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讀小桔燈后有感600字
暑假我讀了一篇冰心奶奶的文章-----《小桔燈》,這篇文章是冰心奶奶1957年1月3日為《中國少年報》所寫的一篇短文。整篇文章敘述一位地下共產黨員的女兒9歲時就擔負起了照顧生病的媽媽的重任。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殘酷地逮捕、屠殺地下黨員。小姑娘的父親是一位地下黨員,因黨組織受到破壞,而離開了家。春節,作者去重慶探望一個朋友,在鄉公所樓上碰到了因媽媽吐血而來打電話找大夫的小姑娘,在作者的幫助下,小姑娘打通了電話,小姑娘謝過作者回家去了。
作者不放心小姑娘買了幾個大橘子去看望她, 看到小姑娘家的設施十分簡陋,春節的年夜飯只是一碗紅薯稀飯,小姑娘艱苦的生活著,最后拿了一個最大的橘子為作者做了一盞小桔燈,照亮夜晚的路。這篇短文里的小姑娘樂觀堅定的精神感染了我,她不僅生活艱苦還要照顧生病的媽媽那么小就背負起了家庭重擔,雖然家里沒有好衣服穿,沒有好東西吃,但她卻不悲觀不氣餒,堅定的認為大家都會好起來的。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和小姑娘的生活比起來要優越的多,但卻缺少了像她那樣的堅定和勇敢。
記得去年去張家界,在爬山的時候,爬到一半就累的癱在了地上,不想再走下去,任憑爸爸媽媽怎么說,我還是賴在地上休息了半天,才由爸爸拉扯著向前走,現在想想覺得自己太沒用了,這么一點困難都克服不了更不用談勇氣和堅定了。在學習中我也經常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做事總是會半途而廢,比如學奧數時一遇到不會寫的題目就放棄,一遇到難背的單詞就想方設法去偷懶不記不背蒙混過關。這篇短文讓我懂得了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一定要不怕艱辛、不怕困難。小桔燈會一直在我的心中,為我照亮以后的道路。
小學生讀小桔燈后有感600字(精選篇2)
讀完《小桔燈》這篇文章以后,我被小女孩的行為所感動。她能為別人著想。袒露出自己一顆純潔機敏的心。在黑暗中,為別人送去無限光明,這種精神,是多么可貴呀。
它的主要內容是:冰心去她的一位朋友家,朋友不在,留下字條讓冰心等候。一位小女孩引起了她的注意。原來是小女孩的媽媽吐了血,她打電話到醫院。冰心等了好久,想去小女孩家里看看。冰心沿著路來到了小女孩的家,還帶了一些桔子,小女孩讓冰心進了家門。冰心看到了被子上有血斑,她的母親很虛弱。小女孩說:“醫生來過了,明早還要再來一次。”然后她拿了一個大桔子,用刀削去上面,再把桔子肉拔出來,放在母親旁邊。這是,冰心正要走,小女孩拉住他,迅速的用繩子把橘子皮接起來,拿來一根小蠟燭,放在里面。再用一根木棒牽起來,拿給了冰心,說:“天黑了,路很滑,你拿著小桔燈照亮吧,應該會好一些。
雖然小桔燈照不了多久,一會兒就會熄滅,但小女孩的精神卻像燈一樣,光火四射,驅散了眼前的黑暗,它就像作者心靈上的一盞明燈。
小學生讀小桔燈后有感600字(精選篇3)
輕輕翻開飄著淡淡墨香的紙張,一陣激動。哦,那不僅是激動,那也是一種愛國。順著文字鋪開的小路,領悟戰爭年代的愛國……
《小桔燈》反映了1945年抗戰期間革命者在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下的艱難處境和對光明,美好安定的生活的向往,贊揚了這些革命者的鎮定自若,英勇無畏和樂觀的精神。
《小桔燈》的主人公是一位地下工作者的女兒。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殘忍地逮捕和屠殺地下黨,白色恐怖籠罩著重慶。小女孩的家遭受了同樣的厄運:父親被迫離家,母親慘遭毆打。面對著天災人禍,小女孩并未一蹶不振,而是幫助父母分擔憂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讀了《小桔燈》,讓我無時無刻不在反思: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孩子已懂得會為父母分擔憂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我們呢?如今的七八歲的孩子們不僅什么事情都不能做,而且他們還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文章的結尾寫了小女孩為作者做了一盞小桔燈。這盞小桔燈雖然只有朦朧的光芒,但是它象征著可是燎原的星星之火,象征著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拼搏到底的地下工作者,象征著革命大道前途一片光明。
戰爭是殘酷的,是多少人家破人亡,可是它是我們今天這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的最好證人。因此,我們不能僅僅坐享其成,我們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今天,我們可以做的事是努力學習,播種希望的種子。明天,我們可以用汗水,心血,知識去收獲成功,收獲希望,用它們去點綴美好的明天,用它們把祖國建設得更好。
努力吧,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們,用我們的行動去證明,我們能行,我們能夠把祖國建設得更好!我們的心中,那盞小桔燈將“永不熄滅”,因為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決心就是它最明亮的燭光!
