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
寫讀后感需要對所讀內容進行分析、評價和反思,這可以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希望對大家寫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有所幫助。
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
《哈佛家訓》是一本為你指點人生道路的書。當你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時,不妨看看這本書,它講了很多道理,為你指點迷津。
讀了這本書后,我有太多太多的感受,又有太多太多的感動,然而,更讓人回味的,卻是書中的一個個故事。例如:那被納粹活活埋葬了的小女孩,但是納粹只能埋葬她的身體,卻無法掩埋她那天真無邪的聲音和活力;還有那可愛的兩兄弟,雖然說不能挖穿地球,但是中間畢竟有許多收獲——那些各種各樣的昆蟲;還有母金錢豹的故事,它盡管受了傷,也要拖著傷痕累累的身子去給自己的孩子喂奶,要讓孩子活下去…… 這些故事扣人心弦,生動有趣,寓意深刻。正如書中的“編者序”所說:“這種‘故事教育’不僅對孩子幼小的心靈有很好的感化作用,而且對父母也具有啟發意義。” 另外,《哈佛家訓》能使讀者深刻地理解品性、夢想、真愛、成功、思維、心理等等的意義。
我讀完這套書后受益匪淺,覺得相見恨晚。我讀的是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的共三本書的《哈佛家訓》,第一冊是借好朋友的,讀完后我就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趕快給我買第二冊、第三冊吧,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整套書都讀完!”當我看完第一遍的時候,就想再讀第二遍、第三遍了。要不是好書,我能這么如饑似渴、愛不釋手、反復閱讀嗎?
讀了這套書后,我的靈魂得到了升華;讀完了這套書,我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這些感人至深、發人深省的故事無時無刻不在我的腦海中縈繞盤旋著。最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對于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夠實施的親情的教育、處世的教育、自律的教育、感恩的教育,這是一套多么有益于人的書啊!讀完這套書,我們會有多少感受和收獲啊!能從這套書中學到多少知識和道理,這是何等的榮譽與幸福啊!
如果說我是一條在黑暗中渴望光明的小船,《哈佛家訓》便是照亮我的人生航程的一顆啟明星!
《哈佛家訓》擁有著眾多的讀者,包括著無窮的真理。它那么純潔、高尚,像天堂的大門,向一切具有美德和渴求美德的人打開;它賦于人們人生的啟迪,教給人們做人的道理,引導人們追求真理,是我們大家生命中的領航者、導航員。
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篇2
《哈佛家訓》這本書是美國的著名作家貝納德編寫的。里面的近兩百個小故事,都交給了我們做人與做事的道理。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少斗氣,多爭氣》。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家公司的員工他恨這家公司,想離開這家公司。他的父親也雙手贊成,可是父親不認為此刻是最好的時機。“為什么?”兒子問道。父親說:“你應當成為公司的獨當一面的人物,然后突然離開公司,這樣才能使公司遭受重大的打擊。”兒子覺得這是一個好的計劃,并開始努力工作。半年之后,兒子成為了總經理助理。父親說:“此刻趕快離開公司。”兒子笑道說:“我暫時沒有離開想法。”這正好也是父親的初衷。兒子這時才明白父親的用意。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一個道理:生氣不如爭氣,僅有自我爭氣才不會被別人小看。人總有不順心的時候,僅有調節好心態,鼓足勇氣去爭取,這樣,你的生活才有可能是另外一個樣貌。
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篇3
最近,書會的閱讀書目是《哈佛家訓》,這是一位哈佛博士送給子女的一份特殊的人生禮物。《哈》以品性、夢想、真愛、成功、思維、心理、智慧、創意、勇氣和覺悟十個章節描述了一百多個生活中的小故事。而每一個故事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氣息、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彩的生活好處。
其間有許多故事令人回味無窮,如《被拆掉兩次的亭子》讓咱們對墨西哥總統福克斯父親的“誠信”肅然起敬;《南瓜與鐵的較量》讓咱們感悟到拼搏的力量;《當一塊石頭有了愿望》讓咱們感嘆郵遞員創造的奇跡,等等。但最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道終生受用的測試題》,這道題堪為經典,說你開著豪華車路遇三個同時在等公交車的人,一個是性命危在旦夕的老人,一個是你做夢都想報答的醫生,另一個是你的夢中情人,而車內只能再坐一個人,你該如何取舍?我好奇地猜測其結局,但終究沒能將故事圓滿,就像故事中的那99%人中一樣。這與其說是一道智力題,還不如說是人生題。咱們不能預測到最佳答案,是否是正因咱們從未想過放下咱們已經擁有的東西,如果咱們能及時地、合理地放下一些東西,咱們是否還有可能會得到更多呢?
