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的散文作品在線閱讀
畢淑敏作為一位影響廣泛的當(dāng)代散文女作家,其散文被讀者親切地稱為是心靈的雞湯 。她的散文睿智溫情引人向善,激發(fā)人的生活熱情。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精心整理的畢淑敏的散文作品歡迎在線閱讀,希望大家喜歡。
畢淑敏的散文作品在線閱讀1:愛的回音壁
現(xiàn)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幾乎都是一個孩子,關(guān)愛之心,大概達了中國有史以來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個蘋果,姐妹兄弟多了,就會分成好幾瓣。若是千畝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獨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愛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的幸福?我好奇地問過。孩子們撇嘴說,不,沒覺著誰愛我們。
我大驚,循循善誘道,你看,媽媽工作那么忙,還要給你洗衣做飯,爸爸在外面掙錢養(yǎng)家,多不容易!他們多么愛你們啊……
孩子很漠然地說,那算什么呀!誰讓他們當(dāng)爸爸媽媽呢?也不能白當(dāng)啊,他們應(yīng)該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媽媽也會這樣。這難道就是愛嗎?愛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一個不懂得愛的孩子,就像不會呼吸的魚,出了家庭的水箱,在干燥的社會上,他不愛人,也不自愛,必將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樣讓由你一手哺育長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愛呢?從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縷光線時,已被無微不至的呵護包繞,早已對關(guān)照體貼熟視無睹。生物學(xué)上有一條規(guī)律,當(dāng)某種物質(zhì)過于濃烈時,感覺迅速遲鈍麻痹。
如果把愛定位于關(guān)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他的看顧漸次減少,孩子就會抱怨愛的衰減。“愛就是照料”這個簡陋的命題,把許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領(lǐng)入誤區(qū)。
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離異或是早逝。但它災(zāi)變的副產(chǎn)品,帶著天力人力難違的僵冷。孩子雖然在追憶中,明白了什么是被愛,那卻是一間正常人家不愿走進的課堂。
孩子降生人間,原應(yīng)一手承接愛的乳汁,一手播灑愛的甘霖,愛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賬簿。可惜從一開始,成人就間不容發(fā)地傾注了所有愛的儲備,劈頭蓋腦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滿。全是收入,沒有支出,愛沉淀著,淤積著,從神奇化為腐朽,反讓孩子成了無法感到別人是愛你的呢?
我又問一群孩子,那你們什么時候感到別人是愛你的呢?
沒指望得到像樣的回答。一個成人都爭執(zhí)不休的問題,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問一位熱戀中的女人,何時感受被男友所愛?回答一定光怪陸離。
沒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堅定。
