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荷塘優(yōu)美散文(2)
荷花初開時,從圓圓的荷葉中伸出一枝酒盅般長圓的骨朵,像寺僧用的木魚椎柄,這就是包含蓮子的蓮房;圍著蓮房四周,片片白嫩的花瓣,從包著的燈籠般嫩白骨朵中綻放開來,尖尖的兩頭合著圓鼓的身子,散開成一個托起的圓盤,更像一枝倒豎的舞女的裙幅。荷花的花瓣白而柔嫩,片片百合層層疊疊綻露出來,錯落的擁著一個緊實的蓮房,靠近蓮房處,花瓣微微泛起一絲紅紫色的暈,像一圈蘊滿了曦光的粉紅色透明水霧,隨著花瓣漸得漸變淡了、消融了。白生生的花朵,輕輕泛過一絲淡紅,像從未妝飾的美人的柔面,更像被溫泉剛沐浴過的冰肌,欣欣然帶著笑,含著清新的露水,明亮而雅致。微風蕩起寬大肥厚的葉子,在翠波上一起一宕,而那枝枝亭亭玉立的花身,也如風中升起的蝴蝶般,撲騰撲騰的閃著亮色,翩翩搖蕩起來,像云霧繚繞中仙子的醉態(tài),更像碧綠煙海里騰躍而出的彩色虹霓。
紫莖兮文波,紅蓮兮芰荷。綠房兮翠蓋,素實兮黃螺。一片茂密的荷花塘閃著綠光,接天的荷葉泛著翠波,無窮的綠色中,點點荷花羞澀的綻放開來,像綠海上散落無數(shù)的紅屑,又像初升的盞盞紅艷艷的花燈,在綠色的陪襯下,簇簇紫紅火焰滿布一片青波,在荷塘里升起點點鮮艷的小火炬,更像片片麗云,在綠海上編織成一片鮮艷的花網(wǎng),隨著荷葉一起一伏,柔嫩得招搖著。翠綠得大葉子中綻開圈圈白色的花盤,帶起一片粉紅的霧影,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粉紅的花朵,有得欣欣然綻開燦爛的笑容,有得掩著半面,才放露出初開的花苞;還有些含苞未放,在圓圓荷葉襯托下,像一盞盞尖實的小燈籠,緊縮著尖尖的口兒,羞澀而含蓄。舞裙般的碧綠荷葉襯托著,朵朵粉紅色的花兒,就在這接天的綠波上朵朵綻開,一簇簇紅彤彤的花焰,像顆顆火熱的紅燭,映著藍天妖嬈而新鮮。微風起處,
描寫荷塘優(yōu)美散文篇2:荷塘懷古
初秋的下午,酷熱仍未去除,艷陽高照,高溫悶熱,讓人透不過氣來。應(yīng)飯坡鎮(zhèn)黨委、政府的邀請,掃花網(wǎng)組織文學采風團采風,我們一行出嵩縣城東行,經(jīng)陸渾大壩、穿飯坡鎮(zhèn)數(shù)里來到荷塘。
荷塘即禹山水庫,位于飯坡鎮(zhèn)田莊村,興建于1959年10月,有今飯坡鎮(zhèn)、九店鄉(xiāng)、黃莊鄉(xiāng)數(shù)千群眾,自帶被褥、镢頭、鐵锨等生活、生產(chǎn)工具,經(jīng)過七個月的日夜苦戰(zhàn),于1960年5月竣工,蓄水20萬立方米。如今的禹山水庫,在為飯坡鎮(zhèn)數(shù)千畝農(nóng)田提供灌溉用水的同時,庫內(nèi)種植了數(shù)千畝荷花,成為新興的旅游景觀。
午后的陽光下,我們漫步在荷塘周圍,綠色的荷葉襯托著粉紅色的荷花,看上去仿佛一幅美麗的水彩畫映入眼簾。在那平靜的水面上,鋪滿了荷葉,碧綠的顏色,像翠玉一般的溫厚,呈現(xiàn)出盎然的生機,更像一把把大傘,層層疊疊地伸向遠方。走近塘邊,還能聞到一股清香,嗅一口頓覺神清氣爽。荷花荷葉在風兒的吹拂下,發(fā)出“沙沙”的聲響,聽著令人心曠神怡。微風吹來,荷花隨風搖擺、仿佛在向人們點頭微笑。看著眼前盛開的荷花,我不禁為這些美麗的“出水芙蓉”而陶醉,更為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而自豪。
荷塘周圍歷史悠久,早在龍山文化晚期,黃帝重孫崇伯鯀被分封到伊河中上游地區(qū)后,在嵩縣地區(qū)治水筑城建有崇國,后負責治理全國洪水,因采用圍堵的辦法,治水九年,不但沒有治理好洪水,反而使洪水更加泛濫成災,被舜帝殺于荷塘附近的羽山(今禹山)。今荷塘所在的八大河支流崇義水,就是為了紀念崇伯鯀殉難之事。
