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的讀后感450字
寫讀后感需要運用到平時所學的語言知識,通過思考和表達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改進自己的寫作能力。什么才算好的人間失格的讀后感450字?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人間失格的讀后感450字,供大家參考。
人間失格的讀后感450字篇1
失格即喪失資格,人間失格約是沒有在人世的資格吧。
此文與作者的前半生或者就是一生的經歷近似,札記概是心底自己對自己的解讀。莫名奇妙被時代打壓地無法抬頭做人,太宰治也會將生在富豪家里作為富二代而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無錢去做小白臉、對所有人事物心懷恐懼,自殺未遂,沉迷與酒精與毒品,被關進精神病院,與人世隔離,真的慢慢喪失做人的資格。
文末是太宰治生平,不簡單不平凡,也沒有太轟轟烈烈,只是多次自殺,直到最后成功。讀庫1805有篇文章叫做疾病入畫,探究癲癇病與作家的成就之間的聯系。太宰治所處的環境與經歷形成那樣的心理,心理與環境既促使其作出名篇傳世又導致自殺為結。
其實看此類文章很糾結,其中充斥的失意與消極,往往讓人很難讀下去,不得已只能從別處補足能量之后再接著看。
讀書是窺探另一個人眼里的世界,這世界是美好還是囧困,不過都是過眼云煙。
人間失格的讀后感450字篇2
只讀了太宰治幾篇作品就否定這個人實在很片面。只是我作為女人實在很討厭這樣的男人。但作為讀者,我的確又感激這樣的作家,翻開自己的傷口,露出血肉,想要博取世間的感情(我不知道是不是同情,理解又也許其實他什么都不想要,只是作為一個個體在抒發自己的感受來換取一些安寧)。因為這樣自我毀滅性的作家,才讓讀者感受到了這樣多的細膩的,在希望與絕望中,愛欲與冷漠中掙扎的感情。
最后,作為一個人,我同情著故事中這個人。就像感情里的對錯和人世間的善惡,這些普世的價值觀其實都很難用在一個藝術家身上。我一直覺得關于藝術的一切都是表達著不同的感覺。而感覺是沒有對錯的。所以他的細膩多思,和無法克制的縱欲其實只是一種感覺。他來到這個世間只是流蕩在不同的故事里體會記錄著不同的感覺,然后頭破血流的狼狽離開。小時候總覺得要當個有故事的人,長大了才知道笑著說故事的人曾經都是流了很多血和淚的。想起蔡崇達《皮囊》里寫的香港阿小,當他淚流滿面講自己的故事的時候,他是不是心里也有幾分羨慕鄉下阿小打魚回家路上放空著大腦,身邊還有一只到哪里都愿意跟著他的大黃狗。
人間失格的讀后感450字篇3
病態的撕裂感。與生俱來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人,努力想要去成為合群的普通人,去滿足他人的幻想和期望。可那些格格不入的部分,像是手表中尖銳的齒輪,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在身體中里轉動咬合,血肉模糊。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摧毀自己,折磨他人。
人活在這世上,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到處都有枷鎖來束縛住你,哪怕是稍微動一下,也會冒出血來。以前總以為有人選擇結束生命,大概是因為對生命日復一日交替輪回的厭倦或失望,現在知道還有對生命不可掌控的恐懼。
太宰治的文字帶著病態的抑郁,近似癲狂,懦弱而又自卑。他筆下的女人一度符合舊社會舊體制下的日本,謙卑而又溫柔。
太宰治常年缺愛,對于和“朋友”“情人”“妻子”的交往沒有明確的零界點。因為過于自卑和內向,無論是被背叛還是被利用,他都甘之如飴,將過錯歸功于自己。因為太過于孤獨的人,總不會在乎對方給予的溫度有多純粹。
對于男女感情來說,糾纏不清的感情就是溫床,孵化出依戀,然后沉迷于其中,無法自拔。
這本書分好幾個短故事來揭露人性的淺薄和虛偽,言語雖不犀利卻足以喪氣滿滿。生而為人,都不會有好結果的。
人間失格的讀后感450字篇4
最近讀完了太宰的《人間失格》。