我?guī)蛬寢屬I醋來著。她看我沒打了瓶子,也沒灑了醋,就說,閨女能幫媽干活了……我特高興,從那會兒,我知道她是愛我的。翹翹辮女孩說。
我爸下班回來,我給他倒了一杯水,因為我剛在幼兒園里學(xué)了一首歌,詞里說的是給媽媽倒水,可我媽還沒回來呢,我就先給我爸倒了。我爸只說了一句,好兒子……就流淚了。從那次起,我知道他是愛我的。光頭小男孩說。
我給我奶奶耳朵上夾了一朵花,要是別人,她才不讓呢,馬上就得揪下來。可我插的,她一直帶著,見著人就說,看,這是我孫子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是愛我了……另一個女孩說。
我大大地驚異了。訝然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鐵的邏輯。更感動他們談?wù)摾锏泥嵵厣駳夂徒Y(jié)論的斬釘截鐵。愛與被愛高度簡化了,統(tǒng)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時,感到了一個幼小生命的意義。成人注視并強調(diào)了這種價值,他們就感悟到深深的愛意,在嘗試給予的現(xiàn)時,他們懂得了什么是接受。愛是一面遼闊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愛意反復(fù)回響著,折射著,變成巨大的轟鳴。當(dāng)付出的愛被隆重接受并珍藏時,孩子終于強烈地感覺到了被愛的尊貴與神圣。
被太多的愛壓得麻木,騰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給予和領(lǐng)悟愛的雙重任務(wù)。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同圍的人。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為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不要抱怨孩子天生無愛,愛與被愛是鐵杵成針百年樹人的本領(lǐng),就像走路一樣,需反復(fù)練習(xí),才會舉步如飛。
如果把孩子在無邊無際的愛里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剝奪了他感知愛的能力,育出一個愛的低能兒,即使不算彌天大錯,也是成人權(quán)力的濫施,或許在遭天譴的。
在愛中領(lǐng)略被愛,會有加倍的豐收。孩子漸漸長大,一個愛自己愛世界愛人類也愛自然的青年,便噴薄欲出了。
畢淑敏的散文作品在線閱讀2:天使和魔鬼的較量
一天,突然想就天使和魔鬼的數(shù)量,做一番民意測驗。先問一個小男孩,你說是天使多啊還是魔鬼多?孩子想了想說,天使是那種長著翅膀的小飛人,魔鬼是青面獠牙要下油鍋炸的那種嗎?我想他腦子中的印象,可能有些中西合璧,天使是外籍的,魔鬼卻好像是國產(chǎn)。糾正說,天使就是好神仙,很美麗。魔鬼就是惡魔王,很丑的那種。簡單點講,就是好的和壞的法力無邊的人。小男孩嚴肅地沉默了一會兒,說,我想還是魔鬼多。
我窮追不舍問,各有多少呢?
孩子回答,我想,有100個魔鬼,才會有一個天使。
于是我知道了,在孩子的眼中,魔和仙的比例是一百比一。
又去問成年的女人。她們說,嬰孩生下的時候,都是天使啊。人一天天長大,就是向魔鬼的路上走。魔鬼的坯子在男人里含量更高,魔性就像胡子,隨著年紀一天天濃重。中年男人身上,幾乎都能找到魔鬼的成分。到了老年,有的人會漸漸善良起來,恢復(fù)一點天使的味道。只不過那是一種老天使了,衰老得沒有力量的天使。
我又問,你以為魔鬼和天使的數(shù)量各有多少呢?
女人們說,要是按時間計算,大約遇到10次魔鬼,才會出現(xiàn)一次天使。天使絕不會太多的。天使聚集的地方,就是天堂了。你看我們周圍的世界,像是天堂的模樣嗎?
在這鐵的邏輯面前,我無言以對,只有沉默。于是去問男人,就是那被女人稱為魔性最盛的那種壯年男子。他們很爽快地回答,天使嗎,多為小孩和女人,全是沒有能力的細弱種類,飄渺加上無知。像蚌殼里面的透明軟脂,味道鮮美但不堪一擊。世界絕不可能都由天使組成,太甜膩太懦弱了。魔鬼一般都是雄性,雖然看起來丑陋,但騰云駕霧,肌力矯健。掌指間呼風(fēng)喚雨,能量很大。
我說,數(shù)量呢?按你的估計,天使和魔鬼,各占世界的多少份額?
