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讀后感600字
寫讀后感需要對所讀內(nèi)容進行分析、評價和反思,這可以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亮劍讀后感600字應(yīng)該寫成什么樣的?快來看看亮劍讀后感600字,本文為你提供亮劍讀后感600字寫作技巧和示例!
亮劍讀后感600字篇1
這幾天再一次被《亮劍》所吸引。粗略想來,在這七八年的時間里,留在我腦海中較深印象并不多。一是反映東北某地日軍遺留化學武器泄漏引起的恐怖小說,名字已經(jīng)忘卻了。二是前兩年的《長征》。再就是眼下地方電視臺重播的《亮劍》。究其喜歡的原因,主要是原本就喜歡戰(zhàn)爭片,更重要的是喜歡《亮劍》中的男人極有男人味,是一群真正的男子漢。
在反掃蕩的殘酷戰(zhàn)斗中,獨立團的騎兵連面對數(shù)十倍的日寇騎兵聯(lián)隊,寧死不屈,決戰(zhàn)到底。在騎兵連長“騎兵連,進攻!”的吶喊聲中,十幾個戰(zhàn)士——幾個戰(zhàn)士——對敵人發(fā)起一次又一次的沖鋒,直到僅剩下斷了左臂的騎兵連長一人。即使這樣,連長依舊聲嘶力竭地呼喊著“騎兵連,進攻!”,毫不猶豫的沖向敵人——戰(zhàn)斗結(jié)束了。戰(zhàn)刀無語,遠天低垂,默默的黃土記下了中華民族這沉重的一幕。騎兵連長那被硝煙熏黑的、因憤怒而近似扭曲的臉,那噴著仇恨火焰的眼睛,那滴血的斷臂,這幾天來一直在我心中揮之不去。這是一種精神,一種靈魂,一個民族的精神,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民族正是有了這種精神,這種靈魂,才得以在災(zāi)難深重的一百多年的歷史中頑強的抗擊、生存,才熬過了黎明前的黑暗。
今天,我們可以忘記昨天,可以忘記痛苦,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這種精神,不能忘記這種靈魂,尤其是在歌舞升平的今天。
亮劍讀后感600字篇2
我讀《亮劍》已經(jīng)有一年的歷史了,把一本《亮劍》讀得個稀啪爛,現(xiàn)在讀著的這本是媽媽重新給我買的。說實話《亮劍》的精彩描寫簡直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讀著讓我如癡如醉,特別是對話描寫讓我讀后十分的贊嘆!
《亮劍》就像是一塊磁鐵把我深深地吸引著,讀了《亮劍》讓我知道了軍人的作風。尤其是主人公李云龍的語言風格更讓我贊嘆。記得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是軍人就要有亮劍精神,明知敵人比自己強,但也要拔出劍來與他搏斗,這才是亮劍精神!”小說中還有一句話是李云龍的兒子李健說的:“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要是革命的你就站出來,要是不革命的就滾他媽的蛋!”大家猜一猜,他兒子為什么這么小就會說出這種話來,也許就是李云龍的言傳身教吧!
雖說故事情節(jié)前面一部分說李云龍活得很英雄、很風光、很瀟灑,但是后來他的日子就沒有那么好過了,--時,他被馬天生迫害了。大家都知道,在--時期活下來的左派寥寥無幾,所以李云龍的結(jié)局就非常凄慘了。書上記載,他死的時候是用當年楚云飛送給他的勃郎寧袖珍手槍自殺的。他在自殺前還講過這樣一句話:“軍人的死法是用子彈!”就這樣,一代名將李云龍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實在讓人深思不已啊!
李云龍的死,讓我淚流不止。不過他還是有后福的,他兒子后來繼承父業(yè),成為了一名中將。這是算是對九泉之下的父親的一種告慰吧!
