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弟子規感想100字
讀后感是讀者對閱讀材料的一種直觀和主觀的反應,可以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從而獲得更多的收獲。如何撰寫優秀的讀弟子規感想100字?這里分享一些讀弟子規感想100字寫作案例,供大家參考。
讀弟子規感想100字篇1
前段時間我們學校讓我們寫《弟子規》的讀后感,在我的姐姐的引導下,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弟子”也有“規”。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弟子規》里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結鈕扣,有定位,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順便說一個故事:以前著名詩人王安石是當時國家的重臣,可他有一個壞習慣:不愛洗澡。有一次,國家開大會,他也參加了。正當國王在大會上公開地對王安石說話時,一只虱子,從他的脖子一直爬到臉上,會上的大臣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這件事就傳遍了五湖四海,成了千古的笑話。所以我們要吸取教訓,不然也有可能成為別人的笑話呢。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你會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學仁慈……現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我自己作了一首小歌:“能親仁,當然好,好日來,壞日少”我們可要努力啊!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么才能做呢?學知識。怎么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
這就是我的讀后感。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要以它作為行為準則!
讀弟子規感想100字篇2
今天爸爸又叫我讀《弟子規》。我可是讀了N遍了,曾經背都背得滾瓜爛熟,現在還讀,豈不是浪費時間?如果用來玩悠悠球該多好啊!因此我老大的不愿意,可是又沒辦法,誰叫他是我老爸呢?!
于是我無奈地拿著書,有氣無力地哼著:"弟子規 圣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哼著哼著,幾年前第一次學《弟子規》的情景又浮現出來:和藹可親的蔡禮旭老師笑瞇瞇地問我們,《弟子規》是用來干什么的呀?有同學回答是用來讀的,也有同學回答是用來背的……蔡老師伸出一個手指頭堅定地說《弟子規》是用來"做"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對照《弟子規》我發現我有不少地方還沒做到。"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我有時只顧自己玩,對父母、老師的話當作耳邊風,父母、老師沒有打我是對我的愛護,我應該體諒他們的良苦用心,從現在起要認真做到"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我趕緊坐好,認真的讀起來。"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爸媽叫我早點起床,要么鍛煉身體,要么誦讀經典,因為一日之計在于晨,一生之計在于勤!最近一段時間我發現我有點懶散,有點拖拉,這其實是浪費時間,看來,這又得改了。爸爸教我"坐如鐘,站如松,臥如弓,走如風!"又說"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會提高學習效率,爸爸說這也是珍惜生命的表現。
而"勿畏難 勿輕略"則是鼓勵我在學習中要知難而上,不要輕易言放棄,要刻苦鉆研,在鉆研中獲得樂趣。
當讀到"非圣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時,自我感覺良好,因為我讀的就是圣賢的書,有些同學看一些不適合的書,讀這些書,不但蔽聰明,壞心志,而且浪費了讀好書的時間,損失可大了。
感謝爸爸又讓我讀《弟子規》,從中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我要把《弟子規》當作我的良師益友,讓它作為我生活學習的指南。
讀弟子規感想100字篇3
今天第一次拿起徒弟的規矩,翻看了一遍。
弟子管教是一本流傳已久的名著。受到古今中外人們的高度贊揚。它以三字經的形式給我們指引。小學生活就像一張白紙。你將決定你將來如何生活。弟子的規矩有助于我們將來走向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社會觀。當然,我們很難理解門徒的規則,但只要我們仔細理解,我們就能真正理解他們。
看了《門徒法則》,了解了愛、孝、禮,可以說受益匪淺。由此我想到了考前媽媽給我的指示,媽媽對奶奶的關心,同學們在我遇到困難時給我的幫助。是的,他們對我有很多關心,是的,現在,我也想采取行動,比如每天幫媽媽多做家務,拿好成績回報老師,同學有困難的時候熱心幫助總之,我要善待他人,與他人和諧相處,心情會好很多。同時要時刻提醒自己善待每一個同學,尊重每一個老師,孝順父母,遇事多為別人著想。讓我們用真誠來換取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我相信我們的成就會蓬勃發展!
讀弟子規感想100字篇4
《誦讀古代經典》是我校校本課程,其中我們三年級閱讀的是《弟子規》,學校給學生每人發了一本《弟子規》。早就知道有這么一本書,一直沒有仔細讀過。所以讀起來也倍加細致,感慨頗多。
《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于《三字經》。《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后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并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敬老愛幼,勤思好學,成為品德高,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對我們做教師的也不失為一本培訓良好師德的好書。
讀《弟子規》之前看了《論語》,里面有句話非常精辟,“其身正”,我自己身正了,“不令而行”,我們的學生就會跟著你做;“其身不正”,我們自己都做得不好,“雖令不從”。縱使學校校規訂了二百條、三百條,學生也很難成為品行高尚的人。記的有一天剛上班,我在樓上看到了個熟悉的身影,是我們校長,他正在校園里走,沿路撿起地上的垃圾。校長的這個風范留在我的印象當中很深刻,從那時候開始我從來沒有丟過垃圾,因為當我要把垃圾丟下去的時候會浮現什么影像?那我太對不起我的校長了!你看,一個“身正”者的行為對底下的影響是很深的,慢慢的我們自己也會效法、也會學習。現在我做了多年的班主任,更是體會到了真正帶一個團體的效率就在以身作則是最好的。作為教師我的們如何才能做到“其身正”?《弟子規》正是教我們如何“身正為范”,一本好書。
我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也是一名體育教師。我知道作為小學是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的最佳時期。“弟子”也有“規”,古人都非常注重對孩子的養成教育。我們的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各種不良社會風氣時時侵害著我們的學生,個別學生的行為習慣已經引起我們的擔心,所以必須注重孩子們的品德養成教育。在我們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從寨里中心小學走出去的學生個個都都是品行高尚之人!