男人微笑著說,數(shù)量其實是沒有用的,要看質(zhì)量。一個魔鬼,可以讓一打天使哭泣。我固執(zhí)地問下去,數(shù)量加質(zhì)量,總有個綜合指數(shù)吧?現(xiàn)在幾乎一切都可用數(shù)字表示,從人體的曲線到原子彈的當(dāng)量。
男人果決地說,世上肯定有許多天使,但在最終的綜合實力上,魔鬼是“1",天使是“0"。當(dāng)然,“0"也是一種存在,只不過當(dāng)它孤立于世的時候,什么也沒有,什么也不是。不代表任一,不象征實體。留下的,唯有慘淡和虛無。無論多少個零疊加,都無濟于事,圈環(huán)相套,徒然摞起一口美麗的黑井,里面蜇伏著天使不再飄逸的裙裾和生滿紅銹的愛情弓箭。但如果有了“1"掛帥,情境就大不一樣了。魔鬼是一匹馬,使整個世界向前,天使只是華麗的車輪,它無法開道,只有轔轔地跟隨其后,用清晰的車轍掩蓋跋涉的馬蹄印。后來的人們,指著漸漸淡去的輪痕說,看!就是歷史。
我從這人嘴里,聽到了關(guān)于天使和魔鬼最懸殊的比例,零和無窮大。
我最后問的是一位老人。他慈祥地說,世上原是沒有什么魔鬼和天使之分的,它們是人幻想出來的善和惡的化身。它們的家,就是我們的心。智者早已給過答復(fù),人啊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我說,那指的是在某一刻在某一個人身上。我想問的是古往今來,宏觀地看,人群中究竟是魔鬼多,還是天使多?假如把所有的人用機器粉碎,離心沉淀,以濾紙過濾,被儀器分離,將那善的因子塑成天使,將那惡的渣滓捏成魔鬼,每一品種都純正地道,制作精良。將它們壁壘分明地重新排起隊來,您以為哪一支隊伍蜿蜒得更長?
老人不看我,以老年人的睿智堅定地重復(fù),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不管怎么說,這是在我所有征集到的答案里,對天使數(shù)目最樂觀的估計——二一添作五。我又去查書,想看看前人對此問題的分析判斷。恕我孤陋寡聞,只找到了外國的資料,也許因為“天使”這個詞,原本就是舶來。
最早的記錄見于公元4世紀。____先哲,亞歷山大城主教、阿里烏斯教派的反對者圣阿塔納西曾說過:“空中到處都是魔鬼”。
與他同時代的圣馬卡里奧稱魔鬼:“多如黃蜂”。
1467年,阿方索.德.斯皮納認為當(dāng)時的魔鬼總數(shù)為133316666名。(多么精確!魔鬼的戶籍警察真是負責(zé)。)
一百年以后,也就是16世紀中葉,約翰.韋耶爾認為魔鬼的數(shù)字沒有那么多,魔鬼共有666群,每群6666個魔鬼,由66位魔王統(tǒng)治,共有44435622名。
隨著中世紀蒙昧?xí)r代的結(jié)束,關(guān)于魔鬼的具體統(tǒng)計數(shù)目,就湮滅在科學(xué)的霞光里,不再見諸書籍。
那么天使呢?在魔鬼橫行的時代,天使的人口是多少?這是問題的關(guān)鍵。
據(jù)有關(guān)記載,魔鬼數(shù)目最鼎盛的15世紀,達到1.3億時,天使的數(shù)目是整整4億!
我在這數(shù)字面前嘆息。
人類的歷史上,由于知識的蒙昧和神化的想象,曾經(jīng)在傳說中勾勒了無數(shù)魔鬼和天使的故事,在迷蒙的臆想中,在貧瘠的物質(zhì)中,在大自然威力的震懾中,在荒誕和幻想中,天使和魔鬼生息繁衍著,生死搏斗著,留下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故事。祖先是幼稚的,也是真誠的。他們對世界的基本判斷,仍使今天的我們感到震驚。即使是魔鬼最興旺發(fā)達的時期,天使的人數(shù)也是魔鬼的3倍。也就是說,哪怕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天使依舊占據(jù)了這個世界的壓倒多數(shù)。
當(dāng)我把魔鬼和天使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告訴他人的時候,不知為什么,許多人顯出若有所失的樣子,疑惑地問,天使,真的曾有75%那么多嗎?
我反問道,那你以為天使應(yīng)該有多少名呢?
他們回答,一直以為世上的魔鬼,肯定要比天使多得多!
為什么我們已習(xí)慣撞到魔鬼?為什么普遍認為天使無力?為什么越是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孩童,越把魔鬼想象為無敵?為什么女人害怕魔鬼,男人樂以魔鬼自居?為什么老境將至?xí)r,會在估價中漸漸增加天使的數(shù)目?為什么當(dāng)科學(xué)昌明,人類從未有過地強大以后,知道了世上本無魔鬼和天使,反倒在善與惡的問題上,大踏步地倒退,喪失了對世間美好事物的向往與信賴?
