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的讀后感
寫讀后感需要對原文進行分析和評價,需要運用邏輯思維和判斷能力,因此可以鍛煉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如何寫出優秀的《城南舊事》的讀后感?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城南舊事》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城南舊事》的讀后感篇1
讀那本書時,仿佛看見了愛哭的妞兒,愛笑的英子,思念家人的秀貞,嫵媚的蘭姨娘…….撫摸書時,突然感到有一絲惆悵涌上心頭。《城南舊事》到底有什么吸引著我?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林英子,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作者林海音的化身。英子從一個頑皮的小孩子蛻變成一個懂事的大孩子,在她這個有快樂,也有煩惱的童年里,她走過了人生的一段重要旅程。人生好似一張車票,走過的地方,成為消逝的風景;做過的傻事,成為永遠的回憶。在她成長時,在她長大時,她也同時擔起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擔子。她在十二歲時,就失去了疼愛她的父親。“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了”。英子在長大的那一刻,實際是多么希望自己還是個頑皮的小女孩呀!其實,作者在寫這本書時,是在回憶、回味童年,是在眷戀、思念童年……濃濃的相思,淡淡的離愁……作為一個孩子,她心中有許多的秘密,蘭姨娘與爸爸之間的微妙關系,她與秀貞的開心時光……也許,正是因為經歷了這些事情,她才從天真的小姑娘蛻變成了懂事的大孩子。
我想,英子在十二歲之前,應該跟我們一樣,有顆快樂的童心。她聽了蘭姨娘的幾句好話,就可以回心轉意,甚至一個暑假不碰作業……但不一樣的是在十二歲之后,她失去了慈父,失去了家里的頂梁柱。但她在爸爸去世時,有著從未有過的鎮定,因為她不得不和她的童年說“再見”了,她從此不能再哭鬧或任性了。而我們在十二歲的時候還可以幸福地躺在爸爸媽媽的懷抱里撒嬌,偶爾還可以在爸爸媽媽的寵愛下,耍耍小性子。但是英子不可以,她還有四個妹妹,兩個弟弟……她唯一能做的,也是她必須要做的就是幫媽媽分擔家務。她沒有時間玩耍了,沒有時間去歡笑了,更沒有時間去撫平那心靈上的傷口了……
相比之下,我們有著幸福的家庭,可以沒有心理負擔地去上學,可以有很多屬于我們童年的快樂時光。我們的童年是多么幸福,我們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所以,我們要做個懂事的孩子。跟英子一樣吧,幫著媽媽分擔家務。學會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不能虛度時光。要讓我們的父母因為我們而自豪,我們的家庭過得更幸福。讓我們一起,做一個中國夢!
《城南舊事》的讀后感篇2
“其實那瘋子還不就是一個梳著油松辮子的大姑娘,像張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樣!她總是倚著門墻站著,看來來往往過路的人。”
這是臺灣作家林海音《城南舊事》的片段。《城南舊事》就是這樣,以溫情的筆調,真摯的情感,敘說了作者小時候在北京城南經歷的童年往事。反映出了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
在英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新奇的、純潔的。人人避之不及的瘋子,英子卻認為只是一個清秀的大姑娘。為了瘋子母子的新生活,英子偷來母親珍貴的鐲子給她們做盤纏;就連偷別人東西的賊,英子也認為是一個敦厚的老實人,是一位慈愛的哥哥;備受磨難的妞兒更是英子至真至誠的朋友,她的死去,使英子大病了一場……
《城南舊事》也是作者探尋未知世界的心聲表達。駱駝為什么頸子上系著鈴鐺?夏天它們會到哪里去?英子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這個世界沒有一處不令她驚奇。我的世界有些什么?我又想知道什么?連我自己也不知道。《城南舊事》使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生活。
英子的童年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我的童年也留在了記憶中,但童心可以不老。我試著去關注身邊的一切,用愛去發現愛。如果有小孩摔倒在地,我會毫不猶豫的地把他攙扶起來;看見天上成雙成對的鳥兒,我會幻想它們是相約去某個地方自由玩耍。