讓我們記住: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
讀弟子規感想100字篇5
國學,是我們中國智慧的寶藏。《弟子規》這本書,分為七個部分:即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前六項屬于德育修養,后一項屬于智育修養。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兩句,他們告訴我:事情雖然很小,但不可以擅自做主。自己有什么喜歡的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能自己偷偷藏起來。有一次,我和媽媽去水果店里買水果,我們挑好了后,媽媽正在買單,我偷偷拿了兩顆提子吃掉了,當時我還很不以為然。后來讀了《弟子規》里的這兩句話,再想到那天吃的兩顆提子,突然有如鯁在喉的感覺,我以后再也不會這樣了。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它告訴我要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有一天早晨,我六點多就起床了,爸爸說:“早上這么好的時光,你讀會英語吧!”當我正要磨蹭找個借口不想讀時,忽然想起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于是馬上動身,拿起了英語書,興致勃勃地讀了起來。以前早上我都要七點多才起床,現在每天我都會六點半左右就起床了,這樣可以讀半個小時的書呢。
《弟子規》這本書,不僅告訴我們怎么做事,更教會了我們怎么做人。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源遠流長,更是博大精深。身為當代的小學生、未來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我一定認真品讀《弟子規》,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
讀弟子規感想100字篇6
所謂德,即:道德。道是自然規律,德是力行。所以只有在生活中實踐,真干,處處力行弟子規,才是真正的學習,因為學而不習,等于無學。“不力行但學問,長浮華成何人”。
力行也一定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身教勝于言教。所以末學要感恩我們的孩子們,他們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幫助老師們成長,這就是“教學相長”的最好體現。末學更要知難而進,好好學習和領悟教育的真諦。讓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能為每位孩子傳道,授業,解惑,這是末學現在最大的目標和志向。
教育無小事,他不光只是在課堂上,更多的是將其落實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心為孩子著想,用一雙敏銳智慧的雙眼觀察孩子,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先知其心,然后才能救其失也。用真誠的心喚醒孩子本善的心,讓他們順著天性幸福成長。
但,茍不教,性乃遷,順“天性”而非“個性”,這兩個詞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其根本區別在于:一個無私利他,一個自私自利。所以,要從小給孩子灌輸正知正念,培養浩然正氣,為自己培福積福,再造福,那么,他的晚年必定是幸福圓滿的。人生最難得的莫過于此。
讓末學跟孩子一起努力,從當下做起,一步一步向幸福出發!
讀弟子規感想100字篇7
中國的國學博大精深,蘊涵著古人的智慧。這些代代相傳的民族文化精髓,就是我最好的啟蒙教材。讓我了解最基礎的國學知識,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弟子規》是清朝李毓秀所寫的,讓我百讀不厭, 教會我如何尊重別人———要孝順父母;是它,幫我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要守信;是它,讓我學會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問題———要仔細。我們應該學會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百善孝為先。或許現在的我們早已無法做到像古人說的那樣“出必告,反必面。”但我們可以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要我們去做事,我們應該趕快行動,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為父母效力;父母教導我們時,應該恭敬地聽而不可以隨意打斷他們,要將話聽進心里;我們犯了錯誤,父母責備,應當順從他們并且承擔過失,不能頂撞他們,讓他們傷心。如果一個人能夠孝順,那么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學習先輩們以父母為首的優良品德,把中華民族以孝為本的精神發揚光大。“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條讀書學習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讀書時眼在書上,嘴也在念,可心經常飛到九霄云外。自從讀了這句話,我就開始在學習時不左顧右盼,心不在焉,而是專心致志地學習,讀書,寫字、上課認真聽講。就是因為這樣我的學習效率才大大提高。
《弟子規》教會我的東西太多了,每當我讀起它,就會想到很多很多……我相信,我讀了《弟子規》,肯定在成人成才的過程中找到了一條捷徑。
