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左右
通過讀后感的寫作,學生可以回顧和總結所讀內容,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進行歸納和概括。小編給大家分享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左右參考,方便大家參考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左右怎么寫。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左右篇1
《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寫給兒子的家書,這些家書凝聚著傅雷先生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
關于寫這些家書的目的,傅雷先生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曾這樣說過:“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家書中,有是寫傅雷先生寫于兒子精神消沉時,勸慰他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這就如和風細雨款款相慰;還有寫在兒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激勵他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藝術的至境,這則滿懷欣喜,激情洋溢。融會、貫穿于這兩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無論遭受了怎樣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獨,都要保持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對生活的赤子之心。縱觀家書的語言,都是平易近人、樸實自然的,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誨,是對他人生方向的引導與哲理的啟示,滿含慈父的舐犢之情。
在家書中,傅雷先生曾對兒子說過:“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這句話強調了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在《傅雷家書》中,堅強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即使孤獨也不怕”,并且“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對感情的創傷,要做心靈的灰燼看”。二是“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永遠保持“對藝術的謙卑”。這兩方面合起來,就是“勝不驕,敗不餒”,就是寵辱不驚,得之泰然。在家書中所講的“心里相當平衡,不至于受傷”,“高潮不過分是你緊張,低潮不過分是你頹廢”;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也都是這個道理。
但“堅強”的最高境界,可以說還在于葆有一顆“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赤子能夠保持心靈的純潔,能夠無懼孤獨,才是人性中最可貴的無堅不摧的堅強。
從這個苦心孤詣教子篇中,我看到了傅雷先生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也得到了許多前文提到的啟迪,學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了自己的修養。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左右篇2
讀《傅雷家書》,使我最有感觸的是傅雷對兒子的愛不僅在生活上的各方面,也表現在對孩子學習上的啟發,督促。
傅雷為了能與兒子有公共的話題,能與兒子成為藝術上的朋友,他在督促兒子同時,自己也在不斷地看藝術方面的書籍,以提高在音樂理論與欣賞方面的水平,是自己能有與兒子平等對話的資本。然后通過信件與兒子進行樂理的探討,并對孩子的不足之處及改進方法,整個過程都是以平等的姿態,就像是朋友之間的聊天,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看法及自己在處理相似問題時自己的做法和所獲得的經驗娓娓道來,給人一種信服的感覺。在這一點上是非常值得我們做家長的學習的。
俗話說:言傳身教。家長的學習態度及進取心,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榜樣。而我們現在的教育存在太多的功利性,急功近利,最好孩子一下子什么都懂,如果稍與自己的期望有所偏差就會大呼小叫,令孩子的學習興趣大減,并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有的孩子一時想不開,做出過激行為,可謂是得不償失。
我們應該努力與自己的孩子成為朋友。在學習上可以共同探討,這并不需要我們一定要有多高的學歷,孩子學習遇到問題多半是對某個概念理解不清,這時候如果你讓孩子拿出課本,找到對應的章節,共同研究一下,說不定孩子就會在你的點撥下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時候孩子對你就有一種信服的感覺,對學習就會保持一種探究的興趣。
傅雷在指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也不忘對孩子進行做“人”的教育。他對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他要求孩子吃飯時,食不語,咀嚼食物嘴里不許發出聲響,飯后要把餐凳放入餐桌下。家里的物品用完后,要有規矩的放回去。對人客氣,尤其是對師長或老年人,說話時態度要謙和,人要站直,即或是堅持真理也必須注意講話的方式、態度、語氣、聲調等。傅聰現已是當今世界上一流的鋼琴演奏家,他優雅的舉止與傅雷的家教不無關系。
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身心健康地成長。從人的舉止便會對這個人有一定的了解,懂得禮儀的人是受人歡迎的,因此每個家長都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孩子好的基本禮儀,使之成為有教養的人,最終對自己的祖國有所貢獻。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左右篇3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
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__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后反復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么”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懂得了許多,我更了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左右篇4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淺的書——《傅雷家書》。
