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
讀后感能夠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賞所閱讀的內容,同時也能促進讀者自己的思考和表達能力。優秀的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應該是怎樣的?快來學習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的撰寫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參考!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1
暑假前,善解人意的杜老師送給我一套動物小說。這是作家沈石溪所著,其中包括《最后一頭戰象》、《鳥奴》、《狼王夢》、《雪豹悲歌》等等。到了暑假,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這套書。最吸引我眼球的是一本叫《最后一頭戰象》的書。一看到它的名字,我就愛不釋手得看了起來。
這本書主要寫了三種動物:象、豬、熊。都是作者親身經歷故事。下面我就帶大家也闖闖奇妙的動物世界。
在象篇中,有關于受傷的小象、威武雄壯的老戰象、驕傲得意的頭象等,我最愛看的是《給大象拔刺》。里面寫了一位醫生在森林中看到了兩頭象很傷心,原來它們的愛子受傷了,醫生發現小象的腿上有一根長長的刺。于是醫生小心翼翼幫小象拔了那根刺,并做了消炎。當他看到兩頭象的心情一下子從傷心變開心,自己也非常高興。
我讀懂了幫助別人讓別人快樂,讓自己快樂!
在豬篇里,我尤其喜歡是《野豬跳板》。寫了一個人和一頭豬同時掉到入了捕象的陷阱,誰都不想當跳板,但到底是人類的智慧戰勝了野豬,人借野豬為跳板死里逃生了,可一生內疚的是沒能實踐自己的誓言,把做他生命跳板的野豬就出來。
我讀懂了遇到困難,我要第一幫別人走出困難自己才能走出困難,說到做到,不會悔恨一生。
在熊篇里,我最喜歡看的是《智取雙熊》。寫了兩位獵人想得到兩只熊,可兩人不敢冒險動手,可能有生命危險,最終一位老獵人思考一會兒,只動了一點點手腳,就輕而易舉得到了兩只熊。
我讀懂了遇到困難一是:要沉著冷靜;二是用聰明的頭腦解決問題。
《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讓我認識了許多動物知識和很多做人道理。也是我最愛讀動物小說的原因。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2
今天,我讀完了《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作品生動傳神,動物個性鮮明,每一個故事都精彩紛呈,令我百看不厭,愛不釋手。
我感觸最深的是“象冢”,我又看了一遍,合上書,我久久難以入睡,仿佛看到母象巴婭正在認真、仔細地為它茨甫搔癢,用長鼻子為他汲水,用巨蕉為他扇涼,她甘愿為他犧牲一切,無怨無悔。它茨甫盡情地享受著,他也毫無保留的寵著、愛著她及她的孩子,他們是那么幸福,那么和諧。然而這一切卻被隆卡打破了,為了王位,他給了它茨甫致命一擊,盡管他是那么愛他。結局是殘酷的,也是美好的,相親相愛的他們鼻子纏綿在一起,走向了生命的盡頭。
巴婭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她溫柔、美麗、善良,對它茨甫忠誠,愛得真摯、死心塌地;疼愛寶貝兒子,傾其所有,付盡母愛。
威猛的它茨甫登上王位三十年,久經沙場,英勇無畏,在年老體衰時,卻被最忠實的親密助手置于死地,真是防不勝防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優勝劣汰。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也是一樣,一定要堅持不懈、發憤圖強。如果你不思進取,就會像它茨甫那樣,被無情的趕出去。
隆卡的聰明勇敢值得我們學習,他不畏強暴開拓進取,我們不要被任何困難嚇倒,要用知識武裝自己,充實自我,創造明天的輝煌!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3
