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湖心亭看雪有感
《湖心亭看雪》堪稱是一篇運用白描手法的典范之作。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絡收集整理的讀湖心亭看雪有感。
讀湖心亭看雪有感一
《湖心亭看雪》作者張岱(1579—1698),字宗子,號陶庵,明末清初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的代表作品集是《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本文出自《陶庵夢憶》。讀他的文章常常感到有一層夢幻般的輕紗籠罩其上,使人感到身臨其境。
本文是張岱的代表作,寫于明朝滅亡以后。對古國往事的懷戀,都有淺淺的筆觸融入了人山水小品。看似不著痕跡,但作者的心態從文中可窺知一二。
文章先交代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情況。仍舊使用明代的紀年,說明他心中的明代始終沒有滅忘。而人鳥聲俱絕,作者卻偏偏這時去賞雪。可見他此時的心態以及于眾不同的情趣。接著敘述了這次賞雪的具體經過。作者通過一個“獨”字,充分展示了他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的生活方式。此時湖上冰花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一片混沌,唯有雪光帶來亮色。這些映入作者的眼簾“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寥寥幾筆,就包含了許多變化。宛如中國山水畫的寫意一般,惟妙惟肖。然后作者筆鋒一轉寫下了湖心亭的奇遇。在此居然能遇到游人,這不能不堪稱為奇跡。那兩人都“大喜”,感嘆“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強引三大白”而別。最后作者以舟子的“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結束。
本文筆調淡雅流暢,敘事簡潔分明,極有感染力。
讀湖心亭看雪有感二
張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歷來受人推崇,《陶庵夢憶》與《西湖夢尋》是兩本非常受人歡迎的書,他的文字淡雅雋永,讀后叫人回味無窮,但也就是在這淡雅雋永的文字背后,隱藏一份悠悠的家國情懷,寄情于山水是中國文人歷來的一種自我解脫的方法,當個體生命面臨不可抗爭之命運時,便會把精神寄托于紛爭喧鬧以外的青山綠水家園,在山與水的調和中覓到一份安寧,以此再來尋求更高遠的超脫,張岱就是在這種心境下完成了他的《陶庵夢憶》的,里面的這篇《湖心亭看雪》是全書中的精品,它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散文的奧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現的淋漓盡致,這一篇文字更可以看作是描寫西湖雪景的千古絕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對于西湖,人們常說: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看來西湖雪景在人們眼中是何等美麗!這篇文字,開篇點明時間,其中暗含著對故朝的追念。“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呢?我們都讀過柳宗元的那首著名的詩《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回過頭來我們不難發現這兩篇文字所營造的境界是多么的相似,筆下的山水正是他們孤清寂寥心境的真實寫照,作家沒有直接去寫他的心情,然而他此時此刻的心情早已經躍然紙上了。待到具體的湖中雪景描寫,張岱就只用“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這樣一句描寫出,淡淡的筆觸,讀來是那般雋永。張岱是個“癡人”,這是舟子的說法,然而還有比他更癡的人。誰呢?湖心亭上客居此地的金陵人。人生最難得的事是天涯遇知音,“國破山河在”,兩個漂泊天涯的人相遇,那種感慨真實一言難盡呀!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地地道道的美文,我們在迷戀那景物人情描寫的同時,它文字背后的東西卻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咀嚼的。
讀湖心亭看雪有感三
清新淡雅的筆墨,寫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構成了一種畫面感極強的藝術境界——沒錯,那便是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別致的情趣,寫出作者不是凡人:何時不能賞雪,偏偏要大清早?何地不能賞雪,偏偏要在湖心亭?一個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的人物形象便屹立在讀者面前了。
別致的寫景角度與別致的景象,突顯作者為人處世的高潔情懷。“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畫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就刻畫出了景物的形與神。這是遠觀效果,也是一種朦朧美。你想,上下一白,隱約現出幾點,又似乎在緩緩移動,不比清晰可辨之物更有魅力?!
別致的湖心亭經歷,“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簡直令作者震驚!——天下竟還有與自己志趣相投者?——于是素昧平生,卻互視為知己,三大白一飲而盡。
那匯聚天地靈氣的西湖,曾引多少游人流連往返?西湖之美,在于“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婀娜多姿,也在于“湖上春來似圖畫”的美。然而張岱則更加欣賞這隆冬時漫天飛雪的意境。
誰說嚴冬只有肅殺?從作者的筆下流出了:越是嚴寒,其景致便越耐人尋味。賞春者如此多,然而你怎曉得誰會是你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在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情景下相約的人,那便是你真正的知音!
倘若你也遇到人生的“冬天”,請不要忘記:嚴寒之處有風景,能將心融入景中體會到它的神韻,是一種情趣,更是一種脫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