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山水優美散文
看山心靜,看湖心寬,看星心明。欣賞山水風景的美,感悟心靈的聲音。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山水優美散文,希望對你有用!
關于山水優美散文篇1:寄情山水放飛夢想
小小的我,在心中編織著一個個夢想,一個個七彩的、絢爛的夢想。今天,我要將它們放飛在這秀麗的山水中。
流水潺潺,群山環繞,落葉繽紛。相較于活潑的春天,這初秋多了幾分恬靜。秋風吹過,卷起落葉,像一只只紛飛的蝴蝶,更像我的夢想終于飛了起來。仰望天空,藍色的天幕上,只點了幾筆淡白色,給人一種明凈、自然的感受,少了許多迷惘與困惑。這在許多文人筆下都滿載著離別苦、思鄉愁的秋天竟在我眼中平添了幾分可愛。成熟的、不知名的果實掛在樹上,就像我離現實又近了一步。從小,我渴望做一個不同的人,當我收到四川小作家協會邀請函時,我覺得,我離成為作家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信步走在這山間的石階上,往日的繁花已殘敗,卻無人收拾殘花。只有秋菊恣意開放,一枝獨秀,小小身軀點綴略顯荒涼的山坡,使山坡多了幾分明亮、活潑的顏色。
雖然,這盛開在初秋的小菊錯過了如詩如畫、生機勃勃的春天,錯過了枝繁葉茂、芙蓉出水的盛夏,但在經歷了一個春夏,養精蓄銳,韜光養晦,使它擁有足夠的信心開放在百花殘敗、葉黃落飛的秋天,去點綴這荒涼的秋天。
我愿做一朵怒綻在秋天的菊,點綴這單調荒涼的秋。讓我的每瓣花瓣都盛滿我的夢,使我有足夠信心放飛它們!
關于山水優美散文篇2:相約山水
熹微的晨光中,懷一顆閑適的心境,走進了圖曼山莊。抬頭是山,低頭是水。一向很是慶幸我能生活在這樣一個“自然的詩的王國”里,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自然對山水懷有一份特別的感情,總是想融入山的懷抱,感受水的氣息,體會山水間的那份靈動。
獨自一人,在羊腸小路上踽踽而行,深深地吸納天地間山水之靈氣,凝青山麗水古樸厚重之神韻,集綠谷秀麗嫵媚之風情,我思緒的野馬馳騁了,心靈放飛了。不知不覺中,我沉醉其中的心情神有些迷離了。
漫漫人生路,風風雨雨,坎坎坷坷。終日里在山水間跋涉,在崎嶇路上前行,在天空下任思緒飛揚,陡坡前留一個堅定的眼神,山巔上一聲狂熱的吶喊……總想借此來盡情揮灑自己對生活的那份激情。
回顧漫漫人生歷程,有險境,有奇遇,有坎坷,有執著,有亢奮,有沉思,有婉約,有豪邁,累并充實著,痛苦亦快樂著!
行走在路上,細數著行走路途上那份份感念與感動,也拈揀著一串串記憶的珍珠,在心頭上留一份回味無窮的懷想。
靜靜地坐在池塘邊,仰望湛藍的天空里那自由飛翔的小鳥,那游弋著的白云,聽風在耳邊輕輕吹拂,感覺自己的心也在飛翔。信步爬山,曲徑通幽,舒展四肢;吸氧潤肺,吐故納新;剔除了白日里假面具,隨心隨性,回歸自然。沒有競技場上的爾虞我詐,更是沒有了世態的炎涼和人情的冷暖,心也舒展到說不出的大。
心甘情愿地享受著爬山的辛苦,一步步向上攀援,那種負重、流汗的感覺扯出了無休止的心清氣爽。那種升騰的感覺,那種“一覽眾山小”的感受,那種邊爬山邊欣賞山上美景的體驗,真的是妙不可言。一段路途一段美景,一路行走一路風光:看小鳥從頭上飛過,心情隨鳥一樣放飛;望清澈的小溪從身邊流過,想象中的自己騎一條白龍在水嬉戲;嗅著芳馨四溢的花香,想象著夢中的情人手拿玫瑰微笑著正翩然向我走來;掬一捧成熟的野果,感念著和齊天大圣在蟠桃園里約會。心中演繹著一個個經典,一個個傳奇。有一份爛漫的情懷,想不加快腳步、想不勇往直前都不可以。走有意境,爬有情趣,走爬皆有詩情妙趣。
深深地吸幾口帶些濕潤的清新空氣,追逐著頭頂上那翩躚的蝴蝶,踏著那郁郁蔥蔥的植被,采一束美麗的野花,也把一份詩情輕輕蕩起。讓心靈回歸于此,也覓得了一份純凈的浪漫與自由的閑適。
胸脊間已被濕漉漉的汗水浸潤了。但我還是滿心歡喜的品味這種疲憊勞累中所夾雜的愉悅,在磕磕絆絆中所摻雜的愜意。再抬眼看那屹立的山峰、那高聳著的懸崖,一個個倒成了我的朋友,也成了我的挑戰對手,當我一躍登上了峰頂的那一剎那,輕攬了滿情的回歸自然的甜蜜,憑添了一覽眾山小的豪氣,心田上被無上的愉悅與滿足所充盈。
爬山是一種收獲。每當爬到了山頂,飽覽旖旎風光,頓覺天高地遠。對著大山高喊幾聲,或來幾句不成曲調的清唱,有風傳送;不講節拍,用腳步伴奏,不求韻律。那種悠然,那份輕松,讓我有了飄飄欲仙的真切的感受:世間極樂去爬山,人間真味品自然。
爬山是一種升華。爬山的過程是一種奮發向上的經歷,人生就像爬大山,只不過是從一個高度到達另一個高度。雖然險境環生,但當會當凌絕頂時去俯瞰四周,就會感到雖然灑下了汗水,心中卻充滿了豪情。對山的敬畏,緣于她的雄渾和高大,當自然界的山,被踩在腳下時,心中的山,也慢慢的被掩平。感受爬山,其實是在感悟生命的浩瀚與廣闊!