今天,我讀完了《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這本書寫了幾個關于象、豬、熊的故事。故事內容引人入勝,寫得十分生動。
給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最后一頭戰象,主要內容是——緬甸的戰爭過后,龐大的象兵只剩下九死一生的嗄羧。嗄羧經過治療,終于活過來。不久的一天,嗄羧找回自己的象鞍,然后準備去象冢。(象冢,是一個大象家族的墳墓。大象能預感到死神降臨的日期,在這前一個月,大象就離開象群,獨自去找象冢了。)通過波農丁的勸說,我也想去看一看象冢,那里一定有許多象牙。于是,他們就尾隨嗄羧走呀走。他們來到了當年緬甸戰爭的地方,嗄羧仿佛看到了往日的戰友,竟然痛哭起來,然后低頭挖起土來。哦,是百象冢!!(百象冢,緬甸戰爭時死去的象埋葬的地方。)我和波農丁悔悟了,非但沒有拿象牙,還把嗄羧埋好,用土把坑填好。
看完了這個故事,我意猶未盡,有感而發——友誼。嗄羧居然舍棄了埋葬著親朋好友的象冢,寧愿死在戰友的身邊,這種情誼多么珍貴啊!像這種可貴的友誼如今幾乎都沒有了,現在都是“小人之交酒肉親”。今天有可供自己吸收的好處,就跟你稱兄道弟,明天沒有對自己有利的地方,就毫不猶豫地離開。這種假朋友實在交不得!貪婪。作者只聽了波農丁的幾句富有煽動的語言,就抱著一夜暴富的幻想跟了去。結果忽然良心發現,才沒有干觸犯法律的事。假設如果作者果真帶走了一根象牙,后果會怎么樣?毫無疑問,先暴富,后坐牢。有些人這樣,總想要自己沒有,而別人有的東西。于是,這些人就走向犯罪道路。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件實在是太多了。
這本書不僅有精彩的故事,還有不為人知的動物百科,真是豐富之極、十分好看啊!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4
我第一次讀沈石溪的動物小說,是四年級。那天我不知看什么書好,就從書架上拿了幾本書,其中有一本就是沈石溪的第《第八條獵狗》這本書。
我看了一篇就心動不已,被沈石溪叔叔那生動的語言,巧妙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便一口氣買了三本:《最后一頭戰象》、《再被狐貍騙一次》、《帶銀鈴的長臂猿》。我第一本看完的就是《最后一頭戰象》,剛買來時我異常興奮,把它熬通宵看光了,如果有人向我講故事內容的話我也會把一個個小故事講給他聽。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里記憶猶新的就是寫象的“死亡游戲”和“最后一頭戰象”。
(題目也是最后一頭戰象,應該是一種寫作方法)最后一頭戰象是這樣講的:1943年日本人打我們中國,在洛江旁,戰象馱這抗日健兒跟日寇打了一仗。那一仗死了八十多頭戰象,只留下了一頭戰象還在喘氣。這頭戰象名叫嘎羧。嘎羧脖子被刀砍傷,一顆子彈從它的腿穿過去。從而有了以后的脖子歪的厲害走路跌跌撞撞。時間流失嘎羧越來越老了,終于到了該走黃泉路的歲數。它把一直藏在小閣樓的象鞭安置在自己的背上好像又回到了以前更抗日健兒打日寇的時候……
它跟鄉親們道別后就向森林走去直到它高大的背影消失在森林深處,尋找它最好的歸宿。動物是由人性的它們也會就像文章中所提到他把自己主人的象鞭安置在自己背上的那一刻,它已不是動物而是人類了。死亡游戲是寫一頭大公象有逃跑的念頭……這頭大象是馬戲團的。某一天馬戲團的動物要到鄉下巡回表演,正當要把大象引領進籠子的時候,突然他悲吼一聲,跑出馬戲團沖到大街上來了。
警員大漫要把大象擊斃,可是在馬戲團的再三請求大漫心軟了,讓警犬拉拉去阻止大象瘋狂的行為。拉拉用引蛇出洞的方法成功的把大象引進了籠子。動物也是需要自由的我們本身就不應該把他們抓起來當作賺錢的工具。沈石溪叔叔寫的每本書中每篇文章中都講述著一個道理……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5
暑假,我利用閑暇時間讀了這本書。書中寫了一頭叫作嘎駿的戰象。這本書講了,在1943年,象兵與日寇在西雙版納打了一仗,戰爭中,我方八十多頭戰象全部壯烈犧牲,人們為了紀念這些戰象,就在洛江邊挖了一個巨大的坑,把壯烈犧牲在戰場上的戰象埋葬,當在搬運尸體的時候,他們發現還有一頭受傷的公象。被發現的時候它已經渾身是血,奄奄一息了村名們把它運回了在寨子。回到寨子以后,受到了村名和波農丁精心的療養,過了二十多年,它已經非常衰老了,大家都覺得它不行了,但到第二天,它卻變得十分亢奮,反應非常反常,波農丁看到它,明白原來它想要自己的象鞍,波農丁為它披上象鞍。告訴村名它要回到它的象冢里去。