畢淑敏的散文作品在線閱讀3:素面朝天
素面朝天。我在白紙上鄭重寫下這個題目。夫走過來說,你是要將一碗白皮面,對著天空嗎?
我說有一位虢國夫人,就是楊貴妃的姐姐,她自恃美麗,見了唐明皇也不化妝,所以叫……夫笑了,說,我知道。可是你并不美麗。
是的,我不美麗。但素面朝天并不是美麗女人的專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選擇的一種生存方式。
看著我們周圍。每一棵樹、每一葉草、每一朵花,都不化妝,面對驕陽、面對暴雨、面對風(fēng)雪,它們都本色而自然。它們會衰老和凋零,但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種真實。作為萬物靈長的人類,為何要將自己隱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
見一位化過妝的女友洗面,紅的水黑的水蜿蜒而下,仿佛洪水沖刷過水土流失的山巒。那個真實的她,像在蛋殼里窒息得過久的雞雛,漸漸蘇醒過來。我覺得這個眉目清晰的女人,才是我真正的朋友。片刻前被顏色包裹的那個形象,是一個虛偽的陌生人。
臉,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證件。我的父母憑著它辨認出一脈血緣的延續(xù);我的丈夫,憑著它在茫茫人海我找尋;我的兒子,憑著它第一次銘記住了自己的母親……每張臉,都是一本生命的圖譜。連臉都不愿公開的人,便像捏著一份涂改過的證件,有了太多的秘密。所有的秘密都是有重量的。背著化過妝的臉走路的女人,便多了勞累,多了憂慮。
化妝可以使人年輕,無數(shù)廣告喋喋不休地告誡我們。我認識的一位女郎,盛妝出行,艷麗得如同一組霓虹燈。一次半夜里我為她傳一個電話,門開的一瞬間,我驚愕不止。慘亮的燈光下,她枯黃憔悴如同一冊古老的線裝書。“我不能不化妝。”她后來告訴我。“化妝如同吸煙,是有癮的,我已經(jīng)沒有勇氣面對不化妝的我。化妝最先是為了欺人,之后就成了自欺。我真羨慕你啊!”從此我對她充滿同情。我們都會衰老。我鎮(zhèn)定地注視著我的年紀,猶如眺望遠方一幅漸漸逼近的白帆。為什么要掩飾這個現(xiàn)實呢?掩飾不單是徒勞,首先是一種軟弱。自信并不與年齡成反比,就像自信并不與美麗成正比,勇氣不是儲存在臉龐里,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化妝品不過是一些高分子的化合物、一些水果的汁液和一些動物的油脂,它們同人類的自信與果敢實在是不相干的東西。猶如大廈需要鋼筋鐵骨來支撐,而決非幾根華而不實的竹竿。
常常覺得化了妝的女人犯了買櫝還珠的錯誤。請看我的眼睛!濃墨勾勒的眼線在說。但柵欄似的假睫毛圈住的眼波,卻暗淡猶疑。請注意我的口唇!櫻桃紅的唇膏在呼吁。但輪廓鮮明的唇內(nèi)吐出的話語,卻膚淺蒼白……化妝以醒目的色彩強調(diào)以至強迫人們注意的部位,卻往往是最軟弱的所在。
磨礪內(nèi)心比油飾外表要難得多,猶如水晶與玻璃的區(qū)別。
不擁有美麗的女人,并非也不擁有自信。美麗是一種天賦,自信卻像樹苗一樣,可以播種可以培植可以蔚然成林可以直到地老天荒。
我相信不化妝的微笑更純潔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妝的目光更坦率而直誠,我相信不化妝的女人更有勇氣直面人生。
候若不是為了工作,假若不是出于禮儀,我這一生,將永不化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