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為什么受生活環境的影響
造成天氣高溫的原因
首先,長江中下游梅雨期與歷年相比較短,出梅較早,副熱帶高壓從7月上旬便開始持續控制長江中下游地區,受下沉氣流的影響,天氣晴朗少云、太陽輻射強、大氣濕度大,天氣潮濕悶熱。
其次,副熱帶高壓強度明顯強于歷史同期。往年七月上中旬長江中下游還處在梅雨季節,而今年由于出梅早,高溫日數明顯偏多,再加上副熱帶高壓比較強,導致氣溫持續攀升。
造成高溫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大氣環流的異常。截至目前,北上并深入內陸的臺風幾乎沒有。往年因為有臺風登陸,副熱帶高壓在臺風的影響下會撤退、斷裂,天氣也呈現出熱一陣、臺風來后又降溫的天氣形勢,即間歇性高溫。而今年臺風影響偏南,主要在臺灣海峽和南海一帶活動,導致副熱帶高壓長時間控制內陸,高溫長期“煎熬”著長江中下游一帶
高溫形成的原因
高溫熱浪使人體不能適應環境,超過人體的耐受極限,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或加重,甚至死亡,動物也是一樣;同時高溫熱浪也可以影響植物生長發育,使農作物減產。高溫熱浪過程還會加劇干旱的發生發展;還使用水量、用電量急劇上升,從而給人們生活、生產帶來很大影響。另外,高溫熱浪往往使人心情煩躁,甚至會出現神志錯亂的現象,容易造成公共秩序混亂、事故傷亡以及中毒、火災等事件的增加,這些是高溫熱浪的間接影響。
大暑節氣的寓意和傳統
寓意
大暑的節氣含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大暑節氣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天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斗指丙,太陽位于黃經120°的位置,大暑的“暑”有炎熱的意思,大暑體現了炎熱至極,在節氣上,大暑其實是相對小暑節氣而言的,表示炎熱的程度更為強烈一些。
傳統
1、吃荔枝
大暑,按莆田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吃荔枝,叫做“過大暑”。民間傳說大暑這一天吃荔枝,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將鮮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嘗。這一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
2、吃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還有吃米糟的習俗。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據說可以“大補元氣”。
3、吃鳳梨
我國臺灣則有吃鳳梨的習俗,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被用來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
4、吃“半年圓”
另外,由于農歷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民間講究“過半年”,這天拜完神明后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一家人品嘗甜食,象征著團圓和甜蜜。
5、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凍和燒仙草也是廈門人常見的消暑涼品。
6、送大暑船
大暑時節,浙江臺州沿海有送“大暑船”活動。漁民輪流抬著“大暑船”在街道上行進,鼓號喧天,鞭炮齊鳴,街道兩旁站滿祈福的人群。“大暑船”最終被運送至碼頭,進行一系列祈福儀式。隨后,這艘“大暑船”被漁船拉出漁港,在海上點燃,隨水而去,以此祝福人們五谷豐登、生活祥和。
7、海邊過大暑
深圳人在海邊度過炎熱的大暑日。在夏季防曬很重要,不僅僅是愛美怕曬黑的女性,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的男性也一樣需要防曬,尤其是去海邊或水上樂園,更需要使用防曬霜,并不時補涂防曬霜。
8、賞荷花
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稱“荷月”,六月二十四日,相傳是荷花生日,所以民間有賞荷花的習俗。江蘇常熟、通州、吳縣等地,是著名的觀荷之處,觀荷納涼,游船眾多,景象頗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