讀到這里:我明白了,嘎駿見到象鞍時內心的涌動著:對輝煌過去深深的留念與回味。
到了那里,它想到了與自己并肩作戰的戰友,來到石碑前,見它用腳開始挖土,伴隨著漸漸被挖出的土壤,它的身體也漸漸被淹沒,終于,一切都平靜下來了,什么聲音也沒有了,它死了,和自己的同伴永遠在一起了。
我明白了:它舍不得照顧,愛護它的村名和它的戰友們,它用這種方式表達了自己對村名和戰友得留戀與感激。我有很深的感悟。
我明白動物之間也有很深的感情。我們要尊重動物之間珍貴的情感。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6
《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一共寫了三種動物分別是:象、豬、熊,其中我最喜歡熊這一部分。
熊這一部分共分三個故事,分別是:與狗熊比舉重、智取雙熊、棕熊的故事。棕熊的故事最讓我感動。故事主要講了作者和向導強巴在打獵時撿到一只小棕熊,他們把小熊帶到觀察站,養了起來了。當熊媽媽來找孩子時,小棕熊怎么也不走,最后還是被熊媽媽帶走了。又過了幾個月,熊媽媽來到觀察站,把作者領到山上,把孩子給了作者。原來母熊受到了豹子的攻擊,他和豹子大的兩敗俱傷。母熊又忍著痛,到觀察站來找作者,讓她來照顧孩子。
這個故事又讓我感動又讓我佩服棕熊媽媽,在孩子生存上只有兩條路,一條是讓孩子自己生存,但孩子太小,會餓死;另一條路是給人類,如果給了人類,孩子有可能會被人類殺了,也有可能活著。熊媽媽知道,只有給人類,雖然很擔心,但是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有生存的可能。
熊在人的心目中是笨拙的,其實熊非常聰明,訓練過的熊會表演雜技,我要對獵人們說:“不要在捕捉熊,要不然總有一天熊會滅絕。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7
寒假期間,我讀了不少的書,其中對《最后一頭戰象》的感受最深。
這本書的作者是沈石溪,書中講了一頭叫嘎羧的老戰象在臨死前找到了“百象冢”,并將自己埋葬在那里的故事。
象是一種很有靈氣的動物,而且非常的強壯,所以人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馴服它,用它來打仗,即使在叢林里,它也可以算得上是“叢林之王”。沒有一只動物敢進攻一頭成年的公象,連孟加拉虎也要退避三舍。
但在人們的心目中,大象一直有一個天敵——老鼠。說如果老鼠鉆進大象的鼻子或耳朵里,大象就沒戲唱了,還因此把斗獸棋的規則設成“老鼠制大象”。事實上,大象的聽覺與嗅覺都非常靈敏,幾乎可以預知老鼠的到來,只要它用鼻子一打,老鼠就會被拍成肉餅,即使真的有老鼠爬進了它的鼻子里,它只要一呼氣,老鼠就會被吹到十萬八千里之外。所以,我認為“大象怕老鼠”的說法不成立。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8
午后的陽光散散地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合上手中的書,靠在椅背上,微微瞇起雙眼,回憶每一字每一句。
印象最深的不是那只垂暮的老英雄大象——嘎羧,而是那頭竭盡全力保護孩子的棕熊。
我暫且還原這一部分的內容,讓我們共同分享:一只小棕熊崽被一位動物學家救了以后,和動物學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且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小麗麗”。當母棕熊歷經千辛萬苦找到小麗麗時,小麗麗卻忘了媽媽,不愿和它回去。母棕熊強行將小麗麗帶走,可是小麗麗又想方設法逃回了動物學家的身邊,因此母棕熊把動物學家當成了破壞它們母子感情的敵人,總會找機會攻擊他。最后的最后,母棕熊為了保護小麗麗而身受重傷,它不顧個人安危,拖著自己裂開的腹部找到動物學家,并把小麗麗托付給動物學家后,才放心地閉上眼睛。
作為母親的母熊是那么的呵護自己的孩子,它寧肯遍體鱗傷也不愿小熊崽受到傷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想方設法地保護自己的孩子。母愛何其偉大,母愛,催人淚下!
