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茶林清玄散文
人生如茶,人生在輾轉(zhuǎn)中日漸寧靜,茶在沉浮后逐步歸于平淡。這是林清玄散文——《人生如茶》的一句,包含了對人生哲理的思考。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人生如茶林清玄散文,希望大家喜歡。
人生如茶林清玄散文篇1:人生如茶
又一次喝茶了,是一種習(xí)慣還是一種貪戀,我的記憶里早已模糊不清了,留下的是一種恬然還有一份渴望已久的平靜。也許是喝得太少并不了解它的真諦;也許是經(jīng)歷過淺對一切都毫不在意,我不自禁的把它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
在一次偶然中我喜歡上了茶的味道 ,喜歡濃茶那醇厚的苦澀喜歡淡茶那柔和的芳香,喜歡茶里加糖十味覺上的對比喜歡茶里浸潤花瓣時的水主沉浮。
當(dāng)然,有些味覺是簡單的茶水所給不了的,比如茶水中加了幾粒鹽以后的腥咸則有若幾經(jīng)輾轉(zhuǎn)后的麻醉,放若是一些波折過后對傷口的舔舐與休憩,是鮮血的沸騰與凝聚,是情緒的升華與息奄,最后所有的傷痕都黯淡了,所有的憂郁化為了一滴眼淚,就像那天邊的飄雪一般輕盈一半心兒碎卻。
人生也許就是這樣,去掉了經(jīng)歷,去掉了情感波動,去掉了思索與拼搏,也許就只剩下了一副軀殼,但至少可以要求這副軀殼簡單的愛著這個世界,我就已經(jīng)很滿足了。耳畔依然回蕩著那首歌:“留愛給最想愛的人,轉(zhuǎn)身成斷線的風(fēng)箏,這飄飄蕩蕩的一生只為了求一個不傷人。。。。”那杯茶去掉了那些扣動心弦的味覺后也許只剩下了一杯白水,那不是乏味而是真正的空虛。
靜靜地品味著手邊的這杯鹽茶水,咸腥的沖擊是那剛剛觸及時的極端的不自然;然后便是面對改變時的極為矛盾的心理,是苦澀是艱難;再后來味蕾逐漸淡化了感覺,淺嘗到了一切背景過后掀去了所有面紗才會有的絲絲微甜,已不知是那茶的甘潤,還是水的清純。那是走出了心靈圍成以后可以直接正視與面對的坦然,看起來這個過程是那么簡單,可現(xiàn)實中的風(fēng)雨往往就是那般的命懸一線,甚至有時候生命在一定情況下又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因為情感因為道義因為著更多更沉重的責(zé)任,就像那九天上的朱雀舍身涅盤起熊熊烈焱照徹黑夜溫暖人間,用一顆熾誠的心來守候著心愛的人。
人生如茶,人生在輾轉(zhuǎn)中日漸寧靜,茶在沉浮后逐步歸于平淡,一切都在進行一切又都在進行中變得無所謂了。我想向手中的這杯茶問尋,請告訴我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
人生如茶林清玄散文篇2:含羞的心
在父親的墳頭,看到幾叢含羞草正盛開著,有的還開著粉紅色的花,有的已結(jié)了種子。
含羞草的花非常美,像極了粉紅色的粉撲,使雜亂的野草叢也顯得溫柔了。我想到小時候,最喜歡采含羞草的花和銀合歡的花,一整盤放在盤子上,兩種花都是粉撲的形狀,一紅一白,真是美極了。
爸爸看見了,總會感慨地說:“這個囝仔,心這樣細膩,親像查某囡仔同款!”
我想從父親墳頭采一些含羞草的種子回去種,一觸動,所有的含羞草都急速地合掌,好像虔誠的祈禱一樣。
全身長滿棘刺,被認(rèn)為粗賤的含羞草,對外界的觸動有著敏銳細膩的感受,并開出柔軟而美麗的花朵,其實是像極了鄉(xiāng)下農(nóng)人的心。我的父親雖然一生都做著粗重的農(nóng)事,但他的感情細膩柔軟而美麗,正像是含羞草花。
我把含羞草的種子種在陽臺,隔年就長得十分茂盛,也開花了。
每次碰觸到含羞草,看它合十祈禱的樣子,我也會雙手合十,祈愿父親去到更美麗的世界,也祈愿我們父子有重逢之日。
人生如茶林清玄散文篇3:有春
從前在過年的時候,大人會把很多寫著“春”字的紅紙貼在米甕上、水缸上,還有糖罐,灶間,甚至也貼在衣櫥上。有一次,我疑惑地問父親:“為什么到處都貼著春字呢?”
他說:“希望年年有春。”在臺語里,春天的“春”和剩下的“春”是同音字,到處貼著春字,是祈望年年有剩余的意思。父親也常說:“心里若有春,就是富有,心里若是無春,就是貧窮。”意思是說,心里知足,常有剩余空間的人就是富有的人;心常不足,不斷貪求的人就是貧窮的人。臺灣話稱那些富有的人叫“好額人”或“好業(yè)人”,可見富有的人不必要有很多錢,而是有高廣的額頭,有智慧的意思;富有的人不是擁有最多東西的人,而是不斷造善業(yè)的人。富有的標(biāo)準(zhǔn),因此不是有多少財產(chǎn),而是有沒有智慧與寬裕的心。富有的標(biāo)準(zhǔn),不是能占有多少東西,而是能不能布施與關(guān)懷。富有的標(biāo)準(zhǔn),不是有多少名利權(quán)位,而是有多少的幸福和感情。每當(dāng)我想起從前貼在米缸上的“春”字,就想起父親的話,希望自己的心常常有春,有更大的空間來包容更多的智慧與愛。
看過“人生如茶林清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