讀弟子規感想100字篇8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弟子規是根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范。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行為要小心謹慎、講信用。
入則孝是弟子規的第一課,它告訴我們對待父母要比對自己更好,不要動不動就讓父母生氣。其實孝順我們都知道,我們也想過做到,只是做不到而已。而父母說的話我們也常常當耳邊風,其實我的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事,剛買電腦時,我對電腦很好奇,甚至一天都不離開電腦,父母為了我的眼睛不壞掉就一次一次的提醒我不要總是玩電腦、看電視,可是我偏偏不當回事,每回都把他們的忠告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終于,過了一年,我的眼睛視力就不好了,甚至看不清黑板,然而,父母知道了我的眼睛不好并沒有責怪我,而是立馬帶我去做治療、配眼鏡,花了上千元做了糾正。是我自己自作自受而造成的視力下降,可是爸媽卻不怪子女,只是想辦法解決眼前的視力問題。每個人的父母都是一樣的,不管兒女對自己怎么樣都始終對兒女好。而作為兒女的我們卻經常惹父母生氣,甚至有時候還對著父母發脾氣,真是太不應該了。讀了《弟子規》中的孝,我知道了自己對父母發脾氣是多么的不孝,也會好好的反省自己。
《弟子規》中另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信。人無信則不立,意思是一個人要是沒有誠信就不能立。誠信是交朋友的必要素,一個人有了誠信才能讓別人信任你,答應別人的事也絕不能食言,不然別人就不會信任你。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我以前跟一個小學同學約了一起去新華書店,可是因為爸爸媽媽叫我去舅舅家,所以我沒有去約定好的地點。但是我沒想到,第二天那個朋友一句話都沒跟我說,我主動找了她好幾回她才告訴我原因,原來是因為我昨天沒去那里,害她等了我一個小時。我拼命的解釋,可她根本就不聽。我第一次嘗到了不守信用的滋味。經過了這件事,以后我約定好了的事要是臨時有問題我就無論如何也要跟約好了的人說一聲。因為那一次我的不守信用給我的人生都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當我讀到《弟子規》的“信”時,我真的覺得誠信非常重要。
弟子規將我們平時的言行標準都歸納下來了,更教給我們人與人之間應該如何相處、小輩與長輩應該如何相處等等一些道理。我也會努力的去做到《弟子規》中對我們平時為人處事的一些標準。《弟子規》中的道理真的對我們的人生有意義,這樣的書值得我們都去看、去學習!
讀弟子規感想100字篇9
這個暑假,我看了《弟子規》這本書,很有感受。《弟子規》顧名思義就是古代弟子的行為規范,它告訴我們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做人要守信、慷慨。
先說守信吧,我可是一個很守信的人哦。暑假里的一天,我和一位同學約好晚上七點鐘在羽毛球館見面,可是時間已經過了很久,她還沒來。我急得讓媽媽打她媽媽的手機,可是一直沒人接。媽媽勸我別等了,先自己玩吧。我不肯,我想起《弟子規》里的一句話: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我要講信用,我要遵守諾言!我家和她家離得很近,于是我央求媽媽陪我去她家樓下叫她,我在她家樓下大聲喊了好幾遍,都沒人應。當時我就像一只泄氣了的皮球一樣,很失望。媽媽安慰我說:“你是個守信的好孩子,她也許有急事去了吧。”我心里才舒服了一些。
我平時雖然不是那么慷慨大方,但對于橡皮、鉛筆之類的小東西,我是十分樂意借給別人的。但因為我是一個很愛看書很愛買書而且很愛惜書的“小書迷”,所以我不怎么愿意將自己最最喜歡的書借給同學,生怕同學把自己心愛的書給弄臟弄壞了,因此有時就不太愿意把書借給別人。但是自從讀了《弟子規》之后,我的表現有了很大的變化:我認識到這是一種很自私很小氣的行為,我為自己過去的表現感到羞愧。我準備開學以后把自己喜歡的一些書都帶到班里,和同學們分享。我要做到《弟子規》里說的那樣:人借物,有勿慳。這樣,大家在一起都可以相處得很快樂,很開心,看著別人開心快樂的樣子,我想我一定會比他們更開心!
守信、慷慨的人會更受大家的歡迎,還會有更多的朋友,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守信、慷慨的人吧!
讀弟子規感想100字篇10
平常我有很多不足,可我今天讀了一本叫《弟子規》的書,這本書教育我要當一個勇敢,聰明,誠實,孝順的人。對照《弟子規》的教育,再想想自己以前的行為,情不自禁的低下頭一陣面紅耳赤,
我經常跟父母頂嘴,不聽他們的教導,他們讓我往東,我偏要往西,我沒做到《弟子規》中得父母呼,應勿緩這句話,一次,媽媽叫我吃早飯,可我心中有一百個不愿意,所以就隨便應付了一聲馬上到,然后繼續睡覺了。等到我醒來已經是11點30了。我飛奔到客廳,見媽媽已經早早的吃完了早飯等著我起床。我愧疚的低下了頭,盡管臉再紅也沒有用。
還有一次,我上英語補習班晚回家了半個小時,媽媽說我是不是不會背書留了下來?可我沒有一點耐心,站在那的我暴跳如雷,于是,媽媽便去找老師問一下,老師說我英語課文不會背,于是我又火冒三丈,媽媽再一次問老師,可是老師說的還是原話。我只好承認了。后來回想一下,這件事不應該欺騙媽媽,我應該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我真對不起媽媽。
《弟子規》是我啟蒙我好老師,教會我很多,讓我學會了怎么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