我想,我們的母親也不就是那頭母熊嗎?是她在我們背后默默地支持;是她忍受著我們對她的抱怨;是她事無巨細的料理著我們的生活;這世間唯有她——無怨無悔。
猶記得風雨交加的夜晚,我的媽媽深一腳淺一腳的趟過雨水背我上醫院;猶記得每晚的作業時間,陪在我身邊耐心輔導的總是她;猶記得那年鞭炮炸開之際,將我擋在身后的瞬間……漸漸地,淚眼氤氳中,我竟然感覺書中的母棕熊和媽媽疊加在一起了。
“叮”,是碗勺相碰的聲響,驚醒了發愣中的我,該是母親在廚房忙碌,又是在為我不厭其煩地熬制祛咳的川貝檸檬膏吧!
房門被靜靜推開,碗里的汁液像是流動的琥珀,暖暖地直入人心。“寶寶,看書累了吧,喝杯水吧,入口不苦!”看著笑意盈盈推門進來的媽媽,我輕輕的說:“媽媽,謝謝你!”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9
它曾經是威風凜凜的戰象,如今卻成了有殘疾的戰象,不過這應該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八十多頭戰象,就它一頭存活下來,它就是——嗄羧,也是最后一頭戰象。嗄羧不僅是戰象,還是功臣,受到了村民們的尊敬和照顧,從不叫它搬運東西,它整天優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閑逛,到東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桶泉水。
有一天,嗄羧把打仗時穿的象鞍重新穿了上去,去了百象冢……
這是一頭多么有靈氣的戰象啊!臨死前沒有到遙遠而又神秘的祖先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挖了個坑,和曾經并肩戰斗過的同伴葬在了一起。作為一頭老戰象,它找到了最好的歸宿。
讀了這本書,我才認識到了一頭有靈氣的戰象。同時也看到了人類的內心有多么大的對金錢的欲望。不過這兩個人還是有些許良知的,最終沒有去把象牙撿去賣。
這本書寫出了人類文化和文明社會種.種虛偽的表象,可以毫無遮掩地直接表現丑陋與美麗融于一體的原生態的生命。
我會永遠記住這頭戰象——嗄羧。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10
這時,嗄羧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塊龜形礁石旁,鼻子在被太陽曬成鐵銹色的粗糙的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才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它突然間像變了一頭象,身體像吹了氣似地膨脹起來,四條腿的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象眼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最后一頭戰象》
這是作家沈石溪《最后一頭戰象》中的一個片段,也是讓我最為感動的一個片段。戰象嘎羧在臨終前來到了曾經奮力搏殺的戰場,在龜形礁石旁親了又親,我不知道具體的原因,但我知道,那是嘎羧對曾經的戰場上英勇的自己的懷念,是對曾經并肩戰斗的伙伴的懷念。
往下看下去,我不得不感嘆,這是多么忠誠的戰象。嘎羧在緬懷過戰友之后,并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里去,而是到了埋葬著許多戰象的百象冢里,自己刨了一個坑,靜靜地躺在里面等待死亡。
嘎羧是一頭忠誠的戰象,它臨死前披掛象鞍,緬懷戰友。它知道,自己是一頭戰象,要和伙伴們躺在一起。二十六個春秋,它依然忘不了戰友們,它和戰友們躺在了一起。
它是一頭英勇的戰象,它重新披掛象鞍,因為象鞍上記載著它在戰場上浴血搏殺的回憶,記載著自己的伙伴被殺害的恥辱。那么多頭戰象的奮力搏殺,讓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體。嘎羧并不感到自豪,因為那是全部戰象用生命換來的勝利,如今,卻只有它一頭戰象存活了。它的心中不是自豪,不是高興,而是對戰友的懷念之情。
那最后一頭戰象,最后一份英勇……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11
《最后一頭戰象》是沈石溪寫的關于一頭戰象走向死亡的歷程,我讀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靜。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沈石溪在西雙版納的一個寨子里,見到了曾經與日寇作戰的最后一頭戰象——已經五十多歲的大象嘎羧。沈石溪與它成了好朋友。兩年后的一個早晨,嘎羧突然非常精神起來,它向養象人波農丁要回一直廢棄的象鞍,讓沈石溪和波農丁幫它裝上。在和寨子告別后,嘎羧獨自上路去迎接死亡。沈石溪和波農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幾十年前作戰的地方——那里埋了八十多頭當年在抗戰中死去的戰象。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時,它靜靜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戰友們永遠地聚在一起。