亮劍讀后感600字篇3
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亮劍里的經(jīng)典話語,亮劍這本書雖然看了好幾遍,但是卻還是一有空就拿起來津津有味的看幾個章節(jié),每看都有新的體會,都讓人生有感觸。比電視劇中更能感受李云龍那種亮劍精神的豪氣與勇氣。
讓人百看不厭的情節(jié)就是那野狼峪的白刃戰(zhàn),那天加強營400多號戰(zhàn)士一動不動地趴在公路兩側(cè),但是身著單衣的戰(zhàn)士們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凍得兩排牙不停地撞擊,情報錯誤來的是敵人戰(zhàn)斗力最強的關(guān)東軍,可是他們毫無懼色,路邊枯草在一瞬間全被掀開,一排排雪亮的刺刀,部隊如潮水般沖上公路,頃刻間,身著黃色軍裝和灰色軍裝的人群絞殺在一起。戰(zhàn)斗十幾分鐘就結(jié)束了,田野里橫七豎八地躺滿了血淋淋的尸體,像個露天屠宰場。300多個關(guān)東軍士兵的尸體和300多個八路軍尸體都保持著生搏斗的姿勢。有如時間在一霎間凝固了,留下這些慘烈的雕塑。
正如李云龍在面對關(guān)東軍時說的,如果古代劍客和高手狹路相逢,假定對手是天下第一劍客,你明知不敵,但是你不能退縮,要不你憑什么當劍客。對,明知是個死也要寶劍出鞘,這叫亮劍,沒這個勇氣就別當劍客,倒在對手劍下不算丟臉,那叫雖敗猶榮!
生活中我們也是這樣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我們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時,我們也要勇敢的去面對,失敗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連面對的勇氣都沒有。有了這種精神,縱然是敵眾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他也能勇往直前,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如泰戈爾所說讓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拿出亮劍般的精神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亮劍讀后感600字篇4
“逢敵必亮劍“,這是我讀完了都梁《亮劍》一書后,非常記憶猶新的一句話。我常常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到底何為亮劍?又亮的是怎樣的一把劍?這把劍對于一個國家與民族,又有怎樣的意義與責任。
這使得我我想到了,書中的主人公李云龍。他是一個略帶草莽氣息,且有幾分綠林好漢味道的人物。他雖然大字不識幾個,曾經(jīng)只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鄉(xiāng)間篾匠。但是因為生存,因為骨子里的那一腔熱血,那種“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信念。使得他積極的投身進了革命,從倆萬五十里長征到全中國解放,他金戈鐵馬,整整征戰(zhàn)了三十余年。
在戰(zhàn)場上他拋頭顱,灑熱血,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只為民族可以長治久安,只為百姓可以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家家都能有口熱飯吃,戶戶都能有件暖衣穿。他先抗日,后反蔣,平金門,戰(zhàn)朝鮮。面對強大的對手,他明知不敵,卻要毅然的與之斗爭。即使全團倒下了,即使全團陣亡了。也終要化成為一座山,一道嶺,不讓敵人跨過這道山,越過這條嶺來傷害一方百姓。
他為了民族大義而戰(zhàn),為了國之尊嚴而戰(zhàn)。他曾經(jīng)說過,“做為一名軍人,就算是死,也要戰(zhàn)死在沖鋒的路上。”他沒有空口說白話,李云龍用了他傳奇一生的時間,去完美的做到與兌現(xiàn)了他曾說過的話,并且也展現(xiàn)出來了,中華鐵血男兒的氣魄。
我認為在李云龍身上所體現(xiàn)的,就是這種“亮劍”的精神。那是一種無敵可擋的大無畏精神,那是一種正義永遠戰(zhàn)勝不了邪惡的舍身救人精神,那是一種我們中華民族,世代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軍人,需要有這種亮劍的精神。
百姓,需要有這種亮劍的精神。
國家與民族,更需要有這種亮劍的精神。
亮劍,亮的是一種智慧與謀略,亮的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膽識,亮的是不屈服于殖民列強主意的堂堂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