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古代名著
中國古代書籍第一部
01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書《史記》。
02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
03第一部斷代史史書《漢書》。
04第一部歷史評論專著《史通》。
05第一部兵書《孫子》。
06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07第一部學術(shù)論爭集《白虎通》。
08第一部文藝理論書《文心雕龍》。
09第一部詩歌評論專著《詩品》。
10第一部農(nóng)業(yè)百科全書《齊民要術(shù)》。
11第一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shù)論著《天工開物》。
12第一部植物學詞典《全芳備祖》。
13第一部藥典書《新修本草》。
14第一部醫(yī)藥書《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
15第一部地理書《禹貢》。
16第一部茶葉制作書《茶經(jīng)》。
17第一部建筑學專著《營造法式》。
18第一部珠算介紹書《盤珠算法》。
19第一部氣象史名著《乙己占》。
20第一部栽培學名著《荔枝譜》。
好看的古代名著【篇2】
1、我一貫追求的是:在人的肉體與幻想允許的范圍內(nèi),獲得最大限度的真誠和信任,以及對所有的一切盡可能長久的保證。——《鏡中微瑕》
2、真正的才華如火焰般難以收藏,總會燎原。——《曾經(jīng)深愛過》
3、這時一種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認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絕大部分。——《歐·亨利短篇小說選》
4、世界上沒有奇跡,但是堅定頑強的戰(zhàn)士,卻可以做出常人認為無法做到的事。——《紅巖》
5、言希,沒有我在家等著你,不要,忘了回家的路。——《十年一品溫如言》
6、愛情應該給人一種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兒子與情人》
7、盲目可以增加你的勇氣,因為你無法看到危險。——《格列佛游記》
8、我心中已經(jīng)聽到來自遠方的呼喚,再不需要回過頭去關(guān)心身后的種種是非與議論。我已無暇顧及過去,我要向前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9、你的過去,我不愿過問,那是你的事情。你的未來,我希望參與,這是我的榮幸。——《神探夏洛克》
10、我們的一生,也許都是在驚自己的夢。忽然就遇到了,就心動了,就滿心滿眼全是他了,沒有比愛情更驚夢的事了,我們所等的,所盼的那個人,其實是尋了又尋找了又找的人,是那個前世就埋下伏筆,等待來生用各種記號一一去驗證的人吧。——《不是我而是風》
11、所有的大人都曾經(jīng)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shù)人記得。——《小王子》
12、普天之下,萬物如塵,唯汝是吾心頭之珠。滲吾之骨、融吾之血、割舍不得。——《且試天下》
13、真正有氣質(zhì)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不告訴人她讀過什么書,去過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買過什么珠寶,因為她沒有自卑感。——《圓舞》
14、人與人之間情斷義絕,并不需要什么具體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經(jīng)離開的結(jié)果,事后才編造出的借口而已。因為倘若心沒有離開,當將會導致關(guān)系破裂的事態(tài)發(fā)生時,理應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沒有,說明其實關(guān)係早已破裂。——《解憂雜貨店》
15、現(xiàn)今還有誰會照顧誰一輩子,那是多沉重的一個包袱。所以非自立不可。——《不易居》
好看的古代名著【篇3】
優(yōu)孟哭馬
楚莊王十分愛馬,特別是他最心愛的那幾匹馬,過著你想像不到的優(yōu)裕生活。那幾匹馬住在豪華的廳堂里,身上披著美麗的錦緞,晚上睡在非常考究的床上,它們吃的是富有營養(yǎng)的棗肉,伺候那些馬的人數(shù)竟是馬的3倍。由于這些馬養(yǎng)尊處優(yōu),又不出去運動,因此其中有一匹馬因為長得太肥而死去了。這一下可真讓莊王傷心極了。他要為這匹馬舉行隆重的葬札。一是命令全體大臣向死馬致哀,二是用高級的棺槨(guo)以安葬大夫的標準來葬馬。大臣們實在難以接受楚莊王這些過分的決定,他們紛紛勸阻莊王不要這么做。可是楚莊王完全聽不進去,還生氣地傳下命令說:“誰要是再敢來勸阻我葬馬,一律斬首不饒。”
優(yōu)孟是個很有智慧的人,聽說這件事后,他徑直闖進宮去,見到楚莊王便大哭起來。楚莊王吃驚地問他說:“你為什么哭得這么傷心呀?”