讀過這篇文章后,我的熱淚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轉,我被深深的感動了。特別是最后一句話:“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這句話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靈感,它知道忠誠和友誼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此時,敬佩、感動的心情交在一起,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那頭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腦海中不停地回蕩著。
通過這篇文章,我學習了做人的道理。人和人之間也要像大象一樣充滿忠誠和友誼。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12
我今天讀了一本名叫《最后一頭戰象》的書感受很深。
作者在十六歲時剛好遇到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城里的青少年通通被趕到農村安家落戶,她也在母親和姐妹的哭泣中告別上海,來到云南西雙版納一個叫曼廣弄的傣族寨子。親眼目睹了許多感人肺腑的動物故事。
有一次,我爬到樹上掏鳥窩一不小心卻碰落了馬蜂窩,憤怒的大馬蜂追的我無處躲藏。我忠實的獵狗奮不顧身的沖上去,朝空中吠叫撲咬,使得我能趁機逃脫,而我的獵狗卻被馬蜂蟄死了。
還有一次,我被一群別名紅狼的豺狗圍困在一棵孤零零的大樹上,整整兩天滴水未進。粒米未沾;餓得快虛脫了,最后,村長領人把我救了出來。
我讀完這本書后發現自己過去對動物的理解很膚淺。動物并不是僅為人類活在地球上的,它們還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弱肉強食的生活圈。完全可以在叢林法則的舞臺上塑造動物的本體形象。
動物小說更有吸引力是因為這個題材最容易刺破人類文化的外殼和文明社會的種.種虛偽的表現,可以毫無遮掩的直接表現丑陋與美麗融為一體的原生態生命。這是我讀完這本書的最大感受。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13
也許我的理解太天真,太幼稚了。
象,如果以前讓我給這種動物排上我所理解的詞,我會一如既往地說“大象笨重、臟臟的,一點也不可愛!”每次媽媽帶我去動物園玩,我都會跟媽媽說:媽媽,我不想去看大象,海豚嘛,它可靈活了,我想看它的表演!
的確,我不喜歡看見大象。它那長長的鼻子,蒲扇耳,象牙我都喜歡,但討厭的而是它的整體。那笨重的身軀——不過我對大象的好感也不是全無。我喜歡坐在大象背上,居高臨下的感覺,很不錯……
可是……也許因為教科書上的這篇課文《最后一頭戰象》,讓我深刻感到:大象應該也有優點啊!看完文章后,我對大象的感覺不再只是笨重、臟臟的。反而還多了幾項“有靈性、重情義、英勇。”
大象屬于哺乳綱,長鼻目,象科。是世界上的陸棲動物,主要外部特征為柔韌而肌肉發達的長鼻和扇大的耳朵,具纏卷的功能,是象自衛和取食的有力工具。長鼻目僅有象科1科共2屬2種,即亞洲象和非洲象。亞洲象歷曾廣布于中國長江以南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現分布范圍已縮小,主要產于印度、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中國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也有小的野生種群。非洲象則廣泛分布于整個非洲大陸,喜歡群居。
象棲息于多種生境,尤喜叢林、草原和河谷地帶。群居,雄獸偶有獨棲。以植物為食,食量極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壽命約80年。一些象已被人類馴養,視為家畜,可供騎乘或服勞役。象牙一直被作為名貴的雕刻材料,價格昂貴,故象遭到大肆濫捕,數量急劇下降。
大象也挺有趣的嘛!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14
你們知道動物小說大王是誰嗎?當然是沈石溪了!而在暑假,我有幸讀到了他的一本書《最后一頭戰象》,并寫了一篇讀后感。