葉藏本人真的太卑微了,能感到他本性善良,但是太過于在意別人的看法,也許是缺愛導致的,我覺得有點討好型人格。又因為他心思的敏銳和對人性的洞察,使得他又更多看到人性的惡,盡管良子代表了人性的善,可是這個善竟然也會被惡利用,經受本不該她來承擔的痛苦。
這本書應該是從頭喪到尾,我也沒看到什么對于生的希望,只能說如果最差的不過如此,那么我的生活似乎還有救,就是以這樣的心態來看待生活,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本身,因為本來生活就很難,我們不能一步一步喪失做人的資格,當然他并沒有喪失做人的資格,只是他一步步就這樣走向了這個結局,對生活的失望還有羞恥感,對人性的要求太高了,所以惶恐不安。
再看了一下太宰治的生平,只想感嘆作家總是與眾不同,跟俗世格格不入,我竟然還生出一點羨慕來,他肯定是有才華的,所以才寫出那么多的作品,可是又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悲哀,以為他過于良善和敏感,但若非如此,又無法寫出人間失格這類悲觀到極致的作品,很矛盾。
人間失格的讀后感450字篇5
此時午夜12:43分,我從南部回家,在只有兩節車廂的火車上讀完此書。挪威的極晝讓黑夜無黑。一個人的旅行也變得明亮起來。我遠離所謂的束縛,世人認為的自私,就這樣按自己的意愿走走停停看看。像木心先生說的散步到遠方。身在遠方,心在這本書上。
我不認為太宰治喪。這個認為是后來被改觀的。我讀他的第一本書是《小丑之花》,那時我認為他喪,還給按了個高級喪。可越讀越發現他根本不喪,只不過是我們強加給他的,或許是我們強加給自己的。生活如果沒有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就開始否定。我們是先否定別人,而太宰治是先否定自己。
這個男人毫不猶豫地愛著,但又是及其恐懼的怕著。應了那句得到即失去。他了解女人,生活,自己,他人,同樣也不是百分之百了解。如果是,他為何結束自己的生命。來人間一趟啊,一定不要失格。哪怕別人再傷害自己,再看低,再否定自己。
此書結束,對你的愛和痛也暫時中斷。還會回來繼續閱讀太宰治的其它作品。在悲痛中樂觀,哪怕自己受委屈,也愿意。
人間失格的讀后感450字篇6
我開始對這個世界放下戒心,慢慢的發現他其實并沒那么可怕。
書中寫的是一個人從小就努力的去討好別人,不惜做自己不喜歡甚至厭惡的事,慢慢的使他走向了毀滅,在文章中作者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與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之中。其實在書中的一些情節也像一面鏡子反映了我們現實中的生活。
雖然書中寫的葉藏過的是充滿可恥的一生,但是在他自我否定的過程中,也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這本書中承載了作者的一生經歷與思想,書中的葉藏,既不能理解女人心的淺薄,又不斷被朋友利用,卻認為妥協退步才是活下去的方法,甚至為了混跡世間學習人性的種種卑劣。
其實我認為葉藏的一些做法雖然讓他走向毀滅,但是他的做法卻不是無緣無故,而是為了迎合,為了更好的去和別人相處,雖然“人們”都在說要做好自己,無關別人,但是誰又能真正的不在乎別人呢,所以作者在做一些“人們”所不認同的事的時候,應該錯的不是他,而是整個世界。
在最后我看到了一個真實而又充滿理想的“永遠少年,”以及對幸福人生的執著和美好社會的熱切向往。
人間失格的讀后感450字篇7
耽擱了好久,才又讀完一本想看很久的書。全書六百多頁,零零碎碎,五百頁是在兜兜轉轉的汽車上讀的,一百頁是在周末凌晨從車上下來一直補覺直到傍晚才干點正事時讀的。
讀完不知從何說起。好像是一直想著“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來讀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的。以為自己迷茫衰頹的精神狀態會與其中的故事有很多共鳴。也不全是。
葉藏對人的恐懼讓我緊張的攥了攥拳頭,心有戚戚。其他部分就沒有這么別扭的感受了。四篇故事應該都能用精神需求與生活實際的割裂來概括,作者自傳式故事的主人公都帶著些落魄貴族(或者精神上的貴族?)的思想迷茫和尋歡作樂的日常。