這讓我想起了《魚和熊掌》的故事,有的時候咱們難以抉擇,甚至勞心傷神,但只要咱們能根據自我的需要有的放矢,魚和熊掌就不會成為問題。其實,咱們在不經意間一向在做著選取,如選取了工作必放下了休息;選取了辛勤必放下了懶惰;選取了拼搏必放下了安逸。聯系到咱們的職業,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專業素質一流的教師,就務必潛心于專業領悟,而放下一些玩樂的時刻;想讓學生信服于你,就務必為人師表,而舍棄一些不良嗜好;等等。我想咱們的選取務必從自我的實際出發,如果你覺得是你所需要的,就必須奮勇向前;但如果只是“浮云”,該放下得都得放下。務必割舍而不肯割舍,則是疑慮與執迷,對自我有害無益。能在務必割舍時,毅然地割舍,才是堅強與灑脫。這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篇4
寒假里,老師向我推薦了一本書,【哈佛家訓】。這本書是美國的威廉·貝納德寫的。里有品性——站立生命的基石,夢想——裝點歲月的風景,真愛——永恒不息的心跳,成功——奮斗人生的酒杯,思維——通向真理的捷徑,心理——撫摸意念的手指,智慧——呈現一直的張力,創意——了無痕跡的匠心,勇氣——正真無謂的面對,覺悟——樸實無華的光芒。
其中,品性這一欄里有這樣一篇文章【籬笆上的鐵釘】講的是一個脾氣很壞的小男孩,他的爸爸給他一袋釘子,告訴他,每次發脾氣或跟別人吵架以后,就在院子的籬笆上定一顆釘子。
第一天,男孩釘了37跟釘子。以后的日子里,他慢慢學著控制自己的脾氣,每天釘的釘子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比釘釘子要容易的多。
終于有一天,一根釘子沒有釘,他高興得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
爸爸說:“從今天以后,如果你一天沒有發脾氣,就可以從籬笆上拔掉一根釘子。”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了,最后,籬笆上的釘子被全部拔光了。
爸爸帶他來到籬笆邊,對他說:‘' 兒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籬笆上的釘孔吧,這些洞永遠也不可能恢復原來的樣子了。就像你和一個人吵架說了些難聽的話,你就會在他心里留下一個傷口,想這個釘子洞一樣。“
插一把刀子在一個人的身體里,再拔出來,傷口就難以愈合了。無論你怎么道歉,傷口總是在那兒。要知道,身體上的傷口和心靈上的傷口一樣都難以恢復。
我的感受是,什么事情都要樂觀的去看,這樣不會給自己找麻煩,也不會給別人的心靈帶來傷害。
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篇5
假期讀了《哈佛家訓》一書,居然有愛不釋手的感覺,它通過一個個具有豐富教育功能和飽含深刻生活意義的故事,從樹立理想、養成習慣、努力奮斗等方面,展現了一幅幅主人公奮斗的歷程,闡述了一個個深刻的人生哲理,對我產生了很大觸動,對我的從教理念和個人修養具有至關重要的指導意義。
初中生,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更是品德修養,能力素質提高的重要時期。他們的心靈是一塊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他們播種的東西產生深刻的影響,所以,我們在教書的同時,要更加注重育人,更多的在授人以漁的方面做文章,要幫助他們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讓他們具有良好的品德,幫助他們成良好的習慣,讓他們形成堅忍不拔的性格,幫助他們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讓他們掌握自我學習,順利成長的本領。
在工作中,要學會統籌兼顧,千萬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針對學生的成長特點,全面掌握學生的各方面情況,對他們進行系統的培養。雖然自己是語文老師,但不要單純從語文出發,要關注學生的各科成績,不該只要求學生守紀律,要更多的從品德養成,習慣養成上下功夫,要更多的與他們交心,心靈的溝通才是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只有心靈產生共鳴,才能被孩子真正接受,才能真正轉化成他們自己的東西,為他們的成長提供不竭的動力。