面對一座高峰,心生敬畏,也油而升騰著去征服的沖動。當你去攀登它,你艱難的一步一步接近主峰的時候,心底是激動,是坦然。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站在山頂上,俯瞰腳下的那一片蒼生,他們枝枝丫丫都在仰望;山下那些曲折的路,還在延伸,各條路都有領域,各條路都有支脈。山有山的靈奇,山有山的美麗。山是博大的,生活很深遠。走進了大山,也讓我更深層次的領悟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哲理。
爬山是一種體驗,一種感受,一種人生。其實,在生活中,有時,當我們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時,再堅持一下,即可見“柳暗花明”。在山上了望,以你作頂峰,感受一種境地,一種崇高,一種自我;在路上疾走,以山為目標,感受一種蒼桑,一種希望,一種理想。生活中,不忘爬山。不時想想爬山帶來的情操上的陶冶,我們又怎會因一些生活瑣事所煩憂?想一想,在我們的人生旅途里,會遇到很多山峰,那就讓我們用攀登的方法用我們的雙腳去丈量,我們的生活會更精彩。
朋友說,一個喜歡文字的的人,不該把自己的心關在心門之內,為生活的瑣碎而悶悶不樂,為個人的得失郁郁郁寡歡。應該攜心靈去旅行,去感受人間的溫暖,去盡享大自然的奇妙。朋友說得沒錯。走出去,才能感受山的巍峨與博大,感受水的源遠與清澈,感受風的溫馨與柔情,感受云的從容與灑脫。
去品水,去聽小溪潺潺流淌,去看魚翔潛底,讓我心生“百川到東海,何時復西歸”的慨嘆。
去聽風,去感受微風的細膩與婉約,佇立微風中,任風吹進我的肌膚,浸入我的血液,任風輕拂我的面頰,撩撥我的心弦;面對狂風,感受它的放蕩與不羈,從而感受生命的磅礴,感受生活的波瀾壯闊。
看山心靜,看湖心寬,看星心明。
關于山水優美散文篇3: 畫山繡水
自從唐人寫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詩,多有人把它當做品評山水的論斷。殊不知原詩只是出力烘襯桂林山水的妙處,并非要褒貶天下山水。本來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風致,桂林山水那種清奇峭拔的神態,自然是絕世少有的。
尤其是從桂林到陽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滿眼畫山繡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綠碧綠的,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攢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嶙的,卻又那樣玲瓏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邊飲水,有的像天馬騰空欲飛,隨著你的想象,可以變幻成各種各樣神奇的物件。這種奇景,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畫師,想要用詩句、用彩筆描繪出來,到底誰又能描繪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憑著我一枝鈍筆,更無法替山水傳神,原諒我不在這方面多費筆墨。有點東西卻特別觸動我的心靈。我也算游歷過不少名山大川,從來卻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沒有過一條水,這樣泛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如果你不嫌煩,且請閉上眼,隨我從桂林到陽朔去神游一番,看個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順水,船穩,艙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緊圍著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趕上天氣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滿江就會畫著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暈糊糊的,使人恍惚沉進最恬靜的夢境里去。