荷塘附近的禹王山等地,是治水英雄大禹幼年時期活動的主要區(qū)域。大禹長大后繼承父業(yè),帶領(lǐng)人們繼續(xù)治水,治理伊水期間,在三涂山娶涂山氏女為妻,會諸侯于三涂山,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chǔ)。夏王朝的建立,標志著中國原始社會結(jié)束、階級社會開始,是中國古代社會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荷塘的下游不遠處的汪城村,是中國普法教育的起始點。周敬王七年(前513)冬天,晉國趙鞅、荀吳之子荀寅率領(lǐng)軍隊在今汪城村筑城防工事,并修筑汝濱城。同時,向民眾征收“一鼓鐵”(古時4石為一鼓,每石120斤,即480斤鐵)。將所征之鐵鑄造一尊鐵鼎,在鼎上鑄范宣子所制定的“刑書”,公之于眾,史稱“刑鼎”。其核心是倡導“法治”,以法作為社會行為規(guī)范,讓民眾知法、學法、用法。刑鼎的鑄造,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大進步,它打破了統(tǒng)治階級專斷刑律、任意處置剝奪百姓權(quán)利的不合理局面。如孔子開辦私學,打破學在官府的教育體制一樣,在開啟民智、喚醒人們自我意識,打破舊的政治格局、推動社會進步方面具有歷史意義。
荷塘上游的伊莊村是中國第一名相伊尹,從商都偃師回鄉(xiāng)到落溝祭掃母親的落腳點,屬伊尹文化園區(qū)。
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如今的荷塘周圍成了人們休閑觀光的好去處。有關(guān)部門在開發(fā)荷塘自然景觀的同時,切莫忘記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在荷塘周圍應(yīng)建立崇伯鯀殉難紀念地、雕塑大禹紀念碑、建中國普法教育紀念園,設(shè)中國第一名相生活園區(qū)等人文景觀,在人們休閑、娛樂的同時,學習弘揚祖國的根文化。
初秋的下午,酷熱仍未去除,艷陽高照,高溫悶熱,讓人透不過氣來。應(yīng)飯坡鎮(zhèn)黨委、政府的邀請,掃花網(wǎng)組織文學采風團采風,我們一行出嵩縣城東行,經(jīng)陸渾大壩、穿飯坡鎮(zhèn)數(shù)里來到荷塘。
荷塘即禹山水庫,位于飯坡鎮(zhèn)田莊村,興建于1959年10月,有今飯坡鎮(zhèn)、九店鄉(xiāng)、黃莊鄉(xiāng)數(shù)千群眾,自帶被褥、镢頭、鐵锨等生活、生產(chǎn)工具,經(jīng)過七個月的日夜苦戰(zhàn),于1960年5月竣工,蓄水20萬立方米。如今的禹山水庫,在為飯坡鎮(zhèn)數(shù)千畝農(nóng)田提供灌溉用水的同時,庫內(nèi)種植了數(shù)千畝荷花,成為新興的旅游景觀。
午后的陽光下,我們漫步在荷塘周圍,綠色的荷葉襯托著粉紅色的荷花,看上去仿佛一幅美麗的水彩畫映入眼簾。在那平靜的水面上,鋪滿了荷葉,碧綠的顏色,像翠玉一般的溫厚,呈現(xiàn)出盎然的生機,更像一把把大傘,層層疊疊地伸向遠方。走近塘邊,還能聞到一股清香,嗅一口頓覺神清氣爽。荷花荷葉在風兒的吹拂下,發(fā)出“沙沙”的聲響,聽著令人心曠神怡。微風吹來,荷花隨風搖擺、仿佛在向人們點頭微笑。看著眼前盛開的荷花,我不禁為這些美麗的“出水芙蓉”而陶醉,更為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而自豪。
荷塘周圍歷史悠久,早在龍山文化晚期,黃帝重孫崇伯鯀被分封到伊河中上游地區(qū)后,在嵩縣地區(qū)治水筑城建有崇國,后負責治理全國洪水,因采用圍堵的辦法,治水九年,不但沒有治理好洪水,反而使洪水更加泛濫成災,被舜帝殺于荷塘附近的羽山(今禹山)。今荷塘所在的八大河支流崇義水,就是為了紀念崇伯鯀殉難之事。