對于自己,要調整自身的工作目標,要把目標放的更遠大,必須跳出讓他們考入理想的高中這一狹隘思想,真正把育人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同時,要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人格魅力,多用人格魅力影響他們,少用師長的語言要求他們,多一份感化,少一分說教,要把自己作為孩子們成長的第一課本,在學習,生活,做人等方方面面成為他們的榜樣,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讓他們在各自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遠,飛的更高。
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篇6
前兩天,我讀了一本書——這本《哈佛家訓》中,編者借助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闡述了百年哈佛的人生哲學,內容涉及立志、自信、行動、意志、誠信、自律、熱忱等11個方面。讀后,我感覺這不僅是一本給孩子、給父母看的書,對于教育者來說尤其有益,它豐富了自己的知識
《哈佛家訓》以品性、夢想、真愛、成功、思維、心理、智慧、創意、勇氣和覺悟十個章節輯錄了一多個生活中的小故事。
其中,《一條小面包》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故事講述了一位面包師,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給城里最窮的20個小孩每天一條面包。每天早晨,其他孩子都你推我嚷爭著搶面包,只有一位名叫格琳琴的小姑娘沒有去搶,而且十分懂禮貌。一天,格琳琴的媽媽發現面包里藏著幾枚銀幣,就連忙叫格琳琴送了回去。當她把銀幣送回去時,面包師告訴她,這是他特意放進去的,因為面包師要告訴她一個道理:謙讓的人,上帝會給予他幸福。愿你永遠保持一顆寧靜、感恩的心。故事里的那位小姑娘,從不與別人爭搶面包,每次都等別人搶完了才撿起籃子里剩下的最小一塊面包,而且從來不會忘記親吻面包師的手以示感激。在現在一些人看來,這個小姑娘太傻了,什么也不爭,豈不是很吃虧?其實,真正吃虧的是那些喜歡爭搶的人,他們爭得了眼前的小利,卻把自己不好的品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這么一群爭先恐后的人之中,格琳琴的謙讓是那么的突出、那么的難得、那么的鶴立雞群,猶如夏日的涼風、冬日的暖陽,使人心胸豁然開朗。正如書中所說:謙讓的心,有如宇宙中的天空,有如大地上的海洋和山谷,謙讓者因寬而博大,因博大而有力。
這本書對我的教育太深刻了!
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篇7
我人生的轉折點是從我看了《哈佛家訓》以后。以前的我不僅懵懂,不愛讀書,而且愛撒謊,和男孩子們一起瘋玩,久久不愿回家;現在的我長大了,成了“書蟲”,不撒謊也不瘋玩了。
《哈佛家訓》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信心多一分,成功分多十分。它主要講了威爾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從事了地皮生意,他認為美國是戰勝國,經濟很快就會發達起來,以后地皮的價格也會暴漲。可他的家人朋友齊聲反對,這并沒有打垮塌的自信心,他還用自己的積蓄買了一塊荒地 。他想:美國經濟恢復很快,我可修建一個旅館!可家人們卻再次反擊了他,甚至想賣掉這塊地。事實不出威爾遜的意料,威爾遜利用這塊荒地賺了一大筆錢。
是什么讓威爾遜賺了這一大筆錢?是自信!記得小時候,那是第一次登臺演出,我心里直打鼓,總是想著能不能成功。終于到我演出了,我由于缺乏自信,上臺階時,我一腳踩了個空,摔了個狗吃屎。老師一見,示意播音樂的人停下,與主持人爭斗了好一會兒才把我的節目調到了下一個。老師教育我說:“人要有自信,自信可是成功的第一步……”老師的一番話讓我自信滿滿。這下上臺的感覺可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感覺有精神多了,連腳步也有力多了,并成功完成了演出。
經過這次經歷,我知道了信心是一個人的伊政府他相信能征服的東西。自信——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第一秘訣,是他成功的內在驅動力,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在這個社會上步履如飛,而缺乏自信的人只能步履蹣跚。對于我們來說,在內心樹立起自信,用信念激發出自己的勇氣和雄心,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來吧,青少年們!讓我們一起把信心樹立在自己的內心吧!