《城南舊事》就是這樣影響著我,讓我的內心因為愛深深地感動著。
《城南舊事》的讀后感篇3
《城南舊事》。這本書本來準備匆匆看完,但是被它的故事情節深深感動。它記錄了小英子豐富多彩的童年故事。伴著她走過童年的瘋女人秀貞,敢于反對封建思想的蘭姨娘,朝夕相伴的奶媽宋媽和沉疴染身長眠地下的慈父……
作者的描寫把我帶回了幾年前,那只屬于我的快樂的童年,天真無邪,這本書講述了小英子小時候在北京發生的許多事。它通過小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沒有了老北京舊社會的黑暗,只有一個快樂,純潔的童年,小英子的童年是十分快樂的,身為大小姐的她無拘無束。回憶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如此:爺爺奶奶只有我一個孫女,于是我成了家里的一個最重要的“寶貝”,家里人是含在嘴了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樣樣事是對我言聽計從,就連給我喂飯就要跑到這,跑到那,也毫無怨言。花兒謝了明年還會再開,太陽落了明天依舊會升上來,但是我的童年卻一去再也回不來了。
在她失去父親的那一段時間里,她強忍悲傷一滴眼淚也沒掉,因為她知道了,以后的生活中的困難,不可能再有父親來幫助她,引導她,只有自己堅強地“闖過去”。這個故事啟發了我,不要為一些無謂的小事傷心生氣,要知道明天依舊會很美好。
是啊,童年已經離我越來越遠,我只有珍惜好現在,好好努力!
《城南舊事》的讀后感篇4
早就讀過《城南舊事》這本小說,但開始只是囫圇吞棗,并沒有深入到每個文字里,去感受作者的心聲。
午后,我再次翻開這本冷落已久的書,想細品林海音所表達的復雜的情感,雖然書頁已微微泛黃,但書中包含的感情依舊動人心弦。
也許,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美麗的符號,童年,是夢中的天真,是天真里的愛,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閱讀《城南舊事》時,我的心頭總會微微蕩漾起感動的波瀾,因為很少看到那么純凈的故事。英子從不刻意地表達心事,只是從一句言辭、一幅場景中體現一個孩子眼中的人情世故。在她毫無喧囂的心中,每一個人都值得信任,每一段故事都是財富。它擁有與妞兒最純潔的友誼,她們互相關心,為對方無條件地著想;她感受到了秀貞最刻骨銘心的思念,秀貞心中永遠抱著一絲希望。她也目睹了舊社會的窮苦,沒錢的無奈和人與人之間復雜而可貴的情感,它們像是一股細流靜靜地滲入腦海中……在書中,這個6歲的小女孩竟然懂得友誼、懂得愛,大概是一種來自生活的力量在鼓舞著她成長吧。看到最后,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她擁有一顆純真的心。那才是真正的無憂無慮、不折不扣的快樂。
那一縷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英子的記憶里,也深深地打動著我。整部小說充滿了樸素、溫暖的感情,它不刻意表達什么,只是通過一個場景,從容地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那樣溫厚淳和,單薄純凈,恒久溫馨,滿是人間煙火,卻無半點追逐名利之心。
花落人去,要去學會那一份靈魂留下的遺囑……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回憶,只留給我們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似……合上書的最后一頁,我深吸了一口氣,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同樣感受著成長的經歷,思考著生活的來之不易,其實,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跟那時候的英子一樣,只是環境在變,自然在變,因而人也在變。
房間里突然間洋溢著幸福的滋味,我仿佛對幸福有了一種更深層的詮釋。
名師點評:讀小作者的文章,真的是一種享受,文章的語言優美清新,像清泉一樣緩緩地流過讀者的心間,讓讀者陶醉。在這篇文章中,小作者向讀者介紹了《城南舊事》這本小說,講述了英子的故事,英子的單純讓讀者喜愛,英子與妞兒純潔的友誼讓讀者感動。小作者對這本書的評價也展現出了小作者較強的鑒賞能力。
小作者這篇文章展現出了《城南舊事》這本小說的精彩之處,能夠加深讀者對這本書的印象并激起讀者的閱讀欲望。本文開頭自然,結尾圓滿,對《城南舊事》的評價中肯,是一篇不錯的文章。
“它擁有與妞兒最純潔的友誼,她們互相關心”中的“它”改為“她”。
《城南舊事》的讀后感篇5
