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覺林清玄文章
林清玄的禪理散文受到廣泛的喜愛,以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帶給人清新自然的感受。你看過他其中一篇文章《早覺》嗎?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林清玄文章早覺,希望大家喜歡。
林清玄文章篇1:早覺
我在不知不覺間就參加了早覺會。
在住家附近有臺北的四獸山,近幾個月時常清晨去攀爬,認識一些早覺會的人,他們說:“林先生這么早起,也算是我們早覺會的人了。”
我就這樣參加了早覺會。
像我這樣的年紀參加早覺會是有一點尷尬,因為“早覺會”的成員大多數是老人和婦女,不是早已退休,就是在家中無事,才有時間把一天最好的時光花在山上。
我既不老不少,又是個忙人,在“早覺會”中是個異數。
不知道“早覺”這兩個字是怎么來的,意思可能是“早睡早醒”的人。那么,是不是所有早睡早醒的人都可以說是“早覺”呢?
在我們這個社會,有很多人早睡早起,但是他們是為了謀求更大的權力、獨攬更大的利益、追求更大的名聲,他們雖然也早睡早起,但睡覺時千般計較,醒來時百般需索,這種人,算不算是“早覺”呢?
早覺,應該不只是早睡早起。
早覺,應該是“及早覺悟”。
由于看清了權位名利終必成空,及早開啟自已的性靈之門,這是早覺。
知道了人生的追求到最后只是一場游戲一場夢,及早去探索自己的神明之鑰,這是早覺。
體會了現在乃是生命惟一可掌握的時刻,進入一種清明歡喜的境界,這也是早覺。
因此,早覺不只是早睡早起這么簡單的事,早覺是放下、拾得、無所牽絆的大丈夫事。
有時起得更早,唱著許多年未唱的歌,內心就隨著早晨的微風與鳥鳴飛揚起來。
感覺那些早覺的人,個個像赤子一樣。
俯望著臺北東區過分擁擠的樓房,我就祈愿:希望這城市多一些早覺的人呀!
林清玄文章篇2:微波爐
我的岳母萬里迢迢,從美國為我帶了一個微波爐回來。
她的理由是,微波爐是美國家庭必備的用具,也是現代家庭不可或缺的,因此她不惜以七十歲的高齡扛微波爐上飛機,并且從鄉下特別帶來給我。
我一向對現代科技的東西存有疑慮,但不忍心拒絕岳母的好意,只好接受了。
我很快地學會用微波爐,也依著微波爐食譜學會幾道菜,最讓我疑惑的是,微波爐做的菜,幾乎沒有一樣是好吃的。
原因何在呢?一是缺少人味,人在做菜時可以隨時調整口味,微波爐只重視結果,一按鍵就定江山了,二是太過快速,在食品的味道還沒有出來時,就煮好了。
所以,才過不了多久,我們就把微波爐收在儲藏室了。
在我們這個時代,為了貪圖方便和快速,科學家制造出許多東西,卻沒想到付出更大的代價。
有了電視,人們不再敏于思想。
有了電話,人們付出了自由的代價。
有了核能,人們喪失了自然的資源。
有了洗衣機,人們不再勞動,付出了骨刺和坐骨神經的代價。
有了摩托車汽車,人們不再走路,付出痔瘡、中風、高血壓、心臟病的代價。
這些看來非常有用的事物都有反面的作用,何況是那些手槍、飛彈、潛艇等無用的東西呢?
老子曾經說過:“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儉,三日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我們能慈愛,就能因愛護別人生起勇氣。
我們能節儉,不追求物欲,就會有廣大的心。
我們不敢居天下人之先,才能成為萬物的主宰。
現代的科技正是反其道而行,使人逐漸物化,失去人味,失去慈愛的心;使人追求物欲,靈性狹窄;使人追求時髦,想搶在天下人的前面,反而成為物質的奴隸呀!
讓我們來試試看,在生活里是不是有幾天不要電話、電視、汽車、微波爐,甚至不要用電,看我們還能不能活下去?
林清玄文章篇3:電磁爐
泡茶用的電磁爐壞了,我拿去原來購買的小店修理。
“有沒有保證書?”小店的老板問我。
“沒有,遺失了。”
“那怎么能證明是在我的店里買的呢?”他又問。
這突如其來的問話,使我怔住了,我說:“如果不是在這里買的,我又怎么會拿回來修理呢?”
“不行,一定要有保證書才行,否則我們不修的,你可以拿到別家店去修呀!”
“就算我不是在你們這里買的,你幫我修理,我付修理費可以嗎?”
“還是不行,我們沒有保證書是不修理的,我看,你再買一臺新的吧!”
我怎么可能向這種不服務顧客的店再買任何東西呢?即使一個十塊錢的燈泡,我也不會買的。
果然不出所料,過不到一年,那一家小電器行關門倒閉了,每次我路過的時候都想到,這世間有許多只求近利的人,他們很難知道為別人服務就是最大的利潤。
我也想到,像“保證書”這種東西愈是必要,其實是顯示了人與人的互信愈來愈稀薄了。
像“電磁爐”這種東西只能適用于鐵器,才能產生溫熱,可悲的是世上沒有感情的磁性的人、不能因感應而生起溫暖的人,實在太多了。
看過“早覺林清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