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篇8
《哈佛家訓》是一本由美國作者創作的一本“著作”。這本書里面是由很多個小故事組成的書。
里面還被分為了好幾個篇。其中有《尊重》、《信念》、《博愛》、《幽默》、《剛毅》還有《人生》……《哈佛家訓》也被分為“I”、“II”、“III”和“IV”四部。
這里面的故事有的是告訴你一些道理;有的是告訴你怎么樣做人;還有的是告訴你別人是怎么樣刻苦努力才成為名人的……這里面的很多故事都讓我懂得了一些道德問題、怎么樣的事情才算高尚、人生是怎么樣的、不能驕傲、一些人生問題、還有一些誠信問題……這些道理可以對我們以后的人生有所幫助。
其中有母愛的寬恕;慷慨的解囊相助;不顧自己也要救別人;……——這些事情都讓我感動至極。
其中有一個故事是講:一個電氣技師——斯坦門茨,在他最困難的時候,一家小工廠幫助了他。有一次他幫福特公司修理了電機,福特公司邀請他到他們的公司來。但斯坦門茨卻拒絕了。因為那家小工廠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了他。而福特公司為了斯坦門茨,用一萬美元收購了那家小工廠,那是因為人品難得。
現在有很多人,因為蠅頭小利不惜以怨報德;很多人,因為蝸角虛名可以背信棄義。而斯坦門茨,一位貧窮的電氣技師,卻做出了不同的選擇。美德才是人的價值所在,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財富,輕易放棄,終于變得一無所有。福特先生為一道畫線慷慨支付一萬美元,是因為斯坦門茨的技術;為收購一個小工廠而不惜耗費巨資,是因為斯坦門茨的品性。斯坦門茨非常讓我敬佩,我們以后也要做一個像斯坦門茨一樣的人。
《哈佛家訓》是一本非常好的書。它能使大家明白很多道理,這對我們的明天有很大的幫助。我希望大家都能來讀讀這本“著作”。
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篇9
爸爸推薦我讀《哈佛家訓》于是我便買了這本書讀了起來。這本書里講的是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個個故事都講了做人的道理,和成功人士的故事。和壞習慣一旦養成了,就無法改變。做人要踏踏實實,來不得半點虛假的道理的故事。
我也推薦給四年級的同學看一看,該怎樣做人,怎樣該掉壞毛病和怎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作人道理。讓我們的前程更有希望!越來越美好。
楊慧杰:“哈佛家訓”里面有許多不同的小故事,很吸引我。通過爸爸媽媽的解讀,不同的故事,讓我了解了不同的人生道理!
楊爸楊媽:非常感謝學校為我們家長和孩子送上這本家教寶典,書里的內容不僅吸引小朋友,也為我們家長開拓了視野。通過生動的小故事,折射出人生的大道理。“哈佛家訓”從不同的角度,多方面的成功實例,為孩子獲得人生啟迪,為家長積累教子經驗具有雙重的教育意義!
巴勒斯坦有兩片海,一片是加利利海,一片是“死海”,加利利海很美,魚兒暢游,漂亮的水花點綴著海面,海邊的樹木枝繁葉茂,到處鳥語花香;而“死海”沒有魚、沒有樹,到處死氣沉沉,為什么呢?兩片海都是約旦河流入的水,加利利海接納了約旦河,約旦河每流進一滴水,加利利海就流出一滴水,而“死海”把水儲存起來,流進的水再也流不出去。
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付出,只接納不付出就會變成“死海”,懂得接納與付出,我們就會有很多朋友幸福的生活。
今天,我讀了《哈佛家訓》中的《聰明的女人》。
故事講的是一個聰明的女人在小河邊撿到一枚寶石。第二天,那個女人遇到了一個饑餓的旅行者。她把背包里的食物給了這個旅行者。旅行者忽然看見了那枚寶石,要求女人把寶石送給他。女人毫不猶豫得把寶石給了這個旅行者。旅行者知道這枚寶石足夠他生活下半輩子了。過了幾天,旅行者把寶石還給了這個女人,說:“你能給我更珍貴的東西嗎?”。女人問:“我能給你什么?”。旅行者說:“我想要你把寶石給我的力量。”
有時,真正能征服你的不是你的財富,而是內心征服財富的力量。我想,財富固然重要,最重要的是能把珍貴的東西毫不猶豫送給別人的那顆心。
今天,我看了《哈佛家訓》的一篇文章《林肯的胡子》。
在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的故居里掛著兩張畫像,一張有胡子,一張沒有胡子,在旁邊還貼了一張信紙,是一個十一歲的小女孩格雷西寫的,大意是讓林肯當選總統,并為他支招,讓他流起胡子,這樣可以使他的形象更加完美,林肯就按小姑娘說的做了。結果很多人都被他的魅力征服,林肯終于如愿以償。
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我們要真誠的接受別人的意見,無論他是誰,只要他說得對,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進步,才能不斷地取得成功。
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0
今天我讀了《哈佛家訓》里的一篇文章叫“你是上帝的妻子嗎”。主要內容是 紐約,12月一個寒冷的日子,一個小男孩站在百老匯鞋店的門前,他光著腳,往里面看,身子,因為寒冷而顫抖。 一位女士問:“小家伙,你這么認真在看著什么?”“我曾經請求上帝賜給我一雙鞋子,我想知道這里面有沒有。”男孩回答。 女走拉著他走進店內。她給男孩買了半打襪子,她又問店員,能拿一條毛巾和一盆水嗎?“她把男孩帶到店堂后面,為他洗腳,然后用毛巾擦干。店員拿著襪子回來了。女士取出其中一雙為孩子穿上,又為他買了一雙鞋,再把剩下的幾雙襪子包起來交給男孩。走時,女士拍著他的頭說:”小伙子,你現在覺得舒服一點兒了么? 小男孩在后面拉住她的手,抬頭注視著她的臉。 小男孩哭著說:“你是上帝的妻子嗎?”
