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 沈復
《童趣》選自清代文學家沈復的《浮生六記》之《閑情記趣》,該書原有6記,今存前四記,是一篇帶有抒情性的回憶錄和記敘性的散文。小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童趣》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童趣》注釋:
1.余:我。
2.憶:回憶,回想。
3.稚:幼小,形容年齡小。
4.張目:張大眼睛。
5.對:面向,對著,朝。
6.明察秋毫:形容視力好。秋毫,指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非常纖細的羽毛。后來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7.藐小之物:微小的東西。
8.細:仔細。
9.紋理:花紋和條理。
10.故:所以。
11.物外: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2.成:像。
13.私擬:我(把蚊子它)比作。擬,比。私,私自
14.于:在。
15.則:那么,就。
16.或:有的。
17.果:果真。
18.項為之強(jiāng):脖頸為此而變得僵硬了。項:頸(jǐng),脖頸。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19.素帳:未染色的帳子。
20.徐噴以煙:慢慢地用煙噴。徐:慢慢地。以:用。
21.使:讓。
22.而:承接關系,這里可解釋為“便”“就”。
23.作:當做。
24.觀:景觀。
25.唳 (lì ):鳥鳴。
26.為之:因此。
27.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然,……的樣子。
28.以……為……:把……當作……。
29.林:森林。
30.礫:土塊。
31.壑:山溝。
32.怡然自得:安適愉快而又滿足的樣子。
33.興:興致。
34.龐然大物:體積龐大的東西,極大地東西。
35.蓋:承接上文,表示原因。這里有“原來是”的意思。
36.蝦(há)蟆:蟾蜍的通稱。蝦蟆,現寫作“蛤蟆”。
37.為:介詞,被。
38.方出神:正在出神。方:正
39.鞭:名詞作動詞,鞭打。
40.數十:幾十
41.之:代詞,它指癩蛤蟆。
42.驅:驅趕。
《童趣》意思:
我回憶童年時候,能夠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能夠清楚地看到最細微的事物,看見微小的事物,一定仔細觀察其它的紋理,所以時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夜傍晚的蚊子嗡嗡的聲音像悶雷一般,我心里暗暗把它們比作一群群鶴飛舞于空中,心里這樣想,那么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真就像鶴一樣;抬著頭看著它們連脖子也因此變得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讓它們沖著煙邊飛邊叫,當作“青云白鶴”的景觀,果然像鶴一樣在云端鳴叫,我因此高興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墻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臺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臺子一般高,聚精會神地仔細觀察,把叢草當成樹林,把蟲蟻當成野獸,把土塊凸出的部分當作山丘,低洼的部分當成山谷,我便憑著假想在這個境界中神游,愉快而又滿足。
一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斗,便蹲下來仔細觀察,興趣正濃時,忽然有個體形龐大的東西,掀起山壓倒樹而來,原來是一只癩蛤蟆,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就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時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覺得大叫了一聲。心神安定,捉住癩蛤蟆,用鞭子打了它十幾下,便把它驅趕到別的院子去了。
《童趣》寫作背景:
《童趣》節選自《浮生六記》。是沈復的一部自傳體散文作品,原有六記,今存前四記。卷一 《閨房記樂》 卷二 《閑情記趣》 卷三 《坎坷記愁》 卷四 《浪游記快》 卷五 《中山記歷》 卷六 《養生記道》.故名“六記”。今已佚其二,書中記閨房之樂,見琴瑟相和、繾綣情深;記閑情雅趣,見貧士心性、喜惡愛憎;記人生坎坷,見困頓離合、人情世態;記各地浪游,見山水名勝、奇聞趣觀。中國現代文學大師林語堂曾將《浮生六記》翻譯成英文介紹到美國,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贊譽。道光二十九年(1849)王韜曾為此書作跋,稱贊此書“筆墨之間,纏綿哀感,一往情深。”《浮生六記》以及別的書正是采用“前序后跋”的手法。
文章以作者夫婦生活為主線,贏余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見所聞。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陳蕓情投意合,想要過一種布衣蔬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由于封建禮教的壓迫與貧困生活的煎熬,終至理想破滅。本書文字清新真率,無雕琢藻飾痕跡,情節則伉儷情深,至死不復;始于歡樂,終于憂患,漂零他鄉,悲切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