荷塘附近的禹王山等地,是治水英雄大禹幼年時期活動的主要區(qū)域。大禹長大后繼承父業(yè),帶領(lǐng)人們繼續(xù)治水,治理伊水期間,在三涂山娶涂山氏女為妻,會諸侯于三涂山,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chǔ)。夏王朝的建立,標志著中國原始社會結(jié)束、階級社會開始,是中國古代社會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荷塘的下游不遠處的汪城村,是中國普法教育的起始點。周敬王七年(前513)冬天,晉國趙鞅、荀吳之子荀寅率領(lǐng)軍隊在今汪城村筑城防工事,并修筑汝濱城。同時,向民眾征收“一鼓鐵”(古時4石為一鼓,每石120斤,即480斤鐵)。將所征之鐵鑄造一尊鐵鼎,在鼎上鑄范宣子所制定的“刑書”,公之于眾,史稱“刑鼎”。其核心是倡導“法治”,以法作為社會行為規(guī)范,讓民眾知法、學法、用法。刑鼎的鑄造,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大進步,它打破了統(tǒng)治階級專斷刑律、任意處置剝奪百姓權(quán)利的不合理局面。如孔子開辦私學,打破學在官府的教育體制一樣,在開啟民智、喚醒人們自我意識,打破舊的政治格局、推動社會進步方面具有歷史意義。
荷塘上游的伊莊村是中國第一名相伊尹,從商都偃師回鄉(xiāng)到落溝祭掃母親的落腳點,屬伊尹文化園區(qū)。
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如今的荷塘周圍成了人們休閑觀光的好去處。有關(guān)部門在開發(fā)荷塘自然景觀的同時,切莫忘記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在荷塘周圍應(yīng)建立崇伯鯀殉難紀念地、雕塑大禹紀念碑、建中國普法教育紀念園,設(shè)中國第一名相生活園區(qū)等人文景觀,在人們休閑、娛樂的同時,學習弘揚祖國的根文化。
(原創(chuàng)作者:九皋之巔)
描寫荷塘優(yōu)美散文篇3:相約荷塘
總想遠離城市,遠離喧鬧,于靜謐中賞一池荷塘美色,巧的是這次郊游,我于清晨站在了夏日的荷塘邊。
沿著塘邊漫步,晨中清新,目光始終被這一池景色牽引。薄霧輕紗,朦朧中蓮花一池,分明是昨夜的睿者,寫盡鉛華。亭亭玉立的裙,霧中更加妖饒,葉如盤玉,白蓮純雅,紅蓮嫵媚。
隱約中我跟著那一襲長衫的老者,體會他筆下的美學池塘,寧靜中的不寧靜,獨處一刻的別致情懷,在這清晨依然閃動著流光。恬靜的心態(tài),栩栩如生的畫面,攝人心魄。
極目望去,田田荷葉,碧綠連天。想一小舟,穿行其中,卻怕碰落一夜凝成的清珠,靜靜地,我在岸邊,花在水中。有風微動,是誰,輕輕攪動了我的心湖,漣漪,一圈圈擴散,直至靈魂深處,原以為自己心如止水,卻經(jīng)不起你輕輕一碰,只因了這一方荷塘。
天空還是那個天空,而歲月不再是從前。宋人周敦頤是否也是清晨面對這一池荷塘,揮筆寫就“愛蓮說”。那普通的荷花,一被賦予理學大家的思想,喻人言物,就有了一品格,一哲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于層層疊翠中引伸出的思想精髓,燦爛成花,“蓮為君子”大智一言,洞穿時空。
我無法復制瞬間的心情,只能在記憶中粘接,刷新一下,城市與鄉(xiāng)村有多遠的距離,質(zhì)樸與虛偽到底有多深的鴻溝,彌散在城市上空的迷茫與這郊外的清新,是否能夠嫁接?尋一寧靜不難,難得是付出不易,體會永遠停留在字里行間,那么隔閡是抹不平的傷。
遠古的荷塘,近代的荷塘,現(xiàn)代的荷塘,從理性到美意,更應(yīng)升華我們的精神,遙想當年,自清先生的傲骨清風為人師表不愧一代散文大家。花開一季,心香一生。
天漸明,光亮中一池蓮花盡收眼底。花兒朵朵,紅白相間,有小紅蜻蜓,輕盈飛舞,晃若天上人間。轉(zhuǎn)身而去,又不禁驀然回首,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看過“描寫荷塘優(yōu)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