上帝無處不在。可是我們的肉眼無法看見上帝的肉身,更別說時刻陪伴在上帝的身邊了。
我的感想是:只要我們能和他一樣博愛,用自己的行動去關愛周圍的人,你就會發現自己離上帝的距離不再遠了。
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1
《哈佛家訓3》內容簡介:家庭教育中,應該以什么樣的價值觀作為依據?我們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是什么?我們對孩子的未來有什么確信的期待?父母以自己的好惡、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想當然來考察和判斷孩子,以自身任意的習性熏染孩子,這樣的教育怎能不令人擔憂?
對于孩子,我們知道多少?他們的快樂是什么?他們的渴求是什么?他們希望有什么樣的童年?面對孩子成長中疑惑的眼神,父母到底讀懂了什么?我們只要求孩子從學校拿回一份寫著a或100的成績單,卻從沒有想過它們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父母要不要學習?對于子女教育,我們的知識和修養是否已經足夠?社會閱歷中積累的膚淺經驗,會讓我們很多人盲目自信。可是,真正合格的父母一定知道,在孩子面前我們是何等貧乏,何等幼稚,一個兩歲孩童的發問,就足以將我們徹底難倒。
這本書蘊涵著雙向的教育啟示,它不但告訴我們怎樣做父母、做老師,也同時給我們的孩子指引了正確的生活方向細心閱讀每一個故事.我們會從中獲得很多出乎意料的人生答案。《哈佛家訓》是一套系統全面的家教經典,它奉獻給我們的其實不僅僅是教子之道。
哈佛大學先后培養了七位總統,三十四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數以百計的世界級財富精英。這些杰出的人物,曾經對美國和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還在繼續產生深遠的影響。哈佛大學打造這些巨人的秘密就在《哈佛家訓》當中。
《哈佛家訓》中的每個故事都具有豐富的教育和生活意義,有一個小故事,叫“人的智慧”,這個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上帝說,人的智慧常常使人干蠢事,有時還不如動物。
這句話讓人感到十分不快:“我就不相信,我寧愿和動物們一比高低!”
上帝說:“孩子,我不是否定你,而是警告你。要比試的話,我的題目也很簡單,你看!”
突然,人的面前出現一堆黃金、一堆嫩草、一堆香蕉、一塊鮮肉;接著,一頭驢子、一只猴子、一只老虎、也相繼站到了人的身邊。
上帝說:“在答案面前,你們可以任意選擇。”
猴子不容分說,抱起香蕉就跑了;驢子嗅嗅青草,然后叼走了;老虎見肉大喜,吃掉一半,帶走一半。
人看著上帝問:“就這樣嗎?”上帝笑笑,“是啊,你不要黃金的話,我也可以給你別的。”
人搖頭道:“我要的正是黃金——難道這不是答案嗎?”
