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親情散文
親情,是一把斜背著的吉它,越到情深處,越能撥動你的心弦;親情,是一掛藤蘿,不論你身在何方,它老是緊緊牽著你的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有關親情散文,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親情散文篇1:沒有嫌棄父母的理由
父母老了,有些跟不上時代的進步,和我沒有了共同語言,常常鬧一些笑話讓我哭笑不得。但是我沒有嫌棄父母的理由,正如父母從未嫌棄過我一樣,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父母不懂得操作電腦,經常要問我如何操作,同一個問題要我隔幾天就要回答一次。盡管我有些不耐煩,但是我都會盡量耐心地教他們。我小時候淘氣的時候,父母不都是耐心地教育我嗎?哪怕同一番話我都聽膩了,他們還是一如既往地說著,從不打我罵我,對我言傳身教。小伙伴們都羨慕我有這樣一對溫和的父母,讓我與有榮焉。我在學習上碰到不懂的問題,也會問父母。即使父母已經很疲累了,也會打起精神給我講解,直到我徹底弄明白為止。
父母不懂得西餐禮儀,引來旁人的側目,但是我從不在意,只是偶爾帶他們吃西餐換個口味,平常都會帶他們吃中餐。還記得我還不太會使筷子的時候,吃得又狼狽又臟,比同齡孩子的吃相更狼狽,常常讓同桌的長輩笑話,讓我非常尷尬,又害怕父母會生氣。但是每次母親都會細心地把我的臉擦干凈,幫我收拾狼藉,父親則會一次又一次糾正我拿筷子的姿勢和吃飯禮儀,從不會因為我讓他們丟臉了就對我生氣,還會幫我打圓場,消除我的尷尬。
父母年紀大了,記憶力有些衰退了,很多東西用過了就忘記放在哪里了,都要我一一給他們找出來。后來,我學聰明了,把他們的東西分門別類放好,貼上標簽,方便尋找?;叵肫鹨郧拔乙灿衼G三落四的習慣,用完了的東西隨手丟,父親提醒過我很多次,但是我都不長記性。母親只好幫我收拾好東西,等我想要用又找不到的時候就直接問母親放在哪里,那時候母親就像雷達一樣,什么東西放在什么地方她幾乎不用思考就能說出來,讓我又驚又嘆。
父母對我一向耐心,不管我做錯了什么,他們最多只會態度嚴厲地批評我,讓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我眼里,他們和很多家長都不一樣,更像我的朋友,可以輕松地相處。如今,他們漸漸蒼老了,就該輪到我照顧他們,就像他們當初照顧我那樣。既然他們能把熊孩子一樣的我撫養成才,那么我也可以把他們照顧好,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
有的人會嫌棄父母記性不好,思想守舊等等,覺得會讓自己丟臉。但是他可曾想過父母是如何日復一日地辛勤工作,撐起這個家,給他建立一個溫暖的港灣,讓他健康成長。誰也沒有嫌棄父母的理由,就算父母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也是可以理解的。別人不能理解,做子女的怎能不多體諒一些呢?我們該做的不是嫌棄父母,更應該用心地孝順他們,讓他們的生活能夠安心舒適。
有關親情散文篇2:父母為我承擔不容易
生活中大家都有各自的艱難,大家活著都不容易。作為父母,他們不僅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還要為我承擔不容易,為我分擔困難和煩惱。感謝父母,讓我的生活容易了,同時也愧對父母,我讓他們的生活更不容易了。
別人家的孩子只要調皮搗蛋,家長都是藤條伺候,而在我家,父母最多也就嚴厲批評幾句,從不打我。我常常向其他孩子炫耀我有一對非常疼愛我的父母,看到孩子們對我露出羨慕的眼神時,我非常得意,更加肆無忌憚地闖禍,以證明父母對我的好,讓孩子們更加羨慕我。有一次,我又闖禍了。一個大人拎著我,把我帶回我家,一見到我父母就向他們數落我。我聽得不耐煩了,剛想反駁幾句,就被母親制止了。我眼睜睜地看著父母給那個大人鞠躬道歉,陪著笑臉,又塞了一些東西給對方,才讓對方不再計較。等人走了,我以為父母會批評我,但是父母只告訴我他們工作已經很累了,要我乖乖寫完作業就睡覺。突然,我的心里泛起一陣酸楚,很久之后我才知道這種酸楚叫做愧疚。
