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名著中小學必讀
《童年》──在苦難中長大
《童年》是高爾基的自身經(jīng)歷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自傳體小說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的第一部。
小說講述的是阿廖沙三歲到十歲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xiàn)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這一段“鉛一般沉重的丑事”。雖是嚴肅、低沉、不輕松的,但以一個小孩的眼光來描述,就給一幕幕悲劇蒙上了一層天真爛漫的色彩,讀來令人悲哀但又不過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惡中看到善良,在冷酷無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劇的氛圍中感受到人們戰(zhàn)勝悲劇命運的巨大力量。
阿廖沙和外祖母:
外祖父因家業(yè)(染坊)的衰落,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jīng)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兩個舅舅粗野、自私、市儈,為家產(chǎn)爭吵斗毆。這樣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丑惡。
然而,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huán)境里,也不乏溫暖與光明,那就是以外祖母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對誰都忍讓,有著圣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不起幸的阿瘳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另外還有小茨岡的純樸、老工人格里戈里的正直,知識分子“好事情”的獻身科學,都給了阿瘳沙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使他長成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魯濱孫漂流記》──孤獨而頑強的冒險者
作者 英國 笛福
《魯濱孫漂流記》主要講述的是魯濱孫荒島生活的經(jīng)歷,出生于商人之家的魯濱孫不甘于像父輩那樣過平庸的生活,一心向往充滿冒險與挑戰(zhàn)的海外生活,于是舍棄安逸的生活私自出海去實現(xiàn)遨游世界的夢想。有一次,海上航行遇風暴,魯濱孫被海浪拋到一個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在那里度過了28年孤獨的時光。
魯濱孫的性格:敢于冒險、勇于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身陷荒島、絕不氣餒、以頑強的毅力創(chuàng)造生存條件活下去,建立了自己的物資和精神的“王國”,魯濱孫的所作所為,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的英雄本色,體現(xiàn)了資產(chǎn)階級上升時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開拓精神。
《昆蟲記》──譜寫昆蟲生命的詩篇
作者 法國 法布爾
《昆蟲記》是優(yōu)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認的文學經(jīng)典,法布爾耗盡一生觀察、研究昆蟲,專為昆蟲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昆蟲記》就是其中的一部。
從《昆蟲記》里可以體味到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嚴謹和細致,了解昆蟲鮮為人知的生活和習性,為昆蟲世界種種奇妙的現(xiàn)象驚嘆。全書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
《昆蟲記》作為文學經(jīng)典,行文活潑、語調(diào)輕松詼諧,在作者的筆下,一個個昆蟲都是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稱它為“講昆蟲的楷模”。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所折射出的社會人生,滲透著作者對人類的思考。
著名名著中小學必讀篇2
人類創(chuàng)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人們常把小學、中學、大學階段的學習形容為在“書山“上攀登,在“學海“中遨游。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用書來凈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讀書有許多優(yōu)點,能讓我們增長知識,增長本領,學到許多道理,受到許多啟發(fā)等等。我們要多讀書,增長更多的知識,使自己變得更聰明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會改變。在氣質(zhì)上,在談吐上,也許還顯露在生活在生活和文字中。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不必抱著目的心態(tài)去讀書,但時間久了,我們的氣質(zhì)也能發(fā)生改變。現(xiàn)代人總是步履匆匆,充滿焦慮。放慢腳步,在某個安靜的下午或晚上,翻開書頁,不知不覺,你的內(nèi)心會暫時忘卻煩躁與愁悶,留得充實與平靜。讀書不能給我們的物質(zhì)生活太大的改變,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幫人成長自我。或許在某個不經(jīng)意的瞬間,你會發(fā)現(xiàn),你讀過的書,已經(jīng)藏在了你的靈魂里。
著名名著中小學必讀篇3
學者有自立之志,當拔出流俗,不可泛泛與世浮沉。——唐斌
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程頤
誰和我一樣用功,誰就會和我一樣成功。——莫扎特
有時候讀書是一種巧妙地避開思考的方法。——赫爾普斯
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宋詩紀要》
人離開了書,如同離開空氣一樣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懷疑是知識之鑰。——諺語
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華羅庚
勸君莫將油炒菜,留與兒孫夜讀書。——《增廣賢文》
一個人,如果要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需要七分學者氣,三分才子氣。學者氣長到十分就會呆,才子氣長到十分就會浮。——陳望道
做學問,不能靠二手貨,不懂的字,要查《說文》,查《爾雅》,查《水經(jīng)》。要查這個字第一次出現(xiàn)的地方,這樣才可靠。《辭源》這一類書,是二手貨。我們做學問要有窮根究底的精神才行。——古直
你知道得很多,但如果你不把你的知識用于你的需要,那就沒有什么用處。作者:彼特拉克
一個學者勝過一個以色列國王,因為一個學者死了,沒有人可以替代他;而如果一個國王死了,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是合格的人選。——《巴比倫猶太教法典》
我們知道的東西是有限的,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則是無窮的。作者:拉普拉斯
事無大小,均有一定當然之理,即事窮理,何處非學?昔人云:此心如水,不流即腐。張乘崖亦云:人當隨時用智。此為無所用心一輩人說法,果能日日留心,則一日有一日之長進;事事留心,則一事有一事之長進。由此而日積月累,何患學業(yè)才識之不能及人也。——李鴻章《寄四弟》
檢驗一個人所受教育的標準,就是看看他對自己無知的程度心中有沒有數(shù)。——克里斯托弗·希欽斯
好的教育應該是讓你自由尋找那些對你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把人腦當成一個容器,往里填東西;好的教育還在于讓人批判性地思考,敢于質(zhì)疑前人,我發(fā)現(xiàn)中國學生在這方面表現(xiàn)不足。——朱棣文
學習有很多種途徑。不一定非要讀MBA。其實,和朋友們聊天本身就是一種延展式的學習。同樣,你去聽一些故事,看一些案例也是學習。而且,學習往往是可以跨行業(yè)的.。比如:在打球的時候,就能悟出很多商業(yè)上的道理。學管理也不一定非要讀管理書籍,即使你看美國大片,都能領悟出很多道理。——王志東
你剛看過巴菲特傳記,轉(zhuǎn)眼就有人告訴你中國的股市與美國不同;你剛學完基本的金融知識,回頭就聽說藝術品市場短期內(nèi)穩(wěn)賺不賠……你總是覺得自己掌握的信息不夠充分,總是難以進行下一個判斷。——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