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森林的散文
關于描寫森林的散文篇1:維也納森林
圓舞曲起源于奧地利,后來由小斯特勞斯發揚光大。在維也納郊區有一大片郁郁蔥蔥的森林,這里陽光明媚,維也納人的驕傲與福氣之一,是他們生活在層層疊疊的綠色包圍之中。森林不單是維也納人度假游玩的去處,平日黃昏人們也常常驅車到城市東北角的卡倫堡山上,敞開肺葉,張開嘴巴,大口吸吮林海散發出來的清新、濕潤、涼意和充沛的氧氣。放眼遠眺,綠海無邊,每一棵樹都是一朵綠色的浪花,多少樹才匯成這海一樣無邊無際的森林?維也納人整天眼睛被城市的奇光異彩所眩惑,此刻覺得綠色真是一種凈化眼睛和心靈的顏色。
世人只知道這片森林受益于施特勞斯的名曲《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而名揚天下,引來千千萬萬旅游者,為這座城市贏得外匯。哪里知道維也納人與這片森林生命攸關,互惠互助,相依相存,因而才給了那位“圓舞曲之王”以創作的靈感、沖動和深情。 這是一部以維也納森林為標題的音樂詩歌,猶如一部以維也納森林為背景的風俗性水彩畫,只從首演于維也納新世界舞蹈大廳,它那春日陽光明媚以及對愛情的歌頌使整個世界都顯得更加活力四射。
關于描寫森林的散文篇2:我的森林我的家
蔚藍的天空深邃高遠,澄澈明凈。冬日的陽光穿過林間狹窄的縫隙,撲在臉上、身上暖徉徉的.
林地上堆滿了厚厚的殘葉,踩在腳下軟軟的、綿綿的發出稀稀拉拉的聲響。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樹脂香.白楊樹、樺樹、落葉松以及那些沒有名字的高大的樹干,拖著堅硬的樹梢,像鋼鐵戰士一樣直指藍天,傲視蒼穹,在北回歸線上的斜陽中表現出特有的淡定、從容、大氣、豪爽、不畏嚴寒、不懼生死的堅韌品質,粗獷的樹干、憨厚的樹皮、強悍的枝條、清晰的紋理,構成了一排排森林強硬的骨骼,儼然一副副雕刻的版畫作品,表現出了萬里興安獨特的景觀,詮釋了巍巍群山之中那些卑微,樸素的植被抵抗嚴寒的隱忍與堅強。
在說說柞樹,它在樹林里是最矮小的樹種,肥大的樹葉早就枯萎衰敗了,但它死活也不肯離開生養它的樹體,就在樹上耗著,唉!不愿下來就在樹上呆著吧,沒有人去管它,它有自己選則去留的權利。樟子松,它是四季翠綠常青的樹種,是這里唯一裝扮冬天的風景了,因而顯得特別珍貴和美麗。
無處躲藏的樹一排排地站著,遙遙相望,成為冬日里相互牽伴的精神依靠。盡管冬天的森林留給我的滿是枯萎、荒涼、蕭條的景象,沒有任何支持植物生長的機會,但遇上這樣得季節,我還是滿心歡喜,它讓我心藏寧靜。
一只琢木鳥敲著樹干發出清脆的咚、咚、咚的響聲,在林間久久回蕩,既驚又響亮,剝落的樹皮落在我頭上,我走動的聲音驚動了它,它像是發現了敵人似的向密林深處倉惶逃竄。
我目送著遠去的琢木鳥,森林又恢復了本來的寧靜。藍天依舊,陽光明媚,樹木安祥。
關于描寫森林的散文篇3:森林公園冬日
森林公園冬日有些暖意,雖然也還清冷,太陽很好地灑在樹的尖梢、草地、盈盈的波面。貪圖陽光的心愿,在這樣的天氣來到森林公園。
春夏秋,逢到節慶的時候,熱鬧鬧的,隨波逐流,隨花看水,似乎只記得某次有了怎樣的布置。而森林公園,這諾大的一片林水之地,印象竟頗為模糊。
冬天里沒有多少人抱著興致來賞景,偶爾有對披著白色婚紗的年輕人和我共享,而人聲畢竟少得多。我的心幾乎自由地漫步著,在高大的杉樹叢中,在松樹的翠綠里,在彎曲的小河邊,或者躲在某個不為人知的寂靜處。雖然沒有木末芙蓉花,一霎那間心中也起了寂滅。有些疲累,卻悠然地,在樹林深處,坐著寂寞的椅,對著同樣悠然的靜流。不遠處一兩個垂釣的人,亦可相忘。許久沒有走過很多路,深呼吸,任那含著暖意的光輝漫然輕撫。小松鼠、大個的鳥兒,渾然聚聚散散,過著它們的自在。此刻環顧,不見了人影,驀然間有些凄惶。想我戀愛著自然,果真到了杳無人跡的自然,怕會經不了太靜的岑寂吧。
身體不很舒適,有些懶洋洋地走著。帶著相機,開始的時候興奮于很多新奇,這里那里照,漸到中午就累了。美景越來越多。想想下次再來細細繼續,抑或趁著今日,繼續待在這里?風景越發深美,而我只用眼看,用心感,錯過的紀念,隨遇而安。果真還會再來的。
且容我走進,這樣的清趣。造物者無盡藏,太過遙遠,差可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