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老貓讀后感
季羨林是我國著名國學大師,其一生與圖書館結(jié)下不解之緣,圖書館在季羨林學術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季羨林老貓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季羨林老貓讀后感一
讀季羨林先生《老貓》有感
今天,我讀了《季羨林文集》中的一篇散文《老貓》,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貓》這篇散文講述了季老在北園里養(yǎng)的四只貓:虎子、兩只叫咪咪的貓,一只波斯貓,季老和它們之間發(fā)生了許多生動的故事。這些貓隨著年齡的增大,都陸續(xù)“歸山”了,“歸山”就是指貓在年老即將要死之時,會自動離開主人家,找到一個無人知道的角落里,比如山洞里、樹叢中,石縫里悄悄地躺下死去,這種歸隱般的死亡方式就叫做“歸山”。
季老很贊賞貓的這種死亡方法,他覺得貓不讓主人看到死尸,不讓主人難過和心煩的死亡方式很值得學習和效仿。季老在這篇文章里,也明確表示不愿意因為自己的死亡而影響其他親朋好友的正常工作,以至于“攪亂”其他人的正常生活。他在散文《老貓》中寫道:“一個人早死幾個小時,或晚死幾個小時,甚至幾天都沒關系,不會影響地球的轉(zhuǎn)動,社會的前進。”由此可見他是一個有著深深的平民情懷的偉大學者。他雖然當過北京大學的副校長,但是卻一點架子也沒有,他不希望在自己死后有那么多人為他送行,而希望像貓一樣悄無聲息地死去,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況卻恰恰相反,在北京大學的靈堂里,每天都有許許多多的人為他送行,參加葬禮的多達3500人,靈堂外排的隊伍向外延伸至一百米以外,追悼會將一直開到7月17號才結(jié)束,這是因為他畢竟太有名了,即使他很想向貓學習那種歸隱的死亡方式,也不大可能了。
看到季羨林老爺爺對國家貢獻如此大,而從不驕傲,我不禁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季羨林老貓讀后感二
動物可以說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一遍又一遍讀著季羨林先生寫的《老貓》這篇散文,我深深地被文中人與動物之間產(chǎn)生的深厚的感情所震撼與感動。
季羨林先生酷愛貓,他曾養(yǎng)過兩只貓:兇猛的虎子和溫柔的咪咪,這兩只貓雖然性格截然不同,卻能和諧相處,“守望相助”。而人與貓之間美好的感情更是在彼此之間互相關心、照顧、信任贏得的。季羨林爺爺和它們一起住、一起樂,總給貓們準備它們愛吃的雞骨頭、魚刺,甚至到最好的店里買魚肉給它們。
我相信這樣一個微小的舉動卻會讓貓們感恩一輩子。虎子是只普通的貓,卻能像小狗一樣守護著主人,真是情意深深,忠心耿耿,而它們的“天真無邪,率性而行”,更讓季羨林爺爺感到了生活的快樂。
讀了《老貓》這篇文章,我也想到了現(xiàn)在的人類,我們有時不能像貓這樣團結(jié)友愛、和平共處,經(jīng)常有子女們?yōu)榱藸帄Z遺產(chǎn)而反目成仇;不能像貓們能分享快樂,而用汽油點燃公共汽車來發(fā)泄自己的不良情緒;也不能貓這樣忠心耿耿,一個水廠老板為了私利而貪污兩億元。。。。。。
動物有感情,動物也有真心,會用自己的力量來回報善良對待它的人。四名探險家途中偶遇一只饑餓的狗,給了他一個肉丸。結(jié)果這只狗竟然跟隨探險家們走了100英里千辛萬苦的路程!一個肉丸對我們來說是多么微不足道,卻給動物一次生命,讓動物對我們不離不棄。
但是,有些人對動物是令人發(fā)指的。在過去的3年來竟然有6萬頭大象被屠殺!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有些貪婪的人只是為大那對象牙!這們的屠殺讓大象數(shù)量銳減,現(xiàn)在僅存約50萬頭。不僅如此,現(xiàn)在的老虎也在遭受著滅絕的厄運:目前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華南虎,現(xiàn)在人們竟然無法找到它的活體!如果一直這們不斷地砍殺下去,動物們就會對人類十分懷恨,人類與動物彼此之間更加陌生的,更加冷淡,地球就不會生機勃勃的,這將會是一個多么恐怖的悲劇啊!