主要內容:解放前的西雙版納,傣族的最高領主叫召片領,他曾經有一只威風凜凜的象兵,但是和日寇打仗時,我方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戰斗結束后,召片領讓大家在洛江邊挖一個巨坑,把陣亡的戰象埋葬了,還立了一個碑:百象冢。在曼廣的民兵搬尸體時,發現還有一頭像還活著,叫嗄羧,由村里一個叫波農丁的人養著,這象已經五十歲,象在死之前會有預知,到它們家族的象冢去,于是作者和波農丁跟著嗄羧,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它并沒有去象冢,而是和老戰友埋在了一起。
其中令我最難忘的一部分是,嗄羧來到“百象冢”的石碑前,選了一平坦的土地。一對象牙就像兩只鐵鍬,在地上挖起來,土地翻松后,他又用鼻子把土坷垃清理出來,繼續挖。他已經幾天沒有吃東西了,由于體力不支,挖一會就要歇一會,太陽落山了,他依然在挖。他的堅持不懈讓我難忘。
感想:據科學家考察,全世界野生的非洲象和亞洲象只剩四十萬頭,因為每年都加共約六十萬噸象牙,這等于要捕殺四萬五千頭大象,不少人還喜歡用象牙飾品,我國已將亞洲象列為一級保護動物。你拒絕象牙飾品,就是拯救了聰明可愛的大象。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15
象性格溫順,是人們的伙伴,但它只是動物。可是,在讀了《最終一頭戰象》這本書后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著人類的情感。
課文講述了在戰爭中幸存下來的一頭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重披象鞍,到江灘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終,它來到埋葬自我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挖了一個坑,莊重地把自我掩埋的故事。
這是一頭“懷舊”的戰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祖輩輩留下的象冢長眠的,但它沒有。我想它必須是無法割舍戰爭時光,無法忘記戰友們。它告訴我們歷史不能重演,而歷史也不能忘記。
這是一頭“純潔”的戰象。嘎羧的心里,不是對功名的渴望,不是對自我戰績的驕傲自豪,而是并肩作戰的戰友,是慈愛的波農丁,是善良的鄉親們,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與安寧。的確,沒有什么能夠做到永恒,可是,我們必須要守護自我最珍惜的,僅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心靈的凈土。嘎羧比我們更早懂得這一點,所以,它二十六年來一向懷有純潔的心。在它那為所有人動容的壯舉面前,我們都是那么渺小。
這也是一頭“忠誠”的戰象。“忠誠”是因為它臨死時重披象鞍,它期望自我是最終一頭戰象,期望這個世界永遠和平。當我讀到課文中的這句話,“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從中我讀懂了象鞍上記載著凝重的歷史,記載著嘎羧的忠誠,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懷仍在!
讀了這篇課文,令人回味無窮,促人深省,動物居然有如此的高尚情懷,我真是佩服!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16
我最愛看的一本書,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寫的《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寫得太精彩了,我百看不厭,每一遍都有不一樣的感受。
這本書里有一個故事叫《給大象拔刺》,我異常喜歡,下頭我給大家說一說:
一天,沈石溪在一條小路上走著,突然一公一母兩頭大象跑了過來,用長長的鼻子抵著他往森林里走。走了約半個小時,象鼻猛地一推,他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這時,他看到離他三尺遠的大樹下躺著一頭半歲左右的幼象。這頭幼象前腿受了傷,鼻子有氣無力地甩動著。沈石溪這時明白過來,大象帶他來森林,是給幼象治病的。大象可真聰明,還明白沈石溪是赤腳醫生,必須是看見過沈石溪給人治病。過了一會兒,沈石溪給幼象治好了,象爸象媽放沈石溪走了,他們簇擁著小象走進森林深處了。過了半個月左右,他又從那條小路上走,咚的一聲,一個比冬瓜還大的野蜂窩掉在他面前。他抬頭一看,象爸象媽正友好地向他扇動大耳朵。幼象跑了過來,在沈石溪身邊跑來跑去。看來,這個野蜂窩是象爸象媽給他的治療費,對他表示感激的。知恩圖報,不也正是我們人類的美德嗎?
