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寫大自然的散文作品
名人寫大自然的散文作品篇1:大自然的美
看!那潺潺的小溪,唱著歡快的歌兒,奔向大海。它清澈見底,看起來好像是一塊綠色的翡翠,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小魚兒在溪中游泳嬉戲,像天使一般。美在其中蕩漾。
看!那茂密的樹林,高高的樹林挺立著。走在林中小道上,能感到涼風習習。樹林里那么幽靜,只能偶爾聽見鳥兒撲打翅膀的聲音。走進去,給人一種舒服愜意的感覺,使人心曠神怡。林中小草也仿佛被吸引了,伸長了腦袋,陶醉在其中。遠遠望去,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美不正在那兒翩翩起舞嗎?
看!那浩瀚的大海,無邊無際。海浪翻滾著,像個淘氣的小孩,在大海媽媽的懷抱中奔跑。累了,慢了下來,大海上便稍微清晰地映出了無邊無際的藍天和浮動著的白云。這不是美嗎?無邊無際的大海吸引了無數的河流,大海接納了它們。于是,大海永遠都是無窮無盡的。海納百川,這美中還蘊藏著另一種美——寬容之美。
看!那繁花競放的花壇里,有著一朵朵含苞開放的花朵們,開起了比美大賽,花兒們爭先恐后地綻放自己的美麗,有嬌艷的,有淡雅的……它們都穿上了最美的衣裙,使花壇變得五彩繽紛。這幅美的景象,吸引得路人駐足觀看。
看!那一瀉千里的瀑布。看!那天上繁密的星點……大自然的美,是沒有經過加工的,永遠都是那么純樸,那么自然。大自然的美是無窮無盡的,因為大自然中的每一分子,時時刻刻都在為大自然增添著美。
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美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但有人卻發現不了。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力。你發現美了嗎?
發現美,感受美,能給予你精神上的享受。走進生活,走進自然,去探索美吧!
名人寫大自然的散文作品篇2:大自然,你好
春夏秋冬,春去冬又來!
你可曾記得那句最樸素的問候--小平。你好!寥寥四字,一下子拉近了普通民眾和領袖的距離,溫暖了祖國大地。同樣,可將我們的問候送給那以為你還沒有發現的詩人兼畫家!
提起春,無人不贊,贊的是那小草的碧綠,說到春,無人不愛,愛的是那花兒的艷麗,想到春,無人不喜,喜的是那春風的涼爽。春給人們的太多太多,有盎然的生機也有蓬勃的朝氣,有花兒的芬芳也有小草的碧綠,春給我們的這些可以讓我們心情愉悅,也可以使我們對生活有了沖勁,然而人們只知道去接受春賦予給我們的而從來沒有想過春的背后還有一位默默的畫家,那就是大自然!
春過了,又迎來了什么呢?是小麥的成熟和蜜粉的嗡嗡聲,看到碩大的穗頭農民伯伯笑彎了腰,孩子們也靜靜的躺在花圃的外面聽著花圃內蜜粉嗡嗡聲,孩子們似乎真的很天真,在這種大人們看來很吵鬧的聲音,也值得他們放下活躍的天性靜靜地去聽那聲音。小麥已被人們變成“財產”裝進了口袋里,這份財產一是收獲的產量二是收獲的喜悅。農民伯伯收貨號,笑了;孩子們聽完蜜粉鬧聲后,樂了。但他們知道的只是收獲成功,而從來沒有想收獲與收獲快樂的根源是什么,那根源真是往往被人們遺棄的大自然!
“自古逢秋悲寂寥”這是古詩中常有的現象,但也不要忘記秋為什么要讓自然昏昏睡去,那是因為秋要提示自然早點儲存能量,以便于下一個春天更好的裝扮出一個完美無瑕的世界,正因為秋的身上有這個神圣的使命人們才將秋常常置之于贊美之外,可你是否想過,春給人們恩賜的都是秋提前醞釀的。秋失望使命與自然類比,正所謂“無私盡在不言中”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寫到這,你想起了堆雪人,打雪仗了嗎?想氣雪給你的快樂了嗎?冬天沒有收獲但有無盡的樂趣,你的樂趣來自于?試問你樂過之后想過雪來自于什么嗎?還是那位隱士,大自然!
大自然是萬物的主宰,因為有自然,所以才有現在的人類,有了人類的活動。而人類卻常常宣稱要征服自然,這個想法是永遠不能實現的,人們只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才能不受到大自然的報復,讓我們握緊手,同時向大自然鞠躬,不為別的,只為我們明天更美好,并向大自然誠懇的說一句“大自然,你好!”問候過了,接下來可就要與自然好好相處哦!不然我們只能自取滅亡了!
冬將我們孕育,春讓我們開放,夏使我們成長,秋令我們昏昏睡去。這是自然美妙的計劃書,為自然的這份苦心,讓我們齊聲共曰:“大自然,你好”
名人寫大自然的散文作品篇3:大自然的享受
在這行星上的無數生物中,所有的植物對于大自然完全不能表示什么態度,一切動物對于大自然,也差不多沒有所謂“態度”。然而世界居然有一種叫做人類的動物,對于自己及四周的環境,均有相當的意識,因而能夠表示對于周遭事物的態度:這是很可怪的事情。人類的智慧對宇宙開始在發出疑問,探索它的秘密,而尋覓它的意義。
人類對宇宙有一種科學的態度,也有一種道德的態度。在科學方面,人類所想要發現的,就是他所居住的地球的內部和外層的化學成分,地球四周的空氣的密度,那些在空氣上層活動著的宇宙線的數量和性質,山與石的構成,以及統御著一般生命的定律。這種科學的興趣與道德的態度有關,可是這種興趣的本身純粹是一種想知道和想探索的欲望。在另一方面,道德的態度有許多不同的表現,對大自然有時要協調,有時要征服,有時要統制和利用,有時則是目空一切的鄙視。最后這種對地球目空一切的鄙視態度,是文化上一種很奇特的產品,尤其是某些宗教的產品。這種態度發源于“失掉了樂園”的假定,而今日一般人因為受了一種原始的宗教傳統的影響,對于這個假定,信以為真,這是很可怪的。
對于這個“失掉了的樂園”的故事是否確實,居然沒有一個人提出疑問來,可謂怪事。伊甸樂園究竟是多么美麗呢?現在這個物質的宇宙究竟是多么丑惡呢?自從亞當和夏娃犯罪以后,花不再開了嗎?上帝曾否因為一個人犯了罪而咒詛蘋果樹,禁止它再結果呢?或是他曾否決定要使蘋果花的色澤比前更暗淡呢?金鶯、夜鶯和云雀不再唱歌了嗎?雪不再落在山項上了嗎?湖沼中不再有反影了嗎?落日的余暉、虹影和輕霧,今日不再籠罩在村落上了嗎?世界上不再有直瀉的瀑布、潺潺的流水,和多蔭的樹木了嗎?所以,“樂園失掉了”的神話是什么人杜撰出來的呢?什么人說我們今日是住在一個丑陋的世界呢?我們真是上帝縱容壞了的忘恩負義的孩子。
我們得替這位縱容壞了的孩子寫一個譬喻。有一次,世界上有一個人,他的名字我們現在暫且不說出來。他跑去向上帝訴苦說,這個地球給他住起來還不夠舒服,他說他要住在一個有珍珠門的天堂。
上帝起初指著天上的月亮給他看,問他說,那不是一個好玩的玩具嗎?他搖一搖頭。他說他不愿看月亮。接著上帝指著那些遙遠的青山,問他說,那些輪廓不是很美麗嗎?他說那些東西很平凡。后來上帝指著蘭花和三色堇菜的花瓣給他看,叫他用手指去撫摩那些柔潤的花瓣,問他道,那色澤不是很美妙嗎?那個人說:“不。”具著無限的忍耐的上帝帶他到一個水族館去,指著那些檀香山魚的華麗的顏色和形狀給他看,可是那個人說他對此不生興趣。上帝后來帶他到一棵多蔭的樹木下去,命令一陣涼風向他吹著,問他道,你不能感到個中的樂趣嗎?但那個人又說他覺得那沒有什么意思。接著上帝帶他到山上一個湖沼邊去,指給他看水的光輝,石頭的寧靜,和湖沼中的美麗的反影,給他聽大風吹過松樹的聲音,可是那個人說,他還是不感到興奮......
看過“名人寫大自然的散文作品”的人還看:
1.大自然文章 名家名篇
2.關于大自然的散文
3.關于大自然的散文100字
4.描寫大自然的散文1000字
5.描寫大自然的優美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