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黃山的散文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望岳。”關于散文是怎么詮釋黃山的美的。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關于黃山的散文篇,希望你們喜歡!
關于黃山的散文篇1:游黃山
十月四日,不想呆在家里,便和好友相約去黃山旅游。一來可以清洗多日勞累之煩,二來可以增長見識,開拓視野。第二天清晨,我們自駕小車由德興直赴黃山。當車進入安徽境內時,看到路邊的民房,皆白墻黑瓦,兩側山墻砌有高高的騎馬墻,這就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據說這種建筑是很有講究的,安徽古稱徽州,自古山多而地平,成年男子多外出經商,遠行前父母為其娶一女子為妻,意為留根。那高墻小窗加大了攀爬難度,是為家中的女子能更好的守節。在遐想與感嘆中,黃山已在眼前了。
我們來到黃山的南大門,在一個意韻悠然的地方下了車,環顧四周,空氣中彌漫著絲絲甜味,心也隨之舒展開來。在一片片翠竹的掩映下,碧池如玉,散落在蜿蜒的山谷巨石之中。眼前就是“天下名泉”之稱的黃山老溫泉口了,只見一橋飛架于山間,橋下溪水潺潺,橋為雙拱石橋,橋身有三字曰“名泉橋”。雖然不知道此橋建于何年何月,從橋身的古樸來看歷史悠久。由此向東不遠處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石像,徐霞客目光炯炯凝視遠方,果斷中透著剛毅。徐老先生贊黃山曰“游黃山天無下山”。多年以來,人們在想:是黃山美景成就了徐老先生的游記,還是徐老先生的游記成就了黃山的美名呢。
我們沿著逶迤的山路走去,山路崎嶇不平,山勢奇特,一會兒要走上坡路,一會兒又要走下坡路,山峰越來越險,氣溫越來越低,空氣中透出陰涼,冷風陣陣,云來霧去,仿佛走進了世外仙山,似乎隔絕了人間。走過很長的一段石階,來到了茲光閣,這里有一塊巨大的花崗石碑,上面鐫刻著“世界地質公園”幾個朱紅大字。茲光閣墨柱青瓦,其重檐式建筑彰顯出中國古建筑獨有的神韻,正門的匾額題有“茲光閣”三字,字體大氣而端莊,仔細一看,是董必武題筆。立于茲光閣前,向上仰望,只見其身后山峰直入云霄,而蒼松翠柏屹立在險峰之上,宛如一副渾然天生的水墨畫。
我和好友要乘玉屏索道,去玉屏樓看黃山奇松——迎客松。在陣陣的轟鳴聲,纜車徐徐開動,車窗外景色多彩秀麗,山勢陡峭而崎嶇,林木蔥郁而挺拔,真是“橫看成嶺側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奧地利進口的纜車速度很快,沒給我們太多的時間去遠眺那些美好的風光,只不過用了十幾分鐘,玉屏樓就在我們眼前了。走下纜車就感到陣陣涼意,山間薄霧蒙蒙,忽見不遠處有一巨石宛如大象,昴首望天,石象前面的迎客松,籠罩在空蒙的山霧中,猶如身著輕紗的少女,玉手輕揚,婷婷玉立。有詩云:“美目盼兮,巧笑靚兮”。我想她一定是在經歷了千年風雨,看遍春花秋月之后,才能有如此的淡定與從容。忽然霧散了,人們大聲叫了起來,迎客松從云霧中走來,如美人輕撩面紗攝人心魄,清秀而溫婉。迎客松周圍的石崖上有許多石刻,其中一副刻得是“岱宗遜色”,夫岱宗者,泰山也。我認為黃山之美在景色秀麗,東岳之尊在歷史厚重,實不可相提并論。
接著,我們向蓮花峰進發,蓮花峰海拔1864。8米,險峭雄奇。在我腿微微發酸的時候,進抵百步云梯,環顧四周,真是景如其名。百步云梯高聳入云,兩側萬丈深淵,是登蓮花峰最險的一段狹長山道。我抬頭仰望前方的石階,陡峭異常,幾近垂直,狹窄得只容一人通過,手腳并用艱難而上,爬行過半,霧氣重重,好像飄起片片雪花,大家進退不得,隊伍停在半空,有人大吼一聲“兄弟們上啊!”,一行人奮力向前,沖過云梯天險。穿過窄窄的一線天,再向上走了不遠,看見一圓形石碑上寫道“黃山蓮花峰高程1864。8米”,我們終于登上了蓮花峰。真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登山如此,人生亦如此。
緊接著,我們下山向光明頂進發。一路上迤邐而行,低頭看路,抬頭看霧,兩邊看樹,途中有一亭,古樸而雅致,在此小憩只覺得人在畫中,畫在心中。我們終于來到了光明頂,果然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里地勢開闊,遠遠望去,黃山奇景,俱收眼底。黃山氣象站高大奇巧,觀望臺是一個白色的大圓球,遠遠便可以看到。旁邊是光明頂山莊,一些房屋下面有燕子筑巢,還可見許多燕子飛來飛去。很多游客在這里匆忙地攝影,我們靜靜地佇立在這萬仞高峰之上,感受著這里的一切。
然后,我們朝始信峰進發,到了始信峰,方信黃山天下奇:不到始信峰,不見黃山松。沿路的黑虎松、連理松、豎琴松、探海松,形態各異,生動形象,更有許多無名松讓我連連稱奇。立于始信峰,登頂環顧,云海茫茫、險峻壯觀。
云開霧散時,經云谷索道下山。這次游黃山,雖然沒有如愿盡攬黃山之奇妙,但在山水之間領悟到黃山之美。黃山好像羞怯的少女,躲在閣樓上脈脈含情的窺望;黃山又好像聰慧的婉娘,洞察了我的心境,陪我霧鎖雙眉。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算不旺此行也。
關于黃山的散文篇2:黃山
黃山,以雄奇壯麗馳名世界,多少人想去登臨游覽啊!沒想到我居然有機會跟媽媽一起去游玩,這多么令人興奮啊!