其中,還有一個片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從藥箱里取出鑷子、鉗子、酒精、棉花等東西,就壯著膽開始干起來。首先當然是要消毒,我抬起小象的腳,將小半瓶酒精潑進創口。沒想到小象也像小孩子似的怕疼,它‘哇’的一聲,像殺豬似的嚎叫起來。立刻,我的脖子被公象的長鼻子勒住了,就像上絞刑似的把我往上提。‘哦——哦——’大公象雙眼噴著毒焰,低沉地吼叫著。顯然,它不滿意我把小象給弄疼了。”你瞧,象爸爸是多么心疼自我的孩子呀!
由此,我想到了自我的爸爸媽媽,他們無微不至地照顧我:我生病時,他們比我還難過;我取得一些成績時,他們比我還高興。可憐天下父母心呀!
從這本書中,我認識了許多性格不一樣的大象,了解了許多動物的習性,明白了動物也有和人類一樣豐富的情感,也有對家人的親情和對朋友的友情。我們人類要和動物和平相處,一齊快歡樂樂地生活在地球上。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17
暑假前,善解人意的杜老師送給我一套動物小說。這是作家沈石溪所著,其中包括《最后一頭戰象》、《鳥奴》、《狼王夢》、《雪豹悲歌》等等。到了暑假,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這套書。最吸引我眼球的是一本叫《最后一頭戰象》的書。一看到它的名字,我就愛不釋手得看了起來。
這本書主要寫了三種動物:象、豬、熊。都是作者親身經歷故事。下面我就帶大家也闖闖奇妙的動物世界。
在象篇中,有關于受傷的小象、威武雄壯的老戰象、驕傲得意的頭象等,我最愛看的是《給大象拔刺》。里面寫了一位醫生在森林中看到了兩頭象很傷心,原來它們的愛子受傷了,醫生發現小象的腿上有一根長長的刺。于是醫生小心翼翼幫小象拔了那根刺,并做了消炎。當他看到兩頭象的心情一下子從傷心變開心,自己也非常高興。
我讀懂了幫助別人讓別人快樂,讓自己快樂!
在豬篇里,我尤其喜歡是《野豬跳板》。寫了一個人和一頭豬同時掉到入了捕象的陷阱,誰都不想當跳板,但到底是人類的智慧戰勝了野豬,人借野豬為跳板死里逃生了,可一生內疚的是沒能實踐自己的誓言,把做他生命跳板的野豬就出來。
我讀懂了遇到困難,我要第一幫別人走出困難自己才能走出困難,說到做到,不會悔恨一生。
在熊篇里,我最喜歡看的是《智取雙熊》。寫了兩位獵人想得到兩只熊,可兩人不敢冒險動手,可能有生命危險,最終一位老獵人思考一會兒,只動了一點點手腳,就輕而易舉得到了兩只熊。
我讀懂了遇到困難一是:要沉著冷靜;二是用聰明的頭腦解決問題。
《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讓我認識了許多動物知識和很多做人道理。也是我最愛讀動物小說的原因。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18
這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書,內容引人入勝,它就叫做《最后一頭戰象》。
主要內容:再一次搬運中,人們發現了最后一頭戰象嘎羧。有一次,嘎羧要回了它最珍貴的象鞍,然后到了百象冢,埋下了自己。
印象深刻的情節:它已經五十多歲了,脖子歪的厲害,象嘴永遠閉不攏,整天滴滴答答地淌著唾液;一條腿也沒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來躓躓顛顛;本來就很稀疏的象毛幾乎都掉光了,皮膚皺得就像脫水的絲瓜;歲月風塵,兩支象牙積了一層難看的黃漬。
感受:讀完了這一本書后,我各種各樣的感受不時地涌現出來。當我讀到:“象鞍的中央有一個蓮花狀的坐墊,四周鑲著一圈銀鈴,還綴著杏黃色的流蘇。”時,我就立刻體會到了作家沈石溪那種出神入化的寫作方法,體會到了作家各處的細節描寫,如果讓我寫作文時,描寫一個十分普通的物品時,我都不會像作家沈石溪這樣,他用上的“蓮花狀”,“鑲”,“綴”,“杏黃色”等詞語,我在寫作文時根本就不可能想得到。所以,我認為,在細節描寫這一方面,我是應該好好地向著名作家們學習學習啦!當我讀到:“經歷了二十六個春夏秋冬風霜雨雪,雖然有些破舊了,卻仍顯得沉凝而又華貴。”這句話時,我從“仍顯得”,“沉凝”,“華貴”這三個詞語中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性,看到這句話后,我就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對戰象們的佩服,這前半句話,更能突出嘎羧對二十六個春夏秋冬前的事還記憶猶新,可見嘎羧還在對它的戰友以及對往日與主人在一起并肩戰斗的懷念。我想,這短短的一句話里,居然蘊含著如此復雜的情感,那我以后寫作文時,就也要融入故事情節中去,設身處地地想,這樣才能夠寫好文章。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19