這種夢境往往要被頑皮的魚鷹攪破的。一轉眼,魚鷹又浮出水面,長嘴里咬著條銀色細鱗的鰱子魚,咕嘟地吞下去。這時漁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魚鷹,一捏它的長脖子,那魚便吐進竹簍里去。你也許會想:魚鷹真乖,竟不把魚吞進肚子里去。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個環兒,吞不下去。
可是你千萬不能一味貪看這類有趣的事兒,怠慢了眼前的船家。他們才是漓江上生活的寶庫。那船家或許是位手腳健壯的壯族婦女,或許是位兩鬢花白的老人。不管是誰,心胸里都貯藏著無數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個小洞,就要噴濺出來。
你不妨這樣問一句:“這一帶的山真絕啊,都有個名兒沒有?”那船家準會說:“怎么沒有?每個名兒還都有來歷呢。”
這以后,橫豎是下水船,比較消閑,熱心腸的船家必然會指點著江山,一路告訴你那些山的來歷:什么象鼻山、斗雞山、磨米山、螺螄山……大半是由山的形狀得到名字。譬如磨米山頭有塊巖石,一看就是個勤勞的婦女歪著身子在磨米,十分逼真。有的山不但象形,還流傳著色彩極濃的神話故事。
迎面來了另一座怪山,臨江是極陡的懸崖,船家說那叫父子巖。懸崖上不見近似人的形象,為什么叫父子巖,就難懂了。你耐心點,且聽船家說吧。
船家輕輕搖著櫓,會告訴你說:“古時候有父子二人,姓龍,手藝巧,最會造船,造的船裝得多,走起來跟箭一樣快。不料叫圩子上一個萬員外看中了,死逼著龍家父子連夜替他趕造一條大船,準備把當地糧米都搜刮起來,到合浦去換珠子,好獻給皇帝買官做。糧米運空了,豈不要鬧饑荒,餓死人么?龍家父子不肯干,藏到這兒的巖洞里,又缺吃的,最后餓死了。父子巖就這樣得了名,到如今大家還記著他們的義氣……前面再走一段水路,下幾個險灘,快到寡婆橋了,也有個故事……
究竟從哪年哪代傳下來這么多故事,誰也說不清。反正都說早年有這樣個善心的老婆婆,多年守寡,靠著種地打草鞋,一輩子積攢幾個錢。她見來往行人從江邊過,山路險,艱難得很,便拿出錢,請人貼著江邊修一座橋。修著修著,一發山水,沖垮了,幾年也修不成。可巧歌仙劉三姐路過這兒,敬重寡婆婆心地善良,就親自參加砌橋,一面唱歌,唱得人們忘記疲乏,鼓氣把橋修起來。劉三姐展開歌扇,扇了幾扇,那橋一眨眼變成石頭的,永久也不壞。
……前邊那不就是寡婆橋?你看臨江拱起一道石巖,下頭排著幾個巖洞,乍一看,真像橋呢。巖上長滿綠盈盈的桉樹、杉樹、鳳尾竹,清風一吹,蕭蕭颯颯的。
船到這兒,漸漸接近陽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發奇麗。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蓮花,像海棠葉兒,像一掛一掛的葡萄,也像仙人騎鶴,樂手吹簫……說不定你忘記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覺得自己好像走進一座極珍貴的美術館,到處陳列著精美無比的石頭雕刻。可不是嘛,右首山頂那塊石頭,簡直是個妙手雕成的石人,穿著長袍,正在側著頭往北了望。下邊有個婦人,背著娃娃,叫做望夫石。不待你問,船家又該對你說了:早年鬧災荒,有一對夫婦帶著小孩,背著點米,往桂林逃荒。逃到這里,米完了,孩子餓得哭,哭得夫婦心里像刀鉸似的。丈夫便爬上山頂,想了望了望桂林還有多遠,妻子又從下邊望著丈夫。剛巧在這一刻,一家人都死了,化成石頭。這是個神話,卻又是多么痛苦的事實。
江山再美,誰知道曾經灑過多少勞動人民斑斑點點的血淚。假如你聽見船家談起媳婦娘(新娘)巖的事情,你更能懂得我的意思。媳婦娘巖是陽朔境內風景絕妙的一處,雜亂的巖石當中藏著個洞,黑黝黝的,洞里是一潭深水。
船家指點著山巖,往往嘆息著說:“多可憐的媳婦娘啊!正當好年齡,長得又俊,已經把終身許給自己心愛的情郎了,誰料想一家大財主仗勢欺人,強逼著要娶她。那姑娘坐在花轎里,思前想后,趕走到巖石跟前,她叫花轎停下,要到巖石當中去拜神。一去,就跳到巖洞里了。”
到這兒,你興許會說:“這都是以往的舊事了,現在生活變了樣兒,山也應該改改名兒,別盡說這類陰慘慘的故事才好。”
為什么要改名兒呢?就讓這極美的江山,永久刻下千百年來我們人民艱難苦恨的生活吧,這是值得引起我們的深思的。今后呢,人民在嶄新的生活里,一定會隨著桂林山水千奇百怪的形態,展開他們豐富的想象,創造出新的神話,新的故事。你等著聽吧。
看了“關于山水優美散文”的人還看過:
1.精美山水散文欣賞
2.山水美麗鳥優美散文
3.近代描寫山水的散文欣賞
4.關于大自然的散文
5.關于描寫山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