上帝說:“這不是答案。你把黃金背起來吧。”
人背起黃金,扭頭對上帝說:“給我答案吧。”
上帝手一揮——眼前一片大海,人站在孤島中間,身邊分別是一只吃香蕉的猴子,一頭嚼著青草的驢,還有一只守護著鮮肉的老虎。
看著一堆黃金,人不禁悵然若失,哭笑不得。
至此這個故事就結束了而旁邊有一些點明文章所講述的道理的小字:
人永遠不要挑戰上帝也永遠不要和大自然作對。人應該謹守人的本分,做人該做的事情。
人只是作為動物的一種而存在,它的使命并不是來領導世界,也不是做其他動物的楷模。
也許人本來是聰明的,但非分的欲望卻讓他們變得愚不可及。
這是一本隨時可以打開隨時可以合攏,可以在任何時開始閱讀的書。它以品性、夢想、真愛、成功、思維、心理、智慧、創意、勇氣和覺悟十個章節輯錄了一百多個生活中的小故事。每個故事講完,旁邊還用小字做一個總結性發言,幫助比較鈍的人明白和感悟。非常適合兒童。每個故事都具有豐富的教育意義和生活意義,給我們的思維以啟迪,引導我們對人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應該說,它不是純理論的教育書籍,但是,它帶給我們的,是更平易近人的道理和心靈的感悟。
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2
暑假里,老師向我推薦《哈佛家訓》這本書,它的作者是美國的威廉。貝納德。書本中蘊藏著許多深刻的道理。
我滿懷著好奇心翻開書本,開始認真地閱讀起來。我讀完之后,感觸很深。其中有一篇《媽媽只收0美元》,使我非常感動。它講的是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條法律:凡年滿14歲的孩子,必須身體力行為父母分擔家務。男孩湯姆幫媽媽干完家務之后寫了一張帳單,要求媽媽付他20美元報酬。媽媽看完紙條后,隨手在上面添幾行字,于是湯姆就看到了媽媽寫給他的這樣一張帳單:媽媽含辛茹苦地將湯姆懷了10個月,媽媽教湯姆走路、說話,媽媽每天為湯姆做好吃的食物等等,湯姆應付0美元等等,合計0美元。這張紙條,至今仍被湯姆珍藏著。它告訴湯姆,真正的愛是沒法計量的。同時這也使我清楚明白了,媽媽為什么如此慷慨,因為她愛得太重;媽媽為什么如此寬容,因為她愛得太深。等我們心中有了媽媽那樣的愛時,我們也會只索取0美元。
我們這些小朋友都是在蜜罐里長大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小嬌生慣養認為父母長輩、老師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現在我讀了這本書里的文章,使我懂得了,應該從最基本的感恩父母做起,為媽媽捶捶背,給父母寫感謝的話,更為重要的是現在要努力學習,不給老師添麻煩,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是對父母長輩、對老師最好的回報。
沒有哪一本書像《哈佛家訓》那樣讓我們震撼,也很少有一本書向它那樣,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將人生的哲理生動有趣地展現出來。如果你希望過上成功快樂的生活,我堅信,這本書會告訴你其中的奧秘。
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3
《哈佛家訓》中有許多小故事,它們包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就像一顆顆珍珠,串起了一條人生的項鏈。其中有一個小故事更是讓我受益非淺——《假如真的希望飛翔》。
一百多年前,一位窮苦的牧羊人帶著兩個兒子替別人放羊。這時,天空中飛來了一群大雁,兩個孩子很羨慕,他們很想像大雁那樣飛起來。牧羊人告訴兩個孩子只要想,就能飛起來。兩個孩子試了試,都沒能飛起來。他們用懷疑的眼神看著父親。父親試了試,也沒飛起來。可是牧羊人卻告訴兩個孩子是因為自己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你們還很年輕,只要不斷努力,就能飛起來。
兩個兒子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一直不懈努力。最后他們終于飛起來了,因為他們發明了飛機,這就是著名的萊特兄弟。
這個故事告訴我:信念是一支火把,它可以燃起一個人的激情和潛能,讓他飛入夢想的天空。
有了理想就應該去不懈努力。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飯,整日空想是不行的,應該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滴的去完成。有時,我們也會說“我想……”,但時,我們是“說”而沒有“想”。如果真的“想”,就一定要付出行動,付出汗水,付出了才會有所回報,只要努力了,結果都會很好。