大家都說城南舊事是本很好的書。在老師們的極力推薦下,我寒假時看了這本書。《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出版于1960年。全書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的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思念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本書中透出一種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天真,也暗露出人世之間復雜的情感。會管前的瘋子、遍體鞭痕的好朋友妞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處的宋媽、身有重病而長眠于地下的慈父……
他們都曾和英子玩兒過、笑過、生活過。他們的一言一語猶在,卻又一個個悄悄消失。英子苦苦思索,也還是不得其解。那一絲一縷的回憶,那一股一陣的哀愁,深深地刻在她童稚的心中,永不消去。
那一幕幕像曾真的發生過那樣生動,我感染著我,令我久久沉醉在那感覺其中……
《城南舊事》的讀后感篇6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當這首耳熟能詳的曲調再次觸摸我的耳膜,我仿佛又看到學駱駝吃草的小英子、瘋瘋癲癲的秀珍和身世可憐的妞兒。
《城南舊事》是我看過的最震撼人心的一本名著。它是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寫了小英子用她童真的雙眼,觀察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惠安館”“我們看海去”“爸爸的花兒落了”,這些故事都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讀完這部書,我好像長大了。
拿起《城南舊事》的時候,書中的一切是那么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駱駝隊和緩緩而逝的歲月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讀書的時候,最讓我感動的是文字之間蕩漾著的一種淡泊與純潔。在半個世紀的離別中,城南的落花依舊,然而飄零的,只是人們記憶的碎片。
看罷,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樸素的東西,因為它不刻意表達什么,只一個場景一個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一樣,那樣的不疾不徐、溫厚醇和,那樣的純凈淡泊、彌久恒馨,那樣的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
全文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兒落了”是我感觸最深的一章,寫出了作者所感受到的那種影響自己一生的最真摯的父愛。當我讀到:“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帶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臺一樣。”就明白父親不能看著女兒上臺做代表,僅僅以一朵夾竹桃襯托女兒渴望父親去看的心情。作者一直以來都把父親的話銘記在心里,努力拼搏。文章寫英子父親病危,以花暗示了父親的病情加重直至死亡。英子不再逃避現實,她鎮定地接受了事實,決定擔負起幫助家人的責任。文中以“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結尾。是呀,長大了就得負責任,長大就意味著不再讓人擔憂。雖然生活的重擔壓在幼小生命的肩上,但是人的心靈已經長大,不再任性。
驀然回首,滿地零落的花瓣兒,訴說著盛夏的情懷......沉沉的情思之中,少了一絲懵懂,多了一份緬懷。落寞之后,那清越悠然、古樸婉轉的音樂仍在耳畔縈繞著: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城南舊事》的讀后感篇7
我看過許多書,但印象最深的是《城南舊事》這本書。
《城南舊事》寫得是作者林海音的童年,這本書講述了她曲折的童年,小學畢業后,她爸爸就去世了,我覺得他非常可憐。
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是《惠安館》的片段。這個片段主要講惠安館里有個瘋子秀貞,秀貞告訴英子她丟失的女兒脖子后有一塊青記,結果英子的朋友妞兒脖子后也有一塊青記,而且她也不是她爸媽親生的,因此英子千方百計幫秀貞找回了女兒。
讀完整本書,書里的每個故事讓我回味無窮,我覺得林海音的童年十分幸福又十分痛苦。
如果你還沒看有過《城南舊事》的話,就快去品味品味吧。
《城南舊事》的讀后感篇8