輕輕合上最后一頁,一股力量油然而生,那就是奮斗的力量?;厥滓炎哌^的文字的小路,在看看前方,我發現前方有著一盞“永不熄滅“的小桔燈在為我點亮前進的方向……
小學生讀小桔燈后有感600字(精選篇4)
今年,我讀了冰心奶奶寫的《小桔燈》這篇文章,心里十分激動。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戰期間革命者在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下的艱難處境和對光明的渴望,贊揚了他們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
文中描寫的中心人物是一個地下黨員的女兒。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殘酷地逮捕屠殺地下黨員,白色恐怖籠罩著重慶上空。這姑娘的父親因黨組織遭到破壞而離開了家。母親也因受到追蹤特務的毆打而吐了血,然而,這位小姑娘不像一般孩子那樣驚惶失措,而是能夠幫著或替著大人做事。這對于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來說,該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當我讀到小姑娘獨自一人上山,到鄉公樓上打電話給媽媽請大夫,遇到作者后,平靜地回答了作者的問話這一段時,我感到她是多么的勇敢,鎮定啊!正因為她堅信:總有一天革命會勝利的,總有一天父親會回來的,到那一天,人民群眾就可以翻身做主人了,大家的生活就會好了。所以,她有這種勇氣,有這種膽量!
年夜,這是多么誘人的時刻呀!我已經度過了12個年夜。每當這時,我不僅能得到親人的疼愛,全家人一起吃著香噴噴的年夜飯,還觀看五光十色的焰火。想到這些,我就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可是,這些東西對小姑娘來說卻一樣也沒有。她的母親被打傷,父親出走而不知下落,過年只能吃紅薯稀飯。然而,她仍充滿著樂觀精神。這是一個多么堅強,多么了不起的姑娘啊!
文章結尾細致地描寫了小姑娘給作者做了一盞小桔燈。這盞小桔燈發出的朦朧的橘紅的光,實在不算明亮,但是卻象征著革命的前途是無限光明的!所以作者每逢春節,都會想起那盞小桔燈。
抗戰期間的斗爭是殘酷的,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通過本文的學習,我更深深地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為祖國的繁榮而學習呢?
小學生讀小桔燈后有感600字(精選篇5)
《小桔燈》是小學的課文,冰心的經典,讀了已有30多年了。現在的印象里,除了那個躺在床上的長頭發的蒼白女人,就是那一框桔子,還有那盞用桔子皮做的小桔燈。為什么會記住那個女人呢?因為小女孩把剝好的桔子一瓣一瓣的放在她的枕邊。
桔子鮮紅、桔瓣橙黃,做為物象來說,它是美的,喜歡并不只因為物象的美,而是桔子直接地刺激到味覺神經,尤其對于小孩。記得那時有個想法,“我”買的桔子不會很多,因為那時候象我們這樣的家庭,長得那么漂亮的水果也是奢侈品。當然老師還告訴我們,小說還寫了諸如“革命者堅強”之類,但的第一感覺仍是那框紅紅的桔子所刺激的味蕾的感覺,還有桔子所帶來的關于生活美好的想象,因為那袋桔子,我一點都不覺得小孩和她媽媽生活苦。直到現在,我還是很喜歡看小說里那些描寫食物的文字,口角噙香。
小桔燈很美,那時喜歡小桔燈的感覺,也許就是今天小資物欲的體現。當然,由于小桔燈不只是玩具,它還有用的工具,這就更刺激了小孩子們的表現欲望。
喜歡的文章總能為我們提供很好的生活典范。就象小桔子里有關桔燈的做法,被我們小孩奉為經典。那時盼望停電,一停電,小孩自己做的小桔燈就有了用武之地,大人是不屑一用的,他們用手電。有一次媽媽沒帶手電,讓我用我的小桔燈給她照路,把我高興壞了。
類似于《小桔燈》,還有一篇好象是在《兒童文學》上看到的一篇小說,寫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沒有玩具,媽媽就用一塊錫熔化后來澆成各種錫花給他玩。這塊錫花給了他貧苦的童年諸多美好的想象,也給了讀小說的我很多幻想,結果就是我也想做一個這樣的玩具,但是沒有錫,估計要把錫熔化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我就用蠟來代替,蠟倒是很容易熔化成水,便一澆到冷水里,就全浮在水面,成了一平淡無奇的蠟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