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4
這段時間,我讀了一本好書,名叫《哈佛家訓》。它為我講述了許許多多的小故事,每一篇故事雖然只有一小段,但是卻能讓人對它的哲理回味無窮。據介紹,這本書是美國家教教育孩子時的課本,它曾將許多人都送上成功之路。我對幾則小故事記憶猶新,它的哲理性也非常強:
《一條小面包》講述了經濟大蕭條時期,一位富有的面包師把城里最窮的20個小孩召喚來,他們可以每天來拿一條面包。除了小女孩格琳琴以外,所有的孩子都搶著想要得到最大的面包,她總是默默地等其他孩子拿完,她才去拿最小的面包。一天,她發現面包中有幾枚嶄新發亮的硬幣,她本想還給面包師,可面包師說這是上帝的獎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謙讓的心,有如宇宙中的天空,有如大地上的海洋和山——謙讓者因寬容而博大,因博大而有力。好爭的人,天將與之相爭;謙讓的人,天將與之相讓。
《我想擁有一座農場》講述了一個老師給同學們布置了一篇作文,讓同學們寫將來的志愿。一個男孩寫道:長大后,我想擁有自己的農場,在農場中央建造一棟占地5000平方英尺的住宅。可是,這個偉大的志愿卻被老師質疑。但是他并沒有放棄,最后,他終于成功了,他不是別人,正是美國著名的馬術師杰克·亞當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計劃人生的時候,往往會被他人的意志所左右,這是最大的不幸。人首先要具有為自己負責的膽識和勇氣,然后才可能為他人和大眾負責。假若連自己都無法把握,那么,他只會一生被人擺布。
看完這本書后,我的感觸有很多:人生如同一場夢,只要奮斗過,人生就不會留下遺憾。要付出勇氣、真心、夢想、智慧,再加上汗水,就能擁有一個完美無瑕的人生。正如愛迪生所說:“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讓我們努力,朝自己的夢想進發吧!
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5
《哈佛家訓》是一位博士的教子課本。當媽媽興沖沖地拿來這本書,對我說,快看看吧,真是一本好書呵!我真不知道它有什么好看:千篇一律,一種樣式的封面;一樣的黑白色的紙張;同樣有一片片所謂的教子小故事;一樣有點評……太多的一樣了,這是我沒有看清它的“真面目”。然而,翻開扉頁,一片片富有哲理的故事讓我看流連忘返。其中,《我知道你是明星》給我的印象最深。
這篇小故事主要講的是:電影明星洛依德將壞車開到檢修站修理。接待他的是一位手藝過硬,年輕俊美的姑娘。這位姑娘吸引了洛依德,他很高興地與姑娘進行了對話。他以為姑娘會像別人一樣,狂熱地追隨他,但是,他錯了。當他發現這位姑娘并沒有像別的女孩一樣狂熱,要他簽名,合影時,姑娘的話,解答了他的疑問。姑娘認為,人與人之間應該是平等的,即使站在她面前不是影帝洛依德,她也會認真接待的。這,讓洛依德沉默,讓他感到自己的淺薄與狂妄。
是啊,人與人之間應該是平等的,不管你是誰。對權貴和名流的崇拜只能帶給我們兩種后果:那是對自卑心的安慰;而是對自尊心的侮辱。人,生來就是平等的,沒有高貴和低賤。我們都有各自的職位,都一樣重要,又何必降低自己的人格,而向名流與權貴表達平白無故的敬意呢?只有恪守本分、不卑不亢的人,才不喪失尊嚴啊。
這篇故事只是書海中的一篇,讀完全書后,我感到心潮湃……
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6
我有一本書,書名是《哈佛家訓》。這本書分為十部分,每部分都有自我的含義,比如說:親情,照耀心靈的太陽;童真,純白無暇的善意;習慣,決定成敗的細節等。在這些故事中,有一個故事深深的感動著我,它是在親情中的:可憐父母心。
當我翻開這頁時,發現并沒有什么含義。但是,當我讀到第二遍時,我才發現父母的愛有多么偉大。
有人認為父母照顧自我是理所應當的,等到父母年老時,他們的兒女卻不去照顧他們,反而為了自我的事業、前途而對父母不理不睬,往往事后才會后悔自我沒有好好照顧父母。如果你的父母還能看見你,還能聽你說話;如果你能抽出一點時間,如果你還沒有忘記他們以前給你的愛,回去看看他們吧!年華正在離去,他們是多么盼望你陪他們走一段路,說上幾句真心話,或是隨便的坐在一齊,看看窗外蔚藍的天空。光陰似箭,世事如煙,不明白明天過后,你還有沒有這樣的機會,陪自我年邁的父母度過這樣完美的時光。
每一位父親、母親,有哪位不愛自我的孩子,甚至在生病的時候心里都在想孩子冷不冷、熱不熱,應對這樣偉大父母的愛,有哪個孩子能不為之動容呢?