優(yōu)孟回答說:“大王心愛的馬死了,實在讓人傷心,要知道那可是大王所鐘愛的馬呀,怎么能只用大夫的葬禮來辦理馬的喪事呢?這實在太輕視了。應該用國君的葬禮才對啊。”
楚莊王問道:“那你認為應怎樣安排呢?”
優(yōu)孟回答說:“依我看,應該用美玉做馬的棺材,再調(diào)動大批軍隊,發(fā)動全城百姓,為馬來建造高貴華麗的墳墓。到出喪那天,要讓齊國、趙國的使節(jié)在前面開路;讓韓國、魏國的使節(jié)護送靈柩。然后,還要追封死去的馬為萬戶侯,為它建造祠廟,讓馬的靈魂長年接受封地百姓的供奉。這樣,天下所有的人才會知道,原來大王是真正愛馬勝過一切的。”
楚莊王頓時明白過來,非常慚愧地說:“我是這樣地重馬輕人嗎?我的過錯可真的是不小呀!你看我該怎么辦才好呢?”
優(yōu)孟心中高興了,趁著楚莊王省悟過來的機會,他俏皮地回答說:“太好辦了。我建議,以爐灶為停,大銅鍋為棺,放進花椒佐料、生姜桂皮,把火燒得旺旺的,讓馬肉煮得香噴噴的,然后全部填進大家的肚子里就是了。”
一席話說得楚莊王也哈哈大笑起來。從此他也改變了原來愛馬的方式,把那些養(yǎng)在廳堂里的馬全都交給將士們使用,那些馬也得以經(jīng)風雨、見世面,鍛煉得強壯矯健。
優(yōu)孟因勢利導勸說楚莊王,收到良好的效果,對我們學會做思想工作也不無啟發(fā)。
白頭神豬
很早以前,遼東一帶農(nóng)村養(yǎng)的豬個個都是黑顏色的,這里的人們從來沒有見過其他顏色的豬,還以為天下的豬全都是黑色的。
有一年,張三家的一頭母豬下仔了,他高高興興地數(shù)著剛生下來的小豬:“一、二……”忽然,他停住了,張大了嘴半天合不攏。他驚奇地看到,豬窩里竟然躺著一頭白色的小豬仔!他忙奔出去,逢人就講:“我家的豬生了一頭白頭小豬,白頭的啊!”大家紛紛跑到他家里去親眼看看這白頭的小豬,個個稱奇。一時間,這件奇聞傳遍了全鄉(xiāng)。
人們興致勃勃地議論著這頭稀罕的小豬,鄉(xiāng)里年紀最老、見識最廣、說話也最有權(quán)威的人說:“我活了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白頭豬。依我看,這頭豬一定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神豬,能夠帶來吉祥。我們應該把這頭尊貴的神豬送到京城里去獻給皇上,也好使我們鄉(xiāng)揚名天下啊!”大伙紛紛表示贊同,于是就開始搭架子、做紅花、置鑼鼓,緊張地籌備起來。
過了幾天,一切都準備停當,大家就派了幾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子抬了用紅綢緞裝飾的架子,將白頭小豬放在上面,在一個能干人的帶領(lǐng)下,敲鑼打鼓,吹著喇叭,一路歡歡喜喜、熱熱鬧鬧地向京城出發(fā)了。
就這樣走了好幾天,來到了河東地面。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那里莊戶人家養(yǎng)的豬幾乎個個都是白頭豬,普通得很。大家這才知道他們抬的準備獻給皇上的所謂“吉祥的神豬”其實也只是十分平凡的一頭小豬而已。人們面面相覷,又失望又沮喪,只好偃旗息鼓,帶著他們的小白豬回遼東去了。
這些人孤陋寡聞,竟然不知道世上還有別的顏色的豬以致于鬧了個大笑話。世界很大很大,我們所不了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千萬不要在沒有調(diào)查清楚之前就隨便自吹自擂。
農(nóng)夫敬畏鬼神