它不僅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一個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著什么,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從書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甚至是比較刻薄的人,這正是他的身世所決定的傅雷在幼年喪父,童年母親的嚴厲家教。在細節上修煉自己的品德,雖然家書中是許多教育兒子的話。但實際傅雷自身都做到了,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養身教勝于言傳吧。當然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蘊的儒家文化,又有從頭到尾的接受唯物主義的思想是分不開的。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其實,我們身邊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他們的頭發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
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杰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從這里邊我想到了現在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確實令人擔憂,許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來越低,以致于現在的孩子不能適應社會,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正是中國父母的悲哀,所以培養一個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時候,該給予自由就給予,該讓他自己去冒險,就讓他去……不要過分溺愛,讓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
告訴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國家,所在的社會,以及這個家庭等一切一切他應該了解的東西。永遠不要說:“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之類的話。那樣他會不珍惜童年。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再說人自己一輩子都活不明白,有時候只能順其自然。你給予了他生命,有責任。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家庭,都只是暫時的避風港,要出海的船,是終究要出海的,要經歷的風浪,是終究無法避免的。
人生的許多路,許多暗夜,只能獨自去面對,孩子的人生,父母無法去替代,去承擔。清華大學曾辭退了一個學生,原因是該生在學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帶。另有報道說,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雞蛋,只好哭著握著兩個雞蛋回家,這樣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嗎?不奇怪!有這樣的教育,就會有這樣的孩子。
溫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風的,大自然中的樹木才能經受狂風暴雨。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左右篇5
聰兒,讓我再叫你一聲聰兒。我是爸爸,你的爸爸,傅雷。往事如煙,我的腦海仍印著你的音容笑貌,這讓我回想起一個又一個秉燭寫信的夜晚。
1954年1月18號,離別的夜總是充滿寒氣,我第一次提筆用文字載起我對你的思念。
我在中國,你在赴波蘭比賽的路上。
你還那么年輕,只身一人去異國他鄉,又叫我和___媽怎么放得下心?千言萬語融進信里,每一個字,每一處標點,都凝聚了我如奔涌的洪流般的愛與關懷。你一定還記得吧!在波蘭的夜里,你讀著家書,和千里以外的我,暢談音樂的藝術,看著你親切的字,我們仿佛也在彼此跟前,促膝長談,親子共樂。在波蘭滿溢掌聲和鮮花的領獎臺上,你享受成功的歡樂,我在遙遠的中國也欣慰地笑了,但我拿起筆寫下的卻是警醒的言語,我希望你不要被喜悅沖昏了頭腦,要分析不足,繼續努力,要記住驕兵必敗!
很高興你聽取了我的告誡,在音樂的路上你過五關斬六將,越走越遠,取得了大成就。
1962年,我在中國,你在全球巡演。
你來信分享的各地見聞讓我高興,你仿佛是我的眼睛,帶我環游世界。我更高興的是,你是我的驕傲,更是我們祖國的驕傲!你讓中國的聲音在全世界奏響,就像我在信中所希望的,你始終懷有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你做的很好。
1960年和1962年是你人生中兩個重要的轉折點。
1960年8月,我和媽媽聽聞你訂婚喜訊,也是興奮得無法入眠,從那時起,我真正發現,你是一個有擔當的男子漢了,我在信里也談了維持婚姻的妙方。1964年8月,更是值得去慶祝,一個新生命誕生在你的家庭里,即使我在中國,你在英國,也沖不淡這骨肉之間濃濃的愛意。我祝福你,孩子!你在人生之路上又更進一步。我們日夜期盼著你們的來信,孫兒的照片,媽媽更是用愛的思念打好了一件件毛衣,期盼有朝一日你們一家三口出現在我們面前。
所有美好的幻想都在1966年9月化成了泡影。我在天國,你在人間。
對于我的離世,我只能千般遺憾哽在心頭。我要與你訴說,卻早已陰陽兩隔。我要和你道歉,卻這樣匆匆地離開了人間。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孰不知我的全世界都是你。我多想再陪陪你,可惜再也不能見到你了,我的愛,我的叮囑,我為人處事的經驗和我滿腔的愛國熱情,都已融進那一封封泛黃的家書里。想爸爸的時候,翻開家書吧,那是父愛凝成的信紙,以愛之名為你抒寫,書信無言,此時無聲勝有聲。
我的孩子,你的父親永遠愛你,以文字為載,會永遠陪在你身邊,千秋萬代,從古至今。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左右篇6
編入了1954年至1966年間的家書180多封,其中大部分是父親傅雷寫給長子傅聰的,一部分是母親寫給兒子的.作為文學翻譯家的傅雷,一生譯著達三十二本,行文流暢,文筆傳神.翻譯態度嚴謹..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它不僅僅是家書,更是傅雷對遠在萬里之外的傅聰的教育的文字篇本,其中最長的家書達七千多字.只有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趕一封家書才可達到如此字數.在家書中傅雷和現實中大不相同,完全顛覆了那個冷酷的傅雷,而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慈父的形象.
在1955年1月26日的信中,當時傅聰正在"得意"之時,傅雷勸戒孩子如何面對情緒上的跌宕.首先,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其次,冷靜客觀的分析前因后果引以為簽,從而越來越堅強.十分真切地表達出所有&39;過來人"回首"過來事"的心情:蒼涼而平靜,沉郁而超然.這封信寫在兒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激勵兒子時刻保持謙卑,不懼怕孤獨,要勇于攀登藝術的止境,同時他借兒子成功之機給予他更多,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保持一顆純潔的"赤子之心".