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7
寒假中,在張老師的推薦下,媽媽幫我買了《哈佛家訓》,看到厚厚的三大本書,我本能的拒絕閱讀。但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打開了一本 以后,我發現自己錯了,這本書可以說篇篇精彩,字字珠璣 ,其內容比它的書名更有含金量。 這是一本讓我們終生受益的書,它教會我們一些怎樣做人的道理。首先,要有一顆謙讓而又 感恩的心 ,這點很重要,因為謙讓的人,天將與之相讓。《一條 小面包 》里的那位小姑娘,從不與別人爭搶面包,每次都
等別人搶完了才撿起籃子里剩下的最小一塊面包,而且從來不會忘記親吻面包師的手以示感激。在現在一些人看來,這個小姑娘 太傻 了,什么也不爭,豈不是很吃虧?其實,真正吃虧的是那些喜歡爭搶的人,他們爭得了眼前的小利,卻把自己不好的品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對自己一生的發展大大不利。好爭的人,天將與之相爭;謙讓的人,天將與之相讓。那 位面 包師說地好: “ 我要告訴你一個道理,謙讓的人,上帝會給予你幸福。愿你永遠保持一顆寧靜, 感恩的心 。 ”
其次, 誠實守信 的品德會使你贏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被拆掉兩次得 亭子 》里的父親,為了履行他對兒子的諾言,把一個 亭子 拆建了兩次,盡管他并不富有。將一個 亭子 拆建兩次,絕不僅僅為了滿足一個孩子的愿望,更是為了滿足一個成人自我完善的道德要求。在社會生活中,失信會增大交際成本,會使許多簡單的事變得艱難甚至不肯能。所以,一個希望得到社會尊重和支持的人,必須具備良好的誠心品德。 第三,一個人要有夢想,更要有腳踏實地,持之以恒的努力。鄉村郵遞員 希瓦 勒,被一塊石頭絆倒了以后,就萌生出一個念頭: “ 如果用這些美麗的石頭建造一座城堡,那將是多么美妙啊! ”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在以后二十年里,他沒過上一天安閑的日子。白天他是一個 郵差 和一個運輸石頭的苦力,晚上他又是個 建筑師 。他按照自己 天馬行空 得想像來構造自己的城堡。終于,西瓦勒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憑著他堅持不懈地努力,建成了他的夢想城堡。現在,這個城堡已成為法國著名的風景旅游點,它的名字叫 “ 郵遞員 希瓦 勒之理想宮。 ” 當一塊石頭有了夢想,它就不再是石頭,也不再靜臥在泥土之中。因此,有夢想就會有奇跡!
哈佛家訓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8
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書蟲”,書架上有近80多本,我沒事的時候就看上一會兒書,就連上廁所的時候也拿上幾本書。最近,我又讀了本名叫《哈佛家訓II》的書。
《哈佛家訓II》是一部經典之作,分好多個篇章,有感恩篇、習慣篇、童真篇等等。每一個篇章里面都有一個個小故事。別看是小故事,但卻講述了一個個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而且每篇故事后面都有一句精辟的話語來點明寓意。十分耐人尋味,無不令我深思。因此,我十分的鐘愛讀這本書。
接下來,讓我來挑一篇比較好的文章,說給大家:這篇故事的名字叫紅草莓:有一個懂事的孩子叫伯杰。每到周末,他都會到遠處的森林去撿柴。這天,他撿到許多柴,太陽十分毒辣,于是他走到小溪邊的一棵大樹下準備休息一會兒。突然,他發現大樹下方有許許多多的紅草莓,于是他克服了貪吃的天性,把這些草莓留給了忍受疾病折磨的母親。當母親為他的這個做法露出高興的笑容時,伯杰比自我吃了草莓還高興。
這么小的孩子就發奮戰勝自我的天性,知道把好東西讓給母親吃,這是多么偉大的精神啊!好的品行能夠給人力量和愉悅。正如伯杰在孝敬母親時,自我也無比的愉悅。只有那些能夠從美得中體會到樂趣的人,才愿意展現和傳遞美德。這就是我讀這個故事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