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揚州韓綽判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寄揚州韓綽判官》【原文】
青山隱隱水迢迢[2],
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3]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4]。
《寄揚州韓綽判官》【注釋】
[1]韓綽:事不詳,杜牧另有《哭韓綽》詩。判官:觀察使、節度使的屬官。時韓綽似任淮南節度使判官。
[2]迢迢:指江水悠長遙遠。
[3]二十四橋:古代橋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江蘇省揚州市,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早已頹圮于荒煙衰草。現今揚州市經過規劃,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筑亭臺,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為古城揚州增添了新的風韻。
[4]玉人:貌美之人。這里是杜牧對韓綽的戲稱。一說指揚州歌妓。教:使,令。
《寄揚州韓綽判官》【作者】
見《杜牧·遣懷》篇。
《寄揚州韓綽判官》【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前人詩詞中寫揚州的名篇之一,歷來為人們所傳誦。揚州是杜牧的舊游之地,他在做客江南時,仍眷戀著揚州的繁華旖旎,于是他把這種懷念之情寫給了在揚州的朋友韓綽判官。韓綽,生平不詳,杜牧在大和年間曾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儒的幕中做過掌書記,杜牧與韓綽當為熟友。杜牧另有《哭韓綽》一詩。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在詩歌的開首二句,詩人揮筆寫下深深留映在腦海中的江南美景。首句先從大處落筆,抓住了江南風光,青山迤邐,似與天接,綠水迢迢,蜿蜒如帶。不僅如此,時令雖已是深秋,但江南大地依舊山青水秀,景致不減春色。詩句中的“隱隱”與“迢迢”兩組疊字的運用,傳達出江南綠水青山溫柔嫵媚的神韻,也表明江南的山水此時此刻離自己是相當之遙遠。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江南的諸多景致留給詩人印象最深的則是二十四橋上觀賞明月,徐凝在《憶揚州》詩中曾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可見揚州的明月之夜是何等的迷人。詩歌最后以開玩笑調侃的筆調問老友韓綽是否在這深秋之夜,皓月高懸之際在何處教那些歌妓吹簫呢?
這首詩歌能用最為簡單的語言寫出最富有特色的事物,并能激發人們的聯想與想象;而在抒情方面,并沒有直接抒情,但卻包含著最蘊藉的感情,前人說這首詩是杜牧“厭江南之寂寞,思揚州之歡娛,”從詩歌中表現出來的情感來看,此說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