但是讀來沒有精神上遭受重擊的感覺,只覺得耳邊縈繞著鬼魂般的呻吟。不過還是改改最近的精神頭吧,因為“以漫無節制的享樂為榮,是個徹頭徹尾的快樂的白癡”看到這句話,我就很難再盲目安慰啥也不想干只顧傻樂慣,短時間內應該先不看太宰治的其他書了,這本讀來太難受了,且放放。
人間失格的讀后感450字篇8
1948年的日本,社會命運劣化了個人命運。
日人間失格,NoLongerHuman,不再是人?不復人類?翻譯強調失去人這個標簽的過程,結合葉藏從娘胎蹦噠出來到被兄長帶回這段喋喋不休的訴訟,一直找尋自我,一直從外界來確定自己的位置和屬性,從學著出丑搏笑就開始算NoLongerHuman吧,讀的時候想著48年,社會離“1億軍國化”、兩顆原子彈也沒幾年,社會命運劣化個人命運,這種環境才能有外力把將葉藏塑造的這樣更富戲劇化,更有張力。對寫故事來說那是最好的時間,沖突夠得上尖銳,對活在其間的人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感覺有意思的是
1、葉藏觀察男男女女,投其所好,游刃其間,人類啊人類的,跳脫出來看待周圍,感覺有種神性的口吻,也有看動物世界的錯覺,只是沒得趙忠祥那樣溫敦的聲音襯著,冷冷的看著:憎惡憐憫懼怕,每個字一個一個扣在心上,難受。
2、從妻子角度寫,能腦補那么多想法,情感細膩的緊,葉藏是個做了壞事的好人。
3、比著死,活著難,尤其是笑著活著。死看起來只是個體力活,雖然他體力不咋滴,來回折騰了幾次,這是個悲傷的故事,抑郁癥勿碰。
人間失格的讀后感450字篇9
讀完這本書心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壓抑。我的人生尚且剛剛開始,沒有遭遇過不幸,也不懂多少人情世故,對于書中的主人公只是覺得悲哀又可憐。我覺得作者在此書中過于放大人生的黑暗面,在主人公的身上,我看不到一個正面的三觀引導著他們的人生。活著真的那么難嗎,以至于喪失了為人的資格?“人生天地之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人就不能痛快、瀟灑地走完這一遭嗎?是啊,如果要計算的話,每時每刻都有悲傷呢,我不漂亮也不聰明,連跟人聊天都不會,孤獨的時候找不到人說話,我厭惡虛榮、妒忌的心理,可偏偏有時也能在自己身上看得到……好不痛苦,可是啊,我要因種種悲傷就整天活在陰溝里了嗎?要知道幸福只是人生的驛站,而后能勇敢承擔,縱情享受。?我們為人群中的相遇相知而感動,為著迷惘后的清醒而喜悅,為繁忙之中那一點點屬于自己的時間而珍惜……幸福是簡單又不易的。大多數時候我們要默默承受痛苦與孤獨,強大的心智能阻止自己墮入黑暗,正真的朋友間是不會猜疑嫉妒的,他們能把你拉出苦海。向著陽光生長,暗處藏著妖魔鬼怪讓人脊背發涼,所以我要更野蠻地生長。
這是讀完此書后的一點感受,也許我還心智不熟,這些想法有些小孩說大人話的意味吧。
人間失格的讀后感450字篇10
讀完這本書心情真的非常抑郁,可又總想寫點什么。我一般給書評都是五顆星,這次只給四顆,我可能還是不太懂作者這樣壓抑且自由的人生,沒有傳達給我更多積極的人生態度。知世故而世故?雖說人生有不得已的時候,但作者從小迎合而虛偽的隱藏真我的生活態度我是不認同的。有的人從小的為人處事方式便多多少少決定了其長大后的人生狀態。
但這本書確實真實的反映了社會人性的黑暗面和生而為人種種的不得已。在某種程度上又灌輸給我更為成熟的關于人生的想法,比如夫妻之間另一種和諧的相處之道。
可能我太年輕了,才沒有對作者抑郁的人生感同身受,但作者的某些生活態度我是不贊同的,比如因為落魄的生活窘境就隨著常子跳河自殺,也不能說完全是因為生活窘境還有其他的社會和自身因素,但至少自殺這種事我是想都不會想的,也不敢去想。
再談最近看的日本文學作品,幾乎很難感受到再普通不過的親情的溫暖和純真的人性,東野先生的小說也是大多刻畫陰暗的人性,可怕到讓人懷疑人生系列。雖說日本社會是人情較冷漠的社會,但還是希望能像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一樣,更多的去弘揚人性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