"堅強"是貫穿這封信的內在精神.傅雷對孩子說:"只要你能堅強,我就放心了!"可見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堅強有兩個方面的體現:a不怕挫折,b永遠保持謙卑之心.也就是勝不驕,敗不餒.這也是我們可以學到的.
傅雷嚴謹的治學態度
傅雷嚴謹的治學態度可以從.的字里行間中看的出來.傅雷身為一個教育家,文學家,自然想要教育孩子成為和他一樣的得人.但孩子從小就不在父母身邊,于是用信傳達愛意的接力開始了.傅雷在每封家書中都不寫白字,這是很重要的.像我們再考試時都寫白字.這一點傅雷做的不錯,這既是他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也是教育遠在萬里之外的兒子做事要認真的一個極好的機會.此外,傅雷還在信中教兒子識更多的外文,甚至整篇都用法文或英文書寫而成.另外看你還會發現傅雷是個做事雷厲風行得人例如有的信就十分短小,簡要地說明用意就好了.傅雷治學嚴謹在他的絕筆中也可以看出,事物的清單為完成的事一項一項的,一點也不凌亂,一點也不像出自面臨死亡的人的手筆.從他的絕筆中我們還可以看出他不但治學嚴謹,而且富有責任心和強烈的愛國和愛子之情.此外絕筆簡潔明了一目了然,不會去猜測后面隱藏的東西.從而產生新一輪的文字災禍.傅雷一輩子堅信自己的信念,他沒有死.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左右篇7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
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于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
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后反復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么”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左右篇8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敏、傅聰等的家書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九六年六月。
這是一本的藝術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正有了這《傅雷家書》的流傳,許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傅雷夫婦也就成為了中國父母教育孩子的典范。
一封封家書,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里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強烈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在這部作品中,傅雷不僅僅作為一名關愛兒子的父親,關注著兒子的一舉一動,也作為一個“過來人”以自己多年的閱歷和在社會的摸爬滾打對兒子即將遇到的各種各樣事情做出推測并給予獨特的見解,更作為一個指路燈,為兒子設計好應對即將到來的事的辦法,并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也保持一個冷靜的頭腦,理智的分析,以朋友的身份幫助兒子汲取教訓,讓他引以為戒。
“揠苗助長”“棒棒底下出孝子”也逐漸開始成為家長們去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后竟有根深蒂固的趨勢。可他們卻忘了,他們并沒有傅雷的那種言傳身教的品質。光學傅雷一個“打”字,便長期有著“孩子不打不成材”的思想,于是孩子在父母的身邊嘗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嘗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漸而孩子們開始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屬于孩子那獨有的活潑。傅雷想通了,即使自己的晚年因為_的原因備受折磨,但卻因為他與兒子成為知心朋友而感到幸福。這……或許就是父親。
《傅雷家書》給我們了解過去的歷史,開啟了一扇不大卻能看清一切的窗戶,很好的為我們保存了那個年代珍貴的記憶,正因為有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明了的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生行事的準則。《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處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里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
在現實中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的父母或許沒有傅雷先生那樣知識淵博,也沒有良好的生活環境,但是他們任用他們全部的精力費盡心血的為我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只為讓我們有個更好的未來,比他們過得更好,這便是所有的父母所期望的。為了我們,他們拋棄了他們所最初所堅持的理想,讓自己的一生變得周而復始碌碌無為。
當我們出現忤逆思想,他們在一旁看著卻又無能為力。小孩,路還長別絕望他們不是不在乎不關心而是他們不懂得如何去溝通,最愛你的只有他們沒有之一。想一想他們也是人也會累,在不開心的時候也會難過,在絕望時也會流淚。別因他們是爸爸媽媽就將他們所有的不堅強都抹殺,別忘了他們在是我們父母的同時,他們也為人子女。
感謝《傅雷家書》在我最懵懂的時期給我上了的一課。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左右篇9
《傅雷家書》里,傅雷大大小小的事都跟傅聰說。傅聰長年在國外,從信中可以看出傅雷思子心切。特別是傅聰出國初期,傅雷給傅聰的信非常頻繁。不過傅聰的回應卻沒有如傅雷那般熱烈,這讓傅雷夫婦時常感到擔心,有時是落寞。我不知傅聰回信少的原因。從和菜頭的陳述中得知,傅雷對傅聰幼時的教育是非常嚴格的,甚至會有暴風驟雨般的體罰。據我自己的經歷,我推測這是傅聰很少回信的重要原因。我想,不管信奉傳統的“棍棒之下出孝子”也好,即興發揮動手也好,專制和暴力無論如何都會削弱兩代人之間的情感聯系。關于專制,傅雷在信中也有提到,不過想起來是非常懊悔:
我教育子女的方式非常嚴格,非常刻板,甚至很專制,我一直怕寵壞孩子,尤其是聰。
在教育的過程中,我用了上一代的方法及很多其他的方法,犯了無數過錯,使我時常后悔莫及,幸而兩個孩子都及早脫離了家庭的規范與指導。
我不知已經當了父母,或者將要為人父母者,不吸取這樣的教訓,繼續犯同樣的錯誤,對孩子來說是多么不公平,甚至是不幸。有前人的經驗教訓,就知道怎么做是錯的,不要凡事都親自錯過一回,才來后悔,那時可能已經來不及了。子女也長大了,父母也老了。痛苦的也痛苦了,后悔的也后悔了,可是誰能得到第二次機會,讓孩子再從小長大一次,別那么痛苦,讓父母從頭養育子女一次,不那么后悔?