我最近讀過一本書,叫《最后一頭戰象》。書里的象群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即意味的雄偉,穩重,勇敢。這時,我想到了象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遲鈍、很笨拙,其實它卻十分機靈,而且記憶力驚人。經過訓練,象可以學會不少技藝,還會成為最溫順,最聽話的動物,真令人驚奮。
傣族的最高領主:召片領,他曾經有一支威風凜凜的象兵。一九四叁年,日寇佔領了緬,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戰斗非常激烈。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在民工運戰象的尸體時,意外的發現還有一頭公象在喘氣,這頭公象叫嘎羧,是唯一倖存的戰象,好心的居民治好了它的傷,并收養了它。過了幾十年,一頭即將入墳墓的戰象,奮力的披掛上當年的象鞍,跋山涉水趕往百象冢,要與曾經和自己浴血浴戰的伙伴們葬在一起。精明的獵手凱覦一路悄悄隨尾在老戰象身后,從百象冢里背回幾百根價值連城的象牙,大大的發一筆橫財。在蒼茫的暮色中,老戰象用用盡生命中最后一點力量,與同伴們會合,于這片曾經灑滿熱血的土地會合,還與這裡的一切事物會合……
我讀了這本《最后一頭戰象》的書,我從中看到了一幕幕小故事,如,隆卡跟它茨甫爭奪王位;巴婭懷孕二十二個月,出生了乳象“隆卡”;阿瓦隆衝到大街上,拉拉冒險讓它進鐵籠子……
我覺得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了解、熱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要從娃娃抓起,保護和我們共同享受這一家園的其他生物。
最后一頭戰象感悟150字篇20
今天,我去了堂弟家,但他去上興趣班了,我閑得無聊,見桌上有一本《最后一頭戰象》,就看了起來。
我原以為,象性格溫順,是人們的伙伴,只是普通的動物。不過,在讀了這本書后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著人類的感情。文中的主人公——嘎羧的行為深深的感動了我,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最后一頭戰象》講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雙版納的一個寨子插隊時,見到了曾經與日寇作戰的最后一頭戰象——已經五十多歲的大象嘎羧。沈石溪與它成了好朋友。兩年后的一個早晨,嘎羧突然非常精神起來,它向養象人波農丁要回一直廢棄的象鞍,讓沈石溪和波農丁幫它裝上。在和寨子告別后,嘎羧獨自上路去迎接死亡。沈石溪和波農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幾十年前作戰的地方——那里埋了八十多頭當年在抗戰中死去的戰象。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時,它靜靜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戰友們永遠地聚在一起。
讀過這本書后,不管別人的感受如何,我覺得很感人,熱淚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轉,我被打動得很深,特別是最后一句話:“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這句話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靈感,它都知道忠誠和責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我們雖然不能到它心里看個明白,但我們能體會到,它那種跟同伴永恒的友誼。此時,痛苦、憐憫、敬佩、感動等種.種復雜而凌亂的心情交織在一起,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那頭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腦海中不停地回蕩著……
象,它們的友情有如此力量;象,讓我萬萬沒想到的,它們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動人,更長久。
大自然真的是既神奇又偉大,讓我知道可以從大象身上學習做人的道理。我們應該善待這些大自然送給我們的朋友。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大自然的安排,拋去貪婪的想法,共同保護我們在大自然中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