從前,甌、粵地方的農(nóng)夫們,非常迷信,尤具信奉鬼神。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虔誠,農(nóng)夫們?yōu)楣砩裥拊炝嗽S多廟宇。山頂上、河岸邊到處都是。他們又親自為鬼神塑像。農(nóng)夫們用自己勤勞的巧手和精湛的技藝把將軍雕刻得高大威猛、相貌兇惡可怕;郎君則和藹一些,面孔白皙、青春年少;面容慈祥、端莊高貴的是人們想象中的仙婆;想像中的仙姑容貌艷麗、姿態(tài)優(yōu)美。所有這些雕塑都經(jīng)過精雕細刻,連一絲皺紋都刻得清清楚楚,衣袂(mei)飄飄好像在風中飛舞,栩栩如生,逼真極了。
農(nóng)夫們?yōu)榱私o鬼神修建這些廟宇,費盡了心思,用自己的全部本領(lǐng)把廟宇造得雄偉巍峨,十分寬敞。通向廟宇的路上,還建造了長長的石階,石階兩旁有樹木蔭庇,樹上纏滿了藤蘿,還招來了數(shù)不清的鳥兒在這里做窩定居。農(nóng)夫們還在廟宇的庭院里雕塑了神鬼的車馬隨從,并用彩繪描過,將廟宇的氣氛弄得不同尋常,卻又讓人感到陰森恐怖。
農(nóng)夫們非常敬畏這些泥塑木刻的神像,每到祭祀的時候,都不忘獻上供品。家里寬裕的要宰牛;條件沒那么好的要拿豬做祭品;就是窮得最厲害的也要把雞、狗之類的東西獻給鬼神。那些酒菜魚肉等等,人們往往是自己舍不得吃,卻拿到廟里去給鬼神上供。就是這樣,人們在獻祭的時候還要舉行隆重的儀式。禮節(jié)稍有不周,大家就都害怕得不得了,生怕鬼神因此而動怒,把災禍降臨到他們頭上。一旦有誰得病或者誰去世了,人們也不問究竟,一概將其歸結(jié)為是鬼神安排的結(jié)果。
農(nóng)夫們自己想象出鬼神,又親手制作了它們的偶像,卻又去崇拜自己一手炮制出來的東西,真是又可笑又可悲。我們只有努力擺脫觀念上的束縛和精神桎梏,才能以科學的態(tài)度辦事情,不再像農(nóng)夫們那樣愚弄自己。
笨人熬湯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笨人,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動腦筋、不加思索,常常做出一些糊涂事來惹人家笑話。
有一次,他在家里熬一鍋菜湯。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試試咸淡合不合適,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湯出來嘗。這人喝了一點湯,咂了咂嘴巴,覺得似乎淡了一些,就隨手把裝著剩湯的木勺放到一邊,抓了一把鹽撒到鍋里。這時,鍋里的湯已經(jīng)加上鹽了,而木勺里的湯還是原來的湯,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又拿起原來的那勺湯來嘗。嘗過以后,他奇怪地摸了摸腦袋,又皺了皺眉頭,自言自語地說:“咦,明明加過鹽了,這鍋湯為什么還是這么淡呢?”
于是這個人就又抓了一把鹽放進鍋里,但他還是沒有覺察到自己究竟在哪里出了差錯,仍舊還是去嘗勺里的湯。勺里的湯自然還是淡的,他就又以為鍋里的湯鹽還是不夠,于是又往鍋里拼命加鹽。
就這樣,木勺里的湯始終沒有更換過,他也重復著嘗一口湯、往鍋里加一把鹽的過程,也不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一滿罐鹽經(jīng)他這么一折騰,已經(jīng)見了底了,可他還撓著頭皮,百思不得其解地想:今天真是活見鬼了,為什么鹽都快要加完了,鍋里的湯卻還是咸不起來呢?
這個笨人實在是辦了一件傻事,通過沒有加鹽的湯來評定加過鹽的湯。事物總是發(fā)展變化的,我們?nèi)艨偸峭ㄟ^相對僵化的局部來判斷全局的情況,又和這個笨人的錯誤有什么兩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