讀了《老貓》,我心中情不自禁地人類發(fā)出呼吁:親愛的人類,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如果缺少了這些可愛的生靈,地球?qū)嗝蠢淝灏?請保護人類的好朋友--動物,珍惜彼此之間美好的友誼吧!
季羨林老貓讀后感三
近日閱讀季羨林先生八十年散文作品的精選集,耳目一新,感觸良多。季先生堪稱學界人瑞、文壇常青樹,其寫作期之長、創(chuàng)作生命力之旺盛,舉止無雙。
該散文集收集了季老先生80年散文之一部分,從處女作開始一直到新作《憚巴老》,按年代順序排列。細細閱讀,可略見其創(chuàng)作的線索和思想、生活、情感世界的歷史變遷,顯示“世紀老人”的風范,表現(xiàn)其高尚的精神世界。季先生身處校園、情系世界,他的社會活動、足跡遍世界,個人生活方面既出入人民大會堂,又住過“牛棚”,基于豐富的閱歷,智慧老人散文中的許多內(nèi)容,絲絲淡泊中放出智慧的光芒,對于后來人,這是最好的、最活得歷史。更突出的一點,就是其散文知識之豐富性、活動領域之廣闊多樣性和個人體驗之深切性無縫地融合在一起,讀來不忍釋卷,季先生的散文更是反映時代風云的鏡子,也是抒發(fā)人們心聲的畫卷。
首先,季先生散文的風格更是平實、誠摯,是不屈不隱的本色寫作,讀其文,可見其人。文章平白淺近,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輕易表露深愛和沉痛。他晚年與貓為伴,其中一只心愛的貓叫咪咪,是一只渾身雪白的波斯貓。有一天走失了,他心中的難受和思念可想而知,但落在筆下的只是淡淡的一句話“它從我的生活中消逝了,永遠的消逝了……至今回想起來,我內(nèi)心還顫抖不止。”
中國近代外交家黃遵憲倡導“我以我手寫吾口”,季先生則是“我以我手寫吾心”,文字雖平淡如水,而其中的對生活的感悟卻醇厚如醴。他的文章缺少棒喝、頓悟的譏諷,也沒有驚世駭俗的警句,是本色的,不以機智和才智取勝,但文章處處閃現(xiàn)其真情、真實、真摯、真切,這是季先生散文的第二個特點。如季老寫于1991年的散文《八十抒懷》,讀后為之動容,他寫道:“十年浩劫后,我成了陶淵明的志同道合者,他的一首詩我很欣賞: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我一定要做一些對別人有益的事,絕不想成為行尸走肉”。這就是一任愛國老人的心聲。又如在《悼巴老》一文中寫道:“……在學習你的作品時,有一個人絕不會掉隊,這就是九十五歲的季羨林”。這是季老寫于2005年的散文片斷,展現(xiàn)了一種知識分子孜孜以求的風骨。
執(zhí)著地追求真知,崇尚真理而不圖虛名,這種精神成為一種性情、一種風范、一種北大人的精神,季老就是其中優(yōu)秀代表之一。季先生散文的第三個特點,是一種中國真正知識分子正直和責任的自然流露。如季老在文章中寫道:“我爬格子爬出來的東西不見得都是精金碎玉,都是甘露吃了能讓人升天成仙。但是其中沒有毒藥,決沒有假冒偽劣的東西,讀了以后至少能讓人獲得點享受,能讓人愛國、愛鄉(xiāng)、愛人類、愛自然、愛兒童,愛一切美好的東西。總之一句話,能讓人在精神境界中有所收益……”字字句句表現(xiàn)了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和潛心探索社會和人類未知的精神。
一卷書在手能親近領悟季老的人生感悟和處世風格,更敬佩季老的“爬格子不知老已至,名利于我如浮云”的精神世界。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季羨林老貓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過“季羨林老貓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