到了黃山市,我們乘車往黃山景區,游覽了天下第一奇瀑——九龍瀑。這瀑布全長600米,落差300米,一折一瀑,一瀑一潭,就像九條彎彎曲曲的龍,怪不得人們叫它“九龍瀑”。看著這瀑布,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我們又在那兒戲水、拍照……可開心了。
告別了九龍瀑,我們來到玉屏站,乘上纜車。我看著窗外的景色,發現有層薄霧籠罩在山上。媽媽告訴我這不是霧,是黃山的四大奇景之一——“云海”。下了纜車,我們沿著石梯往上走,登上了玉屏樓。舉目眺望,只見“蓮花”“天都”二峰拔地極天,氣沖云宵,險峻雄偉。天都峰邊站著一只金雞,像在啼鳴,所以大家都叫它“金雞叫天都”。在玉屏樓東部有一棵千年古松,松樹破石而出,形態優美,是十大名松之冠——迎客松,松如好客的主人,伸手迎接著八方來客。你瞧:那迎客松仿佛正彎著腰,伸出手,笑瞇瞇地歡迎我們呢!
走過了玉屏樓,一路上我們還觀賞了“飛來石”、“手機石”也稱“指路石”、“龜兔賽跑石”、“夢筆生花”等奇石。經過南天門,看見“龜”“蛇”二將還在把守著南天門呢。
這時導游哥哥說:“從這里到光明頂有二條路,一條是比較平坦寬闊的,傳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當年就時從這條官道逃往光明頂,順利地躲過了官兵的追擊,后來建立了大明皇朝。所以人們就把它叫做‘升官發財道’。另一條是十分陡峭狹窄的隘道,就是一線天。”放眼望去,只見道中兩壁立崖,高達數十丈,真可謂“天不容數尺光,道不并兩人趾”。還有那幾乎是90度垂直的石梯,看了讓人心驚肉跳,似乎一失腳即刻就會從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媽媽怕我有危險,讓我走“升官發財道”。但是我想困難有什么可怕的,咬咬牙就過去了,錯過了挑戰自我的機會,回家后會后悔的。媽媽拗不我,決定和我一起走一線天。我一手扶著欄桿,一手拉著媽媽,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往上爬,生怕自己掉下去了。走過了一線天,我才發現渾身都濕透了,像剛從水里鉆出來似的。
這正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們終于站在了海拔1860多米的光明頂上。向下望去,只見千峰競秀,萬壑崢嶸。一道道霞光宛若飛虹,一座座山峰恰似坐落云端,白云似在跟山捉迷藏,調皮地捂住了山的眼睛。近處的山成墨綠色,遠一點的成綠色,稍微遠一點的成翠綠色,再遠一點的的成淡綠色,最后與天相連。
黃山真美啊!怪不得人們都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我愛你!我希望能有機會,再來看看你的風姿。
關于黃山的散文篇3:黃山游記
黃山—我魂牽夢縈的地方。這是因為在我的記憶深處,有一句徐霞客“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望岳”的經典詩句,勾起了我對黃山美景的無比向往,就決意有機會一定到美麗的黃山去游覽一番,記得20年多年前的6月,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有幸參加一次通訊員培訓班,不經意間實現了我的美好夙愿,使我親身感受了向往已久的黃山,被真實的黃山所征服,由衷地慨嘆徐霞客的話說得實在太絕妙了,現在想來都很美妙,我就拿起筆來補記那段不尋常的經歷吧。
游黃山這天,我們一行20多人乘纜車上山,大約40分鐘,就到了下榻的北海賓館,賓館的旁邊,有一片比較平坦的地方,還有一條小溪,泉水丁冬,細雨過后飄過一絲清爽,令人心曠神怡。欣賞了一會,我們就去辦理入住手續,我感到北海賓館內的條件顯得很簡陋,與這秀美的黃山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我們20多人只好擠在一起睡通鋪,即使這樣的環境價格卻特別昂貴,還沒有選擇的余地,就只好“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我們就這樣將就著住下。