說起童年,我不禁想起自己快樂的童年和我讀過的《城南舊事》這本書里所描繪的童年。
當我手捧《城南舊事》這本書時,讀著讀著我漸漸走進了書里,這本書寫的真是太好了,我如饑似渴地把它讀完。
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她以年少的心態記敘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她的童年過得十分精彩。她的童年像戲劇一樣變化的,可是卻那么的真實、純樸。特別是她的父親早逝,令她一日之間長大成人,再也不是小孩了,她的母親不想讓她受苦,盡心地呵護她,令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媽媽也像她的媽媽一樣對我的愛和呵護。
童年,像一個百味瓶,里邊裝著酸甜苦辣,各種味道。童年,又像一個萬花筒,有著許許多多的趣事。童年,是一束美麗的花朵,增長一歲,花瓣便落了一片,隨著時間的流逝,花瓣漸漸掉光了,我們的童年也隨著過完了。
童年,這段記憶我們誰都無法抹去,所以我們更要把它藏在心底,視為最珍貴的寶貝。
《城南舊事》的讀后感篇9
林海音寫得故事里面總是包含著真摯的情感,她寫得《惠安館》里面的瘋子秀貞,有時候說話是有點不靠譜不沾邊兒的,但人卻是一副好心腸。秀貞帶著英子講故事,用指甲花涂指甲,到最終帶著小桂子離開。
剛開始讀的時候確實覺得有些沒頭緒,可是越往下讀,畫面就越清晰。故事寫得很細,連媽媽和宋媽奇怪的方言也了寫下來,她寫自我迷迷糊糊地生病時的那種感受,很貼切,也很真實。
我最喜歡的還是那一篇《我們看海去》,從小英子去撿皮球發現那堆蓋著銅盤子疊得整整齊齊的物品再到發現那個人,她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就像分不清《我們看海去》那篇詩篇里的海和天一樣。
最終抓賊時,英子發現被抓的那個賊就是草叢里給她講故事的人,她怎樣也不會相信。也許那個長相老實的小伙子是一個好人,為了供弟弟上學讀書,才被迫走上偷竊的道路。
因為從他的言談舉止能夠看出他并不壞,因為他斜靠在郵包袱上,給認識不久的小英子講自我和弟弟的故事,并且在林英子學長們畢業的時候,他的弟弟還當著全校同學的面為同學們領畢業證書,是他為弟弟出錢堅持上學,還期待他漂洋過海去留學呢。
可是當時是多么不公啊,也許因為當時社會條件又差,他找不到工作就沒法送弟弟去上學,就像此刻大城市里打工的農民工們,為了自我的孩子們不得不背井離鄉來到陌生的城市,幾年也回不起一次家,拼死拼活的為家人賺錢,真是好辛苦。
所以林海音看社會很真實,有真情實感,也寫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城南舊事》的讀后感篇10
在暑假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城南舊事》,城南舊事是作家林海音的一本經典自傳體小說,真本書以樸素的寫實風格展現了上世紀二十年代北京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百態,具有獨特的魅力和永恒的價值。
作者林海音小名叫做英子,她以刻骨銘心的相思和沉甸甸的懷念,寫下了她在北京的童年生活。北京形形色色的人給她的童年帶來了喜怒哀樂。在英子家的門前,她看到了駱駝隊,這使她對駱駝充滿了好奇;在惠安館里,她遇到了瘋子,為什么那個人叫瘋子呢?其實她本名叫秀貞,因為她一生下來的孩子就被人抱走了,受到刺激,精神失常,導致她常常不出門,所以人們就稱她為瘋子。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英子在城門下認識了一個女孩子,那個女孩,沒有名字,英子就稱她為妞兒,后來她們成為了好伙伴。在一次玩游戲時,英子無意中發現了妞兒脖子上的胎記,就懷疑她是瘋子的女兒,她帶著妞兒去見她的母親,她們母女相認,英子為她們感到非常高興。
五年前,“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坐在臺下看著畢業生上臺領獎,為他們唱《驪歌》,五年后,“我”小學畢業了,并作為畢業生代表上臺領獎,致謝詞。但是這時爸爸卻不能看到這一幕了,“我”在參加畢業典禮時,腦海里總在閃現爸爸的畫面,回憶了和爸爸在一起的溫情畫面。感受到了爸爸對我深摯的父愛。“我”從爸爸身上學到了可貴的人生品質。“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隨著爸爸的逝去,“我”迅速成長起來,只是成長伴隨著傷痛的記憶,充滿了苦澀的味道。英子對爸爸深深的愛和懷念感動著我。
每個人的童年都不一樣,有快樂,有悲傷,有痛苦,有成長。我們要學習英子助人為樂的精神。更敬佩她是因為爸爸離去而悲傷且又迅速成長的精神。比起英子的童年,我的童年無憂無慮,要什么有什么,但卻沒有英子的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