東方人和西方人對待孩子的觀念不同。西方人把孩子當作是上帝賜給自己的禮物,東方人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這可能是我們在孩子的養育方面更加專制的原因。但不管出于什么理由,由于傷害帶來的隔閡,豈能輕易彌補。正如書中展現出來的,傅聰離開傅雷之后,傅雷先生近乎用乞求的方式,希望得到傅聰多一點的回應。我們是不是應該從中得到一些教訓?
傅雷作為一名知識分子,是一個儒雅的人。從信中可以看到其很高的藝術品味,和對生活深刻的理解。因為是書信,原本就不以出版為目的,所以讀起來讓人感覺很親切。其中的智慧我們可以從信中看得出來。比如說:
一個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須考慮周詳。尤其是想改弦易轍,丟開老路,換走新路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個天平,把老路與新路放在兩個盤里很精密的稱過。
事先多問問老師意見,不要匆促決定。決定后勿輕易更動。
去年下半年我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就在兩件事交接期間出現了一些噪音,結果就出了意外,短時間里改變了原計劃,引發了一系列的后果,到現在還有后遺癥。倘使當時有這樣智慧的人作輔導,不至于會如此分不清輕重,匆促改變計劃,犯那么大的錯誤。
面對一個又一個的選擇,我們應該怎么做,希望能從這些家書中得到啟發吧。
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左右篇10
人生一世,總是在追尋。尋山間鳥語,見花落花開;尋琴音樂語,感撩撥心弦;尋卷中乾坤,嘆如夢人生。是的,每個人在世上都在苦苦追尋著,可又有多少人回眸看看背后一直支持你追尋的那個人?傅雷,就是這么一個在他孩子追尋旅途中給予極大幫助的人。《傅雷家書》是傅雷與兒子之間的書信,是傅雷思想的折射。全書無處不體現濃濃的父愛,但在關愛的同時,傅雷不忘給孩子進行音樂、美術、哲學 ……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
“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不管在信中或是用別的方式),比著光在腦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寫下來需要正確精密的思想,所以寫在紙上的自我檢討,格外深刻,對自己也印象深刻。”這是傅雷寫給他兒子信中的一句話。傅雷每個月都會給孩子寫信,教導他做人做事,給予他關愛,無不體現他的愛子之心。他的每一封家書都以他嚴謹,細心的態度對待,決不允許其中有一個錯別字,這是他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也是以此來教育遠方的孩子。我們再回首看看這個網絡世代,人們仿佛已經和書寫漸行漸遠。雖說網絡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傳達千言萬語,一個電話便可完成,但這能給人留下多少印象呢?距離雖短了,但隔膜卻多了。
《傅雷家書》既體現了“嚴父慈母”式的中國傳統教育,但同時也包含了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急功近利一直都影響著中國教育,讓為人父母者急于求成。孩子犯了錯,成績退步了,為人父母者誰不著急呢?有的父母可能開展溫柔式教育,但更多可能就是:來,數落一頓再說,嚴重的直接“家法伺候”。教育不是打罵。“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這是傅雷在兒子遭遇挫折時所寫的一番。的確,當我們跌倒時,需要的不是冷眼相對,我們需要的是自己勇敢地爬起來,他人的鼓舞只是很少的力量,最終還是取決于自己。畢竟祖國的花朵盛開也需陽光,露水和時間。還沒到花開之時,還是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等待。
傅雷自孩子1954年獨自開始自己的人生旅途,就一直堅持給孩子寫信,直至1966逝世。可能現代很少會有這種事例發生,但父母對孩子的“嘮叨”卻無處不在。“天氣冷了,穿多件衣服。”“外面下雨,出門帶傘。”可能每逢我們看到這些話或者小紙條時,我們總覺得父母太啰嗦了,總把我們當作三歲小孩。的確,我們在父母心中永遠都是不會長大的孩子,時刻需要保護,關愛。當我們平靜看待這些“嘮叨”話時,就能感覺感覺到父母的愛將自己包圍,一件件小事拉近父母與自己的感情,更懂得互相理解與關愛。
拳拳愛子心,溫暖你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