外面美景吸引著我們的眼球,我們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這樣逼仄的房間里,也根本呆不住。剛放下行李,我們就迫不及待的奔出去,觀賞黃山的美景。一旦當我真正面對美麗的黃山,就想用各種華麗的語言來描繪它,但又覺得一切華麗的語言在這里似乎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黃山帶給我的絕不是美妙的語言所能描繪的,也不是其它山脈所能比擬的,黃山之美只能美在我心里。黃山的景色很奇特,放眼望去,是數不盡的崇山峻嶺,懸崖峭壁,讓人望而生畏,黃山獨特的地理環境吸引了不知多少人的關注和向往,許多厭煩了世俗生活的高人們都到這里隱居,還有一些文人雅士也紛紛來到黃山一述心中豪邁,傳說軒轅皇帝曾在這里修身煉丹,唐代大詩人李白曾三次到黃山。前兩次暢游山水并求仙訪道,最后一次為了尋訪故友。歷代文人圣哲游覽黃山的事例不勝枚舉。
第二天一早,我們一行便按照行程安排,開始真正意義的游覽黃山,這時,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路連綿的群山,郁郁蔥蔥,環繞的流水,清澈見底,我們拾階而上,一路攀登,雖然很累,但累并快樂著,也享受著,累并沒有阻擋我們登頂黃山的信心和決心,我感受著前所未有的舒暢,喜歡登山的感覺,這在山下是找不到的,而有了這樣的機會,我是不會放過的,要真正嘗試一番,過一把登山癮,我也相信,經受過登山的艱難,有著這樣的激情,就能夠面對所有未來。我這樣一邊想,一邊走,一邊走,一邊想,一路走走停停,時不時與黃山對語,頓覺非常愜意,把平時一切的煩惱都拋到九霄云外去了。
一邊登山,一邊觀賞,一邊聽導游小姐介紹,使我對黃山有了多角度的了解,黃山在我頭腦中形成了美麗的輪廓:黃山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著稱于世。細雨沐浴下的黃山更現異彩,空氣清新,沁人心脾,更讓游客流連忘返。山中有名可數的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這些大大小小的山峰,或崔嵬雄渾、或俊俏秀麗,布局錯落有致、巧然天成。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為黃山三大主峰,海拔高度都在一千八百米以上,并以三大主峰為中心向四周鋪展,跌落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巒峭壁,呈現出典型的峰林地貌。
這里給我留下很深印記的當數蓮花峰,這座山峰看似不高,但山路卻極其陡峭難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線天和百步云梯這兩段,非常驚險,往上攀登時,雙手始終扶著攔桿,一路攀登,感覺不出它的險峻,待登上了蓮花峰頂,再往下一看,直上直下,驚嘆剛才的登山勇氣。我終于站在了海拔1873米高的蓮花峰峰頂。此時此刻,滿心只有一種征服后的喜悅和興奮。興奮的感覺迅速傳遍全身,我便有了一種無比的成就感,自豪感!再回頭看看我開始跋涉的地方,那些山頭都是多么渺小,多么遙遠。想著一路上都是用我的雙腳踏過來的,我真正感到了自己的驕傲。我開始反思,人生不也和登山一樣嗎?人生的困難就如同一座座高山一樣矗立在我們面前,需要想方設法去戰勝它,戰勝了一個困難,就等于翻越了一座高山,就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
我們這次游覽黃山,淅淅瀝瀝的小雨也是陪伴著我們下下、停停,這樣組織人員就不讓繼續攀登黃山五大主峰之一的天都峰了,山上有人人都認為是黃山標志的迎客松,以至于后來每當想起這次游黃山來,心中總有些許遺憾。
在黃山,無時不松,奇特的古松,難以勝數。最著名者有迎客松、臥龍松、探海松、黑虎松等30余株。多少年來,它們抵御風吹雨打,霜劍冰刀,吸取巖石中的點滴水分和營養,始終屹立于峰崖之上。而黃山的奇石更是吸引著中外游客,至今我還記憶猶新,“猴子觀海”、“烏龍探水”、“雙貓捕鼠”、“金龍馱龜”等一塊塊神奇的石頭映入眼簾,惟妙惟肖,生動有趣,這是大自然的造化,多么富有詩情畫意,總是令我無限的遐想。給我留下很深印記的還有黃山美麗的云,流動于千峰萬壑之間,或成濤濤云海,浩瀚無際,或與朝霞、落日相映,色彩斑斕,壯美瑰麗,把我帶入了一個美麗的仙境。
黃山之行曾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不虛此行!我一直在想,若是再有機會的話,我還想登臨黃山。
看了“關于黃山的散文"的人還看過:
1.有關美麗黃山的寫景散文
2.有關黃山的散文
3.描寫黃山美景的寫景抒情散文
4.寫黃山的文章
5.安徽風景散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