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讀后感100字左右
寫讀后感可以記錄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積累素材,為日后的思考和創作提供靈感。寫陳情表讀后感100字左右要注意什么?這里給大家提供陳情表讀后感100字左右下載,供大家參考。
陳情表讀后感100字左右篇1
其實仔細想想,人這一生當中最悲哀的事莫過于“子欲孝而親不在”了吧!李密是幸運的,畢竟在他想一盡孝道的時候,還有一個祖母可以讓他去孝順。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不忘根本,報答親情。不禁讓我深思,我帶著父母的關心、愛護走過了16個春夏秋冬,在帶走父母愛意的時候,我是不是該留下一份孝心?
《陳情表》陳什么情,你要明白,不只是盡孝之情,還有凄苦之情、感激之情、恐懼之情、狼狽之情、報效之情。而這眾多糾結在一起的情感,又真假難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作真來真亦假,真作假來假亦真。
當我讀到'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時候,我體會到了雖然花生沒有華麗的外表,卻樸實無華、默默奉獻、不求名利的精神。
陳情表讀后感100字左右篇2
《陳情表》講述的是一件忠孝兩難全的事情,文章主人公李密年少多病、家破人亡,在祖母的撫養下漸漸長大成人。祖母因疾病纏身,常臥病在床,李密一邊照顧祖母,一邊為報國恩之事擔憂,最終造成“臣之進退,實為狼狽”的結果。 文章運用了大量的優美的文字去渲染一種悲愴、凄慘、急切的心境,使人黯然落淚。作者在忠孝兩難全的境遇之下,最終選擇了先盡孝后盡忠。反觀現代,這種感人的盡孝的故事又何嘗不多呢?
滴水之恩,本該涌泉相報,但父母的恩情,我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無法報答。我們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孝順父母,給父母最大的關愛。我們的一生要做的、能做的也只剩下一件事了。那就是減輕父母對我們的擔憂,讓他們每天快 樂地生活,盡力給他們最好的物質支持和精神支持。
《陳情表》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先例,在忠孝兩方面無法兼顧時,我們應該以孝為先。親人只有一個,國家有很多人才支撐著,不會倒下;親人如果倒下了,失去的東西比一個國家更重要。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李密在悲慘命運的摧殘,依舊懷著感恩的心,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激勵著我們在殘酷的社會中堅持著那份感恩的心,將愛傳遞下去。
陳情表讀后感100字左右篇3
讀完李密的《陳情表》我感觸頗深。李密從小境遇不佳,出生6個月就死了父親,4歲時母親改嫁。他是在祖母劉氏的撫養下長大成人的。幼時體弱多病,求知好學,博覽五經,以文學見長。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湯藥,必親自口嘗后進獻。秦始三年晉武帝下詔征密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不斷催促,這時。李密的祖母已經96歲,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晉武帝上表,陳述自己無法應詔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為病重的祖母床前盡孝。進退兩難,實為忠孝兩難。他說道“我是敗亡之過的俘虜,身分卑微低賤,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還敢遲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為命,在她年高體弱的時候,實在不能棄她離家遠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憐恤苦心,成全其愿,準允他為祖母養老送終。那樣的話,生愿以生命奉獻,死后也要結草圖報。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動涕零。這種樸素、深沉、知恩圖報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溫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為了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而放棄做官顯達的機會;他又為了回報朝廷的知遇之恩,許下了“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報國之心。最終晉武帝為其孝心所感動,不僅同意暫不赴詔,還賞賜奴婢二人,并發給他贍養祖母的費用。
人,應該常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陳情表讀后感100字左右篇4
本文以孝道觀念為中心結構全文。忠孝觀念是中國封建宗法社會中一組對立統一而居核心地位的倫理意識。李密作為亡國賤俘,在得到新朝任命詔書后,如不應征,就有眷顧舊朝的嫌疑,甚至有殺身之禍。李密在文中以孝親之情為依據,并標舉“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旗號,反復訴說自己終養祖母的請求,化被動為主動,使晉武帝答應了他的請求。
本文主要申說作者辭不赴命的理由,但作者沒有過多地陳說道理,而是以敘事為主,在敘事中以情感人。本文首先陳說祖母對作者早年的養育之恩和祖母晚年對作者的依賴,其次表明作者對州郡、朝廷屢下征舉的感激之情和眼前進退兩難的處境,再次表明心跡,不奉詔出并非別有希冀,反復申說“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最后申明所說一切都是實情,希望晉武帝予以體察。文章極力渲染自己的不幸和家庭的悲苦,反復陳述祖母年老多病、危在旦夕的情景,讀來不禁油然而生同情之心。據說晉武帝讀后曾動情地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晉書》卷八十八)
“大抵表文以簡潔精致為先,用事忌深僻,造語忌纖巧,鋪敘忌繁冗。”(吳訥《文章辨體序說》)《陳情表》洵為書表類文章的典范之作,語言質樸淳厚,語氣謙恭,語意委婉,辭氣怊悵,音韻和諧。在句式上以四字句為主,對偶句迭出,間以長短參差的句子,整齊中有變化。語言朗朗上口,極具抒情色彩,有強烈的感染力。有些四字句,簡明練達,生動形象,已凝練為后世常用的成語或習語。
陳情表讀后感100字左右篇5
有些感動,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有些心情,我不知道該如何訴說。讀《陳情表》,給我的便是這樣一種感受。
讀第一自然段,他命運如何坎坷,我不同情;讀第二自然段,他選擇如何艱難,我不同情;而讀到第三、四自然段,我卻無法不為之動容!“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致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費遠。”讀到這里,我知道,作者早已把自己生命與祖母生命融合一體,祖母生命一點一點消逝,他自己的一部分生命也在一點一點離開。“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待此,我明白,作者已是在用自己生命換取一次報恩的機會。
親情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為它常始于相依為命,而終于傾力報恩。《陳情表》,便是最典型地體現了這種偉大的、深刻的感情。
相濡以沫,不曾相忘于江湖。