當我長大了到外地上學的時候,父母每個月定期給我匯錢,告訴我只要好好學習就好,不必擔心錢的問題。于是,我拿著這筆錢吃喝玩樂,沒錢了就叫父母給我寄錢,完全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有一次我臨時起意想要回家,走進家門的時候正是吃午飯時間,就看到飯桌上只有一小碟醬菜和兩碗稀飯。父母見到我回來,有些慌張,想要對我解釋卻不知該怎么說。我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就默默地陪他們度過這一頓難熬的午餐。到了晚上,母親做了好幾盤菜,說是犒勞我在學校辛苦學習。看著這頓豐盛的晚餐和父母欣喜的笑顏,我不敢告訴他們我在學校過得一點兒也不辛苦。直到此時此刻,我才醒悟我虧欠父母太多了。他們一直無怨無悔的付出,但是我不僅不懂,還不珍惜,浪費了他們的苦心。
從小就活在父母的疼愛之中,我從不覺得生活是艱難的,因為父母總會在第一時間為我擋住所有艱難,把我保護得很好,不讓我經歷任何風雨。即使他們因為我吃了很多苦,也不從對我抱怨半句,并不苛求我一定要出人頭地,只希望我能夠健康快樂地活著。后來,當我獨自在外打拼的時候,我才真正體會到生活不容易,才意識到父母以前替我承擔了多少不容易,才讓我得以活得無憂無慮。
以前,父母為我承擔不容易,現在該輪到我為他們承擔了。父母辛苦了大半輩子,我該讓他們過上舒適的生活了。雖然我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能力給予他們富裕的生活,但是我會盡最大的努力照顧和關心他們,不會讓他們后悔當初花了這么多力氣撫養我長大。我很慶幸我能夠明白得不算太遲,還有機會好好地孝順父母,感謝他們這么多年以來的養育之恩。
有關親情散文篇3:孝順不是應該,是一份心意
很多人認為孝順是每個人應該要做到的,但是我認為孝順不是“應該”,而是一份心意,發自內心地關心父母和其他長輩,給他們最大的關懷和照顧。
我想先講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出生在富裕家庭里的男孩。男孩有一對疼愛他的父母,生活非常美滿。但是這種美滿在他父親負債越來越多之后漸漸粉碎了,最后他的父母離婚了,而他不得不輟學替父親還債。沉重的債務落在兩父子身上,他們一邊要省吃儉用努力賺錢,一邊要忍受債主的騷擾和打罵,生活非常窘迫。但是他們依舊苦苦堅持著,直到債務悉數還清,他們才能過上相對輕松的生活。他們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還債,父親變得衰弱多病,而他也得了一些疾病。盡管如此,男孩始終沒有離開父親,一直替父親打工還債,還要照顧生病的父親。有人問他有沒有恨過父母,他說從未恨過,要恨也是恨自己沒有能力早一些還清債務,讓父親過上更好的生活。人們佩服他的孝順,但是他說這并不值得佩服,這是他想為父親做的事情,不是為了孝順而孝順。
常常會聽到“應該孝順”這種說法,但有多少人是出自真心關心和照顧自己的父母呢?很多人以為給父母一些錢,讓父母物質生活上安逸就是孝順,但是父母最需要的是子女的關心和陪伴,一個電話問候,一起閑話家常,一起散步,就能讓父母滿足了,可是不是所有子女都能做到。當你的父母擔心你今年犯太歲,要帶你去寺廟,要你戴上開運首飾,也許你并不相信這一套,但是你也可以順從他們,而不是當面斥責他們不懂科學,因為這是父母對你的心意。
孝順不是應該,是一份心意,帶著感恩照顧撫養你的父母,關心疼愛你的長輩,他們一直都在為你付出,也許你沒有能力讓他們過上非常富裕的生活,但至少讓他們感受到你真摯的關懷,讓他們得到精神上的滿足,我認為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孝順。
看過“有關親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