān)于攀登的散文篇2:攀登
生命總在不停的跑著,時光的流逝卻等不及這已累了的雙腳。明天的路,不會因為身上的傷痕而停下;眼前的山,亦不會因為心里對摔倒的恐懼而降低。
既然無法改變山的高度,那就加大每一步的跨度。與其愁眉緊鎖、唉聲嘆氣地訴著苦,還不如現(xiàn)實點,趁早快點爬,攀登上那豎在眼前、生在心里的高山。蝸牛尚且能徐徐爬行,期待著葡萄的成熟,況且我們是人,有思維、有能力的人。
【攀登,把握時機】
時光是不等人的,一旦過去便不再回來。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曾經(jīng)的芭蕉又綠,櫻桃再紅,曾經(jīng)的柳絮靈動,荷葉滿塘。時間,過了就是過了,沒有一絲討價還價的余地。盛日不重有,花有再綻時。攀登,請趁著年輕,趁著陽光正好,趕緊抓住這一去不再的時機。念念不忘的是,風(fēng)景,山那邊獨好。
【攀登,別怕受傷】
若攀登,誰能保證順利登頂?受傷在所難免,請記住,風(fēng)雨之后,陽光更加明媚。
沒有一顆堅強不息的心,又怎么能開出美麗嬌艷的花朵?綻放的花蕾又何時能為滿園光景做絢麗的點綴?
未經(jīng)歷坎坷泥濘的跋涉,哪能知道平坦大路的可貴?未嘗過風(fēng)雨交加的凄厲,哪能體會風(fēng)和日麗的明媚?未受過失敗教訓(xùn)的挫傷,又哪能領(lǐng)會成功的得來不易呢?
【攀登,心中的山】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那是什么?是挫折,是困難。對于這座陡峭,險峻的高山,很多人望而生畏,退避三舍。因此,他們喪失了揚起理想之帆的勇氣,喪失了戰(zhàn)勝挫折和困難的信念,喪失了為心中的理想而不懈追求的執(zhí)著。一輩子只能生活在挫折的陰影中。因此,他們無法欣賞到山那邊波瀾壯闊的大海,更體會不到那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與滿足。
我們總在努力的跨越那座山,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的努力,日出日落花開花敗的等待,而在我們的身后,堅實的足跡已消失在記憶中,未來的路,已蜿蜒到遠方,我們?nèi)匀辉趫猿诌呑哌叢シN,一直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顛覆不破的真理。攀登,是一定要付出不少汗水的,我想一定也有不少收獲。
跨越那座山,這或許已成為了我們的信念,柳絮的靈動飛舞已陪伴我們度過了整個春季,而如今,它們又在路邊洋溢著濃郁,這美好的景色在像你招手,難道你不想去看看山那邊的風(fēng)光嗎?
攀登,不僅僅是和山在對抗,更是在和自己的懦弱在對抗,贏了,你便是強者,擁有執(zhí)著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輸了,你只是一個被光陰淘汰的庸人。
關(guān)于攀登的散文篇3:憶攀登華山
幾年前到西安游歷,知道離華山不遠,便強烈地想攀登向往中的華山,領(lǐng)略它的秀美、險峻的風(fēng)光。
在那次攀登華山之前,華山的秀美,險峻是從書本和電影上得知的。特別是年輕時看過《智取華山》的電影,更讓我對華山之險峻、奇絕,有了初步的印象。從此,對華山的向往久蘊于心,它挺拔的雄姿,奇絕的景觀,無限的風(fēng)光,常常在腦海中映現(xiàn)。
那次登山是在一個初夏的季節(jié)。我們從西安乘車來到華山腳下時,便感到多年的夢想就觸手可及了。北方初夏的陽光,似乎更加熾烈,但那片燦爛金色流瀉下來,灑在崔巍的山體上,將華山的瑰麗映照得魅力四射,更加激發(fā)起人們攀登的激情,
我們在山腳下稍作休息后,便乘坐大巴沿著彎曲的山路上升到達了攀登的起點。這里既有上山的索道,又有徒步登山的道路。同行的許多人都想近距離接觸華山,目睹沿途的風(fēng)景,表示出徒步登山的想法。但聽導(dǎo)游說這樣頗費時間,沒有幾個小時攀登不到山頂。因時間關(guān)系,我們打消了這個念頭,選擇快捷的纜車。通往北峰景點的索道,據(jù)導(dǎo)游介紹,是當(dāng)時亞洲第一索道。順著山勢往上看,索塔堅如磐石地嵌于崢嶸的山體上,銀光閃閃,高大雄偉;掛在纜塔上的纜線粗壯锃亮,有力懸千均之勢,徑直向上伸往山的遠方。但到了遠處,那纜線看上去卻細若絲線,微微下墮,讓人生出它是否能承受纜車之重的擔(dān)心。
尤其是掛在纜線上的纜車,在遠處的空中移動,就像吊在瓜藤上的葫蘆,一線牽掛,險懸半空,輕盈飄浮,搖搖欲墜,讓初看者不免心驚心膽戰(zhàn)。我們在纜車站只等了會兒,便有攬車旋轉(zhuǎn)而至停在跟前。坐上纜車,透過玻璃俯瞰下界,只見山峰突兀,壁立千仞,峰壑彌眼;登道渺遠,時隱時現(xiàn),陡若云梯;路上攀者,模模糊糊,小如螞蟻,緩若蠕蟲,一切景物都變得小而遙遠、模糊。而我們?nèi)藨野肟眨兄x覺身若浮云,有空懸無依之感。有膽怯者心生恐懼,不敢俯瞰,惶惶瑟縮一纜車的一隅。纜車很快地把我們送到了海拔1600米的北峰。走下纜車,頓感寒氣襲來,人不禁打起了寒噤。但在高處景色的召喚下激情還是蓋過了寒冷,我們急不可待地隨著人流向著高處的景點攀去。攀到景點,風(fēng)更大,天更冷,但魚脊一樣狹窄的景點人頭攢動,嘈聲起伏,激情涌動。有的忙著購紀念品;有的在舉起相機對著景色拍照;有的醉于景色,坐于石頭上大飽眼福,更多的人是繼續(xù)沿著山脊向最高峰—南峰攀登。
我們在北峰一邊小憩,一邊觀看周邊的景色。放眼四望,只見山峰突兀,山勢崢嶸,巍峨群峰,景色連綿。華山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同于其他的名山大岳,有著豐腴飽滿的體態(tài),層戀疊翠的蔥蘢,峰回路轉(zhuǎn)的幽深,它更像一個無比高大的瘦骨嶙峋的巨人,突現(xiàn)的只有骨頭,除了廣布的巉巖就是壁立千仞的懸崖。但就是這樣崢嶸的山體中,谷壑間林木茂盛,危崖邊大樹參天,懸崖上灌木攀附,綠色的樹木和灰褐色的巖石交織在一起,使整座山看上去灰綠相間,駁雜有趣,沉穩(wěn)莊重,
我們小憩了會兒,便向主峰攀去。由于人多,魚脊般突出的山路更加擁擠,有的地段僅能容一個通過,有的一邊是陡峭的山崖,一邊是萬丈深淵,如果不是供攀爬和護衛(wèi)安全的鐵索幫襯,真有墜崖之虞。但攀至寬敞處,卻有些古色古香的建筑,或立于路邊,或建于路中,供游人從其間穿過。古樸典雅,各具特色,沉積著厚重斑斕的華山文化,既可供人觀賞,又能駐足歇息,讓游人在放松